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卷◎

五帝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

《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以及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地下文物的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颇有价值的线索或信息。事实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是从这远古的传说开始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之间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在黄河流域定居繁衍,从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五帝本纪》又是十二篇本纪的首篇。这篇本纪,在记事上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根基,在写作上又为以后各篇的铺展设下了伏笔。司马迁利用了连环锁的叙写方式,一环紧扣一环。如在写尧时提出舜,而重在写尧的知人善任;写舜时一方面继续扣紧对尧的叙写,一方面又突出了对舜的刻画,同时还带出了禹、契、后稷等,为以后各篇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五帝的传说,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意识深处,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炎黄子孙”早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人皆可以为尧舜”“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早已成为鼓励人们贤能为善的有力口号。

【原文】

黄帝者 [1]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2] 。生而神灵 [3] ,弱 [4] 而能言,幼而徇齐 [5] ,长而敦敏 [6] ,成而聪明。

【注释】

[1] 黄帝:传说为中原各民族的共同祖先。他是有熊部族(住于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的首领,故号有熊氏。以后,他成为中原各部族联盟的共同首领,号称黄帝。

[2] 轩辕:《汉书·律历志》说:“黄帝始垂衣裳,有轩辕之服,故天下号轩辕氏。”

[3] 神灵:据神话传说,少典国君的妃子附宝在野外祈祷,见大雷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才在寿丘(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北)生下黄帝。黄帝生下来便相貌出众,头额如太阳,眉宇如龙骨。

[4] 弱:年幼,又特指出生不久的婴儿。

[5] 徇齐:通“迅疾”,机灵的意思;或通“迅给”,指口才犀利。

[6] 敦:诚实。敏:勤劳敏捷。

【原文】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1]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 [2] ,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3]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 [4] 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5] ,治五气 [6] ,蓺五种 [7] ,抚万民,度四方 [8] ,教熊罴貔貅 [9] alt 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 [10] 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11]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12] ,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13] 。披山 [14] 通道,未尝宁居。

【注释】

[1] 神农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一。世衰:指神农氏的后代衰败了。神农氏即炎帝族。

[2] 百姓:郑玄注《诗经》,孔安国注《尚书》,都说“百姓”便是“百官”。

[3] 咸:都。宾从:顺从;归复。

[4] 炎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一。

[5] 振兵:训练部队。

[6] 五气:五行之气。古代以五行配四时,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亦指晴、雨、冷、热、风五种气象。

[7] 蓺:耕种。五种:指黍(黄米)、稷(小米)、稻、麦、菽(豆)等谷物。

[8] 度(duó)四方:规划丈量各地的土地。

[9] 罴:熊的一种,又叫人熊、马熊。貔貅(pí xiū):豹一类的猛兽。

[10] 阪泉:地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

[10] 得其志:指征服炎帝后代。

[11] 涿(zhuō)鹿之野:涿鹿山前的大原野。涿鹿山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

[12] 平者去之:平定之后就率军离去。

[14] 披山:开山。

【原文】

东至于海,登丸山 [1] ,及岱宗 [2] 。西至于空桐 [3] ,登鸡头 [4] 。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 [5] ,合符釜山 [6] ,而邑 [7] 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8] 。官名皆以云命 [9] ,为云师。置左右大监 [10] ,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 [11] 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12] 以治民。顺天地之纪 [13] ,幽明之占 [14] ,死生之说 [15] ,存亡之难 [16] 。时播百谷草木 [17] ,淳化鸟兽虫蛾 [18] ,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19]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20] 。有土德之瑞 [21] ,故号黄帝。

【注释】

[1] 丸山:山名。位于今山东省昌乐县西南、临朐县东北。

[2] 岱宗:即泰山。

[3] 空桐: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北。或作“崆峒”。

[4] 鸡头:山名。或说即崆峒山,又名大垅山。

[5] 荤粥(xūn yù):部族名。即秦、汉时的匈奴。

[6] 合符:验证符契。釜山: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北,一说在今保定市徐水区西,一说在今河南灵宝市境,又一说在今河南偃师市南。

