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五

秦相范雎

原 文

周赧王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二七〇年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睢佯死,卷以 ,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 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以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 hùn 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跗赵,赵强则跗楚,楚、赵皆跗,齐必惧矣,齐跗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四十七年癸巳,公元前二六八年

秦王用范雎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二六六年

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王。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魏王使须贾聘于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须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留坐饮食,取一 袍赠之。遂为须贾御而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怪其久不出,问于门下,门下曰:“无范叔;乡者吾相张君也。”须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应侯坐,责让之,且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坐须贾于堂下,置 cuò 、豆于前而马食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须贾还,以告魏齐。魏齐奔赵,匿于平原君家。

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

楚顷襄王疾病。黄歇言于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太子因变服为楚使者御而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度太子已远,乃自言于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愿赐死!”王怒,欲听之。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王从之。黄歇至楚三月,秋,顷襄王薨,考烈王即位;以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曰春申君。

译 文

周赧王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270年)

起初,魏国人范雎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私下里赏赐给他黄金、牛和酒。须贾以为范雎将魏国的秘密告诉齐王,回国后将此事告诉给魏国国相魏齐。魏齐大怒,对范雎施以鞭刑,打断他的肋骨和牙齿。范雎装死,被人用竹席卷起来,扔在厕所里,让喝醉酒的客人在他身上撒尿,用来警示他人不要像范雎一样,让别人不敢再轻易说话。范雎对看守厕所的人说:“如果能救我出去,我一定会重重谢你。”看守厕所的人请求把竹席中的死人扔出去。魏齐喝醉了,说:“可以。”范雎这才得以逃出。魏齐很快后悔了,又要把范雎找回来。一个叫郑安平的魏国人带着范雎隐姓埋名逃亡,范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张禄。

秦国官居谒者一职的王稽出使魏国,范雎夜里拜见王稽。王稽偷偷将范雎用车载回秦国,举荐给秦王,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范雎假装不认路走进宫中巷道,秦王到来后宦官大怒,把范雎赶出去,说:“大王到了!”范雎故意胡说:“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秦王略微听了几句范雎的话,就让身边的人退下,跪着请求范雎道:“寡人有幸可以向先生请教些什么?”范雎只是恭敬地连声应答而已。秦王一连问了三遍,范雎也这样回答了三遍。秦王说:“难道寡人终究还是不能有幸向先生请教?”范雎说:“我哪里敢啊!我是一名漂泊异乡的人,与大王您的交情并不深厚,而我想要说的话却都是一些纠正您错误的事,关系到您的至亲骨肉,虽然我想要献出我的忠心,却不知道大王您的心意是怎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大王问了三次我都不敢回答的原因。我知道今天说了这些话,明天可能就会被处死,但是我依然不敢逃避。况且,人人都有一死,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少许的好处,也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只怕我死后,天下贤能之人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再也不敢投奔秦国了。”秦王跪着说:“先生,您这是说的什么话!今日我能够见到先生,是上天认为我浑浊,让先生来保全我先人的宗庙啊。不管多大的事情,上自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能全部教导我,不要怀疑我!”范雎向秦王下拜,秦王也向范雎下拜。范雎说:“凭借秦国土地之大,将士的勇敢,来统治各诸侯国,就好像用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的兔子,而秦国却闭关十五年,不敢向崤山以东发兵,是穰侯为秦国的谋划不够忠心,而大王的谋划也有不足。”秦王跪着说:“我愿意听听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可是身边有许多的偷听的人,范雎不敢说秦王家中的事,只能说外朝的事情,来观察一下秦王的态度。于是说道:“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齐国的刚地与寿地,不是什么好计策。齐王向南攻打楚国,大败楚国军队杀死楚国将领,又开辟了上千里的土地,然而齐国最后却连一尺一寸的土地都没有得到,难道是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因为地理形势不允许啊。各诸侯国见到齐国军队疲劳困敝,全都发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国军队,齐国几乎亡国,齐国从楚国得到的好处只是便宜了韩国和魏国罢了。大王您如果称霸,必定要与中原各国亲近,将那里作为天下的枢纽,来威慑楚国、赵国,楚国强大就收服赵国,赵国强大就收服楚国,楚国赵国都被您收服了,齐国一定会害怕,齐国被收服,韩国和魏国也就可以被收服了。”秦王说:“有道理。”于是拜范雎为客卿,与他一同谋划用兵之事。

