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师

题解

本篇是《六韬》的首篇,阐释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一重要观点。文王初见太公,两人商讨夺取天下的谋略。两人以钓鱼展开讨论,姜太公指出了商朝虽然表面强大,但已是日薄西山,周可以乘机夺取天下。姜太公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即要夺取天下,必须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着手,就可以“天下归之”,夺取天下。综览全篇,既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本篇即为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

原文

文王将田 ,史编布卜 ,曰:“田于渭阳 ,将大得焉。非龙非 chī ,非虎非 ;兆得公侯 ,天 wèi 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 ,得皋(ɡāo) yáo ,兆比于此 。”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汉云螭壶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注释

文王: 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部族的领袖,其子周武王讨伐灭商,建周,谥为文王。 田: 通“畋”,打猎,田猎。 史: 官职名,先秦时主要掌管记事、祭祀及占卜诸项事务。 编: 人名。 布卜: 占卜。 渭阳: 渭水北岸。渭,渭水。阳,水的北面。 螭: 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罴: 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 兆: 预兆。 公侯: 古代爵位的名称。五等爵位中第一等称公,第二等称侯。 禹: 传说中我国古夏后氏部落的领袖,以治理洪水而闻名。后其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比: 类似。

译文

周文王打算去打猎,让太史编占卜吉凶。太史编对他说:“您这次在渭河北岸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所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您将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会辅佐您的事业日益昌盛,而且还将惠及您的三代继承人。”

文王问:“卜兆确实这么好吗?”

太史编答说:“我的远祖太史畴过去曾为禹占卜,而得到了皋陶这位贤臣,今天的卜兆和那次很类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日,排除杂念,乘打猎所用的车马,到渭河北岸打猎,结果终于遇见了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的姜太公。

文王上前致意并问他:“您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钓鱼,道理和这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为什么和钓鱼的道理相似呢?”

太公回答:“钓鱼体现了用人的三种权术:用饵钓鱼等于用俸禄去招纳人才;用饵钓鱼等于用重金收买死士;用饵钓鱼等于用官职吸引人才。钓鱼和求贤都是为了有所收获,其中的意义十分深奥,从中可以悟出大道理。”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 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 mín 微饵明 ,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呜呼!曼曼绵绵 ,其聚必散; 昧昧 ,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

注释

缗: 钓丝。 毕: 都,全部,此处意为取得。 曼曼绵绵: 指幅员广阔无际、漫长绵延的样子。曼曼,同“漫漫”。 嘿嘿昧昧: 指寂然无声,沉而不明的样子。嘿嘿,同“默默”。昧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 树敛: 建立凝聚力。敛,凝聚,确立。

●吕尚

译文

文王说:“我愿听听这其中深奥的道理。”

太公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合乎情理的;树的根扎得深,就枝繁叶茂,才能结出果实,这是合乎情理的;君子情意相投,就能相互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用来交流的语言,是真情的文饰;如果能说出真情,也就可以探求到事理的极致。现在臣所说的,是毫不隐讳的肺腑之言,您听了不会反感吧?”

文王问:“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会厌恶肺腑之言。我怎能反感呢?”

太公说:“细小的钓丝、鱼饵明显,小鱼就会上钩;适中的钓丝、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粗长的钓丝、大的鱼饵,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饵取鱼,鱼可以捕而食之。用爵禄聘用人,人会竭尽其力。以家取国,国必定会被攻克。以国取天下,天下就会服从君王的统治。呜呼!外表上看似茂盛发达或绵延广大,常常虚有其表,虽聚集在一起,最终还是会烟消云散;看似默默不表露于言语,暗暗不显露于外形,光华却能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仁德,以独到的见解诱导人。喜悦啊!圣人的思想,是使天下人各得其所,人心才能够凝聚一起啊。”

原文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 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 ,敢不受天之诏命乎 !”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允: 得当。 诏命: 诏在秦始皇颁定作为皇帝命令的专用词之前。泛指上对下的命令文告。

译文

文王说:“怎样才能建立凝聚力而使天下归附?”

太公回答:“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与天下人共享利益,就能取得天下;独占天下人的利益,就将失去天下。天有时运更替,地有财物变化,能和天下人共享天时和财物,就是仁;仁所在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顺。免除人们的死亡,解救人们的困难,消除人们的祸患,就是德;德所在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顺。与天下人同甘苦共患难,同心同德,就是义;义所在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顺。人都憎恶死亡而乐于生存,能追求仁德寻找利益,为天下人谋利,就是道;道所在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顺。”

文王再次拜谢说:“说得太对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呢!”于是,文王把太公请上车,一起回到都城,立太公为国师。 ExzRzWcICcjAzUF2TY9qaYvX7n0Nhwl4IK5kuGY4qltUTodC2dsQLpmwvw42kZ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