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幼儿教育不抢跑,启蒙才是关键

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家的宝宝到了3岁左右,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了。在孩子的身上,似乎每天都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与进步。3~6岁的孩子,似乎是一群永远不知道累的小家伙,他们总是活力满满。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所谓的“精力旺盛年龄”,他们身体的一切机能都在生机勃勃地快速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的研究发现,在6岁以前,脑细胞的发育已完成90%,因此6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期。尤其在3~6岁,是孩子教育启蒙的黄金期。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和智力会快速发展,并且大部分能力的启蒙教育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好奇心大,可以说,你教什么他就学什么,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任何事他们都喜欢去尝试和探索,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还是三轮车。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表达以及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但幼儿的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提前给孩子教授知识,对于3~6岁敏感期,做好简单的教育启蒙就够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条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很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启蒙阶段,让孩子“做好自己”,并不以教授知识为重。

很多时候,从孩子3岁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似乎长吁一口气,觉得终于完成了孩子的教育重任,接下来该幼儿园老师接手了。

真的是这样吗?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对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一生之久的功课。所以做父母是一个非常需要智慧的工作,也是需要不断自我学习的工作。

3~6岁这个阶段,父母应该为孩子安排怎样的教育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父母要先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一、当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的时候

此时孩子的发展特点:强烈的好奇心、高涨的求知欲,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

3岁以后,父母会发现孩子的表达更流畅了、记忆力更好了,一下子变得好聪明,于是就开始教孩子识字、学数学、背古诗等等。想象得很美好,可孩子不愿意学,也坐不住。这是因为孩子在3~6岁时,他们的思维是以动作思维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孩子只对和他们生活最接近的具体的人、事、物感兴趣。比如“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要给花儿浇水”“为什么冰箱里是冷的”“为什么有男孩有女孩”……

这时父母该怎么办呢?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来为孩子答疑解惑。围绕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父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在体验或实践中寻找答案。

要注意的是,对待孩子问问题的态度很重要。你是不耐烦、不理睬?还是耐心倾听、真诚回应?这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热情,他是否愿意继续探索、继续表达、继续思考,都与你的态度有关。请我们的父母保护并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当孩子想和小伙伴玩,但总是容易争吵打闹的时候

此时孩子的发展特点:出现强烈的社交愿望和兴趣,但还未学会合作。

虽然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会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社交能力就培养成功了。仍然会有一些小朋友不懂得和其他小伙伴互动,总是在游戏中与他人出现争吵和肢体冲突;也有的小朋友性格孤僻,不爱和他人说话。

其实社交与合作,都是需要学习的,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分享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总是在游戏中产生冲突等等,是因为孩子此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他们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所以就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学习尊重别人、遵守规则、学会合作。

三、当孩子到了可以报绘画、舞蹈、钢琴班的时候

此时孩子的发展特点:从好奇心出发,因此兴趣多又杂,三分钟热度。

孩子到了3~6岁这个阶段,就会出现“报班潮”,很多父母会考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在孩子感兴趣且时间和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我并不反对报兴趣班。孩子可以在尝试一圈后明确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但劝各位家长一定不能盲目攀比,看到别人家小孩报什么班了,自己也跟随着报。

另外要强调一点,不要只注重智力开发或才艺培养,孩子的很多能力以及品格也都需要综合发展,比如社交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乐观的性格等等,这些都不可忽略。 NMofI5yYn55yam+fkIq8KpSq7kAevXed3J3NDFuAOsiUey8Uja8sO13xJSZdsw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