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十八卷◎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本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和同时期赵国上卿虞卿的合传。

平原君以善养“士”著称,有宾客数千人,曾三任赵相。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个“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的人。这的确是深中肯綮的断语。平原君于秦国邯郸的危急时刻,在毛遂的鼎力协助下与楚订立盟约,求得救兵,又能接受李同的意见散金励士,从而取得抗秦存赵的胜利,可算是乱世之中的倜傥公子。但是,他不识大体,在许多问题上表现了一个纨绔子弟的昏聩和无能。他利令智昏,为了贪图冯亭献城的小便宜而招致长平之战赵军覆没的大祸;他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虽招徕宾客数千却不过是显豪富、摆样子而已,对真正贤才竟一无所知,他矫情杀妾以讨好宾客更显出无能和残忍。

虞卿原是游说之士,因谏说赵王被任为上卿。他长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媾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梁,遂发愤著书。司马迁肯定虞卿谋略精细周密,赞扬他发愤著书的精神,指出“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这里,显然寄托着司马迁自己的身世之慨,同时也反映了司马迁关于作家创作的动因在于怨愤的文学观点。

由于平原君与虞卿的生平事迹不同,作者采取的写法也各异。《平原君传》以具体事件的描述为主,特别是毛遂自荐和毛遂折服楚王两件事写得富有戏剧性,十分精彩。作者描述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时,抓住毛遂与平原君的冲突,巧妙地安排对话场面,将二人不同的神态状貌、心理气质展示;而写毛遂折服楚王时,则通过描绘毛遂“按剑而前”的动作、理直气壮的说辞和楚王连声称“唯”的状貌,把毛遂居高临下的气势、有胆有识的性格和快刀斩乱麻的作风刻画得形神毕肖,活灵活现。《虞卿传》主要是引述虞卿与楼缓、赵郝的论辩说辞,从中也可看出虞卿眼光敏锐、思想深细、对赵负责的思想性格。

【原文】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 [1] 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 [2] 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 [3] 民家。民家有躄者 [4] ,槃散行汲 [5] 。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 [6] 之病,而君之后宫 [7] 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 [8] ,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 [9] 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 [10] 躄者,因谢 [11] 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 [12] ,魏有信陵 [13] ,楚有春申 [14] ,故争相倾以待 [15] 士。

【注释】

[1] 诸公子:众公子。这里指在众公子之列。公子,古时称诸侯国君的儿子或兄弟叫“公子”,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故称之。

[2] 盖:大概,大约。

[3] 临:居于高处朝向低处。

[4] 躄者:两腿瘸的人,即跛子。

[5] 槃散:行走时一瘸一拐的样子。也作“蹒跚”。行汲:出外取水。

[6] 罢癃:身体残疾。罢,通“疲”,废置;癃,体弱多病。

[7] 后宫:宫中妃嫔居处,借指姬妾。

[8] 竖子:如今之蔑称“小子”“家伙”。

[9] 门下舍人:指寄食门下派有一定差役的食客。稍稍:逐渐地。引去:离去。

[10] 造门:登门。进:献。

[11] 谢:谢罪,道歉。

[12] 孟尝:指孟尝君田文。

[13] 信陵:指信陵君魏无忌。

[14] 春申:指春申君黄歇。

[15] 倾:超越。待:款待,礼遇。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1]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 [3] ,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 [4] 之下,必得定从 [5] 而还。士不外索 [6]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 [7] ,自赞 [8] 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 [9] 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 [10] ,其末立见 [11]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 [12] ,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 [13] 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14] ,非特其末见而已 [15]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 [16] 也。

【注释】

[1] 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通“纵”。

[2] 约:约定。食客:指投靠强宗贵族并为其服务以谋取衣食的人。偕:一起去。

[3] 使:假使。文:指客气地谈判。胜:成功。

[4] 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以口微吸盘中牲畜之血,以表示诚意。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华屋:豪华的厅堂。指盟会、议事的地方。

[5] 定从:确定合纵盟约。

[6] 士不外索:(这些)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找。索,求取。

[7] 前:径自走到前面。

[8] 自赞:自我推荐。

[9] 备员:凑数,充数。

[10] 锥之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中。

[11] 其末立见:锥子的锋尖立即会露出来。末,锥尖;见,通“现”,显露。以上两句比喻有才能的人终会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

