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梁惠王下

凡十六章。

【原文】

庄暴 [1] 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2] ,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3] 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 。”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5] 之音,举疾首蹙 [6]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7]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齐国的大臣庄暴来见孟子,说:“我去朝见君王,君王告诉我,他爱好音乐,我一时想不出该怎样回答他。”庄暴又问孟子:“齐王喜欢音乐,到底好不好呢?”

孟子说:“君王如果非常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就会被治理得很不错。”

过了些时候,孟子谒见齐宣王,问道:“您曾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爱好先王的音乐,只爱好民间世俗的乐曲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就会被治理得很不错。无论现在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您能给我讲讲其中的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很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很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

孟子说:“和少数人欣赏音乐固然快乐,和多数人欣赏音乐也很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些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和多数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孟子马上接着说:“那么,就让我给您讲讲欣赏音乐的道理吧!如果您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鸣钟击鼓的声音,又听到吹奏笙箫的声音,却都痛心疾首、愁眉苦脸地互相议论:‘我们的君王这么爱好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妻离子散,父兄天各一方呢?’如果您在这儿打猎,百姓听到车马的声音,看到华丽的仪仗,却都痛心疾首、愁眉苦脸地互相议论:‘我们的君王这么爱好打猎,却为什么让我们妻离子散,父兄天各一方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您只图自己快乐而不能和百姓同乐。

“如果您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鸣钟击鼓的声音,又听到吹奏笙箫的声音,全部眉开眼笑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如果您在这儿打猎,百姓听到车马的声音,看到华丽的仪仗,全部眉开眼笑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您能与民同乐罢了。您如果能与民同乐,就可以使天下臣服。”

【原文】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 [8] 方七十里,有诸 [9]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 [10] 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

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纵横七十里的狩猎场,真有这回事吗?”孟子答道:“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说:“真有这么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觉得小呢。”齐宣王说:“我的狩猎场纵横不过四十里,老百姓为什么还认为太大了呢?”孟子说:“周文王的狩猎园林纵横七十里,割草砍柴的能去,打鸟捕兽的也能去,可见周文王的狩猎场是与民共用。老百姓认为太小,不是很自然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问明了齐国有哪些重要的禁令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齐国都城的近郊有一个纵横四十里的狩猎园林,谁如果杀了里面的麋鹿,就与杀人同罪。那么,这纵横四十里的场地,对百姓来说,是在国内布置的一个陷阱。他们认为太大了,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 [11] ,文王事昆夷 [12]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 [13] ,勾践事吴 [14]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 [15] 怒,爰 [16] 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 [17] ,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 [18] 敢有越厥 [19] 志?’一人衡行 [20] 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译文】

齐宣王问道:“和邻国打交道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孟子回答说:“有的。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去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过葛伯,文王侍奉过昆夷。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所以太王侍奉过獯鬻,勾践侍奉过夫差。以大国身份侍奉小国的,是不求所取而能怡然自得的人;以小国身份侍奉大国,是谨慎又时刻保持警惕的人。不求所取而能怡然自得的人,足以安定天下;谨慎又时刻保持警惕的人,足以保护住自己的国家。这正如《诗经》上说的:‘害怕上帝有威灵,所以能得到安定。’”

齐宣王说:“您说得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好逞强斗胜。”孟子回答说:“那么,您就不要喜欢小勇。有一种人,只是手按着刀剑瞪着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只是个人的勇敢,只能敌得过一个人。希望君王您能变小勇为大勇。《诗经》上说:‘我的君王勃然大怒,整顿军队,遏阻敌人来进犯,以此增强周国的威望,报答各国对周的仰慕之情。’这就是文王的勇敢。文王一生气就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尚书》上说:‘天降生芸芸众生之时,也为他们降生了君王,也为他们降生了老师。这些君王和老师的职责,就是协助上天来爱护人民。因此,天地虽大,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负责。普天之下,谁敢胡作非为?’当时纣王在世间横行霸道,武王就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这就是武王的勇敢。武王同文王一样,一旦勃然大怒就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如今您若是也发起怒来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天下的百姓还只怕您不喜欢争智斗勇呢!”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 [21] 曰:‘吾欲观于转附、朝 [22] ,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23]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 [24] ,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胥谗 [25] ,民乃作慝 [26] 。方命 [27] 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 [28] 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 [29] 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 [30] ?’畜君者,好君也。”

