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七
CHAPTER 7

象数一

原文

开元《大衍历法》最为精密,历代用其朔法。至熙宁中考之,历已后天五十余刻,而前世历官皆不能知。《奉元历》乃移其闰朔。熙宁十年,天正元用午时。新历改用子时;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四夷朝贡者用旧历,比来款塞 ,众论谓气至无显验可据。因此以摇新历。事下有司考定。凡立冬晷景 ,与立春之景相若者也。今二景短长不同,则知天正之气偏也,凡移五十余刻,立冬、立春之景方停。以此为验,论者乃屈。元会使人亦至,历法遂定。

注释

比来: 近来,近时。 款塞: 叩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② 晷景: 日晷的投影。

译文

唐开元年间的《大衍历法》最为精确周密,历代都沿用它的朔法。到了熙宁年间再测定,日期已经比天象推后五十余刻了,而前朝的历法官员都没有发现。于是《奉元历》移动了它的闰法和朔法。熙宁十年,将原采用午时的冬至日开端改为采用子时;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四方番国朝贡的人仍用旧历,近时入塞,纷纷议论称没有明显迹象可以用来判断节气。由此来质疑新历。这件事被下发给相关部门查考核定。但凡立冬晷景,应与立春时的晷景相似。如今这两日的晷景短长不同,能够知晓天正的节气偏差,共偏移了五十余刻,立冬、立春的晷景方才等长。用这个来验证,争论的人才屈服。元会的时候各国使臣也都按时前来,于是这套历法被确立下来。

原文

六壬天十二辰 ,亥曰登明, 登,避仁宗嫌名 。为正月将 ,戌曰天魁,为二月将,古人谓之合神,又谓之太阳过宫。合神者,正月建寅合在亥,二月建卯合在戌之类 ;太阳过宫者,正月日 chán 娵訾,二月日躔降娄之类 。二说一也,此以《颛帝历》言之也。今则分为二说者,盖日度随黄道岁差。今太阳至雨水后方躔娵訾,春分后方躔降娄。若用合神,则须自立春日便用亥将,惊蛰便用戌将。今若用太阳,则不应合神;用合神,则不应太阳。以理推之,发课皆用月将加正时 ,如此则须当从太阳过宫。若不用太阳躔次,则当日当时日月、五星、支干、二十八宿,皆不应天行。以此决知须用太阳也。然尚未是尽理,若尽理言之,并月建亦须移易。缘目今斗杓昏刻已不能当月建 ,须当随黄道岁差。今则雨水后一日方合建寅,春分后四日方合建卯,谷雨后五日方合建辰,如此始与太阳相符,复会为一说。然须大改历法,事事厘正。如东方苍龙七宿,当起于亢,终于斗;南方朱鸟七宿,起于东井,终于角;西方白虎七宿,起于娄,终于参;北方玄武七宿,起于牛,终于奎 。如此历法始正,不止六壬而已。

注释

六壬: 古代的占卜方法之一,使用天十二辰分野与地十二辰方位的对应占卜凶吉。 天十二辰: 即十二支,用于记星次。② 登,避仁宗嫌名: 登明原为徵明,避宋仁宗赵祯讳改为登。③ 正月将: 古人认为十二天辰中有十二月将,登明是正月的月将,天魁是二月的月将,以此类推。④ 合神: 古人将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某一辰时称为建某,如正月斗柄指向寅的分野,叫作正月建寅,正月又称寅月。而亥为正月将,所以叫作正月建寅合在亥。这样的记法叫作合神。⑤ 太阳过宫: 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行时,某月运行到某一宫,叫作日躔某某,如正月日躔娵訾,二月日躔降娄,娵訾、降娄都是星宫的名称。这样的记法叫作太阳过宫。⑥ 发课: 一种进行占卜的算法。计算所要占卜的某时某刻的月将,以卜凶吉。⑦ 目今: 目前,现今。 斗杓: 北斗的斗柄。 昏刻: 黄昏时刻。⑧ 如东方苍龙七宿……终于奎: 古人将黄道上的星星分为二十八宿,又划分成东西南北四组,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原文此处是沈括认为由于黄道岁差,二十八宿的划分需要逆时针推移一宿。

译文

六壬中的天十二辰,其中亥对应登明,(登,避宋仁宗讳改。)是正月将,戌对应天魁,是二月将,古人称之为合神,又叫太阳过宫。合神是指正月建寅而与亥合,二月建卯而与戌合等;太阳过宫是指正月太阳经过娵訾宫,二月太阳经过降娄宫等。两种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这是根据《颛帝历》来说的。现今分成两者来说,是因为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每年都稍许偏差,即岁差。现今太阳到雨水后才到娵訾宫,春分后才到降娄宫。如果用合神的算法,那么从立春日起就要用亥将,惊蛰起就要用戌将。如果依照现今的太阳运行,就不应再用合神的算法;用合神法,就不应再用太阳过宫的算法。从这个道理推开来讲,占卜时先用月将校正时辰,但因为岁差的存在,又必须遵从太阳过宫的法则。如果不考虑太阳运行轨迹,则当日当时的日月、五星、支干、二十八宿都无法与天体运行正确对应。由此得知必须用太阳过宫法。不过这也不完全合理,如果要完全合乎天体运行的规律,连月建也必须移动。因为现今北斗的斗柄在黄昏时的指向已经不符合月建了,必须跟随黄道岁差进行变更。现在的雨水后一天才是建寅,春分后四天才是建卯,谷雨后五天才是建辰,这样才与太阳的运行相符,太阳过宫与合神算法才能达成一致。但这样就必须大改历法,万事都要重新厘清修正。比如东方苍龙七宿,应改为从亢开始,到斗结束;南方朱鸟七宿,应改为从东井开始,到角结束;西方白虎七宿,应改为从娄开始,到参结束;北方玄武七宿,应改为从牛开始,到奎结束。这样历法才正确,要更改的不止是六壬而已。

原文

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古人释其义曰:“正月阳气始建,呼召万物,故曰登明。二月物生根魁 ,故曰天魁。三月华叶从根而生,故曰从魁。四月阳极无所传,故曰传送。五月草木茂盛,逾于初生,故曰胜先。六月万物小盛,故曰小吉 。七月百谷成实,自能任持,故曰太一。八月枝条坚刚,故曰天罡。九月木可为枝干,故曰太冲。十月万物登成,可以会计,故曰功曹。十一月月建在子,君复其位,故曰大吉。十二月为酒醴,以报百神,故曰神后。”此说极无稽。据义理,予按:登明者,正月三阳始兆于地上,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故曰登明。天魁者,斗魁第一星也,斗魁第一星抵于戌,故曰天魁。从魁者,斗魁第二星也,斗魁第二星抵于酉,故曰从魁。 斗杓一星建方,斗魁二星建方,一星抵戌,一星抵酉 。传送者,四月阳极将退,一阴欲生,故传阴而送阳也。小吉,夏至之气,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小人之吉也,故为婚姻酒食之事。胜先者,王者向明而治,万物相见乎此,胜莫先焉。太一者,太微垣所在,太一所居也 。天罡者,斗刚之所建也。 斗杓谓之刚,苍龙第一星亦谓之刚,与斗刚相直。 太冲者,日月五星所出之门户,天之冲也。功曹者,十月岁功成而会计也。大吉者,冬至之气,小往大来,君子道长,大人之吉也,故主文武大臣之事。十二月子位,北方之中,上帝所居也。神后,帝君之称也。天十二辰也,故皆以天事名之。

注释

根魁: 植物的根芽。② “五月……”二句: 天十二辰的次序应为五月小吉,六月胜先,此处不知何故颠倒。③ 见龙在田: 古代天文上指东方苍龙七宿出现在地平线上。④ 斗杓: 即斗柄,亦即后文的斗刚。斗杓指向的方向由最后一颗星所在的方位确定。 斗魁: 北斗七星的第一至四星,也就是勺形的一端,称为斗魁。斗魁指向的方位以第一、二星的连线延长线确定。⑤ “太一者”三句: 太一即帝星,太微垣是位于北斗之南、紫微垣东北的天区,帝星的南宫。

