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4 小气

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和亲戚、朋友见面时,如果孩子能大方点,把零食、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我们做父母的也会很有面子。但要是孩子总是死死护住自己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肯分享,我们就会很尴尬,可能还会觉得孩子没有家教。

这一节,我们来聊聊孩子小气背后的原因,并用科学的方法教他学会分享。

3.4.1 小气不代表自私,只是孩子在保护自己

其实,分享这件事是我们大人误会孩子了。不肯分享并不代表孩子自私,而是他在特定年龄段的一种正常表现。

孩子1岁多的时候开始萌发自我意识,知道“我”和“你”是不同的,第一次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

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占有欲,通过坚持对物品的所有权来表达自我意识,常常把“这是我的”挂在嘴上。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一切从自己出发,没办法换位思考,所以只会抢别人的玩具,不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婴儿期的懵懂无知相比,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2岁多的时候,随着行为攻击性的增强,孩子对玩具的保护欲也会增强。不管是自己的玩具,还是曾经玩过、正在玩、准备玩的一切玩具,通通不准别人碰。这一时期想让孩子大方地分享玩具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3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认知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提升,孩子的分享意识和合作意识都会增强。他不仅明白有些玩具是别人的,不是他的,所以不能抢,还开始注意到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会试着去理解对方,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

3.4.2 孩子爱分享,离不开大人的耐心引导

3岁以后,即使孩子开始有了分享意识,也不代表他愿意分享所有的东西,或者你强迫他分享时他不会大哭大闹。

想要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质,一方面要交给时间,另一方面还要用对技巧,循循善诱,不能强迫。我总结了四个要点,一起来看看你做对了没有。

(1)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动作发展是先学会爬,后学会走。没有一个家长会逼半岁的孩子学走路,学不会就骂他笨。同样地,孩子的心理发展也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总是先以自我为中心,然后才慢慢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不能善解人意,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和道德品质无关。

一般来说,孩子要到三四岁才开始学会与人分享,到七八岁才能比较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显得不那么自私、小气。在这之前,如果我们大人碍于面子就强迫孩子分享,不仅没办法让他变大方,还会破坏他的安全感,让他觉得爸爸妈妈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担心自己的东西随时会被人拿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小气、占有欲强,长大以后甚至还会用囤积物品的方式来填补内心的不安。

所以,不管孩子几岁,对于分享这件事,我们都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打着分享的旗号,“抢”孩子的东西。

(2)不要总说“分享”这个词

有家长问:“既然孩子要到三四岁才能学会分享,那在这之前我是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其实,父母的引导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从来不教孩子分享,甚至做一些反面的示范,那么不管孩子多大,他都学不会分享。但反过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以身作则,经常做这方面的引导,孩子一定会比同龄人更早拥有分享的品质,人际交往能力也会更强。

不过,很多家长在引导的时候用错了方法,事与愿违。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好孩子要学会分享,把你的玩具给弟弟玩吧。”这句话在孩子听来是什么意思呢?

其一,他不明白“分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其二,他听到了“把玩具给弟弟玩”这个重要信息。在孩子眼里,给出去的东西就等于没有了,他当然不乐意啦,必须拼命守护好自己的东西,不能让大人拿走。但如果你换一种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去表达“分享”的意思,结局就会有很大不同。你可以说:“宝贝,你选一个玩具和弟弟一起玩。”或者说:“这个小车,你和弟弟轮流玩,你坐在上面的时候弟弟帮你推,等一会儿,弟弟坐在上面,你帮弟弟推。”像这样用“一起玩”“轮流玩”等词语来表达,孩子就不会有强烈的“失去感”,分享的意愿也会增加。

除此之外,在公共场合,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些规则,把分享的概念渗透其中,比如动画片《小猪佩奇》就有一集是孩子们在游乐场玩。一开始猪爷爷没有制定好规则,孩子们随便说一个理由就可以插队,导致大家都挤在一起,谁都没得玩。后来猪妈妈来了,她告诉猪爷爷和孩子们:“在游乐场只有一个规则,就是大家都要排队玩。”当没有人插队时,一切变得井然有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我们也可以向猪妈妈学习,用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通过不断提醒,当孩子能够做到不插队,不抢玩具,耐心等待,和其他小朋友轮流玩、交换玩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做“分享”这件事了。

(3)分享不等于全部都给你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所以,在我们的观念里,分享其实就等于失去。但在西方国家,分享却有另一种含义:给你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给小样买的一本英文绘本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概念。在这本书里,小朋友分享的做法不是把我最喜欢的、正在玩的这个玩具给你,而是另外再找一个玩具给你玩。分享饼干也不是把我正在吃的这块全给你,而是向妈妈再要一块饼干给你吃。

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孩子是有决定权的。他可以决定要不要分享,也可以决定分享什么。

反观我们让孩子分享的过程,家里来了小客人,对方喜欢哪个玩具,孩子就得无条件地把玩具给他,不给还要被大人说小气、自私,这不是在教孩子分享,而是在教孩子忍让。虽然这一刻,我们在客人面前是挺有面子的,但让孩子养成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性格,将来长大了被朋友、同事、领导,甚至是另一半欺负,那时我们还开心得起来吗?

所以,在分享这件事上一定要给孩子决定权,这是很重要的。在客人来之前,我们可以先问问孩子哪些玩具是他特别珍惜、不愿意分享的,提前把它们收起来。哪些玩具是他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就放在客厅里。

当孩子有了决定权,受到了我们的尊重,得到了我们的支持,分享对他来说就没那么难了。

(4)有选择、有底线的分享,才是最好的分享

我有个朋友在分享这件事上做得特别好。她每次带孩子去见朋友,都会准备一份小礼物送给对方。有一次她在准备礼物时,孩子提出也想给对方小朋友带一份礼物,妈妈欣然答应了。就这样,在妈妈的榜样作用下,孩子也变成了一个爱分享、经常给朋友送小礼物的人。

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分享时忘了一点,我们成年人的分享是有选择性的,只分享给我们喜欢、在乎的人,而不是所有人。就像上文提到的这位朋友,她并不会给所有人送礼物,而是只向关系亲近的人表达心意。

因此,我们在鼓励孩子分享时也应该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可以鼓励他和好朋友分享,或者用分享的方式结交新朋友,但千万不要强迫他将东西分享给一个他不喜欢或者不认识的人,尤其是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这也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遇到熟人就强迫孩子分享,却忘了对孩子来说,对方不过是陌生人。

分享固然是一种美德,能帮助孩子收获友谊,更好地与人交往,受到大家的喜爱。但让孩子知道他有权决定是否分享、分享什么,同样是很重要的事。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去分享,最后变成一个没有底线、不会保护自己的“好好先生”。 DOAZdIXxPTXzeNY85o5RMfs+BkQ/09nfGZ8OIt0ZPPMkYAUytVsfCCPm5oPYdg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