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剪纸传统

(一)剪纸的概念

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中国剪纸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根据在中国境内多民族地区多年的田野调查和对剪纸现状的了解,对中国剪纸的文化概念进行了以下归纳和定义:

中国剪纸是一个具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物种,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在中国境内有三十多个民族具有活形态的剪纸文化传统,剪纸的文化分布涉及中国多民族的生活区域和民族文化传统,剪纸也是中国最具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代表性非遗类型。

今天,中国剪纸的形态包括传统生活形态和现代艺术形态两个类型,剪纸在中国的乡村习俗生活中与城市文化中并存。传统生活类剪纸是在平面材料上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剜铰、镂刻,通过折剪、镂空、上色等手段制作民俗生活需求的纹饰花样。传统生活类剪纸传承的主体是劳动妇女群体,也有少部分区域是男性作坊式的传承。一定地域民族生活中的剪纸,拥有与本民族民俗传统相匹配的纹饰谱系和使用的文化空间,以及相应的纹饰使用功能与文化禁忌。在传统生活类剪纸中,其使用功能主要分为三类:信仰习俗类、人生礼仪类、日常生活类。一些祭祀、丧俗使用的剪纸,要通过火的焚烧来实现其民俗功能,生活类剪纸通常和生活的实用物品相结合,提供族群认同的文化隐喻和审美装饰。

现代艺术类剪纸是传统剪纸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发展类型。现代艺术类剪纸已脱离传统习俗生活和群体性约定俗成的文化程式,其主要功能是把剪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族艺术语言,进行个体化的独立艺术创作和现代生活需要的文化使用。今天,传统生活类剪纸正在当下农耕文明转型时期发生着流变与衰退,传统剪纸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在淡化,许多中青年传承人正在转向现代艺术类剪纸创作。现代艺术类剪纸在城市、城镇的现代生活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活跃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社区普及化的剪纸实践,还是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剪纸课,以及大学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和专业艺术家的剪纸创作,剪纸正在成为现代社会雅俗共赏的艺术类型。

图18-1 陕北乡村里至今仍延续着贴窗花的习俗(乔晓光拍摄于2002年)

图18-2 青海省互助县姚马村龙王庙“梆梆会”仪式剪纸(何梁拍摄于2012年)

新世纪初以来国家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为中国剪纸的传承延续与艺术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剪纸在民俗生活中的文化形态

剪纸是多民族民俗生活中使用最普遍、最具文化本原性和多样性的活态文化传统,不同民族的剪纸传统在本民族民俗使用功能及文化形态上各具特色、丰富多样。我们根据对剪纸田野调查的整体状况,概括地把剪纸在民俗中的文化形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节日习俗中的剪纸

剪纸和不同民族传统历法时序中的民俗节日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许多民俗节日需要的文化空间正是通过剪纸的方式实现的,剪纸的活态性首先体现在传统节日文化空间中的象征功能。在全国各地的传统节日中,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寒衣节等,剪纸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不同习俗节日中的剪纸隐喻着不同的文化象征内涵,实现着民众不同的文化心理需求(图18)。

黄河流域许多乡村的春节是从铰剪纸、贴窗花开始的。陕北的乡村在窑洞里要贴炕围花、顶棚花,在门上贴剪纸门神,在灶台贴灶神,大红的剪纸成为中国年节的典型象征。汉民族元宵节的闹花灯,也是依靠剪纸的纹样去进行节日的吉祥叙事。在广东潮汕地区每年正月游神赛会时要设神坛,神坛上摆放各家各户的供品,这些供品有鸡、鸭、鹅、猪、鱼和各种粿品,每一样供品上会放相同的剪纸花样,以示虔敬。在节日供品上使用剪纸也是沿海地区比较普遍的习俗,福建浦城迎接“立春”的习俗中要做“春饭”。“春饭”上有春饭花剪纸,剪纸以“春”字打头,后续以吉祥语句的汉字。东北地区满族清明节扫墓时,多在坟堆上插五彩颜色的“佛托”剪纸,意为摇钱树,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山西、河南、河北许多乡村端午节时剪端午鸡、五毒、锥子、剪刀、葫芦等纹样,贴于门上和室内,意为驱邪避疫。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时以剪纸方式为亡故亲人制作寒衣,用火焚烧后送之,这在汉民族地区至今仍十分普遍。剪纸在民间是人与神、人与祖先、人与灵魂沟通的情感载体,民间很多人认为剪纸通过火的焚烧仪式可以实现朝向神界和阴界的心愿。

