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十卷◎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本篇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亦归楚,任为楚相。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败归。后因贪图富贵中李园圈套被谋杀。对于春申君其人,司马迁作了大体公允的评述:“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春申君“以身徇君”(《太史公自序》)是对暴秦以强凌弱的一种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利益,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但综观他的一生所作所为,唯系于“富贵”二字,即如他“招致宾客,以相倾夺”,无非把宾客当作显示富贵的摆设而已,让宾客“蹑珠履”与赵使竞豪奢即为一例。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贤才,即使有朱英那样的人也只能“恐祸及身”远离而去。他最后落得悲惨下场,正如钟惺所言“富贵到手,器满志昏”,具有必然性。至于他的上秦王书,不过是嫁祸于人、求得苟安罢了。从长远的观点看,等于是献给秦王灭楚的大计,实在不算“明智”。

明凌稚隆说:“按此传前叙春申君以智能安楚,而就封于吴,后叙春申君以奸谋盗楚,而身死棘门,为天下笑。模写情事,春申君殆两截人。”(《史记评林》)从行文看,本传可以春申君任相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点写其“智”,后期重点写其“昏”,并各选择一件事情作具体的描述,两件事情又都有首有尾,像是独立成篇的生动故事,而前后两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春申君由明智而昏聩的性格变化,给人以完整而明晰的印象。

【原文】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 [1] 。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 [2] 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 [3] ,禽 [4] 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 [5] 之郡,拔鄢郢 [6] ,东至竟陵 [7] ,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 [8] 县。黄歇见楚怀王 [9] 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 [10] 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注释】

[1] 顷襄王:熊横。前298—前263年在位。

[2]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嬴稷。前306—前251年在位。

[3] 华(huà)阳:秦置郡。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北。

[4] 禽:通“擒”。

[5] 巫:郡名。地在今重庆市东部,治所在巫县(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黔中:郡名。

[6] 鄢郢(yān yǐnɡ):楚都。在今湖北省宜城市南。自吴师入郢,楚昭王迁都鄢,即改鄢为郢,故称鄢郢。后又返旧都郢。

[7] 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

[8] 陈:县名。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9] 楚怀王:熊槐。前328—前299年在位。

[10] 壹:通“一”。

【原文】

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 [1] 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 [2] 则危,累 [3] 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 [4] ,此从生民已 [5] 来,万乘 [6] 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之身 [7] ,三世不妄 [8] 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 [9] 。今王使盛桥 [10] 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 [11] 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 [12] 之门,举河内 [13] ,拔燕、酸枣、虚、桃 [14] ,入邢 [15] ,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 [16] 。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 [17] ,以临仁、平丘 [18] ,黄、济阳婴城 [19] 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磿 [20] 之北,注齐秦之要 [21] ,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 [22] 矣。

【注释】

[1] 驽:才能低劣。

[2] 致至:发展到极点。

[3] 累:堆叠。

[4] 垂:通“陲”,边境。

[5] 已:通“以”。

[6] 万乘(shènɡ):万辆兵车。借指大国。

[7] 先帝文王、庄王之身:《战国策》作“文王、武王、王之身三世”,是对的,秦国在此之前没有庄襄王,且又漏掉了“王”字。

[8] 妄:据《史记志疑》本应为“忘”。

[9] 要(yāo):通“腰”。

[10] 盛桥:人名。

[11] 信(shēn):通“伸”,伸张。

[12] 大梁:魏都城。茌今河南省开封市。

[13] 河内:地区名。指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14] 燕(yān):县名。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酸枣:县名。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虚:地名。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桃:城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市西北。

[15] 邢:即邢丘。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

[16] 捄:通“救”。

[17] 蒲:邑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市。衍:邑名。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北。首:邑名。在今河南省睢县东南。垣:邑名。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