[12] 称诵:称赞荐举。称,称赞;诵,述说、宣扬。

[13] 蚤:通“早”。

[14] 颖脱而出:指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颖,原指禾穗的芒,这里指锥锋。

[15]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仅仅露出一点锥尖就罢了。

[16] 目笑之:用目光示意,暗笑毛遂。废:当作“发”,发声。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引《史记正义》:“‘发’字或作‘废’者非也。毛遂不由十九人而得废弃也。”

【原文】

毛遂比 [1] 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2] 。”毛遂按剑历阶 [3] 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 [4] 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 [5] 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 [6] 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 [7] 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8]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9] ,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 [10] 其威。今楚地方 [11] 五千里,持戟 [12] 百万,此霸王之资 [13] 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14]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 [15] ,再战而烧夷陵 [16] ,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17]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 [18] 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 [19]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20]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 [21] 来。”毛遂奉铜槃 [22] 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 [23] ,次者吾君 [24] ,次者遂 [25] 。”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 [26] ,所谓因人成事 [27] 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 [28] 。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9]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30]

【注释】

[1] 比:及,等到。

[2] 上:指登堂。

[3] 按剑:握紧剑柄,作刺杀之势。历阶:不停足地连续登阶,形容急速。

[4] 舍人:家臣。古时王公贵官的亲近侍从。

[5] 而:你的。

[6] 恃:依仗。

[7] 县:通“悬”,系缚,控制。

[8] 王天下:统治天下。

[9] 臣诸侯:使诸侯称臣而宾服。

[10] 据:依据。奋:振作,发扬。

[11] 方:指纵横长度相等的面积。

[12] 持戟:指武装的士兵。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13] 霸王之资:争霸称王所凭借的资本。资,凭借。

[14] 当:挡住,抵挡。

[15] 一战而举鄢、郢:指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鄢、邓五城及前278年攻取郢都。

[16] 夷陵:楚国先王的墓地。

[17] 辱王之先人:侮辱您的祖先。指楚屡为秦所败,祖先陵庙被毁,又被迫迁都等。

[18] 恶:羞愧。

[19] 唯唯:表示应答的声音。相当于“嗯嗯”“是是”。

[20] 谨奉社稷而以从:一定尽全国之力来履行合纵盟约。谨,严;奉,献出,倾尽全力。

[21] 鸡狗马之血:古代举行盟会歃血所用的牲畜之血。《史记索隐》:“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豭,大夫以下用鸡。今此总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鸡狗马之血来’耳。”

[22] 奉:双手捧着。槃:通“盘”。

[23]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楚王您应先歃血(用马血)以示合纵的诚意。

[24] 次者吾君:其次是我的主人平原君(用狗血)。

[25] 次者遂:再其次是我毛遂(用鸡血)。

[26] 录录:通“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

[27] 因人成事:依赖他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28] 相士:观察、识别人才。

[29] 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九鼎,相传为禹所铸,象征九州,商、周把它作为传国之宝;大吕,《史记正义》谓:“周庙大钟。”

[30] 上客:上等宾客。

【原文】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 [1] 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 [2] 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 [3] 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 [4] 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 [5] ,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 [6] ,余粱 [7] 肉,而民褐衣不完 [8] ,糟糠不厌 [9] 。民困兵 [10] 尽,或剡 [11] 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 [12] 。使 [13] 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 [14] 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 [15] ,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 [16] 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 [17] 。公孙龙闻之,夜驾 [18] 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 [19] 。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 [20] ,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 [21] ,割地 [22] 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 [23] 。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 [24] ,事成,操右券以责 [25] ;事不成,以虚名德 [26] 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 [27] 。子孙代 [28] ,后竟与赵俱亡。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 [29] ,及邹衍过赵言至道 [30] ,乃绌 [31] 公孙龙。

【注释】

[1] 将:率领,统率。

[2] 矫夺晋鄙军:指信陵君假借魏王的命令取代魏将晋鄙来统率军队,晋鄙识破其计,被朱亥击杀。矫:假借,假称。

[3] 且:将要。

[4] 传舍吏子:宾客住所的吏员的儿子。传舍,古代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这里指一般宾客的居所。

