《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相同,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当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解经。
《公羊传》的作者相传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求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已经失传。晋代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时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吴无君、无大夫 ① ,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 ②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③ 。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 ④ ,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 ⑤ ,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 迮 而与季子国 ⑥ ,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 ⑦ ,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⑧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① 吴无君、无大夫: 依《春秋》的观点,吴国为蛮夷,地位不高,所以统称为“吴”,没有君王及官员的任何名字区分。② 贤: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季子贤良。 季子: 指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古代以伯、仲、叔、季排列兄弟的先后顺序,因此称季札为“季子”。③ 让国: 辞让国君之位。④ 馀祭、夷昧: 分别为吴王寿梦的二子和三子。⑤ 弱: 年少,年幼。 才: 有才华。⑥ 迮: 仓促。⑦ 迭: 轮流。⑧ 有悔于予身: 降灾祸到我身上。
吴国本来没有国君,没有大夫,这里凭什么说它有国君,有大夫呢?是认为季子贤良的缘故。为什么说季子贤良呢?因为他辞让国君的王位。他辞让君位是为什么呢?谒、馀祭、夷昧和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纪最小而有才干,兄长们都喜欢他,都要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会接受的。请不要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兄弟们依次轮流当国君,就可以把君位传给季子。”大家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做国君时,就视死如归,每次吃饭时一定祝祷说:“上天如果要保存吴国,就请快点降灾祸到我身上吧。”所以谒死后,馀祭做了国君;馀祭死后,夷昧做了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
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 ① ,即之 ② 。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 ③ :“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 ④ ,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 ⑤ ,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 ⑥ ,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 ⑦ ,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① 长庶: (季子兄长的)所有儿子中最大的一个。② 即之: 即位。③ 阖庐: 又作“阖闾”,谒的儿子,即公子光,后来担任吴国国君。④ 专诸: 刺客。伍子胥为了让公子光做国君,特意让他给吴王僚送鱼,并借机将其杀死,然后专诸也自尽而亡。⑤ 弑: 古代子女杀父母,臣下杀君主称为弑。⑥ 吾兄: 此指我兄长的儿子。⑦ 延陵: 春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札受封在延陵,所以又号“延陵季子”。
季子出使他国,在外未归。僚是夷昧的庶子中最年长的,就即位做了国君。季子出访回国,一回到吴国就把僚当作国君对待。阖庐说:“先君之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如果遵照先君的遗命,那么国君应该由季子来做;如果不遵从先君的遗命,那么我应该是被立为国君的人。僚怎么可以做国君呢?”于是阖庐派专诸刺杀僚,把国君的位子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接受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就参与你篡夺君位的事了。你杀了我哥哥的儿子,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一辈子就残杀不止了。”就离开国都到了他的封邑延陵,到死也没有再进吴国国都。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 ① ,此何以名?许夷、狄者 ② ,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① 春秋贤者不名: 春秋时对有贤德的人为表敬重,只称其字,不直称名。② 许: 赞许。
称颂季子的贤德,那么吴国为什么就有国君、有大夫呢?既然承认季子是臣,那么就应该有国君啊。“札”是什么呢?是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有贤能的人不直称呼名字,这里为什么称名呢?这是因为赞许夷、狄等地的人,不是只凭一事一物就可以满足条件的。季子被认为是贤良的人,为什么季子还不能满足条件呢?因为赞美人臣就一定要把他放在人臣的地位;赞美人子,就一定把他放在人子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