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曹操杀害杨修的第一原因

谈到曹操杀害杨修的原因,普遍的说法是:第一,杨修自作聪明,多次坏了曹操的兴致,令曹操恼羞成怒,怒下杀手;第二,杨修与曹植关系密切,势必会影响曹丕在曹操死后顺利接班。窃以为,这都不是曹操杀害杨修的第一原因,试想,祢衡在朝臣宴上对曹操裸衣痛骂,岂不更坏了曹丞相兴致,为什么他没有被曹操杀死呢?丁仪、丁廙兄弟和曹植的关系更为密切,绝对是曹植的死党,为什么他们也没有死在曹操刀下呢?

曹操杀害杨修的第一原因是什么呢?这要从杨修的出身说起。

咱们都知道袁绍家族非常了不得,有道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其实,杨修家族和袁绍家族一样了不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顺便说一下,东汉时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是仅次于皇帝和丞相(有时候不设丞相)的国之重臣。

杨修的父亲是谁?太尉杨彪。杨彪为人忠烈,同时的朝臣中几乎无人可比。他早年在担任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时就曾经顶着巨大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处死了祸国乱政的大宦官王甫。国贼董卓意欲迁都长安时,满朝文武谁也不敢提出异议,只有太尉杨彪秉持忠义,据理力争,因此被董卓免官。董卓死后,杨彪又被汉献帝任命为太尉,并且在李傕、郭汜之乱中不避艰险,矢志护主,其耿耿忠心苍天可鉴。后来曹操专权,玩弄献帝于股掌之中,一片忠心的杨彪甚为不满,结果遭到曹操忌恨,被以大逆之罪打入大狱,多亏孔融力救才得以恢复自由。

杨彪的父亲是谁?太尉杨赐。杨赐忠心为国,经常直言进谏,曾经成功预言过黄巾大起义的爆发,还与大学者蔡邕共同校勘了文化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杨赐的父亲太尉杨秉忠直刚烈,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在地方做刺史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中央任太尉时,劾奏贪官五十余人,被弹劾者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

杨秉的父亲更是一位高风亮节、光照千秋的人物,谁呢?“关西孔子”杨震,作为高门望族弘农杨氏的第一代,杨震在历史上的名气是高于汝南袁氏第一代袁安的。

杨震之所以被称为“关西孔子”,一是他通晓儒家典籍,经学修养深厚,堪称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二是他在关西(就是现在的关中地区)开馆教徒,讲学授业长达三十余年,像孔子一样有三千弟子。杨震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深夜拒绝巨额礼金时发出的“四知”名言: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四知先生”。杨震“暮夜却金”的经历发生在他赴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所以“四知先生”既是陕西人的骄傲,也是山东人的光荣。杨震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仅要求他们“蔬食步行”,力戒奢华,秉持正义,忠君爱民,而且坚决不肯为他们置办产业,因为在他心中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遗产就是清白廉洁的名声。

在杨震的教导和影响下,杨秉、杨赐、杨彪等人极好地传承了杨震的品德和作风,从而在东汉朝廷乃至整个天下都树立了美好的名声和崇高的威望,在仁人志士之间可谓一呼百拥,应者云集,自然也就成了权臣提防、忌惮甚至憎恨的对象,曹操和杨彪之间的矛盾以至于斗争就是最好的例证。

公元196年,汉献帝刚刚从李傕、郭汜(董卓的部下)等关西军阀那儿逃脱,接着便陷入了兖州刺史曹操的势力范围,被动地将都城迁到了曹操选定的许昌。杨彪当时身居太尉,一直在献帝身边尽忠护主,他眼见皇帝才离狼窝又入虎穴,心中悲愤交加,在朝臣宴上面露不悦之色,意欲“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本来就心间有鬼,看到杨彪对他冷眼相待,更觉忐忑不安,竟然宴会还未结束就悄悄离开了。

一代枭雄曹操这样的人物面对不怒自威的杨彪尚且因为惧怕知难而退,杨氏家族之德高望重,名重朝野于此可见一斑。

刚刚得势的曹操不敢明着向杨氏家族发难,暗地里却朝杨彪伸出了黑手,他先是迫使小皇帝免掉了杨彪的官职,以报复朝臣宴上的冷眼之仇。不久,曹操抓住袁术称帝的由头,诬陷杨彪和袁术借着亲戚关系相互勾结,意欲颠覆汉朝,结果杨彪在罢官之后又身入囹圄。

