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癌症为何如此难治?

在很多人心目中,癌症和艾滋病是最恐怖的两种疾病。如果你问我,癌症和艾滋病哪个会先被攻克?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

癌症为何那么难治?在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癌症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来自患者自己,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对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效果非常好。抗生素为何好用?因为它只对细菌有毒性,而对人体细胞没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浓度,让所有细菌死光光,而患者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要搞定癌症就没那么简单了。癌细胞虽然是变坏了的人体细胞,但仍然是人体细胞,所以要搞定它们,几乎注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副作用”。例如,传统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对癌细胞当然很有用,但是很可惜,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毛囊细胞对头发生长至关重要,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毛囊细胞,这是为什么化疗的患者头发都会掉光。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非常弱,极容易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也会被杀死,于是患者出现严重腹泻、没有食欲,等等。正因为这些严重副作用,化疗药物不能大量使用,浓度必须严格控制,而且不能持续使用,必须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来。医生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治好癌症和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之间不断权衡,甚至妥协。如果化疗药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样大剂量持续使用,癌症早就被治好了。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艾滋病会比癌症先被攻克的主要原因,毕竟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外源性疾病”,理论上我们可能找到只杀死艾滋病病毒而不影响人体细胞的药物。

第二个原因是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几千几万种疾病的组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癌症。比如肺癌,在中国和美国都是癌症第一杀手。中国现在每年新增超过70万肺癌患者,美国也有20多万。常有人问我:“美国有什么新的治疗肺癌的药吗?”我说:“有是有,但是每种药只对很少部分患者有用。比如我以前同事用了近10年时间研发的肺癌新药‘塞瑞替尼’,只对3%~5%的肺癌患者有很好的效果。”但为什么花了10年研究出的新药只对很少的患者有效呢?

简单按照病理学分类,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那是不是肺癌就这两种呢?不是的。我们知道,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最近一项系统性基因测序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平均每人突变数目接近5000个!每个人突变的组合都不同,每个患者的基因组都是特异的。中国这70多万肺癌患者,其实更像70多万种不同的疾病。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需要70多万种不同的治疗肺癌的药。这几千个突变里面,绝大多数对癌细胞生长不起作用,只有几个突变是关键的,只要抓住了这几个关键基因,我们就有可能开发比较有效的药物。但是无论如何,制药公司开发的抗癌新药,即使是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肺癌患者。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新药塞瑞替尼只对3%~5%的肺癌患者有效?因为塞瑞替尼针对的是突变的ALK基因,而中国只有3%~5%的肺癌患者才有ALK基因突变,对没有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这个药物是完全无效的。所有近期上市的抗癌新药都是这样,它们针对的都只是一部分特定的癌症患者。

因为癌症的多样性,药厂几乎注定每次只能针对很少的患者研发药物,每一个新药的开发成本是多少呢?平均来说,是10年+20亿美元!这样大的时间、金钱投入,导致我们的研究进展缓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症,即使不是遥遥无期,也是任重而道远。

第三个原因是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这点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让大家头疼的地方,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超级细菌。在抗生素出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它可以引起败血症。但是人类发现青霉素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不那么可怕了。然而生物的进化无比神奇,由于我们滥用青霉素,在它杀死99.999999%细菌的同时,某一个细菌突然产生了新的基因突变,进化出了抗药性,它们不再怕青霉素,变得非常危险。于是人类又努力找到了更强的抗生素,比如万古霉素。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同时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就是超级细菌。

生物进化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赐予我们这种能力,让我们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癌细胞不仅保留了基本进化能力,而且更强,针对我们给它的药物,癌细胞不断变化,想方设法躲避药物而存活下来。塞瑞替尼在临床试验的时候,研究人员就发现有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以后就丢弃了突变的ALK基因,进而产生新的突变来帮助自己生长,这么快的进化速度,不禁让我感叹自然界面前人类的渺小。 BHFHU2hK97FPxln2lCzgm+PPh3GWxGJQeEH9BtEWYTNtGZMJwfF0VZ3I8dsvUB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