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4月,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部长张謇签发了一张聘请书,特聘瑞典39岁的地质、生物学博士安特生来华担任农商部顾问,协助丁文江与翁文灏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训练地质调查专业人员,到有矿藏的中国北部考察并采集化石,以便开发。安特生对于自己的职位与年薪18 000块银洋的薪水表示满意(时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月薪280块银洋;北京大学教授如李大钊等月薪300块银洋),来华后很快投入了工作。
1918年2月某日,安特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麦格雷戈·吉布教授,这位化学家很了解安特生对化石特有的兴趣,当即出示一些包在红色黏土中的碎骨片。“这是在周口店发现的,详细地点是一个叫鸡骨山的山崖左侧,这个鸡骨山是由于红土中随处可见到鸟类骨头而得名。前几天我到那里考察后亲自采到了这些有骨头碎片的泥块。”吉布教授得意地说着,将碎骨从泥块中剥下递给安特生。
“这些泥块是由充满特色的红土构成的,我发现这种土在周口店地区许多地方的石灰岩洞中均可见到。但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有许多小碎骨,大部分骨头是空腔的,显然属于鸟类骨头……”吉布教授的叙述对安特生来说极有诱惑力,这不仅仅由于安特生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激起他最大兴趣的则是在这之前的一个学术悬案。
20年前,一位叫哈贝尔的德国医生在北京行医期间,从中药店里买到了不少“龙骨”和“龙齿”。这位医生虽不是研究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专家,但极具科学头脑的他很了解这些化石的学术意义。1903年,当哈贝尔离开中国时,他将买到的“龙骨”经过认真挑选,装在木箱内带回了他的国家。不久,哈贝尔把这批化石全部送给当时著名的德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尔教授研究。
经过研究鉴定,施洛塞尔惊奇地发现在众多的“龙齿”化石中,有两颗是人的牙齿,且有一颗是人的上第三臼齿——这是整个亚洲大陆破天荒的发现。如果施洛塞尔敢于公布他研究鉴定的成果,那么,亚洲具有远古人类生息的事实论断,将会提前23年公布于世,安特生的声名也不会在日后大放光彩。但是,令施洛塞尔和哈贝尔遗憾终生的是,他们没敢正视眼前的事实,只把两颗人类牙齿当作类人猿臼齿而匆匆公布于世。
施洛塞尔和哈贝尔二人与伟大的发现荣光失之交臂。但是,这两颗牙齿还是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因为早在1856年,就在德国尼安德特山谷深处发现了尼安德特人,1891年又在爪哇岛上发现了爪哇人,而亚洲大陆却是一片空白。这一发现,不能不引起敏感的学术界重视。
安特生来华后,始终没有忘记施洛塞尔的研究成果,并隐约感到远东大陆特别是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尚有一种未被参透的天机。他在广泛向中国科学界外籍朋友写信的同时,总要随信附上施洛塞尔关于中国动物化石的鉴定结果,并请他们注意收集和提供“龙骨”的线索和化石产地。
这个时候,科学界已经知道所谓的“龙骨”就是埋入地下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但对远古人类化石是否夹杂在“龙骨”之中,很少有人敢于大胆地做出科学推断。
面对吉布教授赠送的一捧零乱骨头,一个念头从安特生脑海中闪过:20年前哈贝尔在北京中药店买到“龙骨”,也许,施洛塞尔发现的牙齿就来自周口店。想到这里,安特生匆匆谢过吉布教授,回到自己的居室静静地默想起来。3月22日一大早,安特生从北京永定门外乘坐火车,踏上了考察周口店的旅程。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大约50公里处,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山野村镇。安特生很快找到了周口店西南约两公里处的鸡骨山,并发现这一带烧石灰、采煤以及开采建筑材料的相当普遍,也是这个小镇和附近居民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吉布教授正是从这里的一种深红色砂质黏土中发现化石的。
图1-1 周口店与龙骨山
山中土层充满石灰岩洞,石灰岩炉膛将泥土中的物质小心地保存下来,并逐渐从填洞的土层转变成可分离的石柱,无数碎骨化石就粘贴在这独立高耸的石柱上。安特生挥动考古探铲,在石柱四周搜寻、发掘,很快找到了两种啮齿类化石和一种食肉类化石。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安特生将采到的化石装了满满两个背包,悄悄来到龙骨山一侧的乡间寺庙住了下来。
入夜,山野空旷寂静,周口店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安特生点燃一盏油灯,将装满了化石的皮包慢慢打开,取出化石,一一观赏着,反复思考着,内心涌起多年来少有的惊喜与激动。
两天后,安特生回到了北京。他对周口店之行非常满意。能够在北京附近找到一处“龙骨”产地,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况且,这是安特生来华4年来第一次发现骨化石。尽管骨骸很小,看起来属于普通的并可能是幸存下来的鸟的种类。但这个发现,毕竟为他解开施洛塞尔发现的人齿地点之谜,敞开了一扇透着些微曙光的门户。
可以说,日后周口店那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从安特生的这次考察开始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