[5] 炊骨:用死人枯骨作柴烧饭。易子而食:指人们不忍吃自己孩子的肉而互相交换当饭吃。

[6] 婢妾:侍女。被:通“披”,穿在身上。绮:织有花纹的素地丝织物。縠:绉纹纱。

[7] 粱:指饭食。

[8] 褐衣:粗布短衣。不完:不能遮体。

[9] 厌:通“餍”,吃饱。

[10] 兵:兵器。

[11] 剡(yǎn):削尖。

[12] 钟:古代青铜制敲击乐器。磬:古代石或玉制敲击乐器。自若:照旧。

[13] 使:假使。

[14] 分功:分别承担工作。功,工作、事情。

[15] 飨士:给士卒享用。

[16] 易:容易。德:感激。

[17]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由,替平原君向赵王请求增加封邑。按:平原君系信陵君的姊丈,凭亲戚关系曾力请信陵君出兵救赵,邯郸解围当有平原君之功,故虞卿为其请封。

[18] 夜驾:连夜驾车前往。

[19]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并非因为您的智慧才能是赵国所没有的。

[20] 勋:特殊的功劳。

[21]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您接受相印并不以自己无能而推辞。

[22] 割地:指划出东武城封给平原君。

[23]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这是(无功时)作为亲戚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时)又要求按照普通人来论功计赏。

[24] 操其两权:掌握着事情两头的主动权。

[25] 操右券以责:拿着索债的契券来索取报偿。右券,古代借债契券分左右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左半叫左券,左半叫右券。右券为债权人所执。责,索取。

[26] 德:施恩德,使感激。

[27] 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史记索隐》:“《六国年表》及世家并云十四年卒,与此不同。”

[28] 代:世代。这里是世代相袭的意思。

[29] 坚白之辩:指公孙龙关于“离坚白”命题的论辩。公孙龙的《坚白论》认为,眼看不到石头的坚度,只能看到石头的白色;手摸不着石头的白色,只能触及其坚度,因而得出结论:“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的。这种观点夸大了感官对事物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而割裂了人的认识作用的统一性,最终导致形而上学的诡辩。

[30] 邹衍过赵言至道:邹衍访问赵国时谈论正大道理。据《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载:齐国派邹衍出访赵国,平原君曾就公孙龙与其门徒谈论“白马非马”的名辩命题而询问邹衍。邹衍认为名辩者的高谈阔论使人迷惑,有害于正大的道理。他说:“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过,访;至道,大道理;一说“至道”当为邹衍著作《主运》之误。

[31] 绌:通“黜”,辞退。

【原文】

虞卿者,游说之士 [1] 也,蹑 alt 檐簦 [2] 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 [3] ,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 [4] 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 [5] 。”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 [6] 在秦。且王之论 [7] 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 [8] 邪?”王曰:“秦不遗余力 [9] 矣,必且 [10] 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 [11] 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 [12] 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 [13] 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以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 [14] 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 [15] 。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注释】

[1] 游说之士:战国时,周游列国,凭口才劝说君主接受其治国主张以取得官禄的策士。

[2] alt 檐簦:脚踏草鞋,肩搭雨伞。指远行。 alt ,草鞋;檐,通“担”,肩荷。簦,古代有柄的笠。

[3] 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4] 束甲:卷甲,以示决战。

[5] 重使:重要使臣。媾:求和,讲和。

[6] 制媾者:指掌握讲和与否的主动权的一方。

[7] 论:推论,估计。

[8] 不:相当于“否”。

[9] 不遗余力:竭尽全力,毫不保留。

[10] 且:将。

[11] 附:依附。指联合。

[12] 内:通“纳”,接纳。

[13] 平阳君:赵豹。

[14] 贵人:显贵之人。

[15] 应侯:范雎。必显重以示天下:一定把赵国重臣在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显,显扬。

【原文】

秦既解邯郸围 [1] ,而赵王入朝 [2] ,使赵郝约事于秦 [3] ,割六县而媾 [4] 。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 [5] 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 [6] 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 [7] ?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 [8] 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 [9] 也。他日三晋 [10] 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 [11] 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 [12] ,开关通币 [13] ,齐 [14] 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 [15] 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 [16] 。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 [17] ,自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 [18] 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 [19] 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 [20] 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 [21] ,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注释】

