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xū)从楚国跑出来,一心想往吴国去。后来听说太子建已经逃到宋国,他就往宋国去。到了半路上,只见前头来了一队车马,吓得他连忙躲在树林子里,偷偷地瞧着。赶到一辆大车过来,细细一瞧,原来是他的好朋友申包胥。伍子胥这么躲躲闪闪地又要藏起来又不藏起来,已经给申包胥瞧见了,就问他:“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伍子胥擦着眼泪,把一家子遭难的经过哭着说了一遍。末了,他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要上别国去借兵征伐楚国,活活地咬昏君的肉,剥奸臣的皮,才能够解恨!”申包胥劝他,说:“君王虽然无道,毕竟是君王,你们一家子辈辈忠良,何必跟他结仇呢?我劝你还是忍着点儿吧。”伍子胥说:“君王无道,谁都可以杀他。再说我还有父兄的大仇呢!要是我不能把楚国灭了,我情愿不再做人!”申包胥反对说:“汤武起义,杀了桀纣(jié zhòu),是为了众人除害,并非为了私仇!这点,你得分清楚。再说,你的仇人只是楚王和费无极,楚国人可并没得罪你!你怎么要灭父母之邦呢?”
申包胥的话说得挺有道理,可是怎么说伍子胥也听不进去,一心要替父兄报仇。他挺坚决地说:“我可管不了这些个,我非把楚国灭了不可!”申包胥自以为有理地说:“我要是劝你去报仇,那我就是不忠;不让你去报仇,又害得你不孝。为了保全咱们朋友的义气,我不把你的事向人泄露就是了。不过你如果真灭了楚国,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把它恢复过来。”两个朋友就这么分手了。
伍子胥到了宋国,见着了太子建,两个人抱头大哭,各人说了各人的冤屈。这时候,可巧宋国起了内乱,伍子胥对太子建说:“咱们可不能再在这儿待着了。”他们就偷偷地上了郑国。郑定公就把太子建收留下了。太子建和伍子胥每回见了郑定公,总是哭着说他们的冤屈。郑定公说:“郑是个小国,虽说我同情你们,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哇!我看你们还是跟晋侯商量商量去吧!”
太子建觉得郑伯说的倒是实话,就自己上晋国去见晋顷公。晋顷公款待太子建,叫他住在公馆里,接着召集大臣们商量办法。那天,荀寅(xún yín)出了个主意,说:“郑国反复无常,咱们不如把它灭了。现在郑国收留着楚太子,郑伯准得信任他。咱们背地里跟楚太子约好,叫他去收买勇士,在郑国作为内应,咱们从外头打进去,就能够把郑国灭了。然后把郑国封给楚太子,再跟他一块儿去灭楚国。这是以敌攻敌的高招儿。”晋顷公和大臣们全都赞成荀寅的计策。当时就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太子建。太子建满口答应,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太子建见了伍子胥,把晋国的计策说了一遍。伍子胥反对说:“这哪儿成啊!人家好心好意地收留咱们,咱们怎么能忘恩负义地去害人家?再说,这种行动一点儿把握没有。请别胡思乱想了。”太子建急着想要得到君位,哪儿肯听伍子胥的话。当时就糊里糊涂地敷衍(fū yǎn)了几句。背地里收买勇士,勾结郑伯左右的人,又叫他们再去勾结别人。
有一天,郑定公请太子建上后花园去喝酒。太子建到了那边,就见那些受过他好处的人,有二十来个都绑在那儿。太子建一见不对头,刚想要跑,早给武士们拿住了。郑定公骂着他,说:“我好心好意地收留了你,你怎么倒跟晋国勾结起来要谋害我?”太子建还想抵赖,可是绑在那儿的二十来人早已招认了。他只得低下头,自认倒霉。郑定公把他连那二十来个人都杀了。
伍子胥在公馆里老是不放心太子的行动,天天打发人暗中跟着他。这天,他得到太子被杀的消息,立刻就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出郑国。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白天躲起来,夜里逃跑,慌慌张张地到了陈国。陈是楚国的属国,他们当然不好露面,只好藏藏躲躲,又往东跑。只要能够偷过了昭关,就能够照直上吴国去了。那昭关是两座山当中的一个关口,平常也有官兵守着。楚平王和费无极料着伍子胥准上吴国去,特地派了大将薳越(薳w ěi)带着军队等在那儿,关口上挂着伍子胥的画像。伍子胥不知道,他想带着小孩子公子胜偷出关口。