周赧王四十七年癸巳(公元前268年)

秦王用范雎的计谋,派五大夫绾攻打魏国,攻占怀城。

周赧王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266年)

秦国攻占魏国邢丘。范雎越来越被秦王亲信,让他处理许多重要的事情,范雎于是趁机劝说秦王:“我住在山东的时候,听说齐国只有孟尝君,没有齐王;听说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没有大王。能独揽国政的叫作王,能区分利害的叫作王,有杀生之权的叫作王。如今太后独断专行,不顾一切,穰侯出使外国也不向大王您报告,华阳侯和泾阳侯处事专断,没有避讳,高陵侯任何事情都不向您请示,有这样四个权贵国家却没有亡国风险的,自古以来还没有过。在这四个权贵的威慑之下,也就没有大王您的存在了。穰侯派使者操控大王您的外交重权,决断各国事务,出使的国家遍及天下,与各国展开征战,没有人敢不听他的话;战胜攻打下来的利益就归他自己拥有的封地陶邑,战败就让百姓心生怨恨,祸患归于秦国。我还听说,果实太多会压断树枝,树枝折断就会损伤大树的树根;封地过于强大就会威胁到国家,臣子太尊贵,大王就会显得卑微。淖齿管理齐国,射杀齐王的大腿,抽去齐王的筋,把齐王吊在庙宇的房梁上,折磨了一夜才死去。李兑管理赵国,把赵王囚禁在沙丘,一百天后活活饿死。如今我看秦国这四位权贵做的事,与淖齿和李兑差不多。夏、商、周三代最后都亡国,是因为君王让大臣专权,自己却只顾喝酒打猎;他授予权力的那个人嫉妒贤能的人,欺下瞒上,不为君主谋划,君主自己也没有觉察,这才亡国。如今秦国从有秩小官一直到各位大官,再到大王您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的人,看见大王孤零零地在朝中,我私下里真替大王担心,万年以后的秦国,恐怕不归大王的子孙所有了。”秦王觉得范雎说得有道理,于是废弃太后的权力,把穰侯、高陵侯、华阳侯、泾阳侯驱逐到关外,让范雎做丞相,封为应侯。

魏王派须贾访问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服,徒步前去拜见。须贾惊讶地说:“范叔你还好啊!”又把范雎留下来给他吃喝,还拿来一件丝制的袍子送给他。于是范雎替须贾驾车送到相府,说:“我先替您进去向丞相禀报。”须贾奇怪范雎为什么许久没有出来,就问看门的人,看门人说:“没有范叔,刚才那个是我们张丞相。”须贾知道自己被骗了,双膝跪地用膝盖走进去谢罪。范雎坐着斥责他:“你之所以没死,是因为那件丝袍还包含了一些照顾故人的情意罢了!”于是大摆筵席,宴请各国宾客;让须贾坐在堂下的位置,把用作饲料的草和豆子放在须贾面前,让马来吃。范雎让须贾回去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头砍下送来!否则,就屠杀大梁城!”须贾回国后告诉魏齐。魏齐逃往赵国,藏在平原君家中。

周赧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263年)

楚顷襄王病重。黄歇对范雎说:“如今楚王病重,恐怕不会康复,秦国不如放楚国太子回去。太子即位之后,一定会更加对秦国臣服,感谢丞相您的无边恩德,这样既能与楚国亲好,又能得到一个国力强大的同盟。如果不放太子回国,太子就会成为咸阳城内的一个普通人。楚国会立别人做楚王,到时候一定不会对秦国臣服,那就是失去一个友邦,与一个国力强大的国家断交了,不是好计策。”范雎把黄歇的话告诉秦王。秦王说:“让太子的老师先回去探望楚王,回来后再说。”黄歇和太子密谋:“秦国之所以留下太子,是想要利益罢了。如今太子没有能给秦国利益的能力,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都在楚国。楚王如果去世,太子您不在,阳文君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楚王,太子您就得不到宗庙供奉了。不如逃离秦国,和使者一起出城。我请求留下了,哪怕死也要挡住他们!”太子于是换上楚国使者的衣服,驾车出关而去;黄歇守在府中,一直说太子生病谢客。估计太子已经跑远了,这才自己对秦王说:“楚国太子回国了,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请求被赐死!”秦王大怒,想要杀黄歇。范雎说:“黄歇是楚国臣子,愿意为君主献出自己的生命,楚国太子即位,一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赦他无罪让他回楚国,来表示对楚国亲好。”秦王按范雎说的做了。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秋天,楚顷襄王去世,楚考烈王即位,任命黄歇为丞相,将淮北的土地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赵括纸上谈兵