[18] 仁:县名。今地不详。平丘:县名。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

[19] 黄:邑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婴城:环城固守。婴,萦绕。

[20] 濮:县名。在今河南封丘县。磿(lì):地名。临近濮县。

[21] 注:贯通;联系。要:通“腰”。

[22] 单:通“殚”,尽。

【原文】

王若能持 [1] 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 [2] ,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3] 。王若负人徒之众,伏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 [4] 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 [5] 有终。”《易》曰:“狐涉水,濡 [6] 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 [7] 之祸,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 [8] 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 [9] 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 [10] ,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 [11] 。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 [12] 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 [13] 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注释】

[1] 持:保持。

[2] 绌:排除;消除。地:心地;见地。

[3] 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意谓三王显得不足该为第四王,五伯显得不足该为第六伯,即可与三王五伯并驾齐驱、竞相媲美的意思。五伯(bà):五霸。

[4] 臣:臣服。使动用法。

[5] 靡(mǐ):无。鲜(xiǎn):少。克:能够。

[6] 濡(rú):沾湿。

[7] 榆次:县名。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东南。

[8] 干隧: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王夫差自刎的地方。

[9] 没(mò):贪恋;迷溺。

[10] 艾陵:地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东北。

[11] 三渚(zhǔ):地名。浦(pǔ):水边。

[12] 晋阳:邑名。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13] 凿台:台名。在今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南。

【原文】

《诗》曰:“大武远宅 [1] 而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趯趯毚兔 [2] ,遇犬获之。他人有心,余忖度 [3] 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 [4] ,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 [5] 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 [6] 腹绝肠,折颈摺颐 [7] ,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 [8] 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 [9] 。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 [10] 之与攻楚,不亦过 [11] 乎!

【注释】

[1] 宅:住宅,借指根据地。

[2] 趯趯(tì):跳跃的样子。毚(chán)兔:大兔;狡兔。

[3] 忖度(cǔn duó):估量;揣度。

[4] 假:宽容。

[5] 重世:累世;长时间的。

[6] 刳(kū):剖开挖空。

[7] 摺(zhé):通“折”,拉折。颐(yí):面颊。

[8] 脰(dòu):脖子。

[9] 血食:受祭祀,因古代祭祀用牲畜。

[10] 资:凭借;依赖。

[11] 过:错误。

【原文】

且王攻楚将恶 [1] 出兵?王将借路于仇雠 [2] 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 [3] 于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 [4] 。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谿 [5] 谷,不食之地 [6] 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注释】

[1] 恶(wū):何;怎么;哪里。

[2] 仇雠(chóu):仇敌。雠,敌对。

[3] 资:帮助。

[4] 随水右壤:指今湖北省随州市以西地区。

[5] 谿:通“溪”,夹在两山中的河沟。

[6] 不食之地:指不耕种或不长庄稼的地方。

【原文】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 [1] 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 [2] ,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 [3] ,故宋 [4] 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 [5] 齐。韩、魏之强,足以校 [6] 于秦。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 [7] 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 [8] ,一年之后,为帝未能,其于禁王之为帝有余矣。

【注释】

[1] 四国:指齐、赵、韩、魏。应:接应。

[2] 构而不离:形成拉锯战。

[3] 留:邑名。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方与:邑名。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铚(zhì):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西。砀(dànɡ):邑名。在今安徽省砀山县南。萧:国名。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相(xiànɡ):地名。在今安徽省淮北市西北。

[4] 故宋:原来宋国的地盘。

[5] 肥:壮大。使动用法。中国:指中原地区。劲:坚强有力。使动用法。

[6] 校:通“较”,较量高低。

[7] 负:背倚。

[8] 葆利:保持利益。葆,通“保”。下吏:下级官吏。

【原文】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壹举事而树怨 [1] 于楚,迟 [2] 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 [3] 韩,韩必敛手 [4] 。王施 [5] 以东山之险,带 [6] 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 [7] 。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 [8] ,梁氏寒心 [9] ,许、鄢陵 [10] 婴城,而上蔡、召陵 [11] 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 [12] 地于齐,齐右壤 [13] 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 [14] ,要约 [15] 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注释】

