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二篇 |

作战篇

【提要】

本篇是继《始计篇》计“五事”,特别是从“道”的战略高度揭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条件后,进而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

全篇内容大体分为五部分。

1.指出用兵打仗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在用兵前必须从军队(数量)、武器、车马、粮食等方面做充分准备,不可以轻易用兵。

2.指出用兵出征既有能拓展疆土或保卫领土的有利一面,又有丁壮伤亡、财力消耗的有害一面,故而用兵的重要原则之一便是只宜速战,不可旷日持久,即便机谋稍差,也应速战速决,绝不可依仗机谋高超而持久用兵,以致带来“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的后患。强调只有深刻了解用兵之害的人才能真正了解用兵之利。

3.指出凡是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两点:一是从战略上讲,不使用兵时间持续很长,要“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以免造成国家财力枯竭、民不聊生的局面;二是从策略上讲,重视从敌国补充粮食供给,要“因粮于敌”,以大大减少本国经济实力的消耗。

4.进而提出,不仅要重视从敌国补充粮草,还要重视从敌军那里补充武器和兵员。其办法,一是用物质奖励方法激励士兵奋勇夺取敌军战车,用以武装自己;二是实行优待俘虏政策,使自己的兵员不断得到补充。这样便可越战越胜,越胜越强。

5.结论:“兵贵胜,不贵久”。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 ,宾客之用 ,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 ,日费千金 ,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译文】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动用轻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征召将士十万,同时还要跨越千里运送粮草,至于国内国外的费用,诸如招待来宾使节,补充修饰器械的胶漆之材,供给各种车辆和盔甲等,有能力每天承担千金之巨的开销,然后,十万大军方可起动。

【原文】

其用战也贵胜 ,久则钝兵挫锐 。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虽有智者 ,不能善其后矣

【译文】

以十万大军出征作战,贵在速胜,战争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士卒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要耗尽兵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得国家财力难以为继。士卒疲惫,锐气挫伤,兵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招致其他诸侯国乘机入侵,到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不能挽回危局了。

【原文】

故兵闻拙速 ,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

所以,在用兵上,只听说有指挥拙笨却要求战争速决的,从未见有指挥灵巧而要求战事旷日持久的。长久地对外用兵而能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没有过。所以说,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害的人,也就不可能完全了解用兵之利。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再次征兵,也不多次从国内征收军粮。在战争中,他们只从本国取用军用物资,而从敌国筹集粮食,这样,军队的粮食就会够用了。

【原文】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 ,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 ,甲胄、矢弩 、戟盾 、蔽橹 ,丘牛 、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

出师需要远道运输,远道运输消耗人力、财力太多会造成国家贫困。在大军集结的地方,必定会物价上涨,物价贵就会造成国家财力枯竭,国家财力枯竭便要加紧向百姓征收赋役。这样,人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使国内十室九空。对百姓来说,他们的负担,将要耗去其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七;对公家来说,它的消耗,诸如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惫,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补充,以及大牛大车的征调,也要耗去国家财力的十分之六。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 ,当吾二十钟;秆一石 ,当吾二十石。

【译文】

所以,聪明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境内筹集粮草。因为消耗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国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 ;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 ,赏其先得者 ,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 ,卒善而养之 ,是谓胜敌而益强

【译文】

要使将士们英勇杀敌,便要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士气;要使士卒勇于夺取敌军的物资,便需借助于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夺得敌方战车十辆以上的,应奖赏首先夺取战车的人,并且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本军战车的行列。同时还要善待俘虏,保证他们的生活供给。这样做才能既战胜敌人,又增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 ,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可旷日持久。所以懂得用兵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战例】
草船借箭

208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水陆并进,讨伐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游说,与东吴结成联军,共同抵抗曹操。曹操大军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在赤壁和联军隔江相峙。

诸葛亮足智多谋,遭到周瑜的嫉妒,周瑜一直想找借口杀掉诸葛亮。周瑜虚情假意地派人找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问诸葛亮,两军水战,最宜用何种兵器。诸葛亮不假思索地答道,大江上两军交锋,以弓箭为先。于是,周瑜就乘机让诸葛亮用十天时间造十万支箭。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十万支箭就是不分昼夜,不停地干,十天也不一定能完成。诸葛亮却认为这很容易,三天就能完成。周瑜心想正好借机会除掉诸葛亮,便要求他立下了军令状,三天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受军法处置。

立完军令状的前两天,诸葛亮大摆酒宴,丝毫不见有造箭的迹象。东吴的鲁肃被周瑜派到诸葛亮那里打探虚实。诸葛亮请鲁肃准备几十只船,每只船上都扎满稻草人,同时,还要求船上多备些锣鼓。鲁肃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满口答应。

第三天,大雾弥漫,江面上什么都看不清。诸葛亮命令士卒用长绳把船连在一起,朝北岸的曹营前进。在靠近时,他命令士兵擂鼓呐喊。由于大雾,曹军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战。他们以为是东吴水军前来偷袭,拼命地向东吴船上射箭,霎时间,箭如骤雨。东吴的船逼得越近,他们的箭射得就越急越密。东吴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等天快亮、雾快散去的时候,诸葛亮才下令返航,曹军待到发现中计已经晚了。 Tf6qCspakWa7ia6MrLht0NuBdIqUAMBECnh/UdYhWSwX23E/ArHGVUf1JA7eUCI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