原 文

周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〇年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秦受之。王谓虞卿曰:“秦内郑朱矣。”对曰:“王必不得媾而军破矣。何则?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夫郑朱,贵人也,秦王、应侯必显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矣。”既而秦果显郑朱而不与赵媾。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译 文

周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

秦国左庶长王龁攻打上党,将那里攻占。上党百姓逃到赵国。赵国将军廉颇驻扎在长平,屯兵以援助上党百姓。王龁于是攻打赵国。赵国军队屡战不胜,战死了一名裨将、四个都尉。赵王与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楼昌请求派出重要的使臣去请求交好。虞卿说:“如今是秦国决定着是否交好,秦国一定想要大败赵国军队,即便前去求和,秦国将领也不会听的。不如派使臣带着贵重的宝物依附楚国和魏国,楚国和魏国接受了,秦国就会怀疑天下又合纵了,交好一事也就成了。”赵王不听,派郑朱去秦国请求交好,秦国答应了。赵王对虞卿说:“秦国接纳了郑朱的请求。”虞卿答道:“大王您无法与秦国交好,赵国军队反而会大败。为什么呢?天下人都在为秦国的胜利提前庆贺呢。郑朱是个富贵的人,秦王和应侯范雎一定会凸显对他的尊重来给天下人看。天下人看到大王您与秦国交好,一定不敢来救您。秦国知道天下人不会来救大王您,交好也就不会成功了。”很快秦国果然到处宣扬郑朱,却不与赵国交好。

秦国多次打败赵国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肯出兵。赵王认为廉颇是因为伤亡太多害怕交战,大怒,多次斥责他。范雎又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怕的,只有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做将领罢了。廉颇好说,很快就投降了!”赵王于是让赵括代替廉颇做将领。蔺相如说:“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气就重用他,就好像用胶粘住鼓槌去敲瑟啊!赵括只会读他父亲写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不听。当初,赵括从年幼时就学习兵法,认为天下没人能战胜他;还曾经与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赵奢也难不住他,却并不认为他这样是好事。赵括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等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然而赵括却说得那样容易。赵国不让赵括做将领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做将领,让赵国军队大败的一定是赵括。”赵括临行之前,他的母亲向赵王呈上书信,说赵括不能做将领。赵王说:“为什么?”赵母答:“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父亲当时身为将领,能让他亲自捧着饭送去吃的有十几人,他的朋友更是多达百人,大王和宗室贵戚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给了军中的官员和士大夫;接受王命出征的时候,从不过问家里的事情。如今赵括刚成为将领,就面向东方高高坐起,军中大小官员没有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钱和布帛,都被他收藏在家中,每天都在想着哪些土地和房子好,能买的就买下来。大王您以为赵括像他父亲一样,其实他们父子却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征!”赵王说:“赵母请回吧,我已经决定了!”赵母说:“如果赵括有失职,请求不要让我跟着他受连坐之罪。”赵王答应了。