译文

六壬天十二辰的命名,古人解释其含义说:“正月阳气开始产生,召唤万物,所以叫作登明。二月植物生出根魁,所以叫作天魁。三月花叶从根上长出,所以叫作从魁。四月阳气达到极致无以为继,所以叫作传送。五月草木茂盛,胜于新生,所以叫作胜先。六月万物小盛,所以叫作小吉。七月百谷结出果实,可以自持,所以叫作太一。八月枝条坚硬刚劲,所以叫作天罡。九月树木可以成材,所以叫作太冲。十月万物都成熟了,可以计算功绩,所以叫作功曹。十一月的月建在子,天君回到原位,所以叫作大吉。十二月酿制酒醴,用以酬谢百神,所以叫作神后。”这些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根据义理,我考查:登明的意思是,正月三阳之气开始在大地上生发,青龙七宿见于田间,天下光彩明亮,所以叫作登明。天魁是斗魁的第一星,斗魁第一星指向戌位,所以叫作天魁。从魁是斗魁的第二星,斗魁第二星指向酉位,所以叫作从魁。(斗柄一颗星指示方位,斗魁是两颗星连接线的方向指示方位,一颗星指向戌位,一颗星指向酉位。)传送的意思是,四月阳气鼎盛即将衰退,阴气正要生发,所以传阴而送阳。小吉是夏至之气,阳气去而阴气来,小人道兴旺,是个人小事的吉时,所以适合婚姻酒食之类的事。胜先的意思是,帝王趋向光明治理国家,万物在此相见,没有比此时更胜美的。太一是因为太微垣是帝星太一的居所。天罡是因为此时斗刚指向刚星的位置。(斗柄就叫作刚,苍龙第一星也称为刚,与斗柄平直。)太冲是因为此处是日月五星所出的门户,是天之冲。功曹的意思是十月一年的功业完成,可以计算功绩。大吉是冬至之气,阴气去而阳气来,君子道兴旺,是家国大事的吉时,所以主管文武大臣的事。十二月在子位,是北天的中间,上帝所居的地方。神后是帝君的敬称。因为是天十二辰,所以都以天象事件命名。

原文

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螣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 方左谓寅、卯、辰、巳、午。 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玄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方右谓未、申、酉、亥、子。 唯贵人对相无物,如日之在天,月对则亏 ,五星对则逆行避之 ,莫敢当其对。贵人亦然,莫有对者,故谓之天空。空者,无所有也,非神将也,犹月杀之有月空也 。以之占事,吉凶皆空。唯求对见及有所伸理于君者,遇之乃吉。 十一将,前二火、二木、一土间之,后当二金、二水、一土间之,玄武合在后二,太阴合在后三,今二神差互,理似可疑也。

注释

月对则亏: 日月同时出现时,月亮对太阳的光反射受地球遮挡一部分,总会体现出月亏。② 五星对则逆行避之: 如今解释为行星逆行现象,实际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周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轨道周期不同,看上去像行星有一段时间逆向运行。③ 犹月杀之有月空也: 疑为占卜中所说的每月有月空日,认为此时是凶辰。“月杀”不解,与月空日相对的应是月德日。

译文

六壬有十二神将,但从意义上探求,应该只有十一神将。贵人是神将之主,在它之前有五将,名为螣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这些是木、火之神,在方左。(方左是指寅、卯、辰、巳、午的位置。)贵人之后有五将,名为天后、太阴、玄武、太常、白虎,这些是金、水之神,在方右。(方右是指未、申、酉、亥、子的位置。)只有贵人没有相对应的神将,就像天上的太阳,月与它对照时就会有月亏,五星与它对照时就会逆行避让,不敢与太阳相对。贵人也是这样,没有与之相对的神将,所以它的对位称为天空。空的意思就是无所有,而不是一名神将,就像月杀时对应月空一样。以此来占卜凶吉,所得都为空。只有在卜问会见以及向君王申诉道理的时候,遇到贵人就是吉相。(十一将,贵人前是两名火神和两名木神中间夹一土神,贵人后是两名金神和两名水神中间夹一土神,玄武应该在贵人后的第二位,太阴应该在贵人后的第三位,如今这两名神将的位置颠倒,其道理似乎值得探疑。)

原文

天事以辰名者为多,皆本于辰巳之辰,今略举数事。十二支谓之十二辰,一时谓之一辰,一日谓之一辰,日、月、星谓之三辰,北极谓之北辰,大火谓之大辰 ,五星中有辰星 ,五行之时,谓之“五辰”,《书》曰“抚于五辰”是也。已上皆谓之辰。今考,子、丑至于戌、亥谓之十二辰者,《左传》云“日、月之会是谓辰”,一岁日、月十二会,则十二辰也。日、月之所舍始于东方,苍龙角,亢之星起于辰,故以所首者名之。子、丑、戌、亥之月既谓之辰,则十二支、十二时皆子、丑、戌、亥,则谓之辰无疑也。一日谓之一辰者,以十二支言也。以十干言之谓之今日,以十二支言之谓之今辰,故支干谓之日辰。日、月、星谓之三辰者,日、月、星至于辰而毕见 ,以其所见者名之,故皆谓之辰。 四时所见有早晚,至辰则四时毕见,故日加辰为晨,谓日始出之时也。 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为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长;故皆谓之辰。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故为经星之长。大火,天王之座,故为舍星之长;辰星,日之近辅,远乎日不过一辰,故为行星之长。

注释

大火: 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位于苍龙七宿。② 辰星: 指水星。③ 日、月、星至于辰而毕见: 辰时是早上七点至九点,这时太阳初升而月、星尚可见,所以说是三辰毕见的时刻。

译文

天文方面的事多以辰命名,都是来源于地支中辰巳的辰,现在今略举几件。十二支称为十二辰,一个时辰称为一辰,一天称为一辰,日、月、星称为三辰,北极星称为北辰,心宿称为大辰,五星之中有辰星,五行对应的时节称为“五辰”,《尚书》说的“抚于五辰”就是指这个。上述都以辰命名。如今依我研究,从子、丑到戌、亥称为十二辰,《左传》说是因为“日、月之会叫作辰”,一年中日、月交会十二次,就是十二辰。日、月居于东方,东方苍龙七宿起始的角宿和亢宿在辰,所以以其首位的名称命名。子、丑、戌、亥这些表示月份时既然称为辰,那么十二支、十二时也用子、丑、戌、亥等表示,也就无疑要称为辰了。一天称为一辰,是以十二支而言的。以十天干而言的话就称为今日,以十二地支而言的话就称为今辰,所以支干统称为日辰。日、月、星称为三辰,是因为日、月、星到了辰时同时可以看见,以它们出现的时刻命名,所以都称为辰。(四季里三辰同现的时刻有早有晚,但不论四季到辰时它们都会同现,所以日加辰是晨,是说日出之时。)星分为三类,一是经星,以北极星为首;二是舍星,以心宿为首;三是行星,以辰星为首;所以这三者都称为辰。(北极星所处的地方受到众星拱卫,所以是经星之长。大火是天王之座,所以是舍星之长;辰星是太阳最近的辅臣,距离太阳不超过一辰,所以是行星之长。)

原文

《洪范》“五行”数,自一至五。先儒谓之此“五行生数”,各益以土数,以为“成数”。以谓五行非土不成,故水生一而成六,火生二而成七,木生三而成八,金生四而成九,土生五而成十,合之为五十有五,唯《黄帝素问》:“土生数五,成数亦五。”盖水、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而已。画而为图,其理可见。为之图者,设木于东,设金于西,火居南,水居北,土居中央。四方自为生数,各并中央之土,以为成数。土自居其位,更无所并,自然止有五数,盖土不须更待土而成也。合五行之数为五十,则大衍之数也 。此亦有理。