[1] 树怨:结怨。

[2] 迟:当;乃。

[3] 为一:统一行动。临:面对。

[4] 敛手:缩手,表示不敢有所行动。

[5] 施:设置。

[6] 带:围绕。

[7] 关内之侯:关内侯。

[8] 戍:军队防守。郑:国名。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后来被韩国吞并。

[9] 梁氏:指魏国。魏建都大梁,故别称梁国。寒心:恐惧;战栗。

[10] 许:邑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鄢陵: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11] 上蔡:邑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召陵:邑名。在今河南省漯河市东。

[12] 关内两万乘之主:指韩、魏两国成为“关内侯”。注:用武力割取。

[13] 齐右壤:指今山东省西北和河南省东北一带。

[14] 两海:西海和东海,即指从东到西。

[15] 要(yāo)约:约束;管束。

【原文】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 [1] 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2]

【注释】

[1] 谢:辞退。

[2] 约为与国:事在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前272)。与国,盟国。

【原文】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 [1] 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 [2] 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 [3] 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 [4] 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 [5] 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 [6] 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 [7] 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 [8] ,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 [9] 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 [10] ,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与楚使者御 [11] 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 [12] 。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 [13] 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注释】

[1] 应侯:范雎。

[2] 重:恭谨。德:感激。

[3] 储:保存。

[4] 更:改变;更换。

[5] 孰:通“熟”,仔细。

[6] 傅:辅导太子的官。

[7] 阳文君:楚顷襄王的兄弟。

[8] 大命:天年;寿命。

[9] 宗庙: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

[10] 止:留。

[11] 御:驾驭车马。

[12] 谢病:假托有病谢绝宾客。

[13] 出身:献身。徇:通“殉”。

【原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 [1]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 [2] 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3] 。”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 [4] 。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 [5] ,以自为都邑。

【注释】

[1] 考烈王:熊完。前262—前238年在位。

[2] 边:靠近;邻接。

[3] 便:适宜,有利。

[4] 江东:地区名。

[5] 城:筑城。动词。吴墟:指吴国旧都。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原文】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 [1] ,赵有平原君 [2] ,魏有信陵君 [3] ,方争下士 [4] ,招致 [5] 宾客,以相倾夺 [6] ,辅国持权。

【注释】

[1] 孟尝君:田文。

[2] 平原君:赵胜。

[3] 信陵君:魏无忌。

[4] 下士:谦恭地对待士人。

[5] 招致:招引,收罗。

[6] 倾夺:竞争;争胜。

【原文】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 [1] 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 [2] 。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 [3] ,以荀卿为兰陵令 [4] 。当是时,楚复强。

【注释】

[1] 长平:城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

[2] 邯郸:赵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3] 鲁: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4] 荀卿:战国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兰陵:县名。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西南。令:官名。县的行政长官。

【原文】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 [1] 。赵使欲夸 [2] 楚,为玳瑁簪 [3] ,刀剑室 [4] 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5] 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注释】

[1] 舍:安排住宿。上舍:上等客舍。

[2] 夸:夸耀;炫耀。

[3] 玳瑁簪:玳瑁的角质板制的首饰。

[4] 室:刀剑的鞘。

[5] 蹑(niè):穿。珠履:缀有珍珠的鞋子。

【原文】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 [1] 立,以吕不韦 [2] 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3]

【注释】

[1] 秦庄襄王:嬴子楚。前249—前247年在位。

[2] 吕不韦(?—前235):详见《吕不韦列传》。

[3] 东周:国名。

【原文】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 [1] ,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 [2] 春申君,秦申君以此益疏。

