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对数学有能力学,却没兴趣学?

有位妈妈给我发信息,说:“张老师,我女儿4岁了,爱看书,爱听故事,就是对数学不感兴趣。我曾尝试让孩子学习1+1等于几、2+2等于几。身边其他小朋友都会10以内加减法了,而我女儿不管是给她出题,还是给她用游戏的方式讲解,她都不配合,也不玩。哪怕有奖励,也不愿意。她就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请问我该怎么引导呢?”

当然这位妈妈的困惑,我相信也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很多家长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难题。

是数学太枯燥,所以孩子不感兴趣吗?那数学可真的是要“喊冤”了。其实不是孩子没有兴趣,而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对。

数学本来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里,所有你看得到的地方,都有数学的影子。华盛顿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格雷格·纳尔逊说过:“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孩子原本是天生的数学家。”而且“你不需要让数学变得有趣——它本来就远超过你了解的有趣”。

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孩子,甚至很多“过来人”的家长,也觉得数学无趣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数学用了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是用数学思维来学数学。

什么意思呢?刚才我举的例子里,孩子之所以不喜欢数学,是因为她要死记硬背1+1=2、2+2=4,这个当然没意思。学数学是要学着思考,而不是靠硬背。

对孩子的数学启蒙,要让孩子产生兴趣,这个至关重要。而数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常见,比如买了几个苹果,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妈妈比我高,我能看出快要下雨了,等等,这些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数学。但可惜,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和形,而只是简单地把数字1、2、3……告诉孩子,让他认识数字,然后就开始教孩子抽象地加减运算。试问,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喜欢数学呢?

除此之外,孩子在三四岁时好奇心非常旺盛,他们可能会时不时地问为什么,比如“爸爸,是谁规定1+1=2的呢?”“妈妈,2为什么这么写呀?”……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当他们发出疑问时,是因为他们想要了解知识,总想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但是呢,很多时候,这份好奇心并没有得到解答和延续,甚至有时被父母粗暴打断:“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别再问了,我也不知道!”孩子不敢问了,没有了好奇,也就没有了兴趣。

那怎么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呢?

很简单,孩子的世界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孩子最喜欢也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比如吃饭时和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更多;和孩子逛超市时,让孩子来帮着数要买几个苹果;等等。

还要给孩子一些实践体验的机会,比如问问孩子如果把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多少个角,孩子很可能会说两个,那这个时候不妨让孩子自己拿剪刀试一试。

所以要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要再从认数字、学加减开始了,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借助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让孩子发现数与形的关系,学会比较,能够分类、推理等。

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本身也非常有趣,用恰当的方式来启蒙,比如以上讲到的让孩子觉得数学有用、用游戏的方式学数学、给孩子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等,这些方式都会让孩子爱上数学。

一个妈妈带孩子去报一个培训班,如果办月卡,只需要30元,不限次数,随时可以去。如果不办月卡,那么单次的费用是10元。

听完介绍后,孩子很机灵,说:“妈妈我们办月卡吧,月卡合适,可以天天去,每天也就花1块钱。”

妈妈说:“你这样说是没错,但是如果这一个月你偷懒了,只去了一次,那么这一次的费用就相当于30元,比单次去的费用10元可是要贵。”

这位妈妈就很有智慧,和孩子一起讨论生活中的数学,并且引导孩子若是按月卡的形式去上课,就不能偷懒,不然不划算。而大人也别以为孩子不会算,像这个例子中的小男孩,就很会结合实际思考。 rwASPhpfyWDUWK+BYyb5RdqxzSdZ8JKcePWkl9i8fAcqBFdcWyC5UggVsNDNJf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