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工作原则

《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团队以志愿者方式组成,参与者均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生或相关专业大学教师。项目工作原则首先以国家重点项目管理规则要求为准则,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及习俗禁忌,尊重传承人。项目参与者的工作是一项有益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志愿者行为,应在尽量节省国家项目资金前提下开展调查。为更好地完成项目,保证项目的专业学术水准,我们根据以往田野经验和新的研究问题制定了项目工作手册,每位志愿者以项目工作手册原则为参照,认真进行案头准备,并同时开展短期培训。

(一)以村社(村寨)为生态主体的活态文化调查原则

剪纸调查要把剪纸还原到村社的活态文化传统中去进行,村社文化形态作为剪纸活态存在的土壤和背景依托,是我们项目调查的重点(图 28)。村社文化是民间艺术依托的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特性的基础文化单元,剪纸艺术传统是非艺术的习俗行为,剪纸正是为村社文化信仰仪式及生活的需求而发生承传的。村社构成了具体民族社区族群信仰文化认同的社会基础,以及文化习俗程式相对稳定的活的形态。村社的文化传承由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化传承人群共同完成。因此,调查原则首先是注重剪纸传统与村社文化形态的关联,以及剪纸在村社传统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作用和独特的文化方式。

调查内容:

1.一年内村社文化信仰节日(祭祀)仪式的活动内容的调查(可按照二十四节气列表,也可按不同民族农耕文化传统中的历法列表)。

2.剪纸在村社各类信仰习俗事项中的使用方式与文化功能的调查。

3.以村社信仰传统为核心,调查村社文化传统中与剪纸相关联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类型的文化相关内容。

4.注意同一区域民族族群不同支系间的文化差异,注意同一区域内不同民族剪纸传统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5.调查传承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民众希望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以传承人为主体的口述文化与手工艺术的调查原则

不同民族剪纸在村社中能维系传承至今,是由村社代表传承人及传承人群共同实现的,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文化传递是村社重要的文化方式。发现传承人是深入剪纸文化核心的关键,因此对传承人口述调查和跟踪式调查,是挖掘剪纸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同时,那些村社中从事其他民间文化信仰类型的代表传人也是口述调查的重点,他们同样是村社文化信仰重要的解释者与文化记忆群体。

调查内容:

1.传承人从艺经历及师承,向下一代传承的情况,传承人的从艺时间和在村社中的影响。

2.传承人所掌握的全部剪纸纹样类型(代表性传承人是记忆掌握村社剪纸纹样谱系的主要知情者),对传承人的制作工艺、口诀、传说和剪纸习俗信仰相关内涵解释的记录与发掘。

3.传承人对剪纸民俗仪式及剪纸在生活中使用功能和过程的口述解释。

(三)以文化信仰为核心的剪纸谱系调查与分类的原则

少数民族剪纸与汉民族剪纸在民俗使用类型上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节日文化空间的使用上不同。少数民族节日环境布置用的剪纸类型很少,剪纸主要使用在服饰、祭祀、巫俗以及人生礼仪习俗中。因此,调查剪纸纹饰系统,首先应关注文化信仰内涵及功能使用,尤其是不同民族巫俗方面的文化内涵及仪式过程。在纹饰形式因素上,注重剪纸的传统程式调查,剪纸的分类可以文化信仰功能来分,也要兼顾造型形式本身的文化属性,如以人物、动物、植物、天地自然、复合形式、几何纹饰类型来分,注重剪纸纹饰和村社农业生活、信仰传统以及自然生态因素的关联内涵。民间美术的分类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项目参与者可以实地文化调查事实为依据,探索更贴近生活的分类原则。

(四)以民族社区剪纸类型为依据的剪纸实物收藏原则

此项目宗旨即希望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传统急速流变、消失的特殊时期,抓住记录中国多民族剪纸艺术传统的最后机会,记录下 21 世纪初中国多民族乡村剪纸艺术传统濒危时的“生命之书”。因此,挖掘收集整理不同民族区域完整的剪纸艺术形态,其中剪纸实物收藏的完整是至关重要的,或许,这也是最后一个机会,因为许多村寨的高龄传人已经逝去了。