秦国听说赵括已经成为赵国将领,就暗中任命武安君为上将军,让王龁做副将,号令军中:“如果有人敢把武安君做上将军的秘密泄露出去就斩首!”赵括来到军队中,把军令全部更改,又重新任命军中官员,发兵攻打秦国军队。武安君假装败退逃走,预先分布两队奇兵截击赵括。赵括乘胜追击来到秦军营垒,因为营垒坚固无法攻入;两万五千名秦国奇兵断绝了赵国军队的退路,又有五千名骑兵堵住赵国军队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国军队被一分为二,运粮通道被阻断。武安君派出少量军队攻打,赵国战败,于是修筑壁垒坚守等待救援。秦王听说赵国运粮道路断绝,亲自去往河内征集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全部调往长平,阻止赵国救兵和粮食的到来。齐国和楚国营救赵国,赵国没有粮食,向齐国借粮,齐王没有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和楚国来说是屏障,如同牙齿没有了嘴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明天就会危及齐国和楚国。营救赵国这件事,就好像把漏瓮里漏出的水浇在烧焦的锅里一样是当务之急。况且营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击退秦国军队,能彰显齐国的名望;凭道义拯救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给强大的秦国以威慑。不应该因为这件事而舍不得自己的粮食,这样为国筹谋的话有些太过了!”齐王不听。九月,赵国军队断粮四十六天,军队内部已经私下里相互杀人为食。情急之下,赵括想要攻打秦国军营,打算兵分四路,一连攻打了四五次,仍无法突围。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肉搏,被秦国用箭射死。赵国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秦国。武安君说:“秦国已经攻占上党,上党百姓不愿意投奔秦国想要回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恐怕会叛乱。”于是用计谋把赵国士兵骗入坑中活埋,放走二百四十名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一共杀死四十五万名俘虏,赵国人大惊失色。

毛遂自荐

原 文

周赧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则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

译 文

周赧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258年)

正月,王陵攻打邯郸,几次失利,秦国便派出更多兵马支援王陵;王陵损失了五名校尉。武安君生病康复,秦王打算让他代替王陵。武安君说:“邯郸的确不容易攻下来;况且各诸侯国很快就会来救援。那些诸侯国早就怨恨秦国,秦国虽然在长平取胜,却损失了一半的兵士,国内没有兵力守卫,还要跋山涉水去攻打别人的国都,赵国在城内守卫,各诸侯国在城外协助攻打,一定会战胜秦国军队的。”秦王看到自己的命令无效,就让应侯范雎去请武安君。武安君最终还是称病不肯去,这才让王龁取代王陵。

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想带自己门下文武双全的二十名食客一起去,却只找出十九人,剩下的再也找不出一个了。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这个世上,就好像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子尖立刻就能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赵胜门下三年了,我从没听过身边任何一个人称赞过你,说明先生你没有什么能力。既然你没有什么能力,就留在家里吧!”毛遂说:“我今天请求做一个放在口袋里的锥子,好让我早日能够脱颖而出,不要再特意等待崭露头角的时机了。”平原君于是带他一起去,另外十九个人都相视一笑。平原君到了楚国,与楚王商谈合纵的好处与害处,从太阳升起就开始商议,一直到中午时分也没有决定下来。毛遂于是手握着剑走上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好处与坏处,两句话就能说完。今天从日出商量到中午都没有决定,是为什么?”楚王愤怒地斥责道:“还不快滚下去!我和你的主公商议事情,你算什么东西!”毛遂握着剑上前一步说:“大王您之所以斥责毛遂,是仗着楚国人多。现在大王您就在我十步之内,不要再仗着人多了!大王您的性命就握在毛遂的手里。我的主公在这里,你凭什么斥责我?况且我毛遂听说商汤凭借七十里封地就成为天下之王,周文王凭借百里封地就成为诸侯之主,是因为兵多吗?是因为能够审时度势奋力拼搏。如今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有上百万持戟勇士,这是称霸的资本。凭借楚国的强大,天下没人敢抵挡。白起,不过是个人物罢了,他率领万人军队,发兵与楚国交战,一场下来就占据鄢城和郢都,又战了一场就火烧夷陵,战到第三场就羞辱了大王的先人,这是楚国百世的怨恨,赵国也为之羞愧,然而大王却毫不认为羞耻。合纵一事其实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公在这里,你凭什么斥责我?”楚王说:“好吧好吧,就像先生说的这样,楚国和赵国合纵就是。”毛遂说:“合纵之事定了吗?”楚王说:“定了。”毛遂对楚王身边的人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在地上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为盟,之后再是我们主公,再后面就是毛遂。”于是就在楚国大殿上把合纵一事定了下来。毛遂左手端着铜盘,用右手招呼另外十九名食客:“你们都来到堂下歃血为盟吧。你们都碌碌无为,正所谓靠别人做成事情啊。”平原君定下合纵一事后回国,回到赵国后,说:“我赵胜不敢再说能识别天下人才了!”于是将毛遂奉为上客。 uezy8yeFyG+k3MYbLOIXj7Gd+iS584utXSsTZMDwpDWnCPrlVhYCxgHtdj2Mh8X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