注释

大衍: 用大数来演算的卦。

译文

《洪范》中的“五行”数,是从一到五。先代的学者称其为“五行生数”,各自加上土数,就是“成数”。正所谓五行非土不成,所以水生一而成六,火生二而成七,木生三而成八,金生四而成九,土生五而成十,总共是五十五,只有《黄帝素问》说:“土生数五,成数也是五。”这大概是因为水、火、木、金都加上土而成数,土无法加自身便没得可加,所以只成五而已。画成图,道理就显而易见了。画图的时候,将木画在东方,将金画在西方,火在南方,水在北方,土在中央。四方各自生数,各自与中央之土加和,作为成数。土自居其位,没有可加和的数,自然只有五了,也是说土不需要再加土就可以成数。这样五行之数总共是五十,是大衍之数。这也有道理。

原文

揲蓍 dié shī 之法 :四十九蓍,聚之则一,而四十九隐于一中;散之则四十九,而一隐于四十九中。一者,道也。谓之无,则一在;谓之有,则不可取。四十九者,用也。静则归于一,动则唯睹其用,一在其间而不可取。此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注释

揲蓍: 古代使用蓍草卜问的一种方法。

译文

揲蓍的卜问方法是:用四十九根蓍草,聚合成一把,则四十九隐藏在一中;散开成为四十九根,则一隐藏于四十九中。一即是道。如果说它不存在,却的确存在着;如果说它存在,却又无法拿取出来。四十九即是功用。静置时它就归于一,动用时却只能看出它的功用,一在其中但不可拿取。这就是所谓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原文

世之谈数者,盖得其粗迹。然数有甚微者,非恃历所能知,况此但迹而已。至于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迹不预焉。此所以前知之神,未易可以迹求,况得其粗也。予之所谓甚微之迹者,世之言星者,恃历以知之,历亦出乎亿而已 。予于《奉元历序》论之甚详。治平中,金、火合于轸,以《崇玄》《宣明》《景福》《明》《崇》《钦天》凡十一家大历步之,悉不合,有差三十日以上者,历岂足恃哉。纵使在其度,然又有行黄道之里者,行黄道之外者,行黄道之上者,行黄道之下者,有循度者,有失度者,有犯经星者 ,有犯客星者 ,所占各不同,此又非历之能知也。又一时之间,天行三十余度,总谓之一宫。然时有始末,岂可三十度间阴阳皆同,至交他宫则顿然差别?世言星历难知,唯五行时日为可据,是亦不然。世之言五行消长者,止是知一岁之间,如冬至后日行盈度为阳,夏至后日行缩度为阴,二分行平度 。殊不知一月之中,自有消长,望前月行盈度为阳,望后月行缩度为阴,两弦行平度 。至如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一月之中亦然。不止月中,一日之中亦然。《素问》云:“疾在肝,寅卯患,申酉剧。病在心,巳午患,子亥剧。”此一日之中,自有四时也。安知一时之间无四时?安知一刻、一分、一刹那之中无四时邪?又安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岂无大四时邪?又如春为木,九十日 ,不可三月三十日亥时属木。明日间,当 wěi 亹消长子时顿属火也。似此之类,亦非世法可尽者。

黄道,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路径,即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天球相截的大圆。而黄道经纬仪,是古代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在观测天体时,可根据黄道圈和黄道经圈的刻度来定出太阳和行星的位置。

注释

亿: 通“臆”,臆断。② 经星: 恒星。③ 客星: 彗星。④ 二分: 二分日,即春分、秋分。⑤ 望: 每月望日,月圆之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弦: 与弯弓和弓弦的形状相似的弦月,上弦月是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下弦月是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⑥亹亹:行进的样子。

译文

世上谈论象数的人,大多只懂粗浅皮毛。而象数精微之处,并不是依靠历法所能得知的,更何况这也只是表面迹象而已。至于有所感悟而能够通晓天下这种事,是与表象无关的。这也就是先知的神力难以由表象窥见的原因,更何况只懂粗浅皮毛呢。我所说的精微的表象,就是世人说的星象,依靠对历法的熟悉而知晓星象,但历法也只是出于猜测判断而已。这一点,我在《奉元历序》中谈论得非常详细。治平年间,金星、火星在轸宿汇合,用《崇玄》《宣明》《景福》《明》《崇》《钦天》等十一家重大历法推算,都不合,有差到三十天以上的,这样的历法怎能足以依靠呢?纵使在轸宿这个区间内的,然而又有运行在黄道之内的,运行在黄道之外的,运行在黄道之上的,运行在黄道之下的,有遵循规律的,有不具规律的,有侵犯经星的,有侵犯客星的,所占卜出的结果各有不同,这又不是靠历法所能知晓的。另外,一个时辰之内,天象运行三十多度,总共称为一宫。但时辰有始末,怎么可能三十度间的阴阳都相同,到下一宫的时候突然产生差别呢?世人所说的靠星象历法难以知晓,只能靠五行时日作为依据,这也不对。世人所说的五行消长,只能知晓一年之间,比如冬至后太阳的运行愈发充盈为阳,夏至后太阳的运行愈发缩短为阴,二分日昼夜等长。却不知一个月之中,也自有消长,望日之前的月亮运行愈发充盈为阳,望日之后月亮愈发缩短为阴,两弦月时阴阳相等。至于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一月之中也有这种划分。不止一月之中,一日之中也有。《素问》说:“疾在肝,寅卯患,申酉剧。病在心,巳午患,子亥剧。”这就是一日之中自有四时。怎知一个时辰之间没有四时?怎知一刻、一分、一刹那之中没有四时?又怎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如何没有更宏大的四时呢?又比如春属木,九十天之内,应当是不断地消长着,不可能说三月三十日亥时还属木,第二天子时顿时就属火了。诸如此类,不是世间办法所能穷尽的。

原文

历法步岁之法,以冬至斗建所抵,至明年冬至所得辰刻衰 miǎo 谓之斗分 。故“歲”文从步、从戌。戌者,斗魁所抵也。

注释

杪: 毫末。

译文

历法中的步岁法,是以冬至时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到第二年冬至时斗柄指向这一方向,其间经过的精确时间(为一年),叫作斗分。所以“歲”字从步、戌。戌是在这时斗魁所指的方向。

原文

正月寅,二月卯,谓之建,其说谓斗杓所建,不必用此说,但春为寅、卯、辰,夏为巳、午、未,理自当然,不须因斗建也。缘斗建有岁差,盖古人未有岁差之法。《颛帝历》:“冬至日宿牛初。”今宿斗六度。古者正月斗杓建寅,今则正月建丑矣。又岁与岁合,今亦差一辰。《尧曲》曰:“日短星昴。”今乃日短星东壁。此皆随岁差移也。

译文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这里所说的建,意思是斗杓所指的方向,不是非要用这个说法,只说春天为寅、卯、辰,夏天为巳、午、未,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因斗杓的指向来设定。而且斗杓每年指向的方向还有岁差,古人没有计算岁差的办法。《颛帝历》说:“冬至时太阳居于牛宿开始的位置。”而现在冬至时太阳在斗宿六度的位置。古代时正月斗杓建寅,现在正月却已是建丑了。再者每年北斗回归的时刻相比,现在也相差一个时辰了。《尧曲》说:“冬至黄昏时昴宿在中天。”而现在冬至黄昏时是东壁宿在中天了。这都是随着岁差移动的。

原文

《唐书》云:“落下 hónɡ 造历 ,自言后八百年当差一算。至唐,一行僧出而正之 。”此妄说也。落下闳历法极疏,盖当时以为密耳。其间阙略甚多,且举二事言之:汉世尚未知黄道岁差,至北齐张子信方候知岁差 。今以今古历校之,凡八十余年差一度。则闳之历八十年自已差一度,兼余分疏阔,据其法推气朔五星,当时便不可用,不待八十年,乃曰“八百年差一算”,太欺诞也。

注释

落下闳: 西汉天文学家,官居太史待诏。曾参与创制《太初历》,改造浑仪。② 一行僧: 即僧一行,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主持编制《大衍历》,在制造天文仪器方面也贡献卓越。③ 张子信: 北齐天文学家。他在海岛上隐居观测天象多年,发现太阳和五星的运动具有不均匀性,及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