[1] 秦既解邯郸围:指秦兵进围赵国都邯郸久攻不下,于前257年在赵军的顽强抵抗和魏、楚两国援军的夹击下大败,秦将郑安平率卒二万降赵,秦军遂解围而去。

[2] 赵王入朝:指赵王惧怕强秦而去拜访秦王。入朝,拜访。

[3] 约事于秦:到秦国订约结交。

[4] 割六县而媾: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赵策》谓‘秦破赵长平归,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邯郸之围,非秦德赵而解,赵赖魏之力耳。何事朝秦而讲以六城?《策》以长平破,惧而赂之,是也”。录以备考。

[5] 倦:疲顿。

[6] 助秦自攻:帮助秦国进攻自己。

[7]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虞卿真的能全部搞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

[8] 内:内地,腹地。

[9] 任:担当,承担。

[10] 他日:往昔。三晋:指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各立为国,故称“三晋”。

[11] 事:侍奉。

[12] 解负亲之攻:解除因背弃与秦的亲善关系而招致的进攻。事见《白起王翦列传》,前262年秦伐韩之野王,韩之上党道绝,其守冯亭率民归赵,赵受之,后招致长平之祸。

[13] 开关通币:开启关卡,互通贸易。币,财物、货币。

[14] 齐:相等。

[15] 自尽之术:自取灭亡的办法。

[16] 罢:通“疲”。疲惫。

[17] 孰与坐而割地:这与白白地割让土地……相比,怎么样?坐,空。

[18] 岁:每年。

[19] 弊:疲劳,疲困。

[20] 计:算计,谋划。

[21] 无已:没有止境。

【原文】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 [1] ,孰吉 [2] ?”缓辞让 [3] 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 [4] 。”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 [5] 乎?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 [6] 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 [7] 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 [8] 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 [9] 也。’故从母言之 [10] ,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 [11] 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12] 。”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 [13] 说也,王昚 [14] 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 [15] ,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 [16] 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 [17] 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18] 。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 [19] ,乘 [20] 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 [21] 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注释】

[1] 予秦地何如毋予:给秦国土地与不给。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引《札记》云:“‘何’字衍。如者,与也。《新序》作‘予秦地与无予孰吉’。”

[2] 孰吉:哪种做法好。

[3] 辞让:谦虚地推让。

[4] 私:指个人的意见、看法。

[5] 公甫文伯母:指鲁定公时大夫公甫文伯的母亲。《礼记·檀弓》:“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夫!’”楼缓所言公甫文伯母之事与《檀弓》所载有出入。

[6] 女子:指妻妾。

[7] 相室:古代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人,如保姆之类。

[8] 是人:此人。指公甫文伯。因其母不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故称“是人”。

[9] 薄:指情义淡薄。厚:指情义深厚。

[10] 从母言之:由母亲来说这样的话。

[11] 人心:指说话人的用心、用意。

[12] 诺:答应的声音。

[13] 饰说:虚伪、粉饰的言辞。

[14] 昚(shèn):通“慎”。表示告诫,相当于“千万”“切切”。

[15] 构难: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说:通“悦”。

[16] 且:将。因强而乘弱:借强国来欺弱国。乘:欺压、侵凌。

[17] 亟:急,赶快。

[18]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用割地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

[19] 怒: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疑‘怒’字一作‘强’,旁注误并。”

[20] 乘:趁着。

[21] 何秦之图:图谋什么秦国。

【原文】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 [1] ?且臣言勿予者,非固 [2] 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 [3] 齐。齐,秦之深雠 [4] 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 [5] 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 [6] 也。王以此发声 [7] ,兵未窥 [8] 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 [9] 也。从 [10] 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 [11] 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 [12] 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 [13] ,而与秦易道 [14] 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 [15] 。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 [16] 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 [17] 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 [18] 。”王曰:“寡人固未之许 [19] 。”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 [20] 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 [21] 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 [22] 。”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 [23] ,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 [24] ,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 [25] ,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26]

