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
〔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
蜃是海中的怪兽。《礼记·月令》中说,野鸡进入大海就会变成蜃。汉代郑玄注《礼记》说,蜃是一种大蛤蜊。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连立冬的物候里都有这一条。据说从立冬开始,水面渐渐结冰,土地凝聚冷气,野鸡进入大海化身成蜃。《述异记》则说黄雀秋天化作蛤,春天变回黄雀,五百年就变成蜃蛤。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蜃并非大蛤蜊,而是蛟之属,形状如同大蛇,头上有角,腰部以下都是逆鳞,以燕子为食。蜃吐气为楼台,称作蜃楼,蜃楼如梦如幻,令人目眩神迷。点燃蜃做成的蜡烛,烟雾中也会出现缩小版的蜃楼。但今天我们都知道,海市蜃楼本质其实是一种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与怪物无关。
《史记·封禅书》说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派人入渤海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远远看着好像在云里,快到了发现山在水下,再靠近山却被风吹消失了。这可能也是一种海市蜃楼现象。明登莱巡抚袁可立在登州看见了海市蜃楼,在蓬莱阁留下千古名篇《观海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