他们到了历阳山,离昭关不太远了,伍子胥正想歇会儿喘喘气,忽然出来了一个老头儿,张嘴就说:“伍将军上哪儿去?”吓得伍子胥差点儿蹦起来,连忙回答说:“老先生别认错了人,我不姓伍!”那个老头儿笑嘻嘻地说:“真人面前别说假话啦!我是东皋(gāo)公,一辈子给人治病,在这儿多少也有点儿小名望。人家得了病,眼瞧着快要死了,我还想尽方法去救他。你又没有病,好好的一个男子汉,我哪儿能害死你呢?”伍子胥说:“老先生有什么指教?您的话我可不大明白。”东皋公说:“还是大前天呢,昭关上的薳将军有点儿不舒服,叫我去看病,我在关口上瞧见您的画像。今天一见你,就认出来了。你这么跑过去,不是自投罗网吗?我就住在这山背后,你还是跟我来吧!”伍子胥瞧那位老先生挺厚道,只好跟着他走了。
东皋公领着他们进了一个竹园子,他请伍子胥坐在上手里,伍子胥指着公子胜,说:“这位是我的小主人,楚王的孙子。我哪儿敢坐上位?”东皋公就请公子胜坐在上手里,自己和伍子胥坐在下手里。伍子胥把楚平王调换儿媳妇,杀害伍奢、伍尚,轰走太子建,太子建死在郑国,这些经过都说了一遍。东皋公叹息了一会儿,劝解他,说:“这儿没有人来往,将军可以放心住下,等到我有了办法,再送你们君臣过关。”伍子胥千恩万谢地直给他磕头。
东皋公天天款待着伍子胥,一连过了七八天,可没提起过关的事。伍子胥哀求着说:“我有大仇在身,天天像滚油煎似的难受,待了一个时辰就像过了一年。万望老先生可怜可怜我!”东皋公说:“我正在找帮手呢!等我找着了帮手,就送你们过关。”伍子胥只得再住下去。他又怕日子一多,也许会走漏消息。要闯出去,又怕给薳越拿住。真是进退两难,愁得他一连几夜睡不着觉。
古代的宅院一般前面是堂,后面是屋。在堂中,坐北朝南是上座,坐南朝北为下座。在屋中,一般坐北朝南的是上房,东西是厢房。上房东西宽而南北窄。因此坐西朝东为上手,坐北朝南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坐东朝西为最末。一般来说,客人都坐在西边上手的位置,所以有“西宾”的说法;主人都坐在东面下手的位置,所以叫“东家”。而在餐桌上,一般坐北朝南的位置是留给地位最高或辈分最长的人坐的。
过了几天,东皋公带着一个朋友,叫皇甫讷(nè)的,回来了。他一见伍子胥就吓了一跳,说:“你变了样儿了,病了吗?脸庞清瘦多了。哎呀,头发、胡子也白了!”伍子胥向他要了一块镜子,拿过来一照,就大哭起来,说:“天哪!我的大仇还没报,怎么已经老了!”东皋公一边叫他安静点,一边把皇甫讷介绍给他,又对他说:“头发、胡子是你愁白的!这倒好,人家不容易认出你来。”接着他们就商量过关的法子。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就准备动身。
把守昭关的薳越吩咐士兵们细细盘问过关的人,还要把他们照着画像一个个地对照,才放他们过去。那一天,士兵们瞧见有人慌里慌张地过来,已经疑惑他是个逃犯了。细这么一瞧,果然是伍子胥。他们就把他逮住,拉到薳越跟前。薳越一见,就说:“伍子胥,你想瞒得过我吗?”就把伍子胥绑了起来,准备押到郢都(郢yǐng)去。士兵们因为拿住了伍子胥,立了大功,乱哄哄地非常高兴。这时候过关的人也多了。老百姓也都要瞧一瞧那个久闻大名的逃犯。
待了一会儿,东皋公来见薳越,说:“听说将军把伍子胥逮住了,我老头子特地来道喜。”薳越说:“士兵们拿住一个人,脸庞倒是真像,可是口音不对。”东皋公说:“让我对对画像,就看出来了。”薳越叫士兵把他拉出来。那个伍子胥一见东皋公就嚷起来,说:“你怎么到这时候才来?害得我莫名其妙地受着欺负!”东皋公笑着对薳越说:“将军拿错了人啦。他是我的朋友皇甫讷,跟我约好在关前见面,一块儿出去玩儿。怎么把他逮了来呢?”薳越连忙赔不是,说:“士兵们认错了,请别见怪!”东皋公说:“将军为朝廷捉拿逃犯,我怎么敢怪您呢?”薳越放了皇甫讷,又叫士兵们重新留神查问过关的人。士兵们那一团高兴变成了一场空,嘟嘟囔囔地说:“早就有好些人出关了。也许真的伍子胥混在里头呢。”薳越一听,着起急来,立刻打发一队兵马追下去。
士兵们的话倒真说着了。伍子胥趁着他们拿住皇甫讷正在乱哄哄的当儿,混出了昭关,急忙地跑下去。走了几个时辰,一瞧前头有一条大江,拦住去路。正在无法可想的时候,后头飞起一片尘土,好像千军万马追了上来的样子。他抱起公子胜慌忙顺着江边跑下去,找到有苇子的地方藏起来。四面一瞧,瞧见一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伍子胥急忙嚷着说:“老大爷,请把我们渡过江去!”那个老头儿就把小船划过来。伍子胥跟公子胜上了小船。不到半个时辰船到了对岸,他们这才放了心。
