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直面回答问题的技巧

面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讲究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回答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是论辩中的一种回避战术。在某些状况下,当对方提出某些问题,自己基于某些原因不能不答,又不便做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时,便可采用答非所问的战术,避实就虚,以非实质性的话将对方的锋芒引开,表面上好像已做了概括的回答,其实,已悄悄地避开原本棘手的问题。

答非所问可以避免许多尴尬。

有一次,作曲家勃拉姆斯参加一位年轻钢琴家举办的演奏会。年轻钢琴家为席勒的诗《钟之歌》谱了一首曲子之后,特地举办了这场演奏会。

勃拉姆斯在演奏会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显出一副极为陶醉的模样。于是年轻的钢琴家雀跃万分,演奏会一结束,他便喜滋滋地询问勃拉姆斯:“阁下是不是很喜欢这首曲子?”

勃拉姆斯答非所问地笑着说:“这首《钟之歌》果然是不朽的诗。”他很巧妙地避开这个问题,委婉而有礼貌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很欣赏这首不朽的诗,但却不认为钢琴家的曲子水准有多高。

2.无效回答

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做非实质性的回答,叫无效回答。它包含有效性无效回答和纯无效回答两种。表面上看前者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实际上却有很深的内涵,需要对方去领悟;后者即从回答者的答话中找不出任何答案,多半是回答者不愿回答或不好回答。

某大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到某市招收考生。有一位考生找到这位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问:“听说我的名字已登记入贵校的招生名册,请问我能被贵校录取吗?”

那位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笑了笑说:“我们学校是要来招收一些新生,我的名册上已登记了不少考生名字,你的名字也记在上面,能不能录取,请你去看报纸上我校录取新生的名单吧!”

这位某大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虽然也回答了那个考生提出的问题,其实从答话中找不出“能录取”或“不能录取”的答案。考生想得到答案,只有到报纸上刊登的录取新生名单上去找了!

3.分答

所谓分答,是指提问者不怀好意,或又有包容性的提问,不作“是”与“否”的笼统回答,而是听清话意,分解一问为几问,分别给以正确的回答。

分答这种口语技巧要运用好,首先要会听,听清对方话语的阴谋,警惕自己不可顺势而应;其次,要分解对方的问题,它的问题一般都有两层以上的含义,分解好了,即可以逐一应答;分答之妙还在于把对方提问中存在的挑衅成分都给否定掉。这是最有力的。

4.变答

变答,就是变通着回答。这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守势为攻势,变妨害为有利的一种巧妙应答方式。

变答技巧的特点是“反”答,即在简答了对方问话之后,采用对方的内容来作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时,有位女记者找到了卡特的母亲,下面是女记者和卡特母亲之间的问答。

女记者:“您儿子向选民们说,他如果说谎话,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您敢说卡特从来没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都是善意的。”

女记者:“什么是善意的谎话?您能举一个例子吗?”

卡特母亲:“比如,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的门槛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我见到你很高兴。”

卡特母亲的变答可谓针锋相对,使得问话者非常尴尬。但这不能责备卡特母亲不友善、不礼貌、不厚道,她的应答是对方不友好挑起的,并且步步“逼问”出来的。就内容来说,其恰当、巧妙、简洁都是无懈可击的。

5.牵答

有时面对故意刁难甚至侮辱性的提问,如果从正面回答,显得无力,即使答得再好,也只是一种为自己开脱、辩解的防卫语言,这时,就可以用牵答的技巧。采用牵答的技巧,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对应、连带关系,提一个关涉答者和问者的命题,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以抵消对方的攻势。

比如,有一位男经理和女秘书与另一位男经理和秘书会谈,一方的男经理与自己的漂亮的秘书有暧昧关系,另一方男经理故意问自己的女秘书:“你觉得这位秘书怎么样?”他的秘书回答:“什么样的经理就有什么样的秘书呗!”

这个牵答也是很妙的,她不去评价那位秘书的优缺点,也装着不懂自己经理问话的弦外之音,用“什么秘书配什么经理”,将自己同经理牵连在一起,可以做各种理解(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自然好)。

牵答的表达奥妙,就是用话将自己与问话者牵在一起,不可分开,使对方不能处于优势的攻击者地位。牵答要注意分寸,因为“利害相连,荣辱与共”,所以对自己和对方都不要过分贬损,一般是答话中会有“两可”的意思(我这样,你也这样;我那样,你也那样)。

6.啰唆几句,摆脱困境

当你处在极为窘迫的境地时,不妨啰唆几句,它可帮你摆脱困境。

有一对青年夫妇,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俩人都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碰到老同学,说话间,老同学的儿子突然发问:“阿姨,妈妈说要把你的儿子给我做干弟弟,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干弟弟呢?”

面对小朋友的问话,妻子十分为难:答吧,真不知怎么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这时丈夫灵机一动,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后年……”几句啰唆话,不但帮妻子解了围,而且不使小朋友失望。

在生活中,对那些明知故问、以别人取乐者,啰唆还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有一位好事者,经常搜集他人隐私。当他得知邻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7岁时,便来到小李家,想取乐一番。

他问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怀好意,便没好气地答道:“年龄三十,籍贯山西,性别女,她比我大七岁,我比她小七岁,她的年龄减七是我的年龄,我的年龄加七是她的年龄……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啰唆话像连珠炮一样射出去,使对方没有插话的机会,好事者最后只好悻悻离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会那样回答的。但面对这位好事者,小李不采用啰唆的回答,对方便会喋喋不休地发问,使自己难以下台。 NfNh88i/Vc8oLYxTpBxG+1uAzi2WCNM+F7FA/J3kGXC5p6mFj4hlLi3jJduT3J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