【注释】

[1]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偏偏不说这样做就是拿赵国的软弱给天下诸侯们看。

[2] 固:坚决。

[3] 赂:奉送。

[4] 雠:仇敌。

[5] 不待辞之毕:不等话说完。

[6] 有能为:有能力、有作为。

[7] 发声:发表,声扬。

[8] 窥:观察,侦探。

[9] 反媾于王:反而向大王您求和。

[10] 从:顺从,听从。

[11] 重:尊重,敬重。

[12] 先:争先致意。

[13] 结三国之亲:指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

[14] 易道:改换了处事的位置。

[15] 从:通“纵”,指“合纵”。

[16] 过:拜访。

[17] 论从:论述合纵之道。

[18] 过:错误。

[19] 固:本来。未之许: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20] 从事:合纵盟约之类事情。

[21] 辞:辞却。

[22] 便:有利。

[23] 以魏齐之故:因魏相魏齐的缘故。《索隐》:“魏齐,魏相,与应侯有仇,秦求之急,乃抵虞卿。卿弃相印,乃与齐间行亡归梁,以托信陵君。信陵君疑未决,齐自杀。”

[24] 间行:从小路走。

[25] 《春秋》: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凡二百四十二年。为后代编年史的滥觞。叙事极简约,相传寓有褒贬之意。

[26] 《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虞氏春秋》十五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

【原文】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 [1] 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2] 。鄙语曰“利令智昏” [3]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 [4] ,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5] 。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 [6] ,何其工也 [7] !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 [8] 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 [9] 于后世云。

【注释】

[1] 翩翩:形容举止洒脱,风采美好。浊世:乱世。

[2] 大体:有关大局的道理。

[3] 鄙语:俗语。利令智昏: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而丧失理智,不辨是非。

[4] 贪冯亭邪说:指前262年,秦伐韩之野王:韩上党守冯亭因迫于上党道绝,愿归附赵。赵孝成王召平阳君、平原君计议,平阳君主张不受,平原君则谓:“无故得一郡,受之便。”于是赵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此后秦、赵交恶,前260年秦攻长平,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士卒被秦将白起坑杀。其事并见《赵世家》《白起王翦列传》。

[5] 邯郸几亡:指赵国几乎灭亡。

[6] 画策:谋划。

[7] 工:巧妙、周全。

[8] 庸夫:指能力低或能力平常的人。

[9] 见:通“现”。表露。

【译文】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有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平原君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丽的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之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在于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平原君笑着应答说:“好吧。”等那个跛子离开后,平原君又笑着说:“看这小子,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爱妾,不也太过分了吗?”终归没杀那个爱妾。过了一年多,宾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平原君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来回答说:“因为您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了。”于是,平原君就斩下耻笑跛子的那个爱妾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借机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原来门下的客人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当时,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好客养士,因此争相礼遇士人,以使自己招徕更多的人才。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做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如今,先生寄附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说明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恐怕没有那个能力,先生留下来吧。”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啊。”平原君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那十九个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没有发出声音来。

等到毛遂到达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十九个人个个佩服他。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就鼓动毛遂说:“先生登堂。”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平原君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现在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缘故?”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就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斥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斥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国的人多势众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什么这样呵斥我?况且我听说商汤曾凭着七十里方圆的地方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实际上,是由于他们善于掌握形势而奋力发扬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这是争王称霸所凭借的资本。凭着楚国如此强大,天下谁也不能抵挡它的威势。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极大的凌辱。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斥我?”听了毛遂这番数说,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毛遂进一步逼问道:“合纵盟约算是确定了吗?”楚王回答说:“确定了。”于是,毛遂用带着命令式的口吻对楚王的左右近臣说:“把鸡、狗、马的血取来。”毛遂双手捧着铜盘跪下,把它进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应先吮血以表示确定合纵盟约的诚意,下一个是我的主人,再下一个是我。”就这样,在楚国的殿堂上确定了合纵盟约。这时,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在堂下也一块儿吮盘中的血。各位虽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说的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吧。”