【注释】

[1] 合从:通“合纵”,弱国联合抵抗强国。

[2] 咎:责怪。

【原文】

客有观津 [1] 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 [2] 之弱,其于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 [3] 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 [4] ,背 [5] 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 [6] 亡,不能爱 [7] 许、鄢陵,其许 [8] 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 [9] ;而秦徙卫野王 [10] ,作置东郡 [11] 。春申君由此就封 [12] 于吴,行相事。

【注释】

[1] 观津:邑名。在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

[2] 用:治理。

[3] 逾:越过。黾隘: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平靖关。

[4] 假:借。两周:指西周和东周两国。

[5] 背:背向着。

[6] 旦暮:早晚。指很短的时间。

[7] 爱:爱惜;维护。

[8] 其许:或许;也许。

[9] 寿春:邑名。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南。

[10] 卫:国名。这时已成为魏国的附庸,国君为卫元君,建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野王:邑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

[11] 东郡:郡名。地在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治所在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12] 就封:前往封国。

【原文】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 [1] 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 [2] ,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 [3] 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 [4] ,已而谒 [5] 归,故失期。还谒 [6] ,春申君问之状 [7] ,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 [8] 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 [9] 于春申君。知其有身 [10] ,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 [11] 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 [12] 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 [13] 百岁后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 [14] 得长有宠乎?非徒然 [15] 也,君贵用事 [16] 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 [17] 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 [18] ,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 [19] 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 [20] 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注释】

[1] 宜子:宜于生育。进:献。

[2] 持:携带。女弟:妹妹。

[3] 毋:无;失。

[4] 舍人:家臣。

[5] 谒:请假。

[6] 谒:请见;进见。

[7] 状:情况。

[8] 娉:通“聘”。

[9] 幸:宠爱。

[10] 有身:怀孕。

[11] 承间(jiàn):趁机会。间,空隙。

[12] 贵幸:尊显,宠爱。

[13] 即:假如。

[14] 安:何;怎么。

[15] 徒然:仅仅;只是如此。

[16] 用事:当权。

[17] 诚:果真;如果。

[18] 子男:古代说“子”,包括儿女,所以可以分别称儿子为子男,称女儿为子女。

[19] 孰与:何如。

[20] 谨舍:设立馆舍,谨慎地守护。

【原文】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 [1] ,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 [2] 颇有知之者。

【注释】

[1] 阴:暗中。死士:敢死的武士。

[2] 国人:居住在国都的人,属于统治阶级,可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

【原文】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 [1] 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 [2] ,因而代立当国 [3] ,如伊尹、周公 [4] ,王长而反 [5] 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 [6] ,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 [7] 置之。李园,弱 [8] 人也,仆 [9] 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 [10] 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注释】

[1] 毋望:不指望而忽然到来;必然。

[2] 少(shào)主:幼主。

[3] 当国:掌握国家政权;主持国政。

[4] 伊尹:商初大臣。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5] 反:通“返”,归还的意思。

[6] 郎中:官名。管理车、骑、门户等。在内充当侍卫,出外随从作战。

[7] 足下:敬称。

[8] 弱:软弱无能。

[9] 仆:自称的谦词。

[10] 言:意见。所发表的言论。

【原文】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 [1] 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 [2] 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3]

【注释】

[1] 棘门:寿州城门。一说为宫门。

[2] 侠:通“夹”,夹住。

[3] 楚幽王:熊悍。前237—前228年在位。

【原文】

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 [1] 亦为乱于秦,觉,夷 [2] 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3]

【注释】

[1] 嫪毐(lào ǎi):吕不韦舍人,封为长信侯。

[2] 夷:诛灭。

[3] 废:废黜。

【原文】

太史公曰:吾适 [1] 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 [2] 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 [3] 于李园,旄 [4] 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5] 。”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6]