剪纸类型收藏得完整,不仅是项目专著完成的保证,也是以后展览实现的根本。所以,各民族区域子项目承担者对剪纸作品实物的收藏,成为项目工作的一个必须做好的基础,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复杂的沟通环节,因此,收藏工作中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在传承人的调查中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尽可能的(剪纸)专业眼光,挖掘完整的剪纸形态和代表性剪纸纹样。

2.剪纸的收藏应考虑到合理的保管,避免损坏。对那些文化空间中、仪式中使用的剪纸,应考虑到最后展览时的辅助依托物的收藏,以保证其立体的展示效果。

3.做好收藏作品的档案记录,对作者的年龄、居住地,以及收藏日期、材质和纹样内涵等给予登记。

(五)项目调查报告和图像信息的整理格式

调查报告格式:

1.已有学术成果和学术研究历史及现状信息;某一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近百年相关学术成果汇编,其中包括学术方法、学术研究成果、传统剪纸纹样收集、主要研究区域和传承人状况。

2.某一民族剪纸艺术传统文化背景及现状综述;在前人研究成果与项目调查信息汇总基础上,对某一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进行概述。

3.以某一民族具体村社为调查个案的详细剪纸艺术传统调查,内容包括:

(1)与村社文化相关的农业及文化生态和口传历史、地方文献信息背景。

(2)村社习俗仪式中的剪纸传统类型及其文化信仰功能和内涵。

(3)代表传承人口述调查。

(4)剪纸传统相关习俗生活图像资料拍摄及实物收集。

(六)项目的可持续目标

项目的可持续目标是指项目结束后又继续进行项目中的核心学术价值及田野文化研究。这是一个超出了项目内容的指向和实践理想,但项目主题文化精神及民间艺术传统的可持续,对中国当代艺术和美术教育具有更长远的文化意义。我们把项目可持续的目标定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和建立中国剪纸艺术学的方向上,我们把中国剪纸作为具有多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物种进行可持续的基础研究,希望通过中国剪纸的基础个案研究去开拓成熟民间美术的研究方法,建立起“中国剪纸艺术学”的理论基础。一个大学的文化遗产专业学科,能把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物种的基础田野调查和基础文化研究做扎实,这对文化传承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那些处境濒危和正在快速流变的文化物种尤其重要。21 世纪的前 30年,可能是中国几千年古老农耕文明中许多非遗类型最后抢救记录与发掘整理的最后机会。我们坚持多民族民间剪纸田野的基础研究,即是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物种的抢救保护经验,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必有的基础。

项目后续具体实践的方向,即通过此项目推动中国教育领域“中国剪纸艺术传统认知与艺术实践课程”的普及。剪纸是民间艺术的基础,也是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艺术,代表了最具本土文化价值的艺术传统,这个传统在主流文化和教育体制内的传承实践有待普及。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民俗实现的可能,剪纸也会成为一种新兴的民族艺术方式在当代文化形态中得以再生。2009 年 9 月中国剪纸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遗的中国剪纸艺术资源,应该进入中国教育体制中进行传承,而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三代人七十多年的实践,即是梦想把民间艺术引入大学美术教育。和中国剪纸独特的文化缘分使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中国剪纸艺术传统会像中国书法传统一样,在脱离开文化习俗的实用功能后,进入主流文化舞台,成为现代生活中雅俗共赏的艺术传统。

图 29 2003 年,为中国剪纸拍摄申遗纪录片,乔晓光、朱靖江在余未人的陪同下,赴贵州黔东南苗寨进行田野调查

图 30 2003 年,为拍摄中国剪纸申遗纪录片,在贵州梭嘎苗寨进行田野调查

图 31 2004 年4 月8 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从左至右:杨力、冯骥才、潘公凯、高晓桥(日本人)、刘疆、靳之林(乔晓光拍摄)

图 32 2015 年9 月,乔晓光带队在四川理县蒲溪村调查羌族剪纸传统

图 33 2017年1月于青岛出版集团商洽《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调查与研究》八卷本出版事宜(张冬萍拍摄于2017年)

图 34 赵岩和他的志愿者设计团队在中央美院非遗中心工作(张冬萍拍摄于2016年) ZNK3qgO9SQ7ooJicTVYZfOwZqjux+qPuz9vbTFX+T389T6rMTw5k3173uAQdKa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