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网密布,山温水软,土地肥沃。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地“地广人稀”,被称“荆蛮”之地。 其时,避乱迁至周原(今陕西岐山)的周族正在兴起,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曰:“(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周太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 。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姬昌)”。《史记·周本纪》亦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王对姬昌寄予厚望,故欲通过将王位传给季历并至姬昌。太伯、仲雍理解父王的想法,二人借口采药离开周原,千里跋涉来到江南, 最终驻足梅里 ,并在此创立“勾吴” 。
《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这个在“蛮夷”的吴国,历经六百余年发展,至阖闾时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吴越并土。公元前306年越为楚灭,锡地又成为楚春申君黄歇封地。由此,吴、越、楚得以全面融合,文化日趋丰富。春申君封吴时期,社会较稳定,农耕、水利、冶炼技术和制陶业、棉纺业均有较大发展,地缘格局得到改善,礼仪制度趋于完备,为后世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无锡积淀了最初的文脉基底,伴随后世吴地的发展,勾吴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特色日渐鲜明,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