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开始吃辅食后,会出现一个让我们很抓狂的举动,那就是扔东西!
好好地吃着饭,宝宝突然抓起勺子“啪”地往地上一扔,把食物弄得满地都是;刚叠好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放进抽屉,宝宝就一把抓起来扔到了地上;新玩具,还没玩几次,又被宝宝扔到地上摔坏了。
最气人的是,你刚把东西捡回来,一脸严肃地告诉宝宝:“不许再扔了!”一转身的工夫,东西又被扔到了地上。回头一看,宝宝还在冲着你笑,丝毫没有愧疚的意思。碰上这样的“捣蛋鬼”,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解决孩子爱扔东西的问题。
首先要恭喜你,宝宝能那么娴熟地扔东西,说明他的大脑和手、眼协调能力都发育得很不错。虽然在我们看来,扔东西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会损坏物品,让家里变脏乱,但对宝宝来说,却是一项有难度的新技能。
他需要控制自己的手指,先把东西牢牢抓住,然后再用力松手,这样才能漂亮地把东西扔出去。在几个月前,宝宝还只会抓东西,不会松手扔东西。但是现在,宝宝为了夯实这项新学会的技能,已经开始孜孜不倦地拿各种东西来练习了,是不是很值得鼓励呢?
除了单纯地协调大脑、眼睛和手指之间的配合,宝宝主动扔东西的过程还涉及认知能力的提升。
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婴儿在6个月大的时候会开始理解因果关系。起初可能是出于偶然,宝宝发现敲打某个物体时会发出特定的声响,之后他便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以此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并从中体验到自己对外界的影响力。这个过程让宝宝非常着迷,所以从半岁以后,宝宝会做出很多故意的、重复的行为,扔东西就是其中一项。
宝宝会像科学家一样拿各种东西来做实验,也许是黏糊糊的香蕉、吃饭时用的勺子,或者是玩具、奶嘴。
这个东西扔出去会掉到地板上吗?会发出声音吗?妈妈会做出夸张的表情,然后再帮我捡回来吗?
虽然宝宝的头脑里不会有这么清晰的思考过程,但他确实在观察,在做实验,在反复验证自己朦胧的想法。而且他测试的对象不只包括各种物品,还包括人的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把东西捡起来,严厉地批评宝宝时,他非但不会愧疚,还会开心地哈哈大笑。你的“配合”让他再一次实验成功了,这让他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同时,这个年龄的宝宝还听不懂你的批评,也没有发展出“愧疚”这种复杂的情绪,除非你的严厉吓到他了,否则宝宝是不会因为你的批评而改正的。
虽说扔东西是宝宝认知发展的表现,是他探索和影响世界的方式,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拿来扔。我们要在尊重宝宝需求的同时建立规则,把他的行为约束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内。
简单来说有两个方法:第一,给他可以扔的;第二,拿走不能扔的。用重复的方法教宝宝学会区分什么可以扔,什么不能扔,就不用再担心宝宝乱扔东西的问题。
先来说说第一个方法,给宝宝准备可以扔的东西。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安全的、不易摔坏的物品,最好是重量较轻、质地较软、尺寸稍大一点的东西,既方便宝宝抓握,又不怕他吞进肚子里,像软质的小球会发出声响的橡皮玩具、沙包、塑料小勺、软的盒盖等。
再准备一个大点的容器,家里的盆、筐、玩具箱都可以,给宝宝演示怎么把玩具放进去或扔进去。
也可以给宝宝划定一块区域,在这里铺上软垫,围上围栏,作为宝宝的探索角,告诉他:“我们只能在这里扔玩具,在其他地方不能扔。”当宝宝忘了,又在别的地方扔东西时,把他带到探索角,平静地提醒他:“在这里可以扔,在其他地方不能扔。”重复的次数多了,宝宝就会记住这条规则。
再来说第二个方法,拿走不能扔的东西。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要对宝宝的能力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他现在还没办法理解我们讲的道理,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控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很多工作做在前面,比如把危险的、易碎的物品通通收到他拿不到的地方,别等他闯祸了再批评,那样一点意义都没有。
有些东西没办法收起来,比如吃饭时用的勺子,该怎么办呢?给大家两条建议。
第一,批评的时候注意控制情绪,千万不能发火。你越发火,越是在鼓励宝宝继续扔东西。别忘了你的反应也是宝宝实验的对象,他就是想试试,勺子掉在地上,妈妈会不会生气。
第二,用行动让宝宝明白什么不能扔。一边跟宝宝说“不要扔”,一边把勺子捡起来递到他手上,这是典型的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当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互相矛盾时,孩子会根据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语言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所以教育孩子时,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你想让宝宝记住勺子不能扔,那就提前告诉他:“不可以扔勺子。你再扔,妈妈就会把它拿走。”
当宝宝再次扔勺子时,不要犹豫,立刻兑现你的承诺,把勺子拿走。几次以后,宝宝就会记住这个行为的后果(这也是在学习因果关系)和你坚定的态度,他就不会再拿勺子做实验了。
如果你的孩子超过4岁,还喜欢用扔东西的方式发泄情绪,你同样可以用行动说话,提前告知孩子扔东西的后果,然后坚定地执行它。想了解更多怎么给孩子立规矩的内容,可以读一读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