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培养简洁精练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洁是以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的信息量。说话简洁会给人生气勃勃的感觉。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简洁精练的语言风格。

在社交活动中,简洁的语言能比繁杂冗长的话题更吸引人。它体现出说话人分析问题的敏捷和深刻,是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它能使听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博得对方的好感。现代化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更重要。

人们一般厌恶谈话抓不住重点,不着边际,说来说去也使人把握不住他谈话的要点的人。所以,那种谈话不直接爽快而喜欢绕圈子的人,即使在业务上会下苦工,但往往做不成什么大事。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有这样一次经历。她还是记者时,托一位同事代买圆珠笔,并再三叮嘱他:“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色,暗暗沉沉,肃肃杀杀。千万不要忘记呀,12枝,全部不要黑色。”第二天,同事把那一打笔交给她时,她差点儿昏过去:12枝全是黑色的。

怨他,怪他,他却振振有词地反驳:你一再强调黑色的,黑色的,忙了一天,昏沉沉地走进商场时,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12枝,黑色。于是就一心一意地只找黑色的买了。

其实,只要言简意赅地说,“请为我买12枝蓝色的笔”,相信同事就不会买错了。从此以后,尤今无论说话、撰文,总是直入核心,直切要害,不兜无谓的圈子。

在社交活动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有用的信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成大事者话多言简意赅,在不漏掉有用信息的前提下,越简洁越好。

很多人以为口才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特定场合下也许用得上这种方式,但在更多的时候,这并非表示很有口才,却证明说话缺乏诚意,不负责任。因为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夸大其词,而受人怀疑和轻视。

做事爽直、谈话言简意赅的人最易成就大事。如果能常常有意地注意训练,集中思想,处事有条不紊、谈吐简洁明了,那么必然会养成简洁的习惯。

有一次,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应社团之邀去演讲。在他前面已经有五位演讲者,滔滔不绝地发表了长篇大论。

轮到艾森豪威尔将军上台时已将近半夜,不少听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昏欲睡。他环顾四周说:“在我前面几位先生的演讲内容,合起来可成为一篇精彩的长篇小说,我实在没有能力增加一个字。可是每篇文章都应该加上标点符号,就让我来为这部长篇小说点上结束的句点吧!”

艾森豪威尔将军说完,就走回座位。结果,博得满堂喝彩。

言多众人忘,言少众人记。事后,听众记住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句点”,却忘记了那一部“长篇小说”。

总之,我们在说话时要记住简明扼要、引人注目这几个字。在话未出口时,先在脑子里构思一个轮廓,然后再按次序有条不紊地说出来。如果我们使用的是电话交流方式,最好事先把要谈的事情逐一列出,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再说:“我知道您很忙,有这么几件事需要和您讨论……”这样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从而愿意和你交谈。另外,谈事情开门见山,语言简明扼要,这样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

初次相见,一句话打动对方。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心灵共鸣,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叩开对方心扉的敲门砖,也是使人一见如故的秘诀。

有人有这样的本领:与人交谈,一句话就抓住了对方的心,让对方愿意听、乐意说,或者一下子就征服对方,使其产生特别的好感。平时说话,你一语中的就能迅速形成融洽、热烈的交谈局面,让双方谈得很投机、很倾心,就能顺利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心灵共鸣,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关键是给人亲热、友善、贴心的感觉,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常见的方式有三种。

1 问候让人产生亲切感

一句问候语往往包含三种含义:我把尊重送给你、我把亲切感送给你、我十分珍惜我们的友谊。当我们把这三样礼物通过一句问候语送给对方时,也表现出自己的热情、风度以及涵养。

小宋的家在外地,他经常坐火车回家探亲。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他经常主动同周围的人打招呼。“您好!您也是回家探亲吧?”或者说:“您好!能不能把您的报纸借我看一下?”于是原本陌生的人聊了起来。小宋说,每次坐车他都能认识几个朋友,分手时互相留下电话,像老朋友一样亲切,长时间的旅途非常愉快。

把“您好”作为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果能因对象、时间、场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应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得亲切。

2 敬慕话给人贴心的感觉

对陌生人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说话的内容要因时因地而异。例如:“您的艺术品我曾经观摩过多遍,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艺术家的风采!”“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

谁都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如果你对准对方选择话题,对方就会倍感兴趣。比如你与同事交谈,别以“我”为中心,多谈谈对方的各种情况,对方一定会有一肚子话被你勾起。

小丁爱写作,脑子总是处于“工作”状态,一向显得很深沉。在一个会议上,某君与小丁搭起话来:“你的文章棒极了,我同你是老乡啊,经常读你的文章哩,你堪称我们家乡的才子噢!”小丁听了这样的话备受鼓舞,对此君感到特别亲切,两人虽是一面之交,但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对准对方度越高,你的交谈越能打动对方,为对方所欢迎。为此要多了解对方,多读点儿心理学,做到一语中的。

3 以攀认拉近彼此的距离

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者,只要事前做一番调查研究,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在见面时及时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切感。

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就紧紧地抓住彼此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作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譬如:“你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北大进修过四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您来自皖南,我出生在皖北,两地相隔咫尺。今天得遇同乡,令人欣慰!”这种初次见面互相攀认的谈话方式很容易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一见如故的印象。

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与他交谈。只要主动、热情地同他聊天,努力探寻与他交谈的共同点,赢得对方的好感,就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O5GovsTH8gHqox7nQg7yoknpUtBlRuCVbif9zU3KY5VIM0R/clbDQEHLF4cVUe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