平原君确定了合纵盟约便返回赵国,回到赵国后,说:“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我观察识别人才多说上千,少说几百,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的贤能之士,现在竟然把毛先生给漏下了。毛先生一次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的传国之宝还尊贵。毛先生凭着他那能言善辩的嘴,竟比百万大军的威力还要强大。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于是,把毛遂尊为上等宾客。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赶赴救援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了晋鄙军权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可是都还没有赶到。这时,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平原君极为焦虑。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同劝说平原君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平原君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做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玩宝器铜钟玉磬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再拥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于是,平原君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阵前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邯郸得以保存。李同在同秦军作战时阵亡,赐封他的父亲为李侯。

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理由替平原君请求增加封邑。公孙龙得知这个消息,就连夜乘车去见平原君说:“我听说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理由替您请求增加封邑,有这回事吗?”平原君回答说:“有的。”公孙龙说:“这是很不合适的。国君任用您担任赵国宰相,并不是因为您的智慧才能是赵国独一无二别人没有的。划出东武城封赐给您,也不是因为您做出了有功劳的事情,只是由于您是国君近亲的缘故啊。您接受相印并不因自己无能而推辞,取得封邑也不说自己没有功劳而不接受,也是由于您自己认为是国君的近亲的缘故啊。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存了邯郸而您要求增加封邑,这是无功时作为近亲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时又要求按照普通人来论功计赏啊。这显然是很不合适的。况且虞卿掌握着办事成功与不成功的两头主动权。事情成功了,就要像拿着索债的契券一样来索取报偿;事情不成功,又要拿着为您争功求封的虚名来让您感激他。您一定不要听从他的主张。”平原君于是拒绝了虞卿的建议。

平原君在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去世。平原君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终于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了。

平原君对待公孙龙很是优厚。公孙龙善于进行“离坚白”命题的论辩。到了邹衍访问赵国时,纵论至高无上的正大道理,驳斥公孙龙的名辩命题,此后平原君便辞退了公孙龙。

虞卿是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脚穿草鞋,肩搭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拜见赵王,赵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王,就当上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他为虞卿。

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赵国初战不利,损失一员都尉。赵王召来楼昌和虞卿计议说:“我军初战不利,都尉战死,我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虞卿说:“楼昌主张求和的原因,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可是,控制和谈主动权在秦国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计一下秦国的作战意图,是要击败赵国军队呢,还是不要呢?”赵王回答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将要击败赵军。”虞卿接着说:“大王听从我的话,派出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珍宝,一定接纳我们的使臣。赵国使臣进入楚、魏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联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只有这样,和谈才能进行。”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与平阳君赵豹议妥求和,就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秦国接纳了郑朱。赵王又召见虞卿说:“我派平阳君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认为怎么样?”虞卿回答说:“大王的和谈不能成功,赵军必定被击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了。郑朱是个显贵之人,他进入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以此认为赵国到秦国求和,必定不会救援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救援大王,那么和谈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应侯果然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们看,终究不肯和谈。赵军在长平大败,于是邯郸被围困,被天下人耻笑。

秦国解除了邯郸的包围之后,而赵王却准备到秦国拜访秦王,就派赵郝到秦国去订约结交,割出六个县而讲和。虞卿对赵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大王,是因为打得疲顿了才撤回呢?还是它能够进攻,由于怜惜大王而不再进攻呢?”赵王回答说:“秦国进攻我,是毫不保留竭尽全力了,一定是因为打得疲惫了才撤回的。”虞卿说:“秦国用它的全部力量进攻它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结果打得疲顿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国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白白送给秦国,这等于帮助秦国进攻自己啊。明年秦国再进攻大王,大王就无法自救了。”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果真知道秦国兵力今年不能进攻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不给它,让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赵王说:“我听从你的意见割让六县了,你能一定让秦国明年不再进攻我吗?”赵郝回答说:“这个可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过去,韩、赵、魏三国与秦国交往,互相亲善。现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大王。看来,大王侍奉秦国的心意一定是不如韩、魏两国了。现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弃与秦国亲善关系而招致的进攻,开启关卡,互通贸易,与秦国的交好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若到了明年大王独自招来秦国的进攻,这一定是大王侍奉秦国的心意又落在韩、魏两国的后面了。所以说,这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

