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知识产权事业结伴同行已近四十年,参与、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破冬入春的发展历程,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已成为一种习惯。恰逢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知识产权、要求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待知识产权之际,《法治日报》记者思璇发来《芯战》书稿,盼我为书作序。得见以知识产权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甚感欣喜;翻阅之下,更觉难得。遂感言几句,权作序语。
对中国来说,知识产权是舶来品,如今却已嵌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科技、法律、经济、文化深度融合,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既是国家科技“硬实力”的制度保障,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已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播知识产权理念、提升人民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人士”的历史性责任。然而,多年以来,知识产权因其专业领域的高门槛,令人民群众难以接近,连非知识产权专业的法科生也不求甚解。让人欣慰的是,《芯战》一书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知识产权与人民群众的“互联互通”铺设了一条新道路。
本书以小说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男女主角的职场奋斗、情感纠葛等组成的生活世界中,分层次、有节奏地展示了专利侵权与保护、商业秘密管理与运营、知识产权布局与防御、国际合作与竞争等诸多知识产权专业知识,让读者在情感体验、生活感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很多关于知识产权的理念与知识,且了解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运营状况。这种寓教于乐、“润人”无声的传播方式,能从多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非一般的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可比,值得大力提倡。
进入《芯战》的世界会看到,作为中国新生代优秀青年律师代表的男主角沈梦远,完全接受中国本土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国际事务中表现优秀,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知识产权律师业务的磨炼,沈梦远由一个只想挣钱养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愿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贡献中国力量,为中国的科技崛起贡献法治智慧的跨界精英。他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冷静思维与责任担当,在自主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易摩擦、芯片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家人身权与财产权保护等社会热点话题编织的业务环境中,逐步释放,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激发出了伟大的爱国心与凝聚力。这些,都是当下中国所需要的正能量。中国也需要大力推进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在国际法律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发出中国的声音,捍卫中国的利益。本书男主角沈梦远可谓这类人才的缩影。
本书的另一看点,是其“案中案、谍中谍”的构思。明暗两条线索推进故事情节,匠心独运、引人入胜。这一构思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也可视为中国正由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的例证。
文本的魅力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的是,能将高度专业的知识产权写成引人入胜的故事,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思璇能在工作之余创作出本书,本身已是一种成功。当然,她也有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她博士师从著名知识产权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张玉敏教授,她的师兄弟姐妹很多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界的新秀。相信这些都是思璇创作的源泉,也是本书专业性的保证。很多优秀的记者也是优秀的作家,希望思璇以法律人的专业和新闻人的敏锐,创作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学作品。
吴汉东
202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