【译文】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问:“有道德的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可是如果他们得不到这种快乐,他们就会埋怨君王了。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君王,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一国之主,只图自己快活却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君王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为百姓分忧,百姓也会为他分忧。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过去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去转附、朝 二山转转,然后沿着海岸南行,一直到琅邪。我应该怎样办才能比得上古时圣明的君主巡游四方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国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国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作述职。述职就是向天子汇报他的工作状况。他们出行都是为了工作。春天里巡视耕种的情况,对贫困农户给予补助;秋天里考察收获情况,对缺粮农户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我的休息向谁求?我王不出来走,我的补助哪会有?我的王游游走走,足以成为诸侯效法的对象。’现在就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巡,兴师动众,到处筹粮运米。饥饿的人得不到吃食,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百姓侧目怒视,怨声载道,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聚众滋事。这样的出巡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流连忘返,荒亡无行,诸侯都以此为患。怎样叫作流连荒亡呢?由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作流;由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作连;不知疲惫地打猎叫作荒;不知节制地喝酒叫作亡。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您想怎么做,自己决定吧!’

“齐景公听了,大为高兴。先在都城内做好准备,然后驻扎郊外,拿出钱粮,救济贫困的人。景公又把乐官长叫来,对他说:‘给我作一首与民同乐的歌曲吧!’这就是《徵招》《角招》,歌词说:‘违背国君的心意有什么不对呢?’他这样做也是对国君的一种爱啊!”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 [31] ,毁诸?已乎? [32]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 [33] ,泽梁 [34] 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35] 。’”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 [36] 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 [37] ,于橐于囊 [38] 。思戢用光 [39]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40] ,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 [41] ,来朝走马,率西水浒 [42] ,至于岐下,爰及姜女 [43] ,聿来胥宇 [44] 。’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译文】

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把明堂拆了,您说我该把明堂拆了呢,还是留着它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堂。您如果要实行王政,就不要把它毁掉。”

齐宣王说:“您能告诉我该怎样去实行王政吗?”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周,只收农民的九分之一的赋税;做官的人可以世代承袭俸禄;在关口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不加禁止;只惩罚犯法的人,不牵连他的妻子儿女。失掉妻室的老年人叫作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女人叫作寡妇,没有儿女的老人叫作独,死了父亲的儿童叫作孤儿。这四种人是社会上穷苦无靠的人。周文王施行仁政,一定要首先考虑到他们。《诗经》上说:‘有钱财的人很容易过上舒心的日子,可怜那些孤苦无助的人吧!’”

齐宣王说:“您说得太好了!”

孟子说:“您如果认为这话有道理,为什么不去实行呢?”

齐宣王说:“我有一个缺点,就是贪财!”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贪财。《诗经》上说:‘粮食真多,外有囤,内有仓;还包裹着干粮,装在橐,装在囊。人民安康,国威发扬。箭上弦,弓开张,其他武器都上场,浩浩荡荡向前行。’因为留在家里的人有积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率领军队前进。您如果能使百姓也和您一样聚敛财富,又怎么会影响您实行王政来统一天下呢?”

齐宣王又说:“我有个毛病,喜爱女人!”

孟子回答说:“从前太王也喜爱女人,非常疼爱他的妃子。《诗经》上说:‘古公 甫清早就骑着马,沿着西边的河岸,跑到岐山下。还带着他的妻子姜氏,来这里视察住处。’在那个时代,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找不到妻子的单身汉。您若是喜爱女人,也让百姓能享受夫妻之乐,又怎么会影响您实行王政来统一天下呢?”