到了这时候,那个打鱼的老头儿才开口说:“将军想必就是伍子胥了?您的画像挂在关口,我也见过几回。听说楚王把您父兄杀了,这儿的人都替您担心。今儿个我把您渡过来,我也放心了。”伍子胥感激万分,就说:“难得老大爷一片好心,救了我这受难的人。将来我伍子胥要是有点儿出息,都是您老人家的恩典。”说着他就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他,说:“这把宝剑是先王赐给我祖父的。我只有这么点儿礼物送给您,好歹表一表我的心意。”那个老头儿笑着说:“楚王画影图形,下了重赏要逮您。我不要五万石的赏,也不要大夫的爵位,怎么倒贪图您这宝剑哪!再说,这把宝剑对我没有什么用处,对您可是少不了的。”伍子胥大大地受了感动,问他,说:“请问老大爷尊姓大名?叫我以后也好报恩。”没想到这句话反倒叫老头儿不高兴了。他指着伍子胥,说:“我为了体贴您的一番孝心,才把您渡过来。您倒开口闭口说‘将来要报恩’,真太没有大丈夫的气派了!”伍子胥连忙赔罪,说:“您当然不要酬劳,可是我怎么能忘了您呢?您把姓名告诉我,也可以让我记住。”那老头儿说:“我是个打鱼的,要是咱们还有相逢的机会,那时候,我叫您‘芦中人’,您叫我‘渔丈人’,不是一样的吗?”伍子胥只得收了宝剑,拜谢了一番,走了。
后来,伍子胥灭掉了楚国,却打听不着当时的楚王的下落,很不痛快。他听说楚国的相国囊瓦(囊náng)跑到郑国去,一想,楚王也许跟囊瓦在一块儿。再说,郑国杀了太子建,这个仇也得报。这么着,他带领着兵马一直向郑国进攻。郑国得着这个消息,可就慌了神了。全国上下没有不埋怨囊瓦的,逼得囊瓦走投无路,只好自杀。郑定公把囊瓦的尸首献给伍子胥,还说楚王确实没上郑国来过。伍子胥还是不依不饶,非要把郑国灭了不可。郑国的大臣们都主张发动全国的人跟吴军拼个你死我活。郑定公说:“拿郑国的兵力来说,哪儿能跟楚国比呢?楚国都给他打败了,别说咱们这个小国了。”郑定公下了一道命令,说:“谁能够叫伍子胥退兵,就有重赏。”可是谁有这样的本事呢?命令出了三天,看命令的人倒不少,就是没有一个应征的。
到了第四天头上,有个打鱼的小伙子来见郑定公。他说,他有办法叫伍子胥退兵。郑定公问他得要多少兵车。他说:“不用兵车,也不用粮草,光凭这个划船的桨就能够把好几万的兵马打回去。”谁信他这个话呢?可是大伙儿没有法子,只得让他去试试看。那个打鱼的胳肢窝里夹着一根桨,上吴国兵营里去见伍子胥,一边唱着歌,一边敲着那根桨打着拍子。他唱着:
芦中人,芦中人,
渡过江,谁的恩?
宝剑上,七星文;
还给你,带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记得,渔丈人?
伍子胥一听,吓了一跳,连忙跑下来,问他:“你是谁呀?”他说:“您没瞧见我手里拿着的玩意儿吗?我爸爸全靠这根桨过日子,当初也全靠这根桨救了您的命。”伍子胥这才想起了芦花渡口逃难的情形和那个打鱼的老大爷的恩德,不由得掉下眼泪来,就问他:“你怎么会上这儿来呢?”他说:“我们打鱼的向来没有一定的地方。这回又因为打仗,才到了这儿。国君下了个命令,说,谁要能够请将军退兵,就重赏谁。不知道将军能不能看我死去的父亲的情面,饶了郑国?”伍子胥挺感激地说:“我能够有这么一天,全都是你父亲的恩德。我哪儿能把他忘了呢?”当时他就下令退兵。那个打鱼的欢天喜地地去报告郑定公。这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他当作大救星。郑定公封给他不少土地。郑国人差不多全叫他“渔大夫”。
这个成语出现在《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里,“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微风轻轻一吹,草就晃动。伍子胥被画影图形地追捕,在带着公子胜逃难的过程中,躲躲藏藏,稍有一点儿动静,就害怕得不得了。他这样担惊受怕,心里面装着满满的忧虑,竟然把头发都给愁白了。
后来,大家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细微的动静或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