2.礼仪民俗中的剪纸

中国传统的婚俗、丧俗、小儿百天、老人祝寿等人生礼仪习俗中,剪纸起着至关重要的情感寄托功用,剪纸是这些礼俗仪式实现的重要象征手段。结婚的新房是天地阴阳相合、生命孕育繁衍的空间,在陕北围绕着新婚的窑洞,从窗花、炕围花到窑顶上的“坐帐花”,以及嫁妆物品上覆盖的剪纸通称为“喜花”。大红的喜花剪纸以及剪纸中约定俗成的“鱼戏莲”“莲生贵子”“扣碗”等纹饰符号,鲜明地象征了生命(生殖)相合、相生、繁衍兴盛的婚俗主题。福建浦城的传统婚俗中要请“剪花嫂(婆)”提前半月至家中剪雕花样,用剪纸装扮嫁妆或礼品,以示喜庆(图19)。

剪纸也是民间丧俗仪式中的重要象征,丧俗中灵魂通天通阳的彩幡剪纸、生命树剪纸寓意灵魂不死、生命永生。在传统丧俗仪式中,用剪纸和彩扎方式结合制作的金山、银山、纸马、纸人、仙鹤、仙人都寓意着对亡灵生命永生的寄托。传统丧俗剪纸中还有大量“送老花样”,是高寿亡故“喜丧”老人丧服中的鞋样,其中“奈何桥”剪纸花样十分普遍,寓示亡魂过奈何桥成仙的顺畅。云南纳西族过新年办喜事、为老人祝寿,都要剪一个中间有寿字的红色剪纸图案,俗称“剪寿字”。

3.信仰习俗中的剪纸

剪纸与农耕信仰民俗和各民族历史中形成的宗教信仰生活紧密相连,从佛教、道教、萨满、毕摩、鬼师以及傩戏中的祭祀都有着相应的仪式剪纸传统。不同民族信仰祭祀通过仪式剪纸这种载体实现与神灵世界的沟通,实现着心理的完满和对生活幸福的期许。

在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乡村围绕着农耕信仰习俗,使用剪纸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神灵的崇敬,对生存境遇的吉祥祈盼。传统的农耕生产依赖于自然,因此,自然气候的阴晴旱涝对靠天吃饭的小农生产至关重要。在陕北、甘肃的一些乡村,阴雨连绵时,民间要铰“扫天婆”剪纸悬挂于院外,以求晴免涝。干旱时铰“碰头娃娃”剪纸贴于院外或水缸上,以祈求天降雨水、农业丰收。云南彝族祭祀天神时,要由“毕摩”(祭司)剪出天神的保驾旗,为天神的降临保驾护航,以求天神赐予村寨农业丰收和生活富足。这些信仰习俗的剪纸,反映了古老农耕文化中“天人感应”的自然文化观,反映了民族具有普遍性的趋吉避邪的生存价值观。

图19 陕北婚俗中使用的喜字、坐帐花剪纸(乔晓光拍摄于1986年)

图20 云南省澜沧县芒景上寨布朗族在赕佛仪式上使用彩色纸做成各种礼品献给佛祖(杨丽仙拍摄于2013年)

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信仰习俗传统中,古老的巫俗传统非常普遍,巫俗仪式中剪纸成为重要的仪式象征,如南方的傩戏仪式,北方蒙古族、满族的萨满仪式,西南地区苗族、壮族、彝族的巫师(鬼师、毕摩)仪式剪纸。剪纸在巫俗中被巫师赋予了神与鬼的灵力,成为仪式中招魂、祛病、避邪的象征物。同时,仪式剪纸还有着作为象征性的替代与承载功能,各少数民族巫俗仪式中,都有铰剪纸人替代转送凶险邪恶之灾的方式,巫师通过咒语和用火焚烧剪纸,以实现对凶邪的驱赶与消解。