【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 [45] ,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46] 。”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历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妻子儿女在挨饿受冻。他该如何对待这位友人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如果管刑罚的长官不能对其下属严加管教,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孟子说:“治理不好国家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左顾右盼,故意岔开话题。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 [47] 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对齐宣王说:“我们平日所说的古老的国家,并不是说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那个国家有世代累功的老臣。您现在没有亲信的臣子。过去所选用的人如今不知为什么都不见了。”

齐宣王问:“怎样去识别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并且不用他们呢?”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你身边的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要认真访察。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你身边的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要认真访察。发现他真的不好,再罢免他。你身边的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可杀,要认真访察。发现他确实可杀,再杀他。这时就可以说,此人是全国人民都想诛杀的对象。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 [48] ,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 [49] 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说:“做臣子的可以杀掉他的君王吗?”

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作‘贼’,破坏道义的人叫作‘残’。这类人,我们都叫他‘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从没听说过他以臣杀君。”

【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 [50] ,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 [51] 于此,虽万镒 [52] ,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合适的木材。如果工师得到了合适的木料,君王就高兴,认为他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如果工师把那木料砍小了,君王就会发怒,认为他不胜其职。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专业,长大了便想运用。可是君王却对他说:‘你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我指挥!’这怎么行呢?如果君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连城,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您却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和您要玉匠按照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不同呢?”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53] 。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54] 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 [55] 而已矣。”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有些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也有些人劝我吞并它。作为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与它实力相当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仅靠人力是办不到的。如果我们不把它吞并,上天会认为我们违反了它的意旨,因而降下灾害来。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如果燕国的百姓乐于让您接管它,就吞并它。古人周武王就是这样做的。如果燕国的百姓不愿意您统治燕国,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以齐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来攻打燕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百姓却用筐盛着干饭,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的军队,难道会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是想逃离那水深火热的苦日子罢了。如果他们的灾难更加深了,也只不过是运势的转变而已。”

【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 [56] 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 [57] 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 我后 [58] ,后来其苏 [59]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 [60] 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61] ,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62]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并占领了燕国。别的国家在计划援救燕国。齐宣王就问孟子:“好几个国家将要来讨伐我,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商汤凭借方圆七十里的国土来统一天下,却没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无不顺服。因此,向东面进军,西方夷人的百姓就抱怨;向南方进军,北方狄人的百姓就抱怨,都说:‘为什么不先解救我们呢?’人们盼望他,如同久旱时期待一场及时雨。汤讨伐夏桀,一点也不惊扰百姓,百姓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种地的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君来抚慰那些被残害的百姓。他的到来,恰似一场及时雨,百姓非常高兴。《尚书》又说:‘等待我们的王,他到了,我们就有出头之日了!’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将认为是您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装满酒来欢迎您的军队。而您呢,却杀掉他们的父兄,掳掠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祠堂,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这怎么行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暴虐无道。如此一来,各国当然要兴兵讨伐您。您赶快发出命令,放俘虏回去,不再抢夺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相关人士协商,择立一位燕王,然后从燕国撤军,这样做,要使各国停止兴兵,还是来得及的。”

【原文】

邹与鲁 [63]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 [64]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文】

邹、鲁两国开战。邹穆公问孟子:“打这场仗,我损失了三十三名将领,可没有哪个百姓肯誓死为这三十三个人效力的。杀了这些百姓吧,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眼睁睁看着长官被杀,却不去援救,实在可恨。您说,我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闹灾荒的年月,您的百姓中年老体弱的就被扔在荒山野岭,年轻力壮的就四处逃荒,加起来大概有一千人;而在您的仓库里却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财宝,有关官吏对此只字未提。这就是在上位的人不关心百姓,并且还残害他们。曾子曾经说:‘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现在,是您的百姓在复仇啊。您不要去责罚他们了!您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会爱护他们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上级牺牲自己的生命。”

【原文】

滕文公 [65] 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 [66] 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 [67] 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译文】

滕文公问孟子:“滕国实力差,是羸弱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您觉得它该归服齐国,还是归服楚国?”孟子回答说:“这个问题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回答不了。如果您一定要我谈谈,办法只有一个: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加固,和百姓一道来守卫它。百姓如果宁肯献出生命都要守城,不肯弃城逃跑,那滕国就有救了。”

【原文】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 [68] ,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 [69] ,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 [70] ,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译文】