[7] 邑:都市。

[8] 以师兵为营卫:叫军队在驻地周围筑营守卫。

[9] 官名皆以云命:黄帝以云来命名官职。

[10] 大监:官名。负责监察各地诸侯。

[11] 封禅:古代帝王登名山,封土为坛曰封,扫地而祭曰禅,祭祀天地山川,来庆祝成功和太平。

[12] 举:提拔,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都是黄帝的大臣名。

[13] 天地之纪:天地四季运行的程序或规律。

[14] 幽明之占:对于阴阳变化的占卜。幽,指阴;明,指阳。

[15] 死生之说:养生送死的仪制。

[16] 存亡之难:国家存亡的规律。难,犹“说”。

[17] 时播:按季节播种。或曰“时”通“莳”(shì),栽种。

[18] 淳化:驯养。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织帛。

[19] “旁罗”句:指黄帝广泛地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水流、土石、金玉的性能,使它们为人所利用。罗,观察,研究。或认为“旁罗”是一种测天的仪器。

[20] “节用”句:指爱护山林水产,按规定收采捕捉,节约用度。

[21] 瑞:祥瑞,吉利的兆头。古代有以五行(木、火、土、金、水)配五色的说法。传说黄帝在位时有黄龙地螾(蚯蚓)出现,故有“土德之瑞”。

【原文】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 [1] 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 [2] ,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3]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4] 。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 [5] ;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6] 。昌意娶蜀山氏 [7] 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 [8]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释】

[1] 姓: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得姓,即由子孙繁衍而发展成为独立氏族。

[2] 轩辕之丘:地名。或说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因黄帝居住在这里,故名。

[3] 西陵:部族名。嫘(léi)祖:黄帝正妃。据说她发明养蚕。

[4] 正妃:嫡妻。其后皆有天下:指黄帝的后代,都成为天下的君主。如颛顼和舜,都是昌意的后代;帝喾和尧,都是玄嚣的子孙后代。

[5] 玄嚣(xiāo):黄帝长子,号青阳。有的史书认为青阳(少昊)与玄嚣是两个人,都是黄帝的儿子。降居:下封为诸侯。江水:指江国。在今河南省安阳县。

[6] 若水:地名。在今四川省。一说为水名,即今四川省雅砻江。

[7] 蜀山氏:上古部族名。

[8] 桥山:山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

【原文】

帝颛顼高阳者 [1] ,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 [2] 以有谋,疏通 [3] 而知事;养材以任地 [4] ,载时以象天 [5] ,依鬼神以制义 [6] ,治气以教化 [7] ,絜 [8] 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 [9] ,南至于交阯 [10] ,西至于流沙 [11] ,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 [12] ,大小之神 [13] ,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14]

【注释】

[1] 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的古代部族头领名,号高阳氏。高阳:聚邑名,在今河南省杞县西,是颛顼部族所兴起的地方。得天下后便用作号。

[2] 静渊:镇定自若。

[3] 疏通:通达,有远见。

[4] 养材:生产物质财富。任地:开发土地。

[5] 载时以象天:按季节行事来顺应自然。

[6] 依鬼神以制义:信奉鬼神并制定礼仪。古代迷信鬼神,认为鬼神是聪明正直的,所以信奉它,并依从它的启示来规范人的行为。

[7] 治气以教化:用教化来陶冶人民的气质。

[8] 絜:通“洁”。古人祭祀鬼神前要斋戒沐浴,清洁身心,以表示敬意。

[9] 幽陵:即幽州。今河北省东北部与辽宁省西南部一带。

[10] 交阯:阯,亦作“趾”。古地区名,泛指今五岭以南和越南北部地区。

[11] 流沙:即古流沙泽,后称居延泽、居延海。由于淤塞,今分为两个湖(内蒙古的苏古诺尔湖和嘎顺诺尔湖)。

[12] 动静之物:指动物与植物。

[13] 大小之神:国中的大小神祇。大神指四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等名山大川之神,小神指小山小河之神。

[14] 砥(dǐ)属:指四方都平服归属。砥,平定。

【原文】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1] 。颛顼崩 [2] ,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注释】

[1] 穷蝉:《世本》作“穷系”。

[2] 颛顼崩:《帝王世纪》说: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原文】

帝喾高辛 [1] 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 alt 极, alt 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 alt 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 [2] 。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3]

【注释】

[1] 帝喾(kù)高辛:喾是名,高辛是他兴起的地方(部族所在地),得天下后用作号。

[2] 《帝王世纪》说,帝喾即位后都亳(bó),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境内。

[3] 族子:侄子。

【原文】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1]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2]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 [3] 之,历日月而迎送之 [4] ,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5]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6]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 [7]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注释】