在中国各地区不同民族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中,民族社区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剪纸是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云南傣族小乘佛教的信仰中,佛寺进行的祭祀和赕佛活动中使用大量的剪纸,意为求祈和还愿,其剪纸形式多用纸幡形状,傣族人称为“董”(图20)。河北邢台东部乡村还遗存着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节日“春分打醮”“立夏祭冰神”,这两个节日习俗中,民众用祭品进行祭祀空间的神位布置,这些祭品都是用彩色剪纸和彩扎的方式制作的,这些彩色剪纸的制作者正是维系村社信仰习俗的乡村妇女群体,当地人称其为“花花好”,她们敬神的剪纸称为“功”,这是古代佛教活动中“功德剪纸”传统的遗存。

4.生活习俗中的剪纸

剪纸作为刺绣底样的使用,在很多民族中是非常普遍的传统,剪纸成为刺绣技艺传承、传播以及手工制作中重要的纹饰粉本。许多民族服饰上的刺绣,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也是民族审美习俗风尚直观鲜明的体现。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刺绣的花样谱系成为记忆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与象征。汉民族的刺绣在传统农耕社会的乡村生活中使用很广泛,因而作为刺绣底样的剪纸种类十分丰富,有婚、丧俗服饰、鞋饰花样,有儿童服饰、帽饰、鞋饰花样,有男人烟荷包、腰带花样,还有幔帐、挂饰等花样。少数民族刺绣剪纸花样中,也有着同样丰富的类型,有服饰、鞋饰、帽饰刺绣花样,还有小孩背带和腰带上的刺绣花样,尤其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小孩背带的纹饰花样,更是丰富多彩。

许多民族服饰上的刺绣花样不仅是传统吉祥纹样,有些刺绣剪纸花样中还记述着民族迁徙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口传文化的内涵。如苗族服饰的刺绣底样剪纸就记录了丰富古老的苗族历史文化信息,其中有苗族图腾祖先—由枫树变成的蝴蝶妈妈,有大洪水过后姜央兄妹合磨成亲、繁衍人类的故事。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彝族、白族、水族、侗族、布依族、壮族、羌族等民族,都有以剪纸为刺绣底样的传统,也同样有着许多口传文化的内涵。在生活习俗的剪纸花样中,花草纹样是不同民族使用最普遍、纹饰谱系最丰富的纹样,其次是动物纹样,人形纹样使用最少。这些纹样的使用都是用来表达与民俗信仰观念相关的文化内涵,表达对生存吉祥美好的企盼(图21)。

南北方不同的是,北方乡村妇女会刺绣的都会剪花样。陕北有俗语曰:“会生娃,就会剪花”,在陕北每个刺绣妇女的剪纸花样都是自己准备的,每个村里剪花样剪得好的人们称之为“花匠”。在南方,汉民族地区如湖北鄂州的雕花剪纸,由男性雕花样并背箱沿村销售。贵州的苗族会刺绣的妇女大多不会剪花样,也不学剪纸,只有少数妇女会剪纸,并在集市上出售剪纸花样。

5.其他类型的剪纸

由于中国剪纸的历史悠久,剪纸在民间生活中的使用也有了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在中国古代工艺史上,剪纸作为一种镂空制版的手段最早使用于唐代,至宋元在印染花版改进中逐渐被普及。今天江南一带的蓝印花布制作,仍在沿用剪纸镂空手段的“漏版印花”工艺。因剪纸工具材料简易方便、经济实用,它也常被用作生活中手工艺品制作工序中图案底样的替代物,如傣族佛寺建筑的“金水”(模版漏印)剪纸(图22),各民族在漆器、陶瓷、蜡染、蓝印花布、服饰制作工艺中也常用剪纸的方式做模版等。宋代的吉州窑创制了“剪纸贴花瓷”,在黑釉茶盏器内,烧制出传统的吉祥剪纸纹样,别有趣味。“民国”时期曾流行一种剪纸贴花瓷器,但已经不是吉州窑那种原生手工剪纸的形式了,现在发展的剪纸贴花瓷,已经成为使用机器印制的花样去烧制了。

图21 云南大理巍山彝族裹背刺绣剪纸和刺绣成品(谭芳拍摄于2010年)

图22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金水,以刻纸方式用金粉漏印在建筑上(林雅秀拍摄)

图23 日本 3K会编《中国刺绣图案》,1999 年再版

图24 《西北剪纸集》 hpWzWOTzw+SP3/5Gk9KwlEG4G37HotJslOCIgfzSyd8hqSmVOr7GH2PT1VPp2d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