滕文公问:“齐国人准备加固薛地的城池,我很害怕,您说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从前太王居于地,狄族人寻衅侵入地。他就避开,搬到岐山下定居下来。这不是太王想移居那里,实在是不得已呀!要是一个国君能实行仁政,即使本人不能建功立业,他的后代子孙一定会有成为帝王的。有德君子创立功业,传给子孙,正是为着子孙能世代相承。至于能不能成功呢,还得依靠天命。您怎么去对付齐国人呢?只有努力实行仁政罢了。”

【原文】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 [71] ,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 [72] 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73]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君请择于斯二者。”

【译文】

滕文公问:“滕国国小力微。尽心竭力地侍奉大国,大国仍要吞并它,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古时候太王居住在地,狄族人来侵犯他。太王就向狄人进献皮裘和丝绸,狄族人没有停止侵犯;太王又向狄人进献好狗名马,狄族人也没有停止侵犯;太王又向狄人进献珍珠宝玉,狄族人还是没有停止侵犯。太王就召集当地的长老,向他们宣布:‘狄人是想侵吞我们的领土。我听说过: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养人而使人受害。你们还用担心没有君王吗?我准备离开这里。’于是离开地,越过梁山,在岐山之下重新建城邑定居下来。地的百姓说:‘这是一位仁德的人呀,咱们不能离开他!’跟随他的人多得像赶集一样。

“也有人说:‘这是祖宗传下来叫我们世代相承的基业,我不能自作主张将它弃之不顾。宁可献出生命,也不离开。’

“请您自己从这两种选择中挑选一种吧。”

【原文】

鲁平公 [74] 将出,嬖人 [75] 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 [76] ,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 [77] 。君无见焉!”

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 [78] 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 [79] 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80] ,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 [81] 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译文】

鲁平公准备外出,他的宠臣臧仓请示说:“平日您外出,一定把您的去向先交代给管事的人。现在车马已经准备好了,管事的人还不知道您要去哪儿,我特地来问问您要去哪儿。”

鲁平公说:“我要去拜见孟子。”

臧仓说:“您为什么要屈尊去拜访一个普通人?您以为孟子是位贤德的人吗?贤德的人行事应该合乎礼义,而孟子为母亲操办丧事,比给他父亲办丧事隆重多了。由此看来,他不是贤德的人,您最好别去拜访他。”

鲁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去见鲁平公,问道:“您为什么不去拜访孟子呢?”

鲁平公说:“有人告诉我:‘孟子给他母亲办丧事比给他父亲办丧事隆重。’所以不去拜访他了。”

乐正子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办父亲的丧事用士礼,办母亲的丧事用了大夫的礼呢,还是办父亲的丧事用三个鼎摆设供品,办母亲的丧事用了五个鼎来摆设供品呢?”

鲁平公说:“不,我指的是棺椁衣衾的好坏。”

乐正子说:“您不能这么说,那是因为孟子前后贫富不同。”

乐正子去见孟子,说:“我和平公提了您的事,本来他打算来拜访您。可是有一个他宠幸的小臣臧仓阻止了他,他因此就不来了。”

孟子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是有一种力量在支配他;不做,也是有一种力量在阻止他。做与不做,不是单靠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不能和鲁侯相见,是天意啊。臧家那小子,他怎么有力量使我不和鲁侯相见呢?”


【注释】

[1] 庄暴:人名,齐国的大臣。

[2] 乐:音乐。

[3] 庶几:差不多。

[4] 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5] :古代一种吹奏的乐器。

[6] 蹙:头痛皱眉头。蹙,缩紧,皱。,鼻梁。

[7] 羽旄之美:这里指仪仗的华丽。羽旄,装饰羽毛的旗帜。

[8] 囿:养动物的园林,有墙的叫苑,没墙的叫囿。

[9] 有诸:有这事吗。诸,“之乎”的合音。

[10] 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

[11] 葛:古国名,嬴姓,在今河南宁陵县北。

[12] 昆夷:周初西戎国名。

[13] 獯鬻:猃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14] 勾践事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臣服吴国。

[15] 赫斯:发怒的样子。

[16] 爰: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17] 以笃周祜:增加周王室的福祜。笃,厚,这里指增添。祜,福。

