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
〔日〕鸟山石燕《画图百鬼夜行》
鲛人也被写作蛟人,是传说中的一种人鱼,居住在南海,他们善于纺织。陆放翁的词“泪痕红悒鲛绡透”的“鲛绡”用的就是鲛人织绡的典故。他们会将鲛绡带到陆地上卖。鲛绡穿在身上遇水不湿,价值百金。而且,他们的泪珠还能化作珍珠。据西晋张华《博物志》,从前有个鲛人上岸卖绡,看上人家一件生活用品。于是鲛人开始对着盘子哭泣,泪水滴在盘内居然化作了珍珠,这也是李商隐诗歌“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出处。
尽管鲛人在后世往往被认为是人鱼,不过细究起来,古人记载并不明显。东晋郭璞给《山海经》作注,在“雕题国”下写道“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原来所谓鲛人,只是身文鱼图的古人!雕就是雕刻,题就是额头,所以又叫雕题人。而鲛人肯定也不是住在水中,比较合理的方式是以舟为家,以捕鱼、轮渡、市易、采珠为生。今天粤闽两省的河汊地区,仍有不少水上居民,他们被统称为“疍人”,可能就是所谓“鲛人”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