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内探寻自己是良性的内卷

内卷在互联网上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无论它的本义是什么,在网上它指的是激烈的内部竞争。

内卷本来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无法向外进化,转而在内部变得更加细化、精致和复杂的过程。内卷的英文是involution,与进化(evolution)相对。

有的文章举例子说,看电影的时候,第一排为了看清楚,站起来了,于是后面每一排都要站起来,这就是内卷。这个例子有偏颇之处,就是电影院有规矩,不能站着看。第一排站起来了,就是违规,因为一部分违规而导致羊群效应,大家都跟着违规,这不是内卷的核心意思。内卷就是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激烈的内部竞争。这个看电影的例子如果一定要叫内卷,那它应该属于不顾规则的恶性内卷。

内部竞争的“内部”,也是一个诡异的词,从不同的观察点可以看到不同的内部竞争。比如一个单位的部门内部评优,大家感到竞争激烈,都喊“太卷啦”;部门之间评优,各个部门又喊“太卷啦”;这个单位到市场上和其他同行竞争,大家都喊“这个行业太卷啦”;个人上不了理想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喊“这个社会太卷啦”。卷吗?卷!但是从部门到单位,从行业到社会,都在内卷,我们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看待内卷的视角?我们是不是把内卷的危害普遍化、扩大化了?

恶性内卷是毫无建设性的竞争

社会的竞争从来都在,市场经济中更是如此。一件事情有竞争并不可怕,我们要回避的是恶性内卷,如同上面说的看电影站起来的违规竞争的例子。还有的恶性内卷是毫无建设性的竞争,靠拍马屁和趋炎附势来获取利益的是恶性内卷,靠互相倾轧来维持组织内部平衡的是恶性内卷,靠布置无意义的工作来占满大家时间的是恶性内卷。遇到恶性内卷,只能是打不起但是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在这样的恶性旋涡里卷上一段时间,人都要卷恶心了。恶性内卷的出现,主要是制度设计问题,或者是领导方式问题。大家最反感的就是恶性内卷,在有恶性内卷的地方,负责制度的人、负责领导的人,有责任改变这个状态。搞恶性内卷还批评别人不参与,是缺乏管理道德的。

在律师事务所这样的地方工作,晋升的道路还是不那么内卷的。在君合,从律师晋升为合伙人,看的主要就是工作成绩,当然人品也不能太奇葩。晋升合伙人并没有什么指标和名额,不论有多少人,够条件了就能上,这条通道的大门总是向每个人敞开的。但是如果是其他类型的组织,晋升可能就成了一个内卷的“绞肉机”。比如某个部门的领导退休了,还有三个副职,那这三位就要好好卷一通了,同时还得提防着不要从其他地方空降来一位新领导。当然,也不能说律师事务所就完全不卷,我也听说,有的地方实习生是没有留用机会的,要努力工作先变成“金牌实习生”,才能争取留用;有的地方律师也是要先竞争当上“金牌律师”,才能有机会申请成为合伙人。于是本来在留用、晋升一个环节上的竞争,通过各种巧立名目,反而大大提前了。如此玩法还可以更加深入,想让大家卷得更厉害,就可以继续设置“银牌律师”“铜牌律师”,先拿铜的,再拿银的,最后拿到金的,才能有晋升资格。这种激烈内卷的职业道路,竟然卷出了一股奥林匹克的味道来。

既然有恶性内卷,有没有良性内卷呢?要我说也是有的。 根据内卷本来的意思,在一个组织不能向前进化,而开始向内细致化的时候,就是内卷。 我认为,一个人就可以构成这样的组织。人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这个进化过程应该还算快速——到现在似乎不怎么进化了,或者进化过程太慢,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感知到。在这个时候,我们向内探寻,如何维护自己的身体,如何滋养自己的心灵,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这就是经典意义上的内卷,而这个内卷无疑是对我们有好处的。

