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写过一本题为《与幸福告别》的书(一九五七年,大和书房)。
是因为我感到,只有把想要获得幸福的欲望连根斩断,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大街上,我决定舍弃想要获得幸福的愿望,于是登上了一列火车。
抱着把想要幸福的愿望丢在这个城市的想法,当时从车窗看到的风景,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仍历历在目。曾在那里丢掉想要幸福的愿望的达姆施塔特的日暮景色,至今仍栩栩如生。
五十年过去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上火车之前,我坐在候车室的那个长椅上,一个男士从椅子上站起来,对我说“请帮我看一下行李”。
还记得那列火车哐当哐当地驶出达姆施塔特车站时的情景。
我当时在想:啊,从此以后,我的人生中就不再有幸福了。
从心里斩断了想要幸福的愿望。
不久,太阳落山了,车窗外的风景渐渐消失。夜幕降临了。
过了一会儿,坐在我对面座位上的一位年轻女性,用手指着前方黑夜中一盏孤零零的灯,对我说:“我就住在那边哦。”然后她就在下一站下车了。
Da wohne ich.
至今仍记得那句话。说不定那位女性误以为:这个男人是不是要自杀呀?
面对面坐了那么长时间,不曾有任何交谈的那位女性,临走之前突然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人人都祈求幸福,却幸福不起来。
不做相应的努力,却祈求幸福。
不曾为幸福付出,却追求幸福。
逃避苦难,追求幸福。
这种生存姿态,就是卡伦·霍妮所说的神经症式要求。
卡伦·霍妮认为神经症式要求有四个特征,其中第三个特征,就是“不做相应的努力,却企图得到”。
幸福不会大步走过来。
幸福,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都会给自己增加一分自信。
人们的自信不是来自做轰轰烈烈的大事。
借助父母的力量,走后门入学,不会增加自信。
无论是兔子、鱼还是狼,只要是自己撒下饵料捕获的,都能够为我们增加自信。
人,越是逃避直面自己内心的纠葛,越容易纠结于眼前的欲望。
阿德勒所说的“苦难通往解放与救赎”,该怎么理解呢?
即直面内心的纠葛虽然痛苦,但是它可以通往解放与救赎。
结合众多先哲们的教诲,把这句话往大了说,即“苦难与成长,通往人生的解放和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