译文

《新唐书》说:“落下闳编纂历书,自称往后八百年应当相差一度。到了唐代,僧一行出来矫正了它。”这是错误的说法。落下闳的历法非常粗疏,只是当时认为很周密。其中缺漏很多,姑且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汉代人们还不知道黄道有岁差,到了北齐张子信才知道岁差的存在。现今用古今历书相比较,每八十多年差一度。那么落下闳的历书八十年已经差出一度,再加上其他分割上的粗疏,依据他这个方法推定的节气朔望五星运行,在当时就不能用了,不用等到八十年,还说“八百年差一算”,过于荒谬了。

原文

天文家有浑仪,测天之器,设于崇台 ,以候垂象者 ,则古玑衡是也 。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或以水银转之,置于密室,与天行相符,张衡、陆绩所为,及开元中置于武成殿者,皆此器也。皇祐中,礼部试《玑衡正天文之器赋》,举人皆杂用浑象事,试官亦自不晓,第为高等。汉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 ɡènɡ 以玑衡考验天极不动处 ,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熙宁中,予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玑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 ,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予于《熙宁历奏议》中叙之甚详。

注释

崇台: 高台,便于观测天象的场所。② 垂象: 显示征兆。③ 玑衡: 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④ 暅: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之子。⑤ 圆规: 规定样式的圆圈。

译文

天文家有浑仪,是测量天象位置的仪器,设置在崇台,以备天象征兆显现,也就是古代说的玑衡。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器,用水流驱动,或用水银使其旋转,放置在密室里,与天体运行相符,是张衡、陆绩发明制造的,到了开元年间放置在武成殿里的,也是这件仪器。皇祐年间,礼部出的试题为《玑衡正天文之器赋》,应试的举人都将其与浑象混淆,考官自己也不清楚,评为高等。汉以前都以北极星居于天中,称其为极星,自从祖暅用浑仪查验天极不动的地方,离北极星还有一度多的距离。熙宁年间,我受诏任职历官,综合考证星历,用浑仪来探查北极星。初夜时分北极星在窥管中,过了一小会儿又出离窥管的范围,因此得知窥管小,不能容纳北极星的游转,于是稍稍扩展窥管再等它。总共经过了三个月,北极星才游转进窥管内,一直出现而不隐匿,这才知道天极不动处,离北极星还有三度多。每次极星进入窥管,单独画一张图。图上是一个圆规,把北极星画进规中。根据初夜、中夜、后夜所见的形象各自画出,一共是二百多图,北极星才有规律地在圆规之内,夜夜不差。我在《熙宁历奏议》中详细叙述过。

原文

古今言刻漏者数十家 ,悉皆疏缪。历家言晷漏者 ,自《颛帝历》至今,见于世谓之大历者,凡二十五家。其步漏之术,皆未合天度。予占天候景,以至验于仪象,考数下漏,凡十余年,方粗见真数,成书四卷,谓之《熙宁晷漏》,皆非袭蹈前人之迹。其间二事尤微。一者,下漏家常患冬月水涩,夏月水利,以为水性如此;又疑冰澌所壅 ,万方理之,终不应法。予以理求之,冬至日行速,天运未期,而日已过表,故百刻而有余;夏至日行迟,天运已期,而日未至表,故不及百刻。既得此数,然后复求晷景漏刻,莫不吻合。此古人之所未知也。二者,日之盈缩,其消长以渐,无一日顿殊之理。历法皆以一日之气短长之中者,播为刻分,累损益,气初日衰,每日消长常同;至交一气,则顿易刻衰。故黄道有觚而不圆 ,纵有强为数以步之者,亦非乘理用算,而多形数相诡。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方圆端斜,定形也;乘除相荡,无所附益,泯然冥会者 ,真数也。其术可以心得,不可以言喻。黄道环天正圆,圆之为体,循之则其妥至均,不均不能中规衡;绝之则有舒有数,无舒数则不能成妥。以圆法相荡而得衰,则衰无不均;以妥法相荡而得差,则差有疏数。相因以求从,相消以求负,从、负相入,会一术以御日行。以言其变,则秒刻之间,消长未尝同;以言其齐,则止用一衰,循环无端,终始如贯,不能议其隙。此圆法之微,古之言算者,有所未知也。以日衰生日积,反生日衰,终始相求,迭为宾主。顺循之以索日变,衡别之求去极之度,合散无迹,泯如运规。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与其微也。其详具予《奏议》,藏在史官,及予所著《熙宁晷漏》四卷之中。

注释

刻漏: 古代的计时器。在铜壶底下穿孔,壶中放有一个带刻度的箭形标杆,壶中的水逐渐滴漏,标杆上的度数渐次显现,表示出时刻。② 晷漏: 日晷和刻漏,均为古代的计时器。③ 冰澌: 冰凌。 壅: 堵塞。指冰凌堵塞刻漏的滴水口。④ 觚: 棱角。⑤ 泯然: 完全的。 冥会: 暗合。

译文

从古到今钻研刻漏的有数十家,都有很多疏漏错处。历法学家研究晷和漏的,从《颛帝历》至今,流传于世被称为大历的,共二十五家。这些人所述的计算刻漏的方法,都与天象不合。我观测天象、测量日影,到用仪器检验,考查了许多刻漏,花费十余年,才粗浅地发现其真正的规律,写成四卷书,叫作《熙宁晷漏》,均不沿袭前人的脚步。其中有两个发现尤其精妙。第一,研究刻漏的人总担忧冬天水滴缓慢,夏天水滴快速,以为水的属性就是这样的;又怀疑是冰凌阻塞了漏口,想方设法应对,始终不得方法。我以理论推测,冬至太阳运行快速,天象还没有到达相应的时刻,日影已经在日晷上走过了相应的刻度,所以一天比一百刻还多;夏至太阳运行缓慢,天象已经到达相应的时刻,但日晷上的日影还没有到,所以一天不到一百刻。既然找到了这个规律,然后再计算日晷的日影和刻漏的刻度,就完全吻合了。这是古人所不知道的。第二,太阳运行的快慢,变速都是逐渐的,没有一天之内顿时不同的道理。历法均以一个节气里快慢居中的那天,制作刻度,或加或减,从节气伊始的那天开始每天太阳运行的快慢消长等差;一到节气相交的时候,就顿时改变刻度。这样的话,黄道就成了有棱角的而不是圆的,纵使有勉强计算其真实运行速度的,也不合理,且大多运行状况与数值不符合。世间事物都有其确定的形态,有实际的数值。方圆平斜,都是定形;直接相乘相除,不添加其他项,而完全能够暗合的,就是真实的数值。这种计算方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黄道是正圆形环绕在天空中,形态是圆形,循其轨迹运行,日长就会是均匀的,不均匀就无法与规衡相符;不循其轨迹运行就会有慢有快,没有快慢则不能成盈缩。用圆形的法则推算出的盈缩,则盈缩差都是平均的;以盈缩法推算出盈缩差,则快慢不一。相乘求出的日积,相减求出的日差,二者汇总,就成为一种计算太阳运行的方法。以此来描述太阳运行的变化,则每一秒的速度都是不同的;以此来描述太阳运行的恒定,则只有一个变速的速率,无限循环,连贯始终,没有间断的地方。这个圆形算法的精妙之处,是古代钻研算法的人,所不知道的。用日差算出日积,又反算出日差,终始相互求解,互换宾主。顺着这个规律探索太阳运行的变化,分别衡量太阳到北极星的距离,聚散没有痕迹,圆润如同圆规画出。不深谙算数原理的人,不能理解其精妙之处。详细的说明都在我的《奏议》里,现存于史官之处,以及我所著的《熙宁晷漏》四卷之中。

原文

予编校昭文书时,预详定浑天仪 。官长问予:“二十八宿,多者三十三度,少者止一度,如此不均,何也?”予对曰:“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 日平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余而一期天,故以一日为一度也。 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于是以当度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 度如伞橑 ,当度谓正当伞 liáo 上者。故车盖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则予《浑仪奏议》所谓“度不可见,可见者星也。日月五星之所由,有星焉。当度之画者凡二十有八,谓之舍。舍所以 qiè 度,度所以生数也”。 今所谓:“距度星”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黄道所由当度之星,止有此而已。””

