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由庄子及其学生著。

庄子(约前369—前286),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汉书》避明帝刘庄讳称严周,楚庄王后裔,做过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而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后“终身不仕”。著作有《庄子》。唐天宝元年(742)被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有加封。

《庄子》一书在汉代有52篇,到后世只剩下了33篇,计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所作,外篇和杂篇则掺杂了庄子后学的作品,杂篇中庄子后学掺入得更多。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外篇和杂篇的基本观点与内篇是一致的。

《庄子》一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认为“道”产生一切事物(包括鬼神天地)。它弥漫于整个宇宙而无所不在,贯通于古今而无时不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书中具有朴素的辩证观,要求安时处顺,逍遥自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庄子》一书体现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想水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怀疑一切的思想和无原则的处世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社会思想方面,强调人与社会的对立,否定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约束和社会文明,提出回到自然中去,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性。

《庄子》一书,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大影响,其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堪称一时之冠。寓言文学尊庄子为奠基人,小说家追之为鼻祖,文学理论家又称之为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或与屈原并列而《庄》《骚》合刊,或举“六大才子书”而《庄》居其首。汉初黄老之学,特别是刘安及门客所撰的《淮南鸿烈》,明显溯源于《庄子》;魏晋清谈,《易》《庄》《老》并称“三玄”,是最受推崇的著作。由于其思想奇异,文采出众,后世资取者亦有多种层面。正如宋人叶適所说:“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水心先生文集》)另外其文笔汪洋恣肆,诙诡谲奇,富于想象,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阐发哲理,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书节选了《庄子》共20篇。为了能让读者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和体味先哲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思想内涵,书中特意精选了70余幅精美人物插图和先哲们的生活场景图。这些插图与书中文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rVXOFtQVLY2LruxINZ0tRbVy+ecnJm14V7AALjK5+NKmpsfcfOLCO30iQK9CAvP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