[1] 自言其名:生下来便叫出自己的名字。

[2]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效法上天的德义,了解民众的迫切需要。

[3] 利诲:因势利导。

[4] 历日月而迎送之:根据日月运行制作历法来推算季节朔望。

[5] 郁郁:通“穆穆”。端庄和悦的样子。嶷嶷:高峻的样子。指品德高尚。

[6] 其服也士:衣着俭朴,像一般士人一样。

[7] 溉执中而遍天下:指帝喾行政公平而不偏颇,使普天下都得到好处。中:中道,处理事情恰如其分。溉:或曰通“概”,平斗斛的木推,引申为公平;或曰如水灌溉,公平均一。

【原文】

帝喾娶陈锋氏 [1] 女,生放勋;娶娵訾氏 [2] 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 [3] ,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注释】

[1] 陈锋氏:部族名。

[2] 娵訾(jū zī):部族名。

[3] 不善:古本作“不著”。指帝挚在位无明显的政绩。

【原文】

帝尧 [1] 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2] 。就之如日 [3] ,望之如云 [4]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5] 。黄收纯衣 [6] ,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 [7] ,以亲九族 [8] 。九族既睦,便章 [9] 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注释】

[1] 尧:古代传说中的著名帝王。实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即禅让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号放勋,称陶唐氏,又称伊祁氏。

[2] 知:通“智”。

[3] 就之如日:形容其为人们所倾慕,就像人们想依附太阳一样。

[4] 望之如云:形容其恩德就像云雨滋润万物一样,为人们所敬仰。

[5] 舒:松懈;傲慢。

[6] 黄收:黄色的帽子。收:古代帽子名。纯,一作才,通“缁”,黑色。又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纯”,当读“黗”(tún),黄浊色。故纯衣当为深黄色衣服。

[7] 明:修明。驯德:恭顺高尚的品德。

[8] 九族:指同族九代人,从自身算起,上推到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一说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9] 便(pián)章:辨别明暗。

【原文】

乃命羲、和 [1] ,敬顺昊 [2] 天,数法日月星辰 [3] ,敬授民时 [4] 。分命羲仲,居郁夷 [5] ,曰旸谷 [6] 。敬道日出 [7] ,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 [8] 。其民析 [9] ,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 [10] 。便程南为,敬致 [11] 。日永,星火,以正中夏 [12] 。其民因 [13] ,鸟兽希革 [14] 。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 [15] 。敬道日入,便程西成 [16] 。夜中,星虚,以正中秋 [17] 。其民夷易 [18] ,鸟兽毛 alt [19]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 [20] 。便在伏物 [21] 。日短,星昴,以正中冬 [22] 。其民燠 [23] ,鸟兽氄 [24] 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 [25] ,众功皆兴。

【注释】

[1] 羲、和:羲氏、和氏。羲、和两部族都是世代掌管季节时令的,所以尧分别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掌管四方的季节时令。

[2] 昊(hào):深远广阔。

[3] 数法日月星辰: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来制定历数。

[4] 敬授民时:慎重地教给民众农事季节。

[5] 郁夷:极东的地方。

[6] 旸(yánɡ)谷: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或作“汤谷”。

[7] 敬道日出:恭敬地迎接朝阳升起。日出,指春天的朝阳。

[8]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指确定仲春的节候(春分)。日中:春分时昼夜一般长,故称日中(中指昼夜平分)。星鸟:观察鸟星。

[9] 析:分散,分工。男女老幼各干各的农活;或说是分散到田野里干农活。

[10] 微:通“尾”,交尾。申:重,又。南交:南方最远的边境。或说即古交阯。

[11] 便程南为:有计划地分配夏天的农事;或说指辨别测定日道向南移动的时刻。敬致:恭敬地办事以获得成功;或说是恭敬地祭日而记下日影的长短,即所谓“昼测日影”。

[12] 日永,星火,以正中夏:指确定仲夏的节候(夏至)。日永:夏至白昼最长。火:夏至黄昏时刻,见于中天的苍龙七宿中的“心宿”,特指其中的主星“大火”,又名商星。不是行星之一的火星。