【注释】

[1] 适:到。

[2] 盛:丰;美。

[3] 制:控制。

[4] 旄(mào):通“耄”,老;昏聩。

[5] 乱:祸害。

[6] 邪(yé):通“耶”。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译文】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他曾游学各地,见闻广博,侍奉过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因为黄歇能说会道,让他出使秦国。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国和魏国,在华阳把它们打败了,擒获了魏国将领芒卯,韩国和魏国侍奉秦国。秦昭王正命令白起跟韩、魏两国一起攻打楚国,还没有出发,而楚国的使臣黄歇正好到了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计谋。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先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和黔中郡,占领了鄢邑和郢都,向东一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把国都向东迁移到陈县。黄歇看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后入秦朝见,于是被欺骗、拘留而死在秦国。楚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轻视他。因为担心秦国一出兵就把楚国灭了,黄歇就上书劝说秦昭王道:

天下没有比秦、楚两国更强大的国家了。现在听说大王想要攻打楚国,这好像两虎相互争斗。两虎相互争斗的结果,劣马和狗也会利用它们的弊端。因此,不如善待楚国。请允许我陈述其中的道理。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夏换季就是这样的;达到了极点就危险,堆积棋子就是这样。如今,贵国的土地遍及天下的有那西北两大边陲,这是自从有人类以来,万乘大国的土地未曾有过的。先帝周文王、周武王和大王本身,三代没有忘记使国土跟齐国相接,来断绝合纵联盟的中枢地带。现在大王派盛桥辅佐韩国,盛桥把韩国的土地纳入秦国,这样大王不动用兵力,不伸张威势,却得到百里土地。大王可说是能干了。大王又出兵攻打魏国,堵塞大梁的门户,占领河内,拔取燕地、酸枣、虚地、桃地,进入邢地,魏国的军队避而如游云,不敢临敌救国。大王的功劳也够多了。大王停止用兵,让军民休养生息,两年之后才恢复用兵;又兼并蒲地、衍地、首地、垣地,用兵进逼仁县和平丘县时,黄城和济阳闭城自守,魏国就降服了;大王又割取了濮水磿城以北的地区,贯通了齐、秦之间的要道,截断了楚、赵之间的交通中枢,各诸侯国数次会合却不敢救援。大王的威势充分发挥了。

大王如果能保持功绩,守护威势,收敛攻取别国的野心,使仁义之地丰厚,以免后患,那就是可与三王五霸竞相媲美的功业了。大王如果凭借人口众多,倚仗军队强大,乘着摧毁魏国的威势,而想用武力臣服天下诸侯,我恐怕这会有后患。《诗经》说:“事情无不有个好开头,但很少能够有个好结果。”《易经》说:“狐狸一渡水,就会沾湿它的尾巴。”这是说开头容易,结局困难。为什么知道是这样呢?从前,智氏看到了进攻赵国的好处,可是不知道榆次的灾祸;吴国看到了进攻齐国的好处,可是不知道干隧的失败。这两个国家不是没有大的功绩,而是得利在前,就换来了后面的祸患。吴国由于相信越国,从而攻打齐国,在艾陵战胜齐军以后,收兵时却在三渚水边被越王擒获。智氏由于相信韩、魏两国,从而攻打赵国,围攻晋阳城,胜利指日可待了,可是韩国和魏国背叛了他,把智伯瑶杀死在凿台之下。现在大王怨恨楚国不毁灭,但忘记了毁灭楚国就会加强韩国和魏国,我替大王考虑,是不可取的。

《诗经》说:“大军不远跋涉而征伐。”从这看来,楚国是秦国的朋友,邻国是秦国的敌人。《诗经》说:“那蹦跳着的狡兔,一旦碰到狗,就会被捉住。别人有心思,我要揣测他。”如今,大王中途相信韩国和魏国会友善地对待大王,这正像吴国相信越国一样。我听说,敌人不可以宽恕,时机不可以错过。我恐怕韩国和魏国用谦卑的辞令来消除自己的祸害,其实是想骗大国。为什么呢?大王对于韩国和魏国没有历代的恩德,却有历代的怨仇。韩国和魏国父子兄弟相继死在秦国手下的将近十代了。国家受摧残,社稷被破坏,宗庙遭毁灭。人民剖腹断肠,折颈毁容,身首分离,尸骨暴露草泽间,头颅僵仆地上。境内到处能够看到,父子老弱被绑着脖子捆着手成为大批俘虏,在路上前后相随。鬼神孤苦悲伤,没有人祭祀。人民没办法维持生活,以致同家族的人分离失散,流浪逃亡成为奴仆婢妾的,充满天下了。所以,韩国和魏国不灭亡,就是秦国的忧患,如果大王借助韩国和魏国去攻打楚国,不也错了吗?

