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

生气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火气,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是生气就好比用自己的脚去踢石头,最后疼的只会是自己。要想使自己不生气其实不难,当生气的时候,你得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给自己消气。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生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潇洒一点,开心一些,何苦总为一些小事而生气或焦虑呢。遇到被人误解或中伤的事情,装装糊涂,他人气我我不气,一场是非之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你也落得潇洒。

“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这是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劝人少生气时说的一句至理名言。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锁上锁就走了。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抱怨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过了一会儿,妇人就开始哀求起来,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不说话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抱怨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一个人如果有了轻易就生气的坏性格,在生气过后还想着抱怨,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不能在这个社会更好地发展。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件争执或侵害的行为,不过是犯法而已。而对这种行为的报复,根本是侵夺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一个人实施报复的手段,他便和他的敌人同样坏。”事实上,生气时的争执只是浪费时间,生气只会让焦虑升级。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描写过不少因生气而疾病缠身,或因心胸狭窄被活活气死的人,其中较典型的有两位:一位是《三国演义》中东吴的三军统帅周瑜,在与诸葛亮的三次斗智斗勇中均遭失败与羞辱,气得旧病复发,一命呜呼,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另一位是《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平日就爱为小事生气,身体一直欠佳,得知深爱着的贾宝玉将与情敌薛宝钗结婚时,气得口吐鲜血,卧病不起,在贾宝玉结婚那天命赴黄泉。

所以,无论你遇见什么难事,都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如同人下楼不知从楼梯往下走,而是抱头往下滚那样愚蠢。

假如你想快快乐乐地生活,就必须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取得平衡,不要动不动就生气或焦虑。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养成不轻易为小事而生气的性格,更好的是尽量做到不焦虑。

当然,我们更不能因为生气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万一碰上了让自己生气的事,先学会说“没关系”。生气的确是在做一件傻事,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别忘了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权利。遇上了特别令人气愤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

就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自如的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就不会在幸福的包围中,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心境。 M80+iRnheHoSmfOo0jSc2zRlBqo/zr2Lq4dCzCiZq9vV6wu23uBOkt0qoxK0QYz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