[13] 因:沿袭,指继续在田野里干农活。

[14] 希革:夏天,鸟兽换毛,皮上羽毛稀少。希,通“稀”。

[15] 昧谷:西方日落的地方。日落而天下昏黑,故曰昧谷。

[16] 敬道日入:恭敬地送太阳落土。西成:安排好秋天收成的农事,或说指辨别测定日落时刻。

[17] 夜中,星虚,以正中秋:指确定仲秋的节候(秋分)。夜中:秋分时昼夜一般长。

[18] 夷易:舒适快乐。秋天丰收了,气候又凉爽,所以民众生活愉快。

[19] alt (xiǎn):鸟兽更生新毛。

[20] 幽都:北方地名。

[21] 便在伏物:注意安排好冬天积蓄储藏的事。在,有专注的意思。

[22] 日短,星昴(mǎo),以正中冬:指确定仲冬的节候(冬至)。日短:冬至白昼最短。昴:冬至黄昏时刻见于中天的有白虎七宿,星昴指其中的第四星“昴宿”。

[23] 燠(yù):暖和。指人们穿上冬装,在屋子里避寒。

[24] 氄(rǒnɡ):细软的毛。指寒冬鸟兽都密密地生长出细软的毛。

[25] 信饬(chì)百官:按时命令主管各种事务的官员。

【原文】

尧曰:“谁可顺此事 [1] ?”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 [2] 。”尧曰:“吁 [3] !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 alt 兜曰:“共工旁聚布功 [4] ,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 [5] ,不可。”尧又曰:“嗟,四岳 [6]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7] 。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 [8] 可。”尧曰:“鲧负命毁族 [9] ,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10]

【注释】

[1] 顺:继承。此事:指治理国家的大事。

[2] 放齐:尧的大臣。嗣子:父亲的继承人。丹朱:尧的嫡长子。

[3] 吁(xū):感叹词。

[4] alt 兜(huān dōu):尧的大臣。共工:人名;担任工师,或说担任水官。旁聚布功:广泛地聚集民众,开展各项事业;或说指防治水灾。

[5] 用僻:办事乖僻无能,或解释为用意邪僻。似恭漫天:外貌好像恭顺,内心却骄傲。漫天,连对上天都怠慢不恭。

[6] 四岳:分掌四方的诸侯首领。或认为四岳即太岳,为官名;或认为四岳即上文讲到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7] 汤汤(旧读shānɡ shānɡ):即“荡荡”,水波奔腾的样子。怀山:包裹山岭。襄陵:淹没高地。襄,上升。

[8] 鲧(ɡǔn):人名。夏禹的父亲。

[9] 负命:违背教化命令。毁族:毁败同类的人。

[10] 九岁:另本作“九载”。《尔雅·释天》云:“载,岁也。夏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功用不成:没有成就。指水害没有治好。

【原文】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 [1] ?”岳应曰:“鄙德,忝 [2] 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3] 。”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 [4] ,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 [5] 。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 [6] ,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7] 。”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 [8] ,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 [9] ,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 [10]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 [11] 。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12] 。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 [13] ,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 [14] 。正月上日 [15] ,舜受终于文祖 [16] 。文祖者,尧大祖也 [17]

【注释】

[1] 庸命:用命;执行命令,忠于职守。践朕位:指继位作天子。

[2] 鄙德:德行浅薄。忝:辱没。

[3] 贵戚:显贵;亲近。疏远隐匿者:指地位低名声小的人。

[4] 矜(ɡuān):通“鳏”,无妻的男子。

[5] 朕闻之:说给我听听;或理解为我听说过。

[6] 嚚(yín):内心险恶,爱说坏话。

[7] 烝烝:上进,做好事。奸:干坏事。

[8] 饬下二女:命令二女放下身份。妫:水名。黄河支流,源出于山西省历山,西流至蒲州入黄河。汭(ruì):河道弯曲处或河流的北岸;有人认为汭也是水名,与妫水合流后进入黄河。

[9] 五典:即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伦理道德。

[10] 遍入百官:总领百官职事。序:工作井井有条。

[11] 宾:用如动词,迎接朝见的诸侯和远方的宾客。诸侯是隶属于中央的;远方宾客是没有隶属关系的异国客人。四门:明堂(天子朝会诸侯的地方)的四方之门。穆穆:庄敬肃穆的样子。