注释

浑天仪: 即浑仪。② 伞橑: 伞骨。

译文

我编校昭文馆的书籍时,参与了详细制定浑天仪的项目。负责此事的长官问我:“二十八宿,多的占有三十三度,少的只占一度,这么不均匀,是为什么?”我回答说:“天象本无区间的划分,推算历法的人无法将其量化,所以将太阳所运行的周天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多点。(太阳平均运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余而成一个周期,所以以太阳运行一天为一度。)既然有这样的划分,必须有事物来标记它,之后才能看清并计算,所以用度中的星来标记它。沿着黄道,太阳运行一周期,当度的只有二十八个宿星而已。(度就像伞骨,当度就是在伞骨上的意思。所以车盖有二十八条弓,用以象征二十八宿。就是我在《浑仪奏议》中说的:“度不可见,可见的是星。日月五星所经由的地方,都有星。当度的能够作为划分的共二十八,称作舍。舍标记度,度产生数”。)也就是现今所说的“距度星”。不是不想让它平均。黄道经由的当度之星,只有这些而已。”

原文

又问予以:“日月之形,如丸邪?如扇邪?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予对曰:“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傍,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直而无碍。”

译文

又问我:“日月的形状,是像弹丸还是像扇子?如果像弹丸,相遇时岂不是会互相阻碍?”我回答说:“日月的形状像弹丸。如何得知?月亮的盈亏可以验证。月亮本不发光,像银做的弹丸,太阳照到它才发光。最初的时候,太阳在它旁边,所以照亮侧面才看上去像钩;太阳逐渐远去,就变成斜照,光就稍微增加。像一颗弹丸,用粉涂一半,侧面看它,被粉涂上的地方就像钩;正对着看,被粉涂上的地方就是正圆,因此知道月亮像弹丸。日、月,都是气化成的,有形态但无实质,所以直面也不会产生阻碍。”

原文

又问:“日月之行,月一合一对,而有食不食,何也?”予对曰:“黄道与月道 ,如二环相叠而小差。凡日月同在一度相遇,则日为之食;在一度相对,则月为之亏。虽同一度,而月道与黄道不相近,自不相侵;同度而又近黄道、月道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 。正当其交处则食而既;不全当交道,则随其相犯浅深而食,凡日食,当月道自外而交入于内,则食起于西南,复于东北;自内而交出于外,则食起于西北,而复于东南。日在交东,则食其内;日在交西,则食其外。蚀既,则起于正西,复于正东。凡月食,月道自外入内,则食起于东南,复于西北;自内出外,则食起于东北,而复于西南。月在交东,则食其外;月在交西,则食其内。食既,则起于正东,复于正西。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故西天法罗睺、计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道也。交初谓之‘罗睺’,交中谓之‘计都’ 。”

注释

月道: 即今天所说的白道,是月亮绕行地球的轨道。② 陵掩: 遮掩。陵,同“凌”,侵犯。③ 、计都: 罗睺即现今所说黄道与白道相交的南交点,计都即现今所说黄道与白道相交的北交点。

译文

长官又问:“日月运行时,每月有一次汇合、一次相对,而有时会发生日食月食、有时不会,为何呢?”我回答说:“黄道与月道,像两个环相叠而有微小差距。凡是日月同在一度里相遇,则日被月食;在一度里相对,则月被日亏。尽管在同一度内,但月道与黄道不相近,自然就不互相食了;在同一度而又靠近黄道、月道的交会点,日月相遇时,就会相互遮掩。正当其交会处则全食;二道不全交会的地方,则随其遮掩的浅深而食,凡是日食,当月道自外入内与黄道交会,则从西南方向开始食,在东北方向恢复;自内而外交会时,则从西北方向开始食,在东南方向恢复。太阳在交会点的东侧,则从北方开始食;太阳在交会点的西侧,则从南方开始食。全食的话,就是从正西开始,在正东恢复。凡是月食,月道自外入内,则从东南方向开始侵食,在西北方向恢复;月道自内出外,则从东北方向开始食,在西南方向恢复。月亮在交会点的东侧,则从南方开始食;月亮在交会点的西侧,则从北方开始食。全食的话,就是从正东开始,在正西恢复。二道的交会点每月退一度有余,一个周期共有二百四十九次交会。所以印度天文设有罗睺、计都,都是逆向推之得到的,也就是现今我们说的交道。交初叫作‘罗睺’,交中叫作‘计都’。”

原文

古之卜者,皆有繇辞 。《周礼》:“三兆 ,其颂皆千有二百。”如“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间于两社,为公室辅”;“专之渝,攘公之 ,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如鱼 chēnɡ 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逾”;“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之类是也。今此书亡矣。汉人尚视其体,今人虽视其体,而专以五行为主,三代旧术,莫有传者。

注释

繇辞: 卦兆的占辞。繇,通“籀”。② 三兆: 古代烧灼龟甲以卜吉凶,其裂纹似玉、似瓦、似原田者,称为“三兆”。③ “凤凰于飞”等句: 古书上记录的颂辞。前四则均出自《左传》,第五则出自《史记》。

译文

古代的占卜,都有繇辞。《周礼》中记载:“三兆,各有一千二百条颂辞。”比如“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间于两社,为公室辅”;“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逾”;“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之类的语句就是了。现今这本书已经散佚。汉代的人尚看龟甲上的兆象,今人虽看龟甲上的兆象,却专门用五行学说为主来占卜,上古三代的旧占卜术,没有人传承。

原文

北齐张子信候天文,凡月前有星,则行速,星多则尤速。月行自有迟速定数,然遇行疾者,其前必有星,如子信说,亦阴阳相感自相契耳。

译文

北齐时期的张子信观测天象,凡是月亮之前有星的,则月亮运行速度较快,星多的话速度尤其快。月亮运行自有其快慢定数,但每逢运行速度变快的时候,其前面必有星,就像张子信所说,这也是由于阴阳相互感召、相互契合。

原文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 ,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皆不验。假令厥阴用事 ,其气多风,民病湿泄。岂溥天之下皆多风,溥天之民皆病湿泄邪?至于一邑之间,而旸雨有不同者,此气运安在?欲无不谬,不可得也。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夫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之变,其发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足。随其所变,疾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定。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旸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此亦当处所占也。若他处候别,所占亦异。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注释

五运六气: 又称运气,五运为金、木、水、火、土,六气为阴、阳、风、雨、晦、明,以此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② 厥阴: 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 用事: 主掌、当权。

译文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往大可以推测天地变化,寒暑风雨,水旱蝗灾,都有其规律;往小可以推测人的种种疾病,也是随着气运盛衰的。现今的人不知如何使用,而拘泥于定法,所以施术都不灵验。假如厥阴当道,天气就会多风,人们就会有湿泄之症。难道普天之下都多风,普天下的人都患湿泄症吗?一个城邑之中,有的地方晴朗、有的地方下雨,尚且不同,这种情况下气运如何呢?用这样的方法推测,想避免谬误,是不可能的。大凡事物都有定常与变数,受气运所主导,就体现出定常的状态;与气运相异的气所主导,就产生变数。定常的就像本源之气,变数则无处不在,且各有不同的预示。所以征候又分为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等不同类型,所产生的结果都不同。如果是厥阴当道,多风,而草木茂盛,这叫作从;天气晴朗,干燥无风,这叫作逆;天气沙尘昏蒙,流水不结冰,这叫作淫;大风摧折树木,云彩浑浊,这叫作郁;山川枯竭,草木凋落,这叫作胜;大旱烧灼,蝗虫成灾,这叫作复;山崩地震,沙尘频繁,这叫作太过;天阴沉得日夜难辨,云彩厚重,白天昏暗,这叫作不足。随着这些变数,灾害与之相应,都视当时所处的变数而定。尽管只相隔数里,只要气候不同,而对应的变数全都不同,怎可拘泥于固定的情况。熙宁年间,京城长久干旱,用尽办法祈祷,连日阴云浓重,人们说必定有雨。一天骤然放晴,日头炎炎,我当时因为有事入朝奏对,皇上问我雨何时来,我回答说:“雨的兆象已经显现,明天就会下了。”众臣认为多日阴沉,尚且不下雨,这么曝晒的天,怎么反而有希望下雨?第二天,果真下了大雨。当时湿土当道,连日阴沉是从气已经奏效,但被厥阴抑制,未能成雨。之后一天骤然放晴,是燥金进入了兆象,厥阴被摧折,于是太阴得以舒张,再后一日的气运通畅顺遂,由此得知必定有雨。这也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占卜。如果处于其他候别,占卜结果也会不同。其中差异的微小,甚至不能容纳一根发丝。如此推断,自然趋于真理。