况且大王攻打楚国将从哪里出兵?大王将向仇敌韩国和魏国借路吗?如果这样,恐怕从军队出发的那日起,大王就要担心它不能回来了,这就是大王把军队资助给仇敌的韩国和魏国吧。大王如果不向仇敌韩国和魏国借路,就必定要攻打随水右边的地带。随水右边的地带,这一带都是广大的河水,山林溪谷,不能生长庄稼的地方。大王即便占有它,也不能算是得到了土地。这样大王有打败楚国的虚名,却没有得到土地的实利。

何况大王进攻楚国的时日,齐、赵、韩、魏四国一定都要出兵来响应大王。秦、楚两国的军队忙于交战而无法脱离,魏国将出兵来攻打留地、方 alt 、铚地、湖陵、砀地、萧地、相地,原来宋国的土地必定全部归魏国所有。齐军向南进攻楚国,泗水流域一定被攻占。这些都是平原,交通方便,又是肥沃富饶的土地,却使魏、齐各自攻占。大王战胜楚国使韩国和魏国在中原的势力雄厚起来,同时加强了齐国。韩、魏两国的强大,足够来同秦国较量。齐国南面以泗水为界,东面靠渤海,北面靠黄河,没有后患。天下的国家没有比齐国和魏国更强大的了。齐国和魏国得到土地,保持有利条件,审谨地对待下属。一年以后,即使未能称帝,也有余力阻止大王称帝了。

何况大王进攻楚国的时日,齐、赵、韩、魏四国一定都会出兵来响应大王。秦、楚两国的军队忙于交战而无法脱离,魏国将出兵来攻打留地、方与、铚地、湖陵、砀地、萧地、相地,原来宋国的土地必定全部归魏国所有。齐军向南进攻楚国,泗水流域一定被攻占。这些都是平原,交通方便,又是肥沃富饶的土地,却使魏、齐各自攻占。大王战胜楚国使韩国和魏国在中原的势力雄厚起来,同时加强了齐国。韩、魏两国的强大,足够来同秦国较量。齐国南面以泗水为界,东面靠渤海,北面靠黄河,没有后患。天下的国家没有比齐国和魏国更强大的了。齐国和魏国得到土地实利,还假装着对您恭恭敬敬。这样一年以后,即使未能称帝,也有余力阻止大王称帝了。

您有这么广博的土地,有这么众多的人口,又有这么强大的兵力,一旦发兵而与楚国结下怨仇,反而让韩、魏两国将帝王的尊号送给齐国,这就是您的失策呀。我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友好。秦、楚两国一旦联合起来对付韩国,韩国立刻就会束手无策。然后您再控制住东山一带的险要地势,再占据河曲一带的有利地形,到那时韩国就必定成为秦国国内的臣属。如果您进一步再派十万大军驻扎新郑,那时魏国则会心惊胆战,许县、鄢陵只敢闭门坚守,那么上蔡、召陵与魏国的联络就被断绝,这样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臣属了。大王一旦同楚国交好,那么关内两个万乘之国——韩与魏就要向齐国割取土地,齐国西边一带广大地区便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到那时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两海,约束天下诸侯,这样燕国、赵国没有齐国、楚国做依托,齐国、楚国没有燕国、赵国做依傍。然后以危亡震慑燕、赵两国,直接动摇齐、楚两国,这四个国家不须急攻便可制服了。