[12] 入山林川泽:视察山林水泽。

[13] 至:周到。言可绩:说了便能做到。绩:功效。这里用如动词,奏效。

[14] 舜让于德不怿:舜用道德不能使人悦服来推辞。或断为:“舜让于德,不怿。”不怿(yì):不悦,不愿继承帝位。

[15] 上日:朔日;初一。

[16] 受终:接受尧的禅让。文祖:帝尧的祖庙。文祖是对祖先的美称。

[17] 大祖:即太祖,开国皇帝。

【原文】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1] 。舜乃在璇玑玉衡 [2] ,以齐七政 [3] 。遂类于上帝 [4] ,禋 [5] 于六宗,望于山川 [6] ,辩于群神 [7] 。揖五瑞 [8] ,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 [9] 。岁二月,东巡狩 [10] ,至于岱宗,祡 [11] ,望秩 [12] 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 [13] ,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14] ,修五礼 [15] 、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 [16] 。如五器 [17] ,卒乃复 [18] 。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 [19] 。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 [20] 。遍告以言 [21] ,明试以功 [22] ,车服以庸 [23] 。肇十有二州 [24] ,决川 [25] 。象以典刑 [26] ,流宥五刑 [27] ,鞭作官刑 [28] ,扑作教刑 [29] ,金作赎刑 [30] 。眚灾过,赦 [31] ;怙终贼,刑 [32] 。钦哉,钦哉,唯刑之静哉 [33]

【注释】

[1] 观天命:古人迷信天意。

[2] 在:专注地观察。璇(xuán)玑玉衡:用玉装饰的观察天文的仪器(类似后世的浑天仪)。

[3] 齐:整齐;规正。七政: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齐七政,即观察日月星辰来校正历法。或认为“七政”指下面讲的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祖七件政事。

[4] 类于上帝:举行特殊祭礼,把事类报告上天。类,祭祀名。

[5] 禋(yīn):祭祀名。把祭品放在火上烧,使香味随烟上达于天,故名禋。

[6] 望:祭祀名,遥望名山大川举行祭祀活动。

[7] 辩:通“遍”,普遍地祭祀。

[8] 揖:通“辑”,收回。五瑞: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所执的瑞信。

[9] 见:召见。诸牧:各地长官;诸侯。班:颁发,将所取瑞信再颁发给诸侯。

[10] 巡狩(shòu):帝王巡察各地,检查诸侯政绩。

[11] 祡(chái):作“柴”,祭祀名。烧柴焚燎来祭祀天神。

[12] 望秩:按次序遥祭。秩,次序,等级。

[13] 君长:指诸侯(部族首领)。

[14] 同:统一。律:音律。古代音乐用竹管定音,分十二律。度:长度(丈、尺等)。量:容量(斗、斛等)。衡:重量(斤、两等)。

[15] 五礼:指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宾礼(用于礼宾)、军礼(用于军事)和嘉礼(用于冠婚)。修明五礼是为了统一全国的风俗习惯。或说“五礼”指五等爵位诸侯的朝聘之礼。

[16] 五玉:即“五瑞”。三帛:三种不同质地色彩的丝帛,挚:通“贽”,拜见时的礼物。

[17] 五器:即五玉。器,玉器。

[18] 卒乃复:礼仪完毕后便还给进见者,作为下次进见之用。

[19] 祖祢(nǐ):即文祖,指尧的始祖庙。何休说:“生曰父,死曰考,庙曰祢。”特牛礼:以一头公牛作祭品的祭礼。

[20] 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五年当中,天子到各方巡视一次,其间四年,四方诸侯分别来京朝见一次。后:君长。此处指诸侯。

[21] 遍告以言:诸侯普遍向天子报告治理天下的情况;亦可解释为天子向各方诸侯宣布治理国家的意见。

[22] 明试以功:天子公开地考察检验诸侯的功绩。

[23] 车服以庸:对于政绩卓著的诸侯,则用车服作赏赐。庸,慰劳。

[24] 肇(zhào):开始,这里指开始建立。

[25] 川:疏通河道。

[26] 象以典刑:把正常的刑律刻在器物上。象,刻画。典,常。有人把“象”解释为刑罚的象征性,即并没有真正受到刑罚的人,或处罚较轻。

[27] 流宥五刑:用流放的办法来从宽处理因无知而触犯五刑的人。流:流放。宥(yòu):宽恕;从宽发落。

[28] 鞭作官刑:官府中用皮鞭施刑。

[29] 扑作教刑:学校中犯法者,用扑(夏木或楚木做的戒尺一类的刑具)惩罚。

[30] 金作赎刑:用金钱赎罪。

[31] 眚(shěnɡ)灾过,赦:因无心或灾害造成的过失,则赦免。

[32] 怙(hù)终贼,刑:坚持并多次作恶,便施以刑罚。怙:倚仗;坚持。终:终不改悔。贼:残贼,作恶。或认为“贼”通“则”,断句为:“怙终贼(则)刑。”

