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41岁时严重中风,是发生在我身上最积极的事情之一。
我这样说,你肯定会非常惊讶。
我知道承认这一点很奇怪,所以我在中风十三年后才说出来。但这确实是真的。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中风,我就不会发现人生那么多的可能。
但在1996年10月20日那天,当我躺在医院的病房里,无法说话,记忆支离破碎,右眼暂时性失明时,我和家人都感觉生活跌到了谷底。而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所以,你可能会问,我是怎么得出上面那个结论的?一开始很可怕的事怎么会变成好事呢?其实是这件事以及后来的种种挑战,让我最终明白了正向思考的力量,明白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它。进入21世纪后,我对正向思考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只要运用得当,正向思考就能为我的生活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我会在书里分享这些认识。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社会上普遍流行这样的观念:只要敢想,就能成功。唯一会阻碍你获取幸福、健康和财富的“拦路虎”就是消极的想法——为了成功,你必须阻止或忽视它。本书将从一个更适当、现实的角度来引导你理解正向思考,但在开始我的阐述之前,我会先探讨“只要积极想法不要消极想法”的观念从何而来,以及这种观念的一些核心原则为何存在缺陷。
1937年,拿破仑·希尔出版了《思考致富》 (Think and Grow Rich) 一书。据报道,该书已售出1500万册。这本书的主旨为:人们的思想能够直接支配物质宇宙。只要心里一直想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保持积极的态度,就能心想事成,甚至超出预期——尤其是在涉及金钱的情况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助和商业成功类图书大受市场欢迎。拿破仑·希尔在这个领域里家喻户晓。
1952年,美国教育家诺曼·文森特·皮尔出版了《正向思考的力量》 (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 一书。他的核心论点是:专注和相信成功将帮助你克服生活中的所有障碍。无论看起来有多么难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正向思考力不能克服的。
2006年,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在其《秘密》 (The Secret) 一书中指出:我们有能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果我们向宇宙传达积极的想法,宇宙也会回馈以美好。她认为,如果我们向宇宙传达积极的想法;相反,消极的想法会导致“坏决策”,使已有的焦虑和消极性加剧。“专注+正向思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财富。
同许多人一样,这三位作家基本上赞成同一件事——正向思考。积极的心态能带来快乐和动力,这才是能实现所有梦想的关键。
这种“正向思考”是有价值的,一些人已经从中获益。拿破仑·希尔和克莱门特·斯通在1960年出版了《积极心态带来成功》 (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一书,并在书中表达了与皮尔同样的思想。他们创造了“积极心态”这个术语。如今,许多受人尊敬的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都证明了拥有积极心态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好处。
然而,这些方法的本质是通过否认(或忽视)现实来欺骗自己。他们认为,人们应该设法忘记挑战,只思考和设想积极的结果,并以此来解决一切问题。这意味着,当我们感到悲伤、焦虑、沮丧或愤怒的时候,应该用积极的想法压制所有消极的想法。他们提倡重复肯定,也就是一种有助于克服自我破坏和消极想法的积极陈述。他们认为,经常重复这些积极陈述并相信它们,我们就会开始做出积极的改变。
现在,有很多学术和科学研究表明,以这种方式练习正向思考实际上对人是有害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心理学家苏珊·大卫对此做了很多研究。在其《情绪灵敏度:摆脱困境、拥抱变化,在工作和生活中茁壮成长》 (Emotional Agility,Get Unstuck: Embrace Change and Thrive in Work and Life) 一书中,大卫认为强迫性的积极想法并不能使人快乐。
大卫认为,不管是压制还是试图去避免负面情绪,都是弊大于利的。她表示那种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幸福快乐、积极思考、始终保持乐观的想法,其实与我们真正的幸福背道而驰。现实生活是脆弱的,我们可能会生病、失业,或者对工作失去热情。很多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力追求快乐的人最终会变得不快乐。
2014年,纽约大学兼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出版了《对积极思维的反思:透视新的动机科学》 (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 Inside the New Science of Motivation) 一书。厄廷根的研究表明,正向思考在短期内是有益的,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削弱积极性,妨碍我们实现目标,使我们感觉沮丧并停滞不前。生活要向前冲,我们就需要接触世界、感受能量,就得超越正向思考,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此外,心理学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还诞生了新的分支——“积极心理学”。该分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赛格里曼创立。1998年以来,相关人员撰写了许多新的研究论文和书籍,创办了新的学术期刊,还成立了国际性的专业协会——国际积极心理学会。
大体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值得生命活下去的事情。说得再具体一点儿,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既关注人类的优点,也关注人类的缺陷。它提倡“修善补恶”,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使苦苦挣扎的人更能实现自我。
我不是说“正向思考”应该被载入史册,相反,我们需要反思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赋予它21世纪的新内涵。对正向思考进行正确的定义、理解和实践,可以帮助个人形成应对挑战的强大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赋予我们的可能性。
我认为,正向思考的定义应该是:创造可能性,同时懂得评估哪些可能更符合现实,更可能实现。这意味着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把握那些能够使生活丰富充实的可能性,同时也要对那些也许会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做出反应。正向思考可以让我们坦然面对各种可能性(无论好坏)带来的风险或回报,做出明智的决策,制订相关的应对策略。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正向思考就能帮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让我们过上一种更平衡、更有意义、更为满足的生活。积极心理学运动及其部分观点帮助我重新思考了正向思考的真正意义。
为清楚起见,我觉得很有必要解释一下“可能性”和“机会”的区别。这两个词的含义截然不同,但在使用上却可以经常互换。“可能性”是指个体或外部环境可能导致某事的发生;“机会”是指某事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实现的、应把握的。“可能性”比“机会”更容易实现自我管理,因为“可能性”的发生取决于个人,而机会”则取决于当时的情况。
这正是本书的精髓所在,也是进行正向思考、创造新可能的第一步。你会在本书里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如果读过我的其他作品,你还会发现我的生活是多么精彩有趣!我在一家网络开发公司担任过十年首席执行官,41岁突患中风,后来为了帮助康复当上了高尔夫球童,到现在不仅已经出版了三本书,而且成了一家数字营销公司的主管。因此,我遇见并且合作过很多首席执行官、营销经理、作家、艺术家、数字经理、慈善机构老板和企业家。
同时,我也通过某些方式认识了一些从未见面但带给我许多鼓励的人:一场振奋人心的TED演讲、一次记忆犹新的YouTube演说、一位成功的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一部Netflix的纪录片……
正是他们帮助我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更有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这让我获得了以不同视角去反思正向思考的能力,并发现了本书将要探讨的关键主题,以此帮助你开启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因此,本书分为“困境后的重生”和“寻找新的可能”两部分。
我将结合他们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探讨这些主题。我会在每一章里分享一些故事,确定一个关键主题并进行探索和扩展。全书的第一部分涵盖了接受、人生目标、心态、乐观、优势、选择、感恩、消极、失败和韧性等主题;在第二部分中,我着重阐述了价值、想象、梦想、创造、目标、身份和情感等主题。积极思考这些核心主题,并按照每一章中强调的观念、见解和想法行事,你就会找到一种不同但非常有益的正向思考方式。它将帮助你打开自己,迎接新的可能性。
九年来,我一直在使用这种正向思考方式,我确信它为我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激发了无数可能性。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说中风是发生在我身上最积极的事情之一。
让我们先从帮助我开启21世纪正向思考之旅的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