秦昭王说:“好。”于是就制止白起出兵,并且辞拒了韩国和魏国。还派遣使臣贿赂楚国,相约成为盟国。

黄歇接受条约后回到楚国,楚国派遣黄歇和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完也不能回国。楚国太子完跟秦国宰相应侯友好,这时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果真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对。”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是一病不起了,秦国应让楚太子回国。太子如果能够承袭王位,他一定厚待秦国,并永远感激相国,这就既亲善盟国,又辅佐了万乘之主。假如不让太子回国,那么他就是咸阳一个平民罢了;楚国另立太子,一定不会服从秦国。失去盟国,又断绝了万乘之主的友谊,不是办法。希望相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应侯把这些话传达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太子的师傅先去探问楚王的病情,等他回来之后再考虑这件事。”黄歇替楚太子着想说:“秦国扣留太子,想借此求得好处。如今,太子的能力还不能够有办法使秦国得到好处,我对此十分担心。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寿终,太子不在国内,阳文君的儿子一定会被确定为继承人,太子就不能奉祀宗庙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道出去。我请求留下,用死命抵罪。”楚太子便换了衣服,扮作楚国使臣的车夫而出了关口,黄歇留守馆舍,常常替太子托言生病。估计太子已经远离,秦国人不能追上,黄歇就亲自对秦昭王说:“楚太子已经回国,出关很远了。我该死,希望赐我一死。”秦昭王大怒,想让他自杀。应侯说:“黄歇作为人臣,献身来效忠他的主子。如果太子即位,一定任用黄歇,所以不如无罪让他回国,借此亲善楚国。”秦国便遣送黄歇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就去世了,太子完继位,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用黄歇作宰相,封为春申君,赐给他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后,黄歇对楚王说:“淮北地区邻近齐国,那里事态紧急,请求把它设为郡更为合适。”就一并献出淮北地区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考烈王答应了他。春申君就在原吴墟筑城,用来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在楚国做了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他们正在争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来互相倾覆抢夺,辅佐国家,把持政权。

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四年,秦国打败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四十多万。第五年,秦军包围邯郸。邯郸向楚国告急。楚国派遣春申君带兵前往救援它。秦军也撤离了,春申君就回国。

春申君做楚国宰相的第八年,替楚国向北讨伐,灭了鲁国,用荀卿担任兰陵县令。正当这个时候,楚国又强大起来了。

赵平原君派人见春申君,春申君把来人安置在上等宾馆。赵国的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自己,头上插着玳瑁簪子,刀剑套子用珠玉装饰着,请求会见春申君的门客。春申君的门客三千多人,其中的上等宾客都穿着缀有珍珠的鞋子来会见赵国的使臣,赵国的使臣大为惭愧。

春申君做宰相的第十四年,秦庄襄王登位,用吕不韦做宰相,封为文信侯。占领了东周。

春申君做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诸侯国担心秦国不停地进攻,就相约联合起来,向西攻打秦国。楚王成为合纵盟国的首领,春申君执政。到了函谷关,秦国出兵反击,各诸侯国的军队都败退逃跑。楚考烈王因此追究春申君,春申君从此逐渐被疏远了。