[33] 钦:慎重的意思。唯刑之静:静刑,希望用刑得当。

【原文】

alt 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 [1] 。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 [2] 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 [3] ,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 alt 兜于崇山 [4] ,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 [5] ,以变西戎;殛 [6] 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7] 。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1] 进言:上奏推荐。试之工师:试用共工做工师(管理工程建筑的官)。淫辟:骄横邪恶。

[2] 三苗:南方的一个部族,散居于今湘、鄂、赣、皖毗邻地区,可能是苗族的祖先。

[3] 归:巡狩归来。帝:指帝尧。

[4] 崇山:在今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南;或说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凌云县一带。

[5] 三危:山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

[6] 殛(jí):这里和“流”“放”“迁”同义,动词变化运用,都是流放的意思。

[7] 东夷:夷、蛮、戎、狄,都是古代对东南西北四方的部族或少数民族的称呼。

【原文】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1] 。尧辟位 [2] 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3]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4] ,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5] ;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 [6] 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 [7] 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注释】

[1] 荐之于天:向上天推荐舜,参看前“观天命”注。

[2] 辟位:退位;退让帝位。辟,通“避”。

[3] 自“帝尧者,放勋”至此,多引自《尚书·尧典》与《尚书·舜典》。

[4] 不肖(xiào):不相似,一般指子弟品行不好,不似父兄。此处指尧知丹朱不像自己,即不贤。

[5] 病:与利对举,指有害,困窘。

[6] 南河:此指黄河自潼关以下西东流向的一段。

[7] 中国:此指国都之中。

【原文】

虞舜者,名曰重华 [1] 。重华父曰瞽叟 [2] ,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注释】

[1] 虞:传说中的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的领袖。重华:舜名。据说舜目为重瞳子,故号重华。

[2] 瞽(ɡǔ)叟:舜父名。瞽是眼瞎的意思,结合前文“盲者子”看,瞽叟是个盲人。

【原文】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 [1] 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注释】

[1] 母:《帝王世纪》说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而舜姓姚。

【原文】

舜,冀州 [1] 之人也。舜耕历山 [2] ,渔雷泽 [3] ,陶 [4] 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5] ,就时于负夏 [6]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7] 。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8]

【注释】

[1] 冀州:古九州之一。相当于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省大部及辽宁西部。

[2] 历山:山名。

[3] 雷泽:一名雷水。古泽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南。

[4] 陶:烧窑,代指陶器。

[5] 什器:饮食器皿。寿丘: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北。

[6] 就时:乘时。乘时逐利,即作生意。负夏:邑名。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北。

[7] 兄弟孝慈:对弟弟尽兄长之道,对父母尽孝道。为两个动宾结构。

[8] 不可得:找不到机会。即:假如。侧:指身边。

【原文】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 [1] ,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2]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3]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4] 。尧乃赐舜 alt [5] 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 [6] 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 alt 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 [7] ;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 [8] 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 [9] ,曰:“我思舜正郁陶 [10] 。”舜曰:“然,尔其庶矣 [11] !”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注释】

[1] 内行:家内的行为。弥:更加。亲戚:指父母及兄弟姊妹。

[2] 畔:田地的边界。

[3] 苦窳(yǔ):粗劣。

[4] 聚:村落。邑、都:集镇、都市。

[5] alt (chī):用葛纤维制成的细布。

[6] 涂:涂抹;修理。

[7] 匿空:在井壁上打的洞。旁出:从井壁旁通向外面。

[8] 止:留居。

[9] 鄂:通“愕”,惊讶。不怿:不高兴,这里有难为情的意思。

[10] 郁陶:忧愁痛苦。

[11] 尔其庶矣:你已经不错了(形容舜毫不介意)。庶:庶几;差不多。

【原文】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 [1]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 [2] ”。此十六族 [3] 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4] 。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 [5] ,以揆 [6] 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7]

