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秘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它们的作用就像远古的先民们“结绳记事”一样,是一种“记录文字”。当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未被认出之前,它只是被当作不值钱的药材出现在药店。而这些古文字被确认之后,天下震惊,中国历史研究的新纪元由此开始。

关于谁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有不同的说法,但学术界公认王懿荣是鉴别和认识甲骨文的第一人。

王懿荣,山东福山人,字正儒,号廉生,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曾以兵部主事由京城回家乡办团练,受到皇帝的嘉奖,赏戴蓝翎,加员外郎衔。王懿荣长大成人后,曾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等职。其人“嗜古,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货泉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因为收集和研究了许多古代文物,又曾与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陈介祺、潘祖荫、翁同龢、吴大澂等人一起切磋学术,在金石文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才奠定了他后来看似偶然、实为必然的甲骨文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时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皇家大学的校长)的王懿荣得了疟疾,用了许多药仍不见好,京城里有一位深谙医理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里面有一味中药叫“龙骨”,王懿荣派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购药。药买回来之后,王懿荣亲自打开药包验看,忽然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类似篆文的刻痕。凭着金石学家对古物鉴定的敏锐,他立刻意识到这颇像篆文的刻痕,可能是一种很早的古文字,其刻写的时间要早于自己所研究的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个意外发现使他兴趣大增,于是又派人将达仁堂中带有文字的“龙骨”购买回来,加以鉴别研究,同时注意在京城收购。不久,山东潍县的古董商范维卿又携带这种刻有文字的甲骨12片,进京拜见王懿荣。王懿荣一见视若珍宝,将此物全部收购下来。此后,又有另一位古董商赵执斋也携甲骨数百片来京,被王懿荣认购。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王懿荣就收购了有字甲骨约1500片。

范维卿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古玩商贩,在山东潍县浮烟山北麓一个丘陵小庄世代居住,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人称二哥。他的经营方式是:四处周游,搜求古物,边收边卖。后来渐渐蹚出了自己的路子,将收到的古物主要贩卖给天津、北京的达官贵人和文人世家,尤以端方和王懿荣为主。由于河南安阳、汤阴一带经常有青铜器出土,范维卿便经常到此地收购。

1899年,范维卿再次来到安阳寻找“猎物”,由于久收不到青铜器,在闲转中闻知龙骨能入药,便顺手收购了一批龙骨,送到了北京的药铺卖掉。接下来便有了王懿荣因病到药铺抓药并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据当代青年学者邓华考证,王懿荣在发现甲骨文后,曾亲自到药铺问过货源来路,并叮嘱药铺掌柜:“若潍县古董商范某再来,必为引见。”按邓华的说法,1899年夏天,范维卿又去北京送龙骨,遂被药铺掌柜引荐到王府,范氏与王懿荣的相识或许缘始于此。

当王懿荣看到范维卿带来的一批刻有文字的甲骨后,兴奋异常,当场指认上面一些近似钟鼎文的字体给范氏看,范维卿才恍然大悟,想不到自己顺手搞来的破烂骨头竟是很有价值的古董。 wiuR4Thq3oYbGBy76SyrBHS3OZHD3sW+s/DF9oCavPQJgHxk8w7W/n4eqdRqgx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