[18] 曷:怎么,那。

[19] 厥:其,它,它的。

[20] 衡行:横行。

[21] 晏子:齐国贤臣,名婴。

[22] 观于转附、朝 :观,游、游览;转附,疑即今山东芝罘山;朝 ,即今山东荣成东的召石山。

[23] 琅邪:山名,今山东诸城东南。

[24] 豫:同“游”,出游。

[25] 胥谗: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胥,皆,都;谗,毁谤。

[26] 慝:恶。

[27] 方命:方,违反;命,上天的意旨。

[28] 大戒:充分准备。戒,准备、戒备。

[29] 《徵招》《角招》:古乐章名。招,通“韶”。

[30] 尤:罪,过错。

[31] 明堂:天子朝见诸侯的殿堂。齐国的明堂,是用来迎接天子巡狩的场所。

[32] 毁诸?已乎:毁掉它呢?还是不毁掉?诸,“之乎”合音;已,止,停止。

[33] 讥而不征:严格检查但不收税。讥,苛察,严格检查;征,收税。

[34] 泽梁:古代用在流水中拦鱼的工具。

[35]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哿,可以;茕,单独。

[36] 公刘:后稷的后代,周朝的始祖。

[37] 糇粮:干粮。

[38] 橐、囊:橐和囊都是装东西的袋子。

[39] 思戢用光:人民安康,国威发扬。思,语气词;戢,和、安;光,发扬光大。

[40] 干戈戚扬:干,盾牌;戈,带钩的矛;戚,窄斧;扬,大斧。

[41] 古公 甫:太王,文王祖父。

[42] 率西水浒:率,循,沿着;浒,水边。

[43] 姜女:太姜,太王的妃。

[44] 聿来胥宇:聿,句首语气词;胥,视察;宇,屋宇。

[45] 士师不能治士:士师,司法官;士,乡士。

[46] 已之:撤掉他。已,止,停止,这里引申为撤职。

[47] 亡:去位,免职。

[48] 武王伐纣:武王,周武王;伐,讨伐;纣,即殷纣王,荒淫无道、残暴的商殷天子。

[49] 于传:在传记上。传,传记。

[50] 巨室:巨大的宫殿。

[51] 璞玉:没经过加工的玉。

[52] 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53] 殃:灾祸。

[54] 箪食壶浆:用筐装满饭,用壶盛满酒。箪,古代用来盛饭的竹筐;食,饭;浆,古代的酒。

[55] 亦运:只不过是运势的转变而已。亦,只,就。运,转。

[56] 云霓:云,乌云;霓,霓虹。

[57] 吊:恤、抚恤。

[58] 我后: ,等待;后,王;我后,我们的王。

[59] 后来其苏:王来以后,我们也就复活了。苏,复活。

[60] 系累:束缚、捆绑。

[61] 重器:宝器。

[62] 旄倪:老人和孩子。旄,通“耄”,八九十岁的人叫耄;倪,幼儿。

[63] :交战,开战。

[64] 几:几乎,将近。

[65] 滕文公:滕国的国君。

[66] 池:护城河。

[67] 效死:为某人或某事去死。效,献。

[68] 薛:周初的一个小国家。

[69] :同“豳”,地名。

[70] 垂统:传统。垂,传;统,系统。

[71] 皮币:皮,兽皮制成的裘衣;币,缯帛,即丝织品。

[72] 耆老:老年人。耆,六十岁以上的人叫耆。

[73] 归市:归,趋、急走;市,市场。

[74] 鲁平公:鲁国的国君,名叔。

[75] 嬖人:被宠爱的人。

[76] 乘舆已驾矣:乘舆,天子或诸侯的车叫乘舆;已驾矣,已准备好了。

[77] 后丧逾前丧:指孟子的父亲先于母亲去世,但他为母亲操办的丧礼比父亲的隆重。

[78] 棺椁衣衾之美:棺,棺材;椁,套棺;衣衾,衣服和被褥;美,华美。

[79] 克:乐正子的名字叫克。

[80] 沮君:阻止国君。沮,即“阻”。

[81] 尼:阻止。 AfRjTIGxEYH6vpvu2VcwBg9+467NI3ncVNXC1GEhCkjZrhle1ev7DmLZBmk++h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