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驱能力

找到内在成长的动力

内驱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长久地坚持下去,最终都离不开内驱力的推动。那么什么是内驱力呢?内驱力就是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一件事,为此我们会调动起一切时间、精力和资源,这种为了达到结果而努力的能力,就是内驱力。与之对应的是外驱力,外驱力是我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不得不付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内驱力是我们心甘情愿去努力,而外驱力则是我们被迫去努力。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之所以去西天取经,主要是因为他想拯救苍生,他是心甘情愿的,即使遇到危险也不会退缩,这就是内驱力。很多成年人为了赚钱,享受更好的生活,为此不得不努力工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打退堂鼓,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去努力的,这就是外驱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一面镜子,可以把我们的错误清楚地照射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通过内驱能力,进行日常思考,会让一个人在工作中快速进步。反之,没有内驱力,就不可能拥有高效的执行力。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内驱力

对于某件事物,缺乏自我驱动的核心原因是“它不是我的刚需”。李笑来老师在《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一文中的总结一针见血:没有驱动力去让自身获得向往的技能,往往是因为这种技能没有形成生活、学习或是工作的刚需,可有可无。

何为刚需?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你现在觉得很重要的事情”。网络上对“刚需”的解释是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比如大米、盐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而对于个人来说“刚需”就是不做就不舒服,不做就会感觉缺了点什么。如果不是刚需,虽然你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你不会急于收集资料赶紧去做。甚至于三分钟热度之后,发现太难了,就主动地给自己找退路,选择放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这种状况:听到别人说哪本书好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在网上订购,买回家后却不怎么看,仅仅是刚买的时候翻阅几页,之后可能被更有趣的事情打乱,或是别的新书又吸引了自己而放弃掉,心中还会默念着借口:等有大把的时间了再来好好读一下它。我也总是想等到有大把时间了再去看书、再去写作,可是等有了时间后,就开始迷恋上电影、肥皂剧或者短视频。

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的驱动力?罗振宇老师将其总结为:没有目标、没有行动、没有方法论。还有人认为,某些职业习惯会造成我们驱动力的下降。比如你进入工作状态后,是井然有序地安排着手头的工作,还是考虑到哪儿就做到哪儿?当你处理事情的时候,是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一起,还是做完一项再做一项?你是计划好你的日常事务,还是把工作分成“重要”和“不重要”?在解决问题时是深思熟虑,还是快刀斩乱麻?这些职业习惯都会对自己的驱动力产生影响。

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职业习惯来自谁,一般来说,大致有五种方式会影响你:你的父母、童年经历、家庭状况、你的老板和企业文化。如果你的父母条理清晰,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你一般也会延续这个优点。你刚工作时或长期合作的领导的职业习惯也会影响你。这种职业习惯被潜意识地映射到你的大脑中,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影响着你和周围的人。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外在驱动力帮助我们,第二种是设定目标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内驱力是成长的根本

内驱力好比“小马达”能够自发运作,外部驱动力是受外部压迫或者某件事物牵引的力量。内驱力和外驱力是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不足,那么他的外在驱动力也不会太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肯定知道坚持一个月不吃辣椒和油腻的食物,脸上的痘痘会消失,但是某一天如果没有做到,前期的付出就可能会前功尽弃。我想你会愿意坚持到最后一天,这就是驱动的力量。通过“大脑幻想的结果”,自己脑补吃到“丰硕的果实”,然后来倒逼自己通过“外驱”强迫自己,制订可行的计划,直到坚持事情有自己想要的答案为止。

我曾经和一个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发展的男同学L聊天,他感叹自己从毕业后回到家工作就没有挪过地方,在小地方的发展也比较有限。我说,虽然你被分派到老家工作,但是能再出来学习深造。朋友说当时选择了考研,但那时深深地喜欢一个女孩,为她写了几年的日记,在毕业前表白被拒绝了,让他有一种很大的挫折感,后来考研失利后就没有情绪再考试了。我的另一个朋友M先生则不一样,他喜欢的那个姑娘在省城里读研,他为了追上她,被拒绝后一直奋斗,又考了一次,最后在省城追上了她。

