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律是自洽的行为模式

自律和时间管理息息相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佛经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所以我们要认真修行。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怎么做还是要自己试,找到自己的节奏。时间管理要有自律的精神,这是必需的,但是也得符合自己的习惯。你的睡眠时长,你感觉精力最好的时间段,这些事只有自己最了解。

我来说说自己常见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可以作为参考。常见的一天在不同时候也不一样:2020年春天常见的一天,与2021年肯定是有区别的;家里小孩正常上学和放假在家,对我来说,一天的时间表又是不一样的;遇到一大早要开会,甚至出差,就更不一样了。下面说的是我理想状态下的情况。

2021年春天以来,我开始执行更早起一些的计划,基本是6点之前起来。这和我在喜马拉雅的节目以及本书的写作都有关系。写作是需要独处的,我的白天——一会儿你就看到了——独处的时间太少了。6点前起床,简单洗漱,泡杯茶,开始写作。一般可以写到7点半左右,一个多小时。

7点半到8点半左右,这是亲子时间段。叫醒小孩,吃早饭,送小孩上学,我再骑个共享单车到办公室,骑车时顺便听一些“得到”和“三联中读”的课。有时候我会穿好运动服送孩子,到幼儿园后,我就撒开腿直接跑步一小时左右。加一段跑步,肯定会改变后面的日程,我接下来按照没跑步的日子去说。

一般到8点45分,我已在办公室坐好,泡好一杯茶。我们事务所是9点半上班,工作时间较灵活,一般要10点多同事才开始多起来。所以8点45分到10点又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段。这时,我先看看今天有没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或者回复,如果有就先做了;没有太着急的事,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录一下喜马拉雅的音频,或者继续早上没有结束的写作,抑或悠闲地写两笔字、画几笔画,为一天工作的开始做一个舒缓愉快的序曲。

10点(有时候不到10点),各种电话、邮件开始进来,忙忙碌碌的工作时间开始了。写邮件、改文件、发账单、开会、见人、打电话,内容从业务到所务,什么事都有。11点多我会看看我的“饭团”在不在,不在的话要点外卖了,因为再晚点餐,外卖就会很忙,送来的时间太晚。

饭团是和我差不多时间入职的一帮小伙伴,我们一起吃午饭也有十好几年了,其中还有我的大学同学,我们18岁就认识了,关系和家人差不多。和饭团吃饭是个乐趣,交流见闻,互相打趣,这是很好的休息和朋友间的情感交流。我的饭团最多时有10个人左右,现在还在君合的有四五人,都是合伙人,大家挺忙,越来越不容易凑齐。如果饭团没人在,我就点个外卖,边吃外卖边打开一个有兴趣的音频或者视频听着,一般都是名师讲课,比如历史、政治、哲学、管理、艺术,杂七杂八,我什么都听。

和饭团吃饭还有个好处,大家吃完了一起走两步,到建国门地铁站的小花园晒晒太阳,看看植物。自己吃外卖,就懒得再下楼,顶多在楼道里走走,把早晨用过的砚台洗洗,看看办公室那几盆花要不要浇点水。

午饭后,犯困的时间到了,我会靠在办公室沙发上眯一会儿。这个眯一会儿的时间不能长,15分钟为上限,以保证自己在浅睡眠的状态。一旦进入深度睡眠,不仅不容易醒,醒了还很不舒服。

一个小瞌睡醒来,继续热烈地干活、开会、打电话、见人。四五点的时候,有意识地休息一下,找人聊两句,翻两页闲书,然后继续工作。假设这一天的事情可控,差不多到7点多的时候可以离开办公室。我们的工作也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做,我喜欢在办公室是因为那里更容易让我保持专注。

回家后简单吃点东西,和孩子玩一会儿,陪着她拉拉小提琴或者画画,也可能随便玩点什么、聊点什么。9点多,孩子去睡了,我再看看需要做点什么:白天工作没做完就继续做;如果上午没有锻炼,又没有今天一定要出去的活儿,我就锻炼一下身体;有时候难得悠闲,听会儿戏,看会儿书。我不喜欢热闹和应酬,每周在外面吃晚饭最多一次,偶尔两次。这些晚饭也都是同事、朋友的聚会,或者和国外来的、外地来的或个人关系好的客户、合作伙伴见一见,基本还属于友情范畴,也许可以促进业务,但是聚会时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商务目的。

我希望每天晚上11点可以上床睡觉,但是不一定做得到,尤其是工作多的时候,尽量不晚于12点吧,毕竟第二天还要早起。

以上是我理想的一天,真正能照着上面的安排和时间段过的日子几乎没有,总有这事儿那事儿跳进来捣个乱。把很多日子集合起来看,可以说上面的日程是我的;但是具体到某一天,又好像没有这么理想地度过一次。就像一个完美的圆,是所有圆的集合,但是你单看哪一个圆形都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心灵上所有的改变都得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自洽之后,自律就是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基础上实现改变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中学哲学课上辩论过,时间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抛开严谨的哲学论证,纯凭感觉,时间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说它是客观的,就是时间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逝者如斯,一江春水向东流;说它是主观的,就是时间的长短、多少、虚实都和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关系。佛教说一念可以入“三世一切劫”,此说虽玄而又玄,却也是另一番观照时间的角度。

最后还得说一句,人不是机器,抓紧时间之余也要有放空的时间。放空就是什么都不想,有点类似于冥想,却也不用打坐。泡一杯茶,似有似无的音乐,脑子里除了当下的感受与茶香、音乐声,其他都不想。这时候,你越想什么都不想,就越会有一些念头像猴子一样跳出来。没关系,不跟随,不评判,这些跳跃的想法就像肥皂泡一样,飘两下就破了。放空是时间的白布,是思维的基底,给自己留点放空的时间,就好像画面上的留白,让观者在纷繁的布局中得以呼吸,就好像没有波纹的湖水,显示出它本来的澄明。 8RhMW2YpZ9SAwbdO31eowJdUKVzfD3waEVqD+l5PON0VYE+hVCAtzMwBCsKaoM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