原文

岁运有主气 ,有客气。常者为主,外至者为客。初之气厥阴,以至终之气太阳者,四时之常叙也,故谓之主气 。唯客气本书不载其目,故说者多端,或以甲子之岁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乙丑之岁始于二十六刻,丙寅岁始于五十一刻,丁卯岁始于七十六刻者,谓之客气。此乃四分历法求大寒之气 ,何预岁运!又有“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谓之客气。此亦主气也,与六节相须,不得为客。大率臆计,率皆此类。凡所谓客者,岁半以前,天政主之;岁半以后,地政主之。四时常气为之主,天地之政为之客。逆主之气为害暴,逆客之乞为害徐。调其主客,无使伤沴,此治气之法也。

注释

岁运: 一年的气运。② “初之气”句: 一年的主气从年初至年末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主气年年不变。③ 四分历: 东汉施行的一种历法,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25日,因岁余四分之一日,故称四分历。余出的四分之一日即二十五刻,前文的“始于二十六刻”“始于五十一刻”等,即依此推算。

译文

一年的气运有主气,有客气。恒常存在的是主气,外来的是客气。从最初的气运厥阴,到最终的气运太阳,是四季常在的气运顺序,所以称为主气。但客气在《素问》中不记录其名目,所以众说纷纭,有的以甲子年的天数始于寒水的下一刻,乙丑年始于二十六刻,丙寅岁始于五十一刻,丁卯岁始于七十六刻,称为客气。这是用四分历法推求大寒之气的方法,与岁运何干!又有人将“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称为客气。这也是主气,与六个节气相关,不能作为客气。大部分猜测都是类似这种的。其实所谓的客气,在上半年,由天政主导;下半年,由地政主导。四季常在的是主气,天地主导的是客气。违逆主气为害迅猛,违逆客气为害缓慢。调节主气客气,不使其受到伤害,这就是治气之法。

原文

六气,方家以配六神。所谓青龙者,东方厥阴之气,其性仁,其神化,其色青,其形长,其虫鳞。兼是数者,唯龙而青者,可以体之,然未必有是物也。其他取象皆如是 。唯北方有二,曰玄武,太阳水之气也;曰螣蛇,少阳相火之气也。其在于人为肾,肾亦二,左为太阳水,右为少阳相火。火降而息水,水腾而为雨露,以滋五脏,上下相交,此坎离之交 ,以为否泰者也,故肾为寿命之脏。左阳、右阴、左右相交,此乾坤之交,以生六子者也 ,故肾为胎育之脏。中央太阴土曰勾陈,中央之取象,唯人为宜。勾陈者,天子之环卫也。居人之中,莫如君。何以不取象于君?君之道无所不在,不可以方言也。环卫居人之中央,而中虚者也。虚者,妙万物之地也。在天文,星辰皆居四傍而中虚,八卦分布八方而中虚,不虚不足以妙万物。其在于人,勾陈之配,则脾也。勾陈如环,环之中则所谓黄庭也。黄者,中之色;庭者,宫之虚地也。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脾不能与也,脾主思虑,非思之所能到也。故养生家曰:“能守黄庭,则能长生。”黄庭者,以无所守为守。唯无所守,乃可以长生。或者又谓:“黄庭在二肾之间。”又曰“在心之下”,又曰“黄庭有神人守之”,皆不然。黄庭者,虚而妙者也。强为之名。意可到则不得谓之虚,岂可求而得之也哉。

勾陈,亦作“钩陈”,是靠近北极附近的一列星,共6颗。据《晋书·天文志》:“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勾陈的地位很重要,被称为中央太阴土之神,是天子的护卫。在人体中,它相当于五脏中的脾,是冲虚之气所在之处。

注释

取象: 取某事物之征象,如这里指六气取象青龙等。② 坎离: 卦象中代表水、火。③ 乾坤……生六子: 八卦中乾坤为天地、父母,生其他六卦:震、巽、离、坎、兑、艮。

译文

六气,方术家将其与六神相配。青龙配东方厥阴之气,其性情仁慈,神形变化,颜色为青,形态修长,覆盖虫鳞。兼有这些特征的,只有青色的龙,可以符合,但未必真有其物。其他神的取象都是这样。只有北方有两种神,玄武,配太阳寒水气运;螣蛇,配少阳相火气运。在人体来讲属肾,肾也是两个,左为太阳寒水,右为少阳相火。火气下降而令水止息,水汽蒸腾而结为雨露,滋润五脏,上下相交,这是水火之交,掌握着凶吉,所以肾是主宰寿命的内脏。左阳、右阴、左右相交,这是阴阳之交,生出六子,所以肾是孕育胚胎的内脏。与中央太阴土相配的神称为勾陈,能够象征中央的,只有人适合。勾陈是天子身边的侍卫。在人之中,君王最高。为何不选取君王作为象征呢?君王之道无所不在,不可用一个方位来说。天子环卫在人的中央,而内里空虚。虚是运化万物之地。在天文上,星辰都居于四旁而正中空虚,八卦分布在八方而中间空虚,不空虚不足以运化万物。对于人而言,与勾陈相配的五脏是脾。勾陈就像是一个环,环的中间称为黄庭。黄是正中之色;庭是宫中的空地。古人以黄庭为脾,这也不对。黄庭有名称而无具体的地点,阴阳之气相冲的地方就是黄庭。脾不能与之相配,脾主管思虑,黄庭不是思虑所能达到的地方。所以养生家说:“能守黄庭,则能长生。”黄庭是以无所守为守。只有无所守,才能长生。或者又说:“黄庭在二肾之间。”又有说“在心之下”的,还有说“黄庭有神人守之”的,都不对。黄庭是空虚而奇妙的。勉强为其命名。如果名字能表示其意的话,就不能称为虚了,又怎么可能求得它的实质呢。

原文

《易》象九为老阳,七为少;八为少阴,六为老。旧说阳以进为老,阴以退为老。九六者,乾坤之画,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此皆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之数,阳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凡归余之数 ,有多有少。多为阴,如爻之偶;少为阳,如爻之奇 。三少,乾也,故曰老阳九揲而得之,故其数九,其策三十有六 。两多一少,则一少为之主,震、坎、艮也,故皆谓之少阳。 少在初为震,中为坎,末为艮。 皆七揲而得之,故其数七,其策二十有八。三多,坤也,故曰老阴六揲而得之,故其数六,其策二十有四。两少一多,则多为之主,巽、离、兑也,故皆谓之少阴。 多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 皆八揲而得之。故其数八,其策三十有二。物盈则变, 纯少阳盈,纯多阴盈。 盈为老,故老动而少静。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卦爻之辞,皆九六者,唯动则有占,不动则无朕,虽《易》亦不能言之。《国语》谓“贞屯悔豫皆八”,“遇泰之八”是也。今人以《易》筮者,虽不动,亦引爻辞断之。《易》中但有九六,既不动,则是七八安得用九六爻辞?此流俗之过也。

注释

归余之数: 揲蓍一次是将蓍草分为两堆,各自揲取后将余数归拢,求和得到的数即归余之数。② “多为阴”句: 阴爻写为两短横- -,所以是多;阳爻写为一长横—,所以是少。③ “三少,乾也”句: 揲蓍三次得出的都是阳爻,即三少,表示乾。这样的三次揲蓍后剩下的数量为36,能够以4为一组揲取9次。后文的7、6、8得出的方法同理。揲蓍三次剩下的数量只可能为24、28、32、36四种情况。

