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很有想法,但就是说不出来,甚至急得抓耳挠腮,但听的人最后还是一头雾水;有的人写文章可以称得上是妙笔生花,但说起话来却是颠三倒四,很缺乏条理,不能把自己的意思顺畅地表达出来。这两种人就是典型的有话不会说。连自己的意思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何谈要别人沟通呢?更何况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只能尴尬地大眼瞪小眼了,不能及时地通过良好的沟通把问题解决掉。所以说,有话会说,才能展现沟通的魅力。
有父子两个人冬天在镇上卖便壶(俗称“夜壶”。旧时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多久,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大了好哇!装的多。”人们听了,觉得很不顺耳,便扭头离去。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了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马上笑着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好几个顾客听罢,都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了便壶。
父子两人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会不会说话上。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他是实话实说。但不可否认,他的话说的水平欠佳,粗俗的语言难以入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隐私的因素在内。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着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时,儿子的大实话怎么能不让买者感到别扭呢?而那个父亲则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推销商。他先赞同顾客的话——大了些,以认同的态度拉近顾客的距离,然后又以委婉的话语说“冬天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无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是:冬天天冷夜长,夜解次数多又怕冷,不愿意下床是自然的,大一些的便壶正好派上用场。这设身处地的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得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这就是所谓的“有话会说”。我们常说某人会工作、会生活、会读书等,这里的“会”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意义,成了一种技巧性的描述,说明某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成就。同样的会说话,是指人能把话说在重点上,话虽然不一定多,但能让对方听进去。每个人都想成为会说话的人,会说话是一种本领和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那怎样才能做到“有话会说”呢?最基本的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面对适当的人,说出适当的话。
比如“刘墉跳河遇屈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刘墉说了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乾隆无意中说那你就去死吧,和珅更想借机置刘墉于死地。君无戏言,那是圣旨,乾隆也不想让刘墉死,可无法收回自己的话,就看刘墉怎么办了,如果刘墉真的死了,太傻,也不值得;可如果刘墉认为自己无错,不该死,那就是冒了抗旨不遵之罪,还是得死。结果,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告诉乾隆:“我本来想投湖自尽的,可遇到了屈原,他说自己遇昏君才投湖而死,你怎么也来了。我一想我不能死,我保的是明君啊!”乾隆听得是心花怒放,找个台阶就下来了,刘墉不必死了。
那些能言善辩的人不是天生就会的,那些有话会说的人也不是具有某种天赋的,他们都是靠后天的学习和长期的练习,才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试着注意一下平常我们说话的方式和用词以及语气和场合等,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就会有所提高。
1.学学成功者的乐观词汇
许多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很善于从正面、从积极的一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同样是面对失败,那些成功者一般都会采用进取的态度来对待。举个经典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面对伦敦被轰炸,他坚定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努力暂时遇到一些麻烦,但是热情和理智仍然存在,我想我们最终还是会成功的!”
如果遇到麻烦,你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你的话在别人脑海里只是一个概念,认为你面临的问题将不大容易解决。如果换一种方式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机会。”则会给别人留下一个积极奋斗的印象,甚至众人还会为你的精神感染,乐于助你一臂之力。
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这些词汇的运用以及这些词汇对他人的影响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沟通的效果。
2.说话要注意条理,不要单纯追求速度
人类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有时听众并不因为你讲的内容很有道理就完全信服你,他们还要顾及讲话人的表达方式。讲话吸引人的人都不是唠叨或虚张声势的人,他们在讲话中很注意循循善诱、丝丝入扣、有条有理,像春雨润物渗透进听者的心房,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有条不紊的谈话,可给人稳重的感觉。一般来说,优秀的推销员几乎都不是快嘴快舌的人。倒不是因为他们反应迟钝,不善言辞,正好相反,他们机警过人,能说善道。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推销商品并不光是能言善辩就可以胜任的。比如,你一味地吹嘘某种商品是如何的经久耐用、质量如何一流等,顾客必定会对这种大肆鼓吹感到疑惑和戒备;相反,当你慢条斯理、一板一眼地陈述商品的性能并动手操作,顾客会因你所表现出来的诚实而对你报以信任。
