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内心宁静,才能认清事情的根本

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既为得失、毁誉所转,犹以禅道佛法?呜呼!

——弘一法师《寒笳集》

弘一法师在出家前,从夏丏尊那里听说,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牟尼、耶稣都曾断食过。弘一法师决定利用学校放寒假的机会亲自尝试一下。他的学生丰子恺先生回忆道:“一天,他决定入大慈山去断食,我有课事,不能陪去,由校工闻玉陪去。数日之后,我去看望他,见他躺在床上,面容消瘦,但精神很好,对我讲话,同平时差不多。他断食共十七日,由闻玉扶起来,摄一个影,影片上端由闻玉题字:‘李息翁先生断食后之像,侍子闻玉题’。这照片后来制成明信片分送朋友。像的下面用铅字排印着:‘某年月日,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欣欣道人记’。李先生这时候已由教师一变而为道人了。”

断食回来后,夏丏尊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笑着说:“你不一定能实行。而这种事预先叫别人知道也不好,旁人大惊小怪起来,容易发生波折。”

夏丏尊便问他怎样断食,他说:“第一星期,每日逐渐减少食量,由两碗而一碗,而半碗,而断粒;质也渐薄,由饭而粥,而汤,而水。第二星期,除饮泉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一反第一星期之序而行,由水而汤,而粥,而饭,逐渐增至常量。自我感觉良好,不但无痛苦,而且身心反觉轻快,有飘飘欲仙之象。我平时是每日早晨写字的,在断食期间,仍以写字为常课。三星期里写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隶书,笔力并不比平日减弱。”

问他第二星期完全断食时,有何异感?

弘一法师说:“经过很顺利,不但无痛苦,而且心境非常清静,感觉非常灵,逾于常时,能听人所不能听,悟人所不能悟。这就是所谓‘定能生慧’吧!”

断食以后,弘一法师自己觉得“身心灵化”了,还写了“灵化”二字,送给“苏典仁弟以为纪念”,并取《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

断食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修行者主要通过断食来提升心灵的境界。其实,人和动物并不需要每天都吃饱饭,动物是经常挨饿的,可从没有听说过它们这样便会被饿死,断食反而让它们更加活跃,连精神也好了很多。

人的身体并不需要餐餐吃饱,偶尔没有东西下肚,不但于人没有任何伤害,反而更有利于身体的自我调节。如果身体没有做好接受食物的准备,勉强进食,不但不能吸收,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伤害。人体的消化系统往往会受情绪影响,人在疲倦或心情不佳、身体生病的时候,人体的分泌会与平时不一样,倘有食物进入消化道,会滞留肠胃,变成有毒物质。所以,我们在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的时候,吃完饭往往会觉得很难受。

其实,佛教断食真正的意义是在灵修锻炼上,因为断食的时候,人的身体用来消化食物的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大脑会比平时更加清醒。弘一法师认为,断食之后,心境非常清静,感觉非常灵敏,平时听不到、想不到的,都能听到、想到了。这说明,内心宁静,对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帮助的。“断食”是一种清净身体和欲望的办法,心清静了,人才能够看见本心的自我,才能够按照自我的样子去生活。佛祖释迦牟尼就曾多次通过断食的方式进行冥想,终在菩提树下开悟。对于修行的人来说,断食可以让头脑更清明。当然,常人很少用断食来保持头脑清醒。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减少食量、控制欲望、摒除繁杂等方法,不断清空自己的精神垃圾,保持头脑的清晰。肚子吃得太饱,头脑就不够清醒,人就没办法思考,心就不够灵活,更何况我们每天面对的这些烦恼,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就要时时清除心头的欲望和干扰。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能安心吃粗茶淡饭的人,都是一些德行高尚的人,他们像冰和玉一样清洁。而那些喜欢富贵生活的人,多半会为了荣华做出一些丧失尊严的事。这是因为,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的。 mVYaNz21Ohle2wybpR+U3n2D19/oNnRFl7dDcu3GhUwqxoTylO6FPeQk8uiKP0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