译文

《周易》的卦象以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旧说是阳以大数为老,阴以小数为老。九和六是乾坤之画,阳可以兼阴,阴不可以兼阳。这都是以人自己的意念相配的,其实不对。九七、八六之数,表示出阳顺、阴逆的原理,都是有来源的,自然能得出这样的数,并非人自己的意念所能为其匹配。凡在揲蓍过程中归余的数字,有多有少。多为阴,就像阴爻由偶数的短横表述;少为阳,就像阳爻由奇数的长横表述。得出的三爻都是少的,就是乾,所以叫老阳,得出三爻后剩下的蓍草能够揲取九次,所以数字是九,剩下三十六策。得出的三爻两多一少,则一少作为主体,得出震、坎、艮,所以都称之为少阳,(少在第一爻就是震、在第二爻就是坎、在第三爻就是艮。)得出三爻后剩下的蓍草均能够揲取七次,所以数字是七,剩下二十八策。三爻都是多的,就是坤,所以叫老阴,得出三爻后剩下的蓍草能够揲取六次,所以数字是六,剩下二十四策。得出的三爻两少一多,则一多作为主体,得出巽、离、兑,所以都称之为少阴,(多在第一爻就是巽、在第二爻就是离、在第三爻就是兑。)得出三爻后剩下的蓍草均能够揲取八次,所以数字是八,剩下三十二策。事物充盈则生变,(三爻全少是阳气充盈,三爻全多是阴气充盈。)充盈即是老,所以老阳、老阴变动而少阳、少阴不变。揲蓍结果的好坏,都生于变动。卦爻之辞,都重视九、六,只有这两个变动的数能占卜出结果,不变则不会产生征兆,就算是《周易》也不能判断其凶吉。《国语》中说的“贞屯悔豫皆八”“遇泰之八”就是这样。现今以《周易》卜筮的人,就算得出的卦爻是不变的,也引述爻辞来判断。《周易》中的卦辞只有九、六的,既然七、八不变,这七、八怎能用九、六的爻辞呢?这是易学流俗带来的错误。

原文

江南人郑 ɡuài 曾为一书谈《易》,其间一说曰:“乾坤,大父母也;复姤,小父母也。乾一变生复,得一阳;坤一变生姤,得一阴。乾再变生临,得二阳;坤再变生遁,得二阴。乾三变生泰,得四阳;坤三变生否,是四阴。乾四变生大壮,得八阳;坤四变生观,得八阴。乾五变生夬,得十六阳;坤五变生剥,得十六阴。乾六变生归妹,本得三十二阳;坤六变生渐,本得三十二阴。乾坤错综,阴阳各三十二,生六十四卦。”夬之为书,皆荒唐之论,独有此变卦之说,未知其是非。予后因见兵部员外郎秦君玠,论夬所谈,骇然叹曰:“夬何处得此法?玠曾遇一异人,授此数历,推往古兴衰运历,无不皆验,常恨不能尽得其术。西都邵雍亦知大略,已能洞吉凶之变 。此人乃形之于书,必有天谴,此非世人得闻也。”予闻其言怪,兼复甚秘,不欲深诘之 。今夬与雍、玠皆已死,终不知其何术也。

注释

洞: 洞悉,洞察。② 诘: 追问。

译文

江南人郑夬曾著了一部谈《周易》的书,其中一段说:“乾坤,大父母也;复姤,小父母也。乾一变生复,得一阳;坤一变生姤,得一阴。乾再变生临,得二阳;坤再变生遁,得二阴。乾三变生泰,得四阳;坤三变生否,是四阴。乾四变生大壮,得八阳;坤四变生观,得八阴。乾五变生夬,得十六阳;坤五变生剥,得十六阴。乾六变生归妹,本得三十二阳;坤六变生渐,本得三十二阴。乾坤错综,阴阳各三十二,生六十四卦。”郑夬写的书,尽是荒唐话,但唯独这个变卦的说法,不确定是否正确。我后来有事见到兵部员外郎秦君玠,谈起郑夬的这个说法,君玠惊骇地感叹道:“郑夬从哪里得到这个方法?我曾遇到一个异人,传授了我这个办法,推断以往的兴衰运历,都灵验了,我常常恨自己不能完全学到他的卦术。西都的邵雍也只知道大概,已经能洞悉吉凶变化。这个郑夬将此写成书,必遭天谴,这不是世间人应知道的。”我听他说这话很奇怪,又非常神秘,不好更深地追问。如今郑夬、邵雍、秦君玠都已死,最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卦术。

原文

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以献荆王,王馆于门下。会太史言月当食于昏时,李自云:“有术可 ránɡ 。”荆王试使为之,是夜月果不食。王大神之,即日表闻,诏付内侍省问状。李云:“本善历术,知《崇天历》食限太弱,此月所食,当在浊中。以微贱不能自通,始以机巧干荆邸,今又假禳禬以动朝廷耳 。”诏送司天监考验。李与判监楚衍推步日月食,遂加食限二刻,李补司天学生。至熙宁元年七月,日辰食东方,不效。却是食限太强,历官皆坐谪。令监官周琮重修,复减去庆历所加二刻。苟欲求熙宁日食,而庆历之食复失之,议久纷纷,卒无巧算,遂废《明天》,复行《崇天》。至熙宁五年,卫朴造《奉元历》,始知旧食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崇》《明》二历加减,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注释

禳: 祈祷消除灾殃。② 禳禬 :为消除灾祸的意思。禬,古代为消灾除病而举行的祭祀。

译文

庆历年间,有一名李姓术士,多有巧妙构思。曾用木头刻一尊“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拿铁板,左手中放置香饵。老鼠在他手中取食的时候,就能用左手抓住老鼠,右手用铁板拍死它。把这东西献给荆王,荆王便招他到门下。恰逢太史说黄昏时有月食,李姓术士便说:“我有法术可以禳除月食。”荆王尝试让他做法,这晚果然没有月食了。王见他非常神奇,马上上奏皇帝,皇帝下诏让内侍省询问具体情况。李姓术士说:“我原本擅长历术,知道《崇天历》中测定日月食的界限太宽泛,这次月食,应当在月亮未出的时候。因为身份低微不能自己举荐为官,一开始就以机关技巧进入荆府,现在又假借消除灾祸惊动朝廷。”皇帝下诏送他到司天监查考。李姓术士与判监楚衍一起推算日月食,将日月食的界限缩小了二刻,补录为司天学生。到了熙宁元年七月,太阳在辰时东方被食,未能预先算出。原因是日月食的界限太窄了,历法官员连坐全被贬谪。下令让监官周琮重新修订日月食的界定,又减去了庆历时所加的二刻。如果要算出熙宁年间的这次日食,那么庆历年间那次月食又算不出,众人纷纷议论,最终也没有较好的算法,于是废除了《明天历》,重新施行《崇天历》。到了熙宁五年,卫朴编纂了《奉元历》,才知道旧时测定日月食的方法只使用太阳运行的平均速度,所以当太阳运行较快时日食就过了,在太阳运行迟缓时日食就还未到。《崇》《明》两部历法中对日月食界限的加减,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原因,在这时才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原文

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谓鸟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谓之“长离”,盖云离方之长耳 。或云,鸟即凤也,故谓之凤鸟。少昊以凤鸟至,乃以鸟纪官,则所谓丹鸟氏,即凤也 。又旗 zhào 之饰皆二物 ,南方曰“鸟、隼”,则鸟、隼盖两物也。然古人取象,不必大物也。天文家朱鸟,乃取象于鹑,故南方朱鸟七宿,曰鹑首、鹑火、鹑尾是也。鹑有两种,有丹鹑,有白鹑,此丹鹑也。色赤黄而文,锐上秃下,夏出秋藏,飞必附草,皆火类也。或有鱼所化者。鱼,鳞虫龙类,火之所自生也。天文东方苍龙七宿,有角、亢,有尾。南方朱鸟七宿,有 huì ,有 ,有翼而无尾,此其取于鹑欤。