人际交往也是这样。特别是在语言沟通中,如果只追求说话的速度,就很难产生好的效果。说话速度快似乎传播的信息量也大,但要知道对方的接受能力和你的表述方式决定着信息被接受的价值。当然,你是否能给对方信赖感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你根本就不信任的人,你是根本不屑听他说话的。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应注意纠正语调生硬、语速太快的习惯。
3.精心遣词,悉心表达
马克·吐温说:“……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的确,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动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当帕特里克·亨利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极具感召力的话激发了美国人的决心,使他们誓要推翻长久以来压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形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由此诞生。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常常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殊不知我们所用的字眼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字,如果我们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字,很可能就会扭曲所历经的事实。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为自己。
这就是我们体会到的,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讲述出来,带给听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悬念迭出,但有的人却讲得平平淡淡,让听者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字词的运用不到位。
4.言简意赅,简练有力
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要言简意顺、字字珠玑、简练有力,使人不减趣味。陈词滥句、唠叨啰嗦、不得要领,必定令人生厌。
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词汇,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语言需要讲话者和听者双方都习惯、共同感兴趣的说话方式来表达,这样才容易沟通感情、交流思想。若追求华丽新奇,过分雕琢,听者就会认为这是在炫耀文采,话说得再漂亮也不会有什么力量。所以,使用语言要像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5.驾驭语气,引人入胜
在所有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都离不开语气。在一句话中,不但有遣词造句的问题,而且有用怎样的语气表达才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对听话人产生正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6.运用语调,扣人心弦
在语言沟通中,语调往往比语义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对听众的心理产生极其微妙的引导作用,因此更为重要。
有一次,意大利著名悲剧影星罗西应邀参加了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席间,许多客人要求他表演一段悲剧,于是他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尽管客人听不懂他的“台词”内容,然而,他那动情的声调和表情,凄凉悲悯,不由得使人流下同情的泪水。可一位意大利人却忍俊不禁,跑到厅外大笑不止。原来这位悲剧明星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宴席桌上的菜单。
这个有趣的事例说明了语调的感染力。正如一位语言大师所说:“语调是语言动作的最高级、最有说服力的一种形式。”
不同的语调将导致对方不同的感觉效果。一句话起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给听者什么感受,取决于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语调关系到口才的成功和失败,想要交际成功,必须练习那种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的语调。
7.委婉暗示,曲径通幽
葛拉西安说过:“说得恰当要比说得漂亮更好。”在交际中,经常使用委婉的方式,可以增强交际的效果。委婉是指在讲话时不直接陈述本意,而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两度竞选总统均败于艾森豪威尔手下的史蒂文森,从未失去婉转的幽默。在他第一次获得提名竞选总统时,他承认自己受宠若惊。
在交际中,为给人以风趣之感,有人常常运用故意造词的手法,曲折地表示事情的本意,但又没有违反使用语言的规则,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社交交谈中,适当讲究曲径通幽的谈话艺术,会使你魅力倍增。
8.幽默风趣,魅力无穷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磁石,可以将你周围的人吸引到你身边来。每个人都喜欢与机智、幽默的人做朋友,而不愿与忧郁沉闷、呆板木讷的人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冷漠的脸孔总是让人远离的,而微笑热情的面容总会让人有亲近的愿望。
在日本说话艺术与人际沟通、自我成长的专家福田建先生,曾提出一个生活实验报告:“笑容可以招来笑容。”意思是说,当我们以笑容面对着别人时,别人也会以笑容回报。福田建还说:“笑脸迎人,不但是一剂人际关系的万能药,还是一剂最好的特效药。”
在适当的场合,幽默口才可以使你更容易让人亲近,可以消除初次见面的尴尬与不安,可以使紧张的心情松缓下来,从而使你更受别人的欢迎。
9.手势表情,相辅相成
正确地掌握手势语言的内容和运用,对我们的语言能力是必要的强化和补充,对我们的交际能力也有积极重要的作用。说话时手势语言的运用要适度,既不能“手舞足蹈”,也不能“动口不动手”。在所有体态语言中,手势语言用得最多,其包含的意思非常丰富。比如:通常当我们在倾听对方说话而深有所感时,往往会很自然地双手交叉于胸前。然而,若在双方刚开始进行谈话时,便采取这样的姿势,拒绝或不善的含义便相当浓厚了。
有话,还得会说,沟通的魅力才会在双方的交流中,在恰当的语言转换中流淌出来,滋润对方的心田,感染对方的情绪,融洽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