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经过一系列激烈的竞争,美国总统大选落下了帷幕,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这场大选的最后赢家。人们纷纷猜测,接下来林肯将会选择哪些人担任官职,尤其是财政部长一职。最后,林肯总统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答案揭晓了,众人大跌眼镜,很多人强烈反对,因为蔡斯为人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输给了林肯,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财政部长呢?
面对朋友的质疑,林肯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地,我赶马,他扶犁。那匹马很懒,但是有一次我发现它跑得特别快,我甚至都快要赶不上它了,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促使他跑个不停,我为什么要打断他呢?”
这就是马蝇效应。从科学的角度看,马蝇效应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自然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竞争则让人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正是在竞争的推动下,世界才会不断发展。
马奔跑的速度从慢到快是由于马蝇的叮咬,我们个人的发展由弱变强也需要叮咬。这些叮咬的来源,一是社会环境的压力,二是团队组织内部的压力,三是竞争对手和同伴的努力。对个人而言,如果想要达到某个目标,就要学会给自己阶段性地施压,并且找到一个核心竞争对手,这样才会有“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大量实验证明,在阶段性的施压或者利益诱惑下,人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你看到别人不停地奋斗就会莫名地感到焦虑,就会保持旺盛的势头加速前进。
很多人年轻时没有好好奋斗,把该享受的安逸、快乐全部消耗完了,在35岁以后不得不面临生活的压力,身边的同龄人都升职加薪,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我有一个前辈,基本没有任何生活压力,在工作中从来不争不抢,工作了8年,始终没有升职。后来他跳槽到另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之后听说那家公司为了控制成本,第一个开除了他。原因很简单,他在业务上没有明显的突破和改变,对公司没有什么价值。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他没有任何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没有外在的压力,就不会有内在的动力,没有一个可以追逐的目标,就只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很多人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宁愿休息都不愿意学习和帮助别人,凡事从来不主动,其实这非常危险。即使薪资是固定的,但学习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决定薪资能否增长的要素不在于工作年限,而在于对业务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这是一个70%靠能力、20%靠人脉、10%靠运气的时代,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你有很好的人脉,但能力不够,去一个新的企业别人也不敢用你;如果你能力很强,但没有人脉和运气,也不可能涨工资。打铁还需自身硬,把专业能力做足才是生存之本。
所以,年轻时要不断地给自己施压,除了工作以外,还要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某个高度。适当的压力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否则容易变得焦虑,让自己失去信心。
马蝇效应说明,环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合理地制造冲突是非常重要的。而做管理,就是要挖掘员工的核心诉求,寻找正向的激发条件,最大化地激发员工的潜能。世界上没有懒惰的员工,只有不懂激发的领导者。在我原来的公司中,有小张和小杰两个实习生,两个人实力不相上下,但小张的工作动力比较差,有时会比较敷衍。我为了刺激小张,就经常在他面前夸小杰,还会把一些原本属于小杰的工作交给他来做。时间一长,小张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每次都仔细检查两遍才交给我。由于他态度转变、工作能力提升,也提前转正了。所以,外界刺激很有效。
一个企业或者团队如果长时间风平浪静、一片和谐,实际上孕育着的是一潭死水,会使员工失去激情和战斗力。因此,管理者通常会关注员工的情绪状态,通过改变环境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能,比如扩大工作内容、树立标杆、举办内部竞赛或者让两个人做相同的工作来PK。改变环境到什么程度,需要管理者根据团队和各人目标做好衡量,否则就会造成负面效应,比如强迫加班导致员工身体虚弱而影响工作,就是舍本逐末了。同时要有相应的奖罚机制,重在参与感和结果。惩罚不一定要罚款,可以安排打扫卫生、给大家唱歌,这些都是激励团队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并非对所有人都能采取相同的激励方式。比如一家创业公司,年龄偏大的人入职,索取的可能是机会,博弈的是未来3~5年,所以这类人更希望与公司绑定,在薪资上面可能就涉及股份激励;对于拥有2~3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不想成为大厂的螺丝钉,在小公司各环节都可以参与到,能提高自身的整体能力;而有的人看重的是薪资待遇……大企业也一样,在同一个公司工作5~8年的人,寻求的是稳定、既得利益或者心理上的满足感。
所以,针对不同的人,要对症下药。第一,主观角度较为通用的鼓励方式,即员工在工作中做得好就点名表扬,这样能让他获得荣誉感,但起不到核心激励作用。第二,如果有些员工工作表现很平庸,但并不畏惧更高的目标,那么可以交给他们有难度的任务,等他们完成后提出表扬,以便他们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另外,还有找员工谈心,做思想工作;给员工找一个标杆示范;对于好胜自负、进取心强的人,在分配任务时用简单有效、能刺激他的话来引导,比如:“这个任务对你来说有那么难吗?”
企业与企业有竞争,才会出现巨头;个人与个人有竞争,才能显出能力高低。如果公司没有竞争对手,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个人没有竞争对手,绝对不会干劲十足。从社会主体角度而言,竞争能激发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资源角度来看,竞争比合作能更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
我的朋友小陈是学工商管理的,爱好是做设计。一次偶然的机会,领导给他安排了一个项目:5天内负责设计出平安夜网站。这个设计要求做一些交互,而小陈和其他同事都不太了解。碰巧领导出差了,但给小陈推荐了一个网站设计师做外援,结果那个设计师也在出差。这时,小陈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让领导另外找人负责;二是迎难而上。他选择了后者。通过同事介绍,小陈认识了在其他公司做交互网站的朋友,晚上下班后去对方公司边学习边执行,每天做到深夜11点。小陈把做好的网站发给领导,领导问:“这是你找外援做的吗?”小陈回答:“外援也在出差,我就找身边的朋友指导,一步步完成的。”对此领导非常满意,夸他年轻有为。许多人遇到问题都会害怕自己做不好,但适当的压力反而能让我们挖掘自己的潜力,静下心去专注地做一件事。如果你不给自己施加压力,对自己的要求越少,得到的就越少,最后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越来越小了。
我本来不擅长写作,也很少做深刻的反思与工作复盘,自认为工作做好就行,可我发现身边的人一直在进步,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有一个学播音主持专业的校友,毕业时还很腼腆,不爱说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行业大会上见到他,第一眼居然没认出来——他皮肤保养得非常好,身材也锻炼得很好,而在学校时他至少有150斤。当时他主持得非常平稳,几年不见,就有了质的飞跃。回到家中,我从他的微博上看到他参加了好几档综艺节目,还出版了自己的新书。他的成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和追求。如果不刺激自己一下,只会选择那条最舒服的路。人就是这样,迫使自己强大的都是身边那些鲜活的案例,这些外界的刺激,迫使你不得不去成长。对手是我们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对手给我们的压力越大,我们被激发的动力就越强。
需要注意的是,外在不断增压,如果内在得不到合理的调整,就会让自己陷入负循环,压力一大,就会精神崩溃,所以如果想提高工作动力,就要适当地转化压力。换个角度思考,领导交给你任务,说明他相信你的能力,想给你锻炼的机会,要充分地抓住,主动承担责任,因为经验都是在磨炼中获得的。承担工作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设定榜样与目标,最好的榜样就是你的领导,学习他在工作中的做事态度、考虑问题的角度、逻辑性等。当你从这个高度去审视的时候,也就得到了成长。除了这些,还要有明确的计划,没有计划的奋斗就没有意义。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清晰的动力,当你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时,职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没有对手的生活,会让我们慢慢变得懈怠。不要对对手感到愤怒,也不要觉得他们碍眼,坦然地面对他们、接纳他们,才能让自己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