赵王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回答说:“赵郝说‘不讲和,明年秦国再来进攻大王,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现在讲和,赵郝又认为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攻。那么现在即使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明年再来进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割让给它来求和。这是自取灭亡的办法,所以不如不讲和。秦国即使善于进攻,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不能防守,终归也不会丧失六座城。秦国疲顿而撤兵,军队必然疲软。我用六座城来收拢天下诸侯去进攻疲软的秦军,这是我在天下诸侯那里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还可得到好处,这与白白地割让土地,使自己削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哪样好呢?现在赵郝说‘秦国与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侍奉秦国的心意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来侍奉秦国,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明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将给它吗?不给,这是抛弃了原来割让土地所换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国进攻的兵祸;给它,也就无地可给了。俗话说:‘强大的善于进攻,弱小的不能防守。’现在平白地听任秦国摆布,秦国军队毫不费力便可多得土地,这是使秦国更加强大而使赵国更加削弱啊。让越来越强大的秦国来割取越来越弱小的赵国,秦国年年谋取赵国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会停止了。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要求无限,拿有限的赵国土地去应付无限的秦国要求,那势必不会再有赵国了。”

赵王的想法还没确定下来,楼缓从秦国回到赵国。赵王与楼缓商议这个问题,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哪种做法好?”楼缓推让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赵王说:“虽然这么说,也不妨试着谈谈你个人的意见。”楼缓便回答说:“大王也听说过那个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妻妾中为他在卧房中自杀的有两个人。他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居然不哭一声。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说:‘哪里有儿子死了而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个大贤人,被鲁国驱逐了。可是,他这个人不跟随孔子了。现在他死了而妻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像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他对尊长的人情义淡薄而对妻妾的情义深厚。’所以,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个贤良的母亲。若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免不了是个嫉妒的妻子。所以,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现在,我刚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恐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够替大王考虑,不如给它好。”赵王听后说:“嗯。”

虞卿听到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说:“这是虚伪的辩说,大王切切不要给秦国六个县!”楼缓听说了,就去拜见赵王。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不对,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而天下诸侯都很高兴,这是为什么?说‘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的疲困,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图谋什么秦国呢?所以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从这些方面考虑决定给它吧,不要再盘算了。”

虞卿听到这番议论后,去拜见赵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这只是越发让天下诸侯怀疑我们了,又怎么能抚慰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再说,我所主张的不给秦国土地,并不是坚决不给土地就算了。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可以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齐王倾听大王的计谋,不用等话说完,就会同意。这就是大王虽然在齐国方面失去六个城邑却在秦国方面得到补偿。这样做,齐国、赵国的深仇大恨都可以报复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显示赵王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我就会看到秦国的贵重财礼送到赵国来而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这样一来,大王的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赵王听后说:“好极了。”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虞卿还没返回齐国,秦国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这个消息,立即逃跑了。赵王于是把一座城邑封给了虞卿。

过了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合纵盟约。赵孝成王就召虞卿来商议这件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平原君说:“希望听您论述一下合纵之道。”虞卿入宫拜见赵王。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盟约。”虞卿说:“魏国错了。”赵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虞卿说:“大王错了。”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您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它,您又说我错了。既然这样,那么合纵盟约是终归不可以了吗?”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国跟大国合纵盟约,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国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以小国的地位情愿担当灾祸,而您是以大国的地位辞却享用成果。所以,我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合纵盟约有利。”赵王说:“好。”于是就同魏国合纵盟约。

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采集《春秋》的史实,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用来批评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世上流传,称为《虞氏春秋》。

太史公说:“平原君是个乱世之中风度翩翩有才气的公子,但是不能识大局。俗话说:‘贪图私利便丧失理智。’平原君相信冯亭的邪说,贪图他献出的上党,致使赵国兵败长平,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虞卿分析事理推测情势,为赵国出谋划策,是多么周密巧妙啊!到后来不忍心看着魏齐被人追杀,终于在大梁遭到困厄。平常人尚且知道不能这么做,何况贤能的人呢?但是,虞卿若不是穷困忧愁,也就不能著书立说而使自己的名声表露于世,流传后代了。” yd+rRXpqtqaKE+4zHA/paqBAY8d29lHdBY6zUu7ZBO5xrklPlRgpwSXWdtOA8u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