门客中有个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本来是强大的,可是您使它变弱了,在我看来不是这样。先王时与秦国友好相处二十年,秦国不进攻楚国,为什么呢?秦国要跨越黾隘的关塞来攻打楚国,是不方便的;向东西两周借道,背对韩国和魏国来攻打楚国,也不行。现在就不是这样,魏国早晚就要灭亡,不能可惜许地和鄢陵,也许魏国会割让它们给秦国。秦军离陈地只有一百六十里,我看到的是,秦国和楚国日益争斗。”楚国这时离开陈地迁都到寿春;秦国就迁故卫都濮州到野王,设立东郡。春申君从此去到吴地的封国,兼理宰相职务。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忧虑这件事,已经寻找了很多个会生育的妇女进献给他,但最终都没有儿子。赵国人李园带着自己的妹妹,想把她献给楚王,听到他无法生育,担忧长久以后妹妹失宠。李园就要求作为家臣服事春申君,不久请假回家,故意延误期限。回来进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的情况,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者求聘我的妹妹,我陪同那个使者饮酒,因此贻误期限。”春申君说:“彩礼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说:“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就在这个时候,李园便献上他的妹妹,立即受到春申君的宠幸。李园知道妹妹怀有身孕后,就跟他的妹妹谋划一番。然后李园的妹妹趁便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对您的尊重和宠信,即使是亲兄弟也比不上。现在,您作楚国的宰相二十多年,但楚王没有儿子,如果去世之后将另立兄弟,那么楚国另立国君以后,也分别重用原来亲信的人,您又怎能长久地享有尊宠呢?不仅如此,而且您受重用和掌权的时间长,对楚王的兄弟常有失礼的地方,如果楚王兄弟即位,灾难将降到您身上,怎能保住宰相的印章和江东的封地呢?如今,我自己知道有身孕了,但别人不知道。我受您宠幸不久,如果凭您的显贵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一定宠幸我;我如果靠老天保佑能生个儿子,那么这就是您的儿子当王了,楚国全部可以得到,这与身临意想不到的灾祸比较,哪一样好呢?”春申君完全同意她的看法,便让李园的妹妹从看护谨严的馆舍里出来,然后禀报楚王。楚王召令进宫,宠幸她,于是生下一个男孩,立为太子,封李园的妹妹为王后。楚王重用李园,李园执掌政事。

李园让他的妹妹进入王宫以后,妹妹被立为王后,儿子被立为太子。李园害怕春申君言语泄密而且越来越骄妄,就暗地里收养亡命之徒,想要杀死春申君来灭口,国中百姓颇有知道内情的。

春申君担任宰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了。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世间有不期而来的幸福,又有不期而来的灾祸。现在,您处在不期而来的时代,服事不期而来的国君,怎么可以没有不望而来的人呢?”春申君说:“什么叫不期而来的幸福?”朱英说:“您担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其实是楚王。现在楚王病了,早晚将要去世,您就要辅佐幼主,因此代替他执掌国政,好像伊尹、周公一样,国王长大了就把政权还给他,这不就是等于南面称王而占有楚国吗?这就是不期而来的幸福。”春申君说:“什么叫不期而来的灾难?”朱英说:“李园不理国事又是您的仇人,不治兵却早就在收买亡命之徒了。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先入宫掌权并杀掉您来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来的灾祸。”春申君说:“什么是不期而来的人呢?”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担任郎中,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望而来的人。”春申君说:“您放弃这种想法吧。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又和他很友好,怎能做到这一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采纳,害怕灾祸危及自身,就逃走了。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死了,李园果然先入宫廷,让亡命之徒埋伏宫门以内。春申君一进宫门,李园的亡命之徒夹攻而刺杀春申君,斩了他的头,抛在宫门之外。这时,就派遣官吏把春申君一家都杀掉。而李园的妹妹当初受春申君的宠幸而怀孕,后来献给楚王,所生的儿子就登位,这就是楚幽王。

这一年,秦始皇帝登位九年了。嫪毐也在秦国作乱,被发觉后,杀了他的三族,而吕不韦也被废黜。

太史公说:“我到楚国,参观春申君原来的城都,宫室够华丽了啊!当初,春申君游说秦昭王,以及宁可牺牲自己而打发太子回国,智慧是多么高明啊!后来受到李园的控制,就糊涂了。俗话说:‘应当决断的不决断,反而受到它的祸乱。’说的正是春申君不听朱英的话吧!” kVwhlBqBJMVPcfxuYY7rqXNas1xrZXjRv9mkau9/fxVX/f1XSNqE5aqhjm1AK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