【注释】

[1] 高阳氏:指颛顼的后代。恺(kǎi):和善。

[2] 高辛氏:指帝喾的后代。元:善良。

[3] 十六族:指上述十六人的后代繁衍,形成十六个氏族。

[4] 世济其美:世世代代都能成就他们的美德。济:成就;保全。不陨其名:陨(yǔn),坠落。没有损伤过他们祖先的美好名声。

[5] 后土:掌管水土。

[6] 揆(kuí):管理;计划安排。

[7] 内平:指诸侯各族(国内)团结安定。外成:指边境外族向往教化,归复华夏。

【原文】

昔帝鸿氏 [1]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 [2] ,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3] 。少皞氏 [4] 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 [5] ,天下谓之“穷奇” [6]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 [7] ,天下谓之“梼杌” [8] 。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 [9]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10] ,天下谓之“饕餮” [11] 。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 [12] ,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 [13] ,以御螭魅 [14] ,于是四门辟,言毋 [15] 凶人也。

【注释】

[1] 帝鸿氏:即黄帝族。

[2] 掩义隐贼:包庇奸邪。义,通“俄”,奸邪。

[3] 浑沌:不开化、野蛮无序的意思。

[4] 少皞(hào)氏:黄帝以后的一位帝王,又称金天氏。

[5] 毁信恶忠:毁坏信义,憎恶忠直。崇饰恶言:宣扬和粉饰各种恶言恶语。

[6] 穷奇:极其怪僻的意思。

[7] 话言:指善长言辞。

[8] 梼杌(táo wù):顽凶无比的样子。

[9] 缙云氏:炎帝的后代。黄帝时任缙云(赤云)之官。

[10] 冒于货贿:贪恋财物。冒,贪。

[11] 饕餮(tāo tiè):贪婪的样子。

[12] 舜宾于四门:舜在四门主持接待四方宾客。

[13] 裔:衣边。引申为边远的地方。

[14] 以御螭魅(chī mèi):用以杜绝坏人坏事。含惩一儆百的意思。螭魅,传说为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这里比喻坏人。

[15] 四门辟:四门畅通无阻。辟,开。毋:通“无”。

【原文】

舜入于大麓 [1] ,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 [2] :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3] 。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 [4] 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 [5] ,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 [6] ,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 [7] 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 [8] 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9] 。”舜曰:“皋陶,蛮夷猾夏 [10] ,寇贼奸轨 [11] ,汝作士 [12] 。五刑有服,五服 [13] 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 [14] 。维明能信 [15] 。”舜曰:“谁能驯予工 [16] ?”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 [17] 。舜曰:“谁能驯予上下 [18] 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 [19] 。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 [20] 。舜曰:“往矣,汝谐 [21] 。”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22] ?”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 [23] 。夙夜 [24] 维敬,直哉维静絜 [25] 。”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 [26] ,教稚子 [27]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 [28] ,声依永,律和声 [29] ,八音能谐 [30] ,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31] 。”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 [32] ,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 [33] ,夙夜出入 [34] 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 [35] 敬哉。惟时相天事 [36] 。”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 [37] ,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38]

【注释】

[1] 大麓:深山密林。

[2] 明通四方耳目:使自己对四方的事无所不明白,无所不知。十二牧:十二州的长官。论帝德:讨论帝王应有的德行。

[3] 厚:宽厚,仁慈。蛮夷:古代称南方民族为蛮,东方的为夷。这里泛指四方的部族。率服:相率归服。

[4] 奋:奋发。庸:用;执行天命。美:作动词用,有发扬光大的意思。

[5] 司空:掌平治水土的官。

[6] 稽(qǐ)首:叩头致敬。

[7] 弃:即前面说的“稷”,又叫“后稷”(事见《周本纪》)。后稷:掌管农事的官。时:通“莳”,种植。

[8] 五品:即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常关系。

[9] 司徒:掌管教化的官。敷:布,传播。在宽:注意宽和,即逐渐感化,不过激。

[10] 猾:扰乱,侵犯。

[11] 寇贼奸轨:指坏人作恶。抢东西叫寇;杀人叫贼。奸,在内作恶;轨,通“宄”,在外作恶。

[12] 士:狱官(掌管刑法的官)之长。

[13] 服:服从,指判处五刑时轻重适中。

[14] 五流:五刑改为流放,仍分五等。即前文“流宥五刑”之意。度:指流放处所;《尚书》作“宅”。三居:三等流放区。大罪流放到四裔(四方边境)之外,次罪流放到九州之外,再次罪流放到国都之外。