注释

离方: 南方。② “少昊”句: 传说上古武帝之少昊继位时天降凤鸟,所以以鸟的种类名称命名各个官职,称为鸟官,其中的丹鸟氏就是指凤。③ 旐:古代绘有图案的各式旌旗,有交龙为旂、熊虎为旐、鸟隼为旟、龟蛇为旐等,每个旗面上都是两种事物。

译文

四方的取象为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只有朱雀不知是什么,只说是朱红色的鸟,赤红羽毛而向上飞,降落时必在树木上,这是火的意象。有人将朱雀叫作“长离”,是说它是南方之首。有人说,鸟就是凤,所以朱雀是凤鸟。少昊时代因有凤鸟降临,就以鸟命名官职,所谓的丹鸟氏,也就是凤。另外,旌旗上装饰的都是两种东西,南方称“鸟、隼”,那么鸟、隼应该是两种动物。不过古人取象,也不一定都用宏大的事物。天文上说的朱鸟,取象是鹌鹑,所以南方朱鸟七宿分为鹑首、鹑火、鹑尾。鹌鹑有两种,有红鹑,有白鹑,这里说的是红鹑。颜色赤黄而有花纹,鸟头尖锐而鸟尾有些秃,夏天出来秋天避寒,飞行的时候必定会贴着草,这些都是火的性质。也有人说朱雀是鱼所化来的。鱼和鳞虫、龙是同类,自然能产生火。天文上的东方苍龙七宿,有角、亢和尾。南方朱鸟七宿,有喙,有嗉,有翅膀而没有尾,能说明这取自鹌鹑。

原文

司马彪《续汉书》候气之法:“于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管,各如其方。实以葭灰 ,复以缇 ,气至则一律飞灰。”世皆疑其所置诸律,方不逾数尺,气至独本律应,何也?或谓“古人自有术”,或谓“短长至数,冥符造化”,或谓“支干方位,自相感召”,皆非也。盖彪说得其略耳,唯《隋书志》论之甚详。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管,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唯黄钟一管达之,故黄钟为之应。正月阳气距地面八寸而止,自太蔟以上皆达,黄钟大吕先已虚,故唯太蔟一律飞灰。如人用针彻其经渠,则气随针而出矣。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故先以木案隔之,然后实土案上,令坚密均一。其上以水平其概,然后埋律。其下虽有疏密,为木案所节,其气自平,但在调其案上之土耳。

注释

葭灰: 葭莩烧成的灰,极细。葭莩,是嫩芦苇秆内壁的薄膜。② 缇: 橘红色。縠:有皱纹的纱。③ 差忒: 误差。

译文

司马彪在《续汉书》中记载候气之法:“在密室中用木头制成案台,放置十二根律管,各在各自的方位。在其中填满葭灰,用橘红色的纱覆盖,节气到了则相应的一根律管中的葭灰飞出。”时人都很怀疑他所说的放置律管,方寸之间距离不过数尺长,节气到了唯独相应的律管有反应,为什么?有人说“古人自有其术法”,有人说“律管的短长设计精微,冥冥中与自然造化相应”,有人说“放置在对应支干的不同方位,自然有相互感召”,都不对。原因是司马彪的记载很简略,但《隋书志》中非常详细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方法是其先准备一个房间,让地面非常平整,再把律管埋入地下,使上端都与地面齐平,埋在地下的部分则有深有浅。冬至时的阳气停止在地面以下九寸,只有黄钟管能够达到这个深度,于是黄钟对其有反应。正月时阳气停止在地面以下八寸,太蔟管长度以上的律管都能达到,黄钟大吕中的葭灰都已先飞空了,所以只有太蔟一律飞灰。如果人用针刺穿律管,阳气就会随着针孔出来。土地有疏有密,不能做到完全没有差别,所以先用木制案台隔开,然后在案台上填实土壤,使其疏密平均。土的上面参照水平面刮平,然后埋下律管。再往下的土壤虽然有疏有密,但被木案所截,其上的阳气自然就是平均的,只需要调平案台上的土就可以了。

原文

《易》有纳甲之法 ,未知起于何时。予尝考之,可以推见天地胎育之理。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者,上下包之也。震、巽、坎、离、艮、兑纳庚、辛、戊、己、丙、丁者,六子生于乾坤之包中,如物之处胎甲者。左三刚爻,乾之气也;右三柔爻,坤之气也。乾之初爻交于坤,生震 ,故震之初爻纳子午 乾之初爻子午故也。 中爻交于坤,生坎,初爻纳寅申 震纳子午,顺传寅申,阳道顺。 上爻交于坤,生艮,初爻纳辰戌 亦顺传也。 坤之初爻交于乾,生巽,故巽之初爻纳丑未 坤之初爻丑未故也。 中爻交于乾,生离,初爻纳卯酉 巽纳丑未,逆传卯酉,阴道逆。 上爻交于乾,生兑,初爻纳巳亥 亦逆传也。 乾坤始于甲乙,则长男、长女乃其次 ,宜纳丙丁;少男、少女居其末,宜纳庚辛,今乃反此者,卦必自下生,先初爻,次中爻,末乃至上爻,此《易》之叙,然亦胎育之理也。物之处胎甲,莫不倒生。自下而生者,卦之叙,而冥合造化胎育之理。此至理合自然者也 凡草木百谷之实,皆倒生,首系于干,其上抵于隶处,反是根。人与鸟兽生胎,亦首皆在下。

注释

纳甲: 将十天干分纳于八卦中,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顺序依次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余下的壬、癸则再从头由乾、坤所纳。② “乾之初爻”句: 初爻是指三爻中最下面的一爻,乾的初爻与坤的阴爻相交,就生出了两阴一阳的震卦。后文的中爻、上爻依次是三爻中的中间一爻和最上面一爻,相生方法同理。③ 长男、长女: 指震、巽。后文的少男、少女指艮、兑。另有中男、中女指坎、离。以乾爻交于坤生刚爻,即男;以坤爻交于乾生柔爻,即女。

译文

《周易》中有纳甲之法,不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曾经考证它,从中可以推导出天地胎育的道理。乾纳甲壬,坤纳乙癸,是指天地从上下包裹其他卦和天干。震、巽、坎、离、艮、兑纳庚、辛、戊、己、丙、丁,是六子卦在乾坤的包裹中诞生,就像动物处于胎中。左三震、坎、艮是刚爻,继承了乾之气;右三巽、离、兑是柔爻,继承了坤之气。乾的初爻与坤相交,生震,所以震的初爻纳子午(因为乾的初爻是子午)。乾的中爻与坤相交,生坎,所以震的初爻纳寅申(震纳子午,顺行传至寅申,阳气的道是顺行的)。乾的上爻与坤相交,生艮,所以艮的初爻纳辰戌(也是顺传的)。坤的初爻与乾相交,生巽,所以巽的初爻纳丑未(因为坤的初爻是丑未)。坤的中爻与乾相交,生离,所以离的初爻纳卯酉(巽纳丑未,逆行传至卯酉,阴气的道是逆行的)。坤的上爻与乾相交,生兑,所以兑的初爻纳巳亥(也是逆传的)。乾坤始于甲乙,其次是长男、长女,应纳丙丁;最后是少男、少女,应纳庚辛,如今却与此相反,是因为卦必是从下开始生的,先是初爻,然后是中爻,最后才是上爻,这是《周易》的顺序,但也是天地胎育的道理。事物出于胎中时,都是倒生的。自下而生,就是卦的顺序,冥冥中与造化胎育的道理暗合。这就是至真之理合乎自然(凡是草木百谷的果实,都是倒生的,头部系于枝干,上面与枝干相抵的地方,反而是根。人和鸟兽生育胎儿时,也是头向下)。 gvFFgq1Gtf3OU8zHPP7ekDRAmJCBsbhJG4AbKPeo6y56kmEMuxEO/0BP9hAxx7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