心理上需要间或躺平

在社会上大家喊内卷,根本原因还是增量的资源变少,努力的边际收益在变小。内卷让人疲惫得不想参与竞争,不想再付出努力,所以又流行起来一个词——躺平。但是在处处内卷的环境里,哪里可以安静地躺平呢?如果身处恶性内卷的小环境,恐怕是连想躺平都不得,只能赶紧就地十八滚,滚出是非之地才算太平。

我有个朋友,天天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发愁,到处看学区房,即便政策打压严重,也不能改变他对学区房的信仰。我问他,你到底想要给孩子找什么学校啊?他说,就是最好的,我从小就上县城里最好的学校,后来上省城里最好的中学,这样才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我说,你孩子就在北京,他只要正常上学应该有很大概率考上一所北京的大学吧。他说,那不能上普通的大学,然后给我列举了一组北京考生进入“985”“211”大学的数字,并且分析了孩子中学之后出国留学的现状。我说,我们这代人是一路爬梯子向上的,但是今天的孩子不见得如此,他们可以有更多选择,而不是重复那条小镇—省城—北京的道路。他说,不行,小富即安的思想不能有,北京也不是终点,不能在北京躺平。过了几个月,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哥们儿,我躺平了。”我问怎么了,他说,一宿一宿地睡不着,哪儿都不舒服,被家人拉去医院看病,直接诊断为重度躁郁症,医生马上就给开单子住院了。我赶紧安慰他:“你踏实养着吧,听医生的,好好吃药就能好。”他苦笑着说:“我本以为精神病医院里可以躺平,但是我对面床的病人,天天说自己是姜子牙,给这一屋子的人封神,昨天一早封我当财神,下午瞧我不顺眼,又给我免了,我在这儿住院还得打他这个‘封神榜’,世界上真是没有躺平的地方。”我们俩都认为,必须请医生上点技术手段强制“姜子牙”躺平,才能结束这场病房里“封神榜”的内卷。

我是不反对间或躺平一下的,人生不能总是跑着、跳着、站着,生理上需要躺下睡觉,心理上也需要间或躺平。人生际遇,有高歌猛进的时候,有徘徊阻滞的时候,面对环境提供的机会和不时变化的形势,人需要调整,在该进的时候进,在该停的时候停,所谓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君子因时而动。

苏格拉底在城邦判决他死刑的时候,有机会逃跑,但他没有跑,而是选择了躺平,情愿一死以达到他心中的正义。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的主张没人听,我到海外去躺平。诸葛亮在没有出山的时候是躺平的,“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还自号“卧龙”。你看即使是一条龙,没机会的时候也是卧倒躺平的。陶渊明“误堕尘网中”三十年后,也是回家躺平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但这也没有妨碍他写出不朽的诗篇。李白在不顺利的时候时不时也倡导躺平,“但愿长醉不复醒”“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被贬黄州,也是“长恨此身非我有”,准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和孔子、李白一样,弄个船去躺平。

以上这些人,发出过“躺平有理”的呐喊,但却没有一直躺平,他们在人生的奔跑与躺平的纠结里,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见喊躺平主要还是累了,还是眼下没什么好办法,那就不如躺平了。人都是有自驱力的,没有人可以一直躺平,只要机会一来,躺平的人都会坐起来看看,有的人就直接站起来去抓住机会。人都有累的时候,我们身边哪个朋友说“我好想躺平啊”,你千万别跟他讲年轻人要奋斗的道理,他就是不知道怎么奋斗才有躺平之感。你让他躺一会儿,他自己就起来了。非不让人家躺,就好比熬鹰。熬鹰是一种驯化野鹰的手段,猎人把鹰捕到之后,人不睡觉也不让鹰睡觉,连续10天左右,和鹰熬着,以去除鹰的野性,将其驯服。有朋友心累了想躺平一会儿,你非不让人家躺,你是不是熬鹰呢?这又何苦呢? 6MQooZm7b0FpR5PURo1D0cCgXeGTKTmaNjZRm5CTRdjqFXuYN5IaXbuT10ggD8O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