现在看来,我认为L同学就是典型的外部驱动力的类型,他必须被外部驱动力驱动才能前进。如果那个女孩当时接受了他,我想他现在应该已经被心仪的学校录取了。与外部驱动力类型相对应,有些人属于内部驱动力类型。M先生就是一个内部驱动力的人,如果他不能追上,就不会放弃。假设再有外力牵引,则更是如虎添翼。

职场中经常会听到女生相互沟通的对话:“现在喝点凉水都长肉,但是有对象了,长就长吧。”有些同事可能就会持相反的态度:保持健美的体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对象,主要是让自己快乐。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前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上级的要求和对象的逼迫,可能会采取行动;而对于后者来说,她们在自己的心里有一条边界线,认为自己不能忍受时就会强迫自己,如果加上对象或者一些外力的要求,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更顺利地得到自己想要的。

外部动力很难长期稳定地存在,随时可能消失。例如,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需要每天7点起床,你可能就会起来,但如果你不去这家公司上班了,可能就会睡到8点。假设没有内在动机,当外在动机消失时,人们就很容易陷入无精打采的状态。如果有内在的驱动力,内心就像充满能量的发动机,驱动着自己前进。内驱动力要靠自己不断从心里改变和锻炼,而外驱动力则是来自领导、工作压迫等,这些压迫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内在驱动力也是可以慢慢地训练和培养的,与其依赖他人,不如靠自己,训练自己的内在驱动才是正道。

内驱力培养的六个方面

网络上曾经有一句很火的话:我看不出来混一天和认真工作一天有什么不同,三天可能也是差不多,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差距。

努力和混日子的差距在于是否拥有“内驱力”。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忽略了对内驱力的管理,事实上,它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地管理我们的大脑,当我们把想改变的东西变成享受和喜爱,让享受和喜爱成为驱动力时,事情可能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强大的内驱力?我认为培养内驱力需要从内心求知的欲望、关爱的欲望、人际交往的欲望、改变现状的欲望、挑战事情的欲望、成就贡献的欲望六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内心求知的欲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对某些事情的求知欲,甚至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有没有“整明白怎么回事”的心态。锻炼自己求知欲的方法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制订有效合理的计划;让自己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关爱的欲望。它通常指的是我们在人际相处中有没有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人深爱,并感到自己有价值。锻炼自己关爱欲望的方法有:关心别人的前提是关心自己,比如让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身体、饮食健康,注意劳逸结合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允许自己接收来自外界的关心;要更多地关注在时下对别人说的事情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在乎别人的状态。

第三,人际交往的欲望。每个人都需要社交,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活力,增强生活的幸福感。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软件很方便,聊天和交流逐渐转移到了线上,很多人就忘记了线下交流。锻炼自己社交欲望的方法有:重新定义自己的社交圈,设计自己理想的人脉关系;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合作伙伴”,并且成就彼此。

第四,改变现状的欲望。每个人都需要有改变现状的欲望,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对新事物的认知。每个人要清晰地知道改变才是通往梦想、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唯一途径。锻炼自己改变现状欲望的方法有:为获得而改变,而不是为了失去而改变;尽可能制订详细的目标,勇敢行动;每天逼迫自己进步一点点。

第五,挑战事情的欲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调动内在的潜力,这也是我们身心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锻炼自己挑战事情欲望的方法有:尽可能选择一些有成就感的挑战;专注于挑战的过程;尝试“七天计划”“十四天计划”等。例如,让自己学习一门新技能,尝试一项新运动,主动参加一个新项目。

第六,成就贡献的欲望。贡献自身价值是犾得生活目标和人生意义的源泉。我们做出贡献,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和存在感。贡献也包括给予、奉献,但是每个人的理解程度都不一样。锻炼自己成就贡献欲望的方法有:分享自己的方法,并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帮助别人;有目的地为重要事情做贡献,发挥自己的价值;发自内心地帮助并指导别人,也能调动自己的贡献欲望。

/ 核心观点 /

大部分人拖延的本质,就是自身在看到未来后,当下不做改变,把事情拖到以后,最后可能产生的成本会更大。如果现在有了改变自身的内驱力,马上开始做,不再拖延,可能未来的痛苦便会减少。掌握个人内驱力就是要把未来想要的那个结果从当下开始慢慢积累。 ezdtwSQNoMvzG1zOBMPKCwzWCqkv9yTsxfNDRktUQIJwruOBfLlNAuZr1fW4dQ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