虽然曹操在迫害杨彪这个事儿上一直站在幕后,但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高门望族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孔融直接上门找曹操论理,为杨彪辩冤。面对孔融的严辞利口,曹操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只能拿无辜的小皇帝当挡箭牌,恰好在这个时候,负责此案的满宠也恳请曹操不要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处决杨彪,以免海内震动,大失民心。最终,曹操不得不再次以小皇帝的名义收回成命,恢复杨彪的自由之身。

曹操虽然对杨彪的不合作态度嗤之以鼻,恨之入骨,但他还是想拉虎皮做大旗,把作为士族代表的杨彪放到高位上为他撑门面,收拢天下士人之心。于是,杨彪在被释放后不久又被拜为太常。后来,曹操羽翼渐丰,势力野心越来越大,就再一次朝高门望族举起了大棒和屠刀,他先是在公元205年罢免了杨彪的职位,第二年又剥夺了杨彪的爵位,继而在南下攻打荆州刘表和江东孙权之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的罪名杀害了孔融。

早在爵位被剥夺的那年,杨彪就感觉到汉室江山已经日薄西山,复兴无望,虽然心中无比悲凉,却也无可奈何。年过花甲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政治旋涡,深居简出,明哲保身。后来每逢曹操请他出山重新任职,他都以“腰酸腿疼脚抽筋”为由予以拒绝。曹操是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角色,每次在杨彪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后,他都恨得牙根咯吱咯吱作响,发誓要弄个罪名把这个不识抬举的老家伙置于死地。但是,杨彪行得正坐得端,曹操即使想对他行诬告陷害之事也实在找不到下手的把柄。

眼看着通过杀死杨彪震慑那些高门望族的计划要落空,曹操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把矛头转向了杨彪的儿子杨修——既然老的无缝可叮,那就让小的当替死鬼。偏偏杨修是个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物,想抓他的小辫子简直易如反掌,手到擒来,这就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根。

对于杨彪、孔融等代表的高门望族,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一直保持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当初曹操对于杨修曾经非常信任,特别重用过,“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他这样做一是杨修确实有才能,二是他想借此和杨彪拉关系,但清高忠直的杨彪始终不买他的账,始终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这样一来,曹操的仇恨心态最终后来居上占据了上风,当这种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就要对杨氏家族挥起屠刀了。

其实早在杨修被害三年前,已经有一位士族名流遭了曹操毒手,他就是清河崔氏的领袖人物崔琰,罪名竟然是“结交宾客”“有所怨忿”。杨修的罪名是什么呢?“泄露言教”“交关诸侯”,前者当指“鸡肋”一事,后者自然是说杨修参与了“立储之争”。前文笔者已经提到这其实都是表面文章,曹操杀死杨修的真正原因或者说第一原因应该就是他对杨彪及其身后高门望族的嫉恨,他在事后的一个奇怪表现足以为证。

杨修被杀后,曹操特意在某个场合和杨彪碰了个面,然后故意问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父亲:“杨公为什么这般消瘦啊?”杨彪回应他说:“我虽然自愧没能像金日䃅那样具有先见之明(亲手把儿子杀死),但还是放不下常人都有的老牛舔犊之心呀!”

可能有人会说,杨修被杀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因为他性格过于自负,做人太过张扬,毕竟“一人一口酥”“门上加活是个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非在梦中,汝等在梦中”等背后的故事太耳熟能详,太脍炙人口了。殊不知,按照《典略》中的记载,杨修是个“谦恭才博”的人,和“张扬自负”相隔十万八千里,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应该是曹操曹丕父子在杀害杨修后又派人往他身上泼了脏水,以便证明杨修是如何该死,他们是如何宽容,假如这个猜测被证实是历史真相,某些专制独裁者的狠毒无耻于此可见一斑。 sOjCd/L5Yv9g0nAr9tOR/hDLLrv9UmVS+gUJ6YRH5QZ+UCcAYYvFKZC6RSw2Iy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