[15] 维明能信:明白宣布罪行,便能使人信服。

[16] 工:百工,如金工、木工、石工、陶工等。

[17] 共工:管理百工的官名。

[18] 上:指高原山林。下:指低地川泽。

[19] 虞:管理山林川泽的官。“朕”字用第一人称口气。

[20] 朱虎、熊罴:人名。

[21] 谐:合适。

[22] 典:主管。三礼:祭天神、祭地祇(qí)、祭鬼的三种礼仪。

[23] 秩宗:主管祭祀的礼官。

[24] 夙夜:朝朝暮暮。

[25] 直:正直。静絜:公正而清明。

[26] 典乐:掌管音乐的官。

[27] 稚子:小孩子,特指贵族子弟。《尚书》作“胄(zhòu)子”。

[28] 诗言意:诗表达思想感情。歌长言:歌是能唱的诗。长言即拖长节拍。

[29] 声依永:乐声要依照拖长了的歌词。永,长。律和声:用音律来使歌声协调。古代按乐声高低分为十二律吕。

[30] 谐:和谐。八音:指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1] 拊(fǔ):拍打。百兽:各种兽类。率:相随;顺从。百兽率舞谓各种兽类顺着击磬的节拍跳起舞来。

[32] 谗说:伤害正直善良者的言论。殄(tiǎn)伪:灭绝道德的行为。伪:通“为”,人的行为。

[33] 纳言:主管传令和收集意见的官。

[34] 出入:传出命令与收集意见;或侧重于“出”,复词偏义。

[35] 二十有二人:指此次任命的禹、后稷、契、皋陶、垂、益、朱虎、熊罴、伯夷、夔、龙、彭祖等十人与十二牧。

[36] 天事:指上天所要求的事,即治理天下的大事。

[37] 考功:考察功绩,评定优劣。三考绌陟:根据三次考察的优劣而贬降或提升。陟(zhì):提升。

[38] 分北:把三苗的人根据情况分开,有的留在原地,有的流放。北,通“背”。

【原文】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 [1] :皋陶为大理 [2] ,平,民各伏 [3] 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 [4] ,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 [5] ,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6] 。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7] 。南抚交阯、北发 [8] ,西戎、析枝、渠廋、氐、羌 [9] ,北山戎、发、息慎 [10] ,东长、鸟夷 [11] ,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韶》 [12] 之乐,致异物 [13] ,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注释】

[1] 厥:其,他的。

[2] 大理:主管刑法的官员。

[3] 伏:拜伏;臣服。

[4] 工师:官员,即共工。

[5] 稷:这里以稷借代农业。

[6] “唯禹”等句:参看《夏本纪》有关各注。

[7] 荒服:指距王畿最荒远的地方。参看《夏本纪》注。

[8] 北发:地名。《索隐》认为当作北户。北户在今越南境内。

[9] 戎、析枝、渠廋、氐、羌(qiānɡ):皆西方部族名。

[10] 山戎、发、息、慎:皆北方部族名。

[11] 鸟夷:东方部族名,一说鸟夷指今日本。

[12] 《九韶》:乐曲名。

[13] 致异物:招致珍奇的动植物(凤凰即其中之一)。

【原文】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 [1] 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2] ,是为零陵 [3]

【注释】

[1] 苍梧:地区名。指今湖南省南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省西北部一带。

[2]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3] 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原文】

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 [1] 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 [2]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 [3] 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4] 。服其服,礼乐如之 [5] 。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 [6] ,示不敢专也。

【注释】

[1] 夔夔:顺从恭敬的样子。

[2] 封弟象为诸侯:据《帝王世纪》记载,“舜弟象封于有鼻”。

[3] 豫:通“预”,事先。

[4] 奉先祀:奉行祖先的祭祀。

[5] 服其服,礼乐如之:穿他们(唐或虞)自己的服饰,礼乐也同样用他们自己的。

[6] 弗臣: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

【原文】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 [1] 而异其国号 [2] ,以章明德 [3]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 [4] 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 [5] ,姓姬氏。

【注释】

[1] 同姓:同出一姓,都是少典的后裔。

[2] 国号:指封为诸侯(独立成另一部族)时各有不同名号。

[3] 章:光明。明德:光明的德行。

[4] 夏后:禹的国号。

[5] 契为商:契的国号是商。其后代子孙灭夏后建立商朝。弃为周:弃(后稷)的国号是周。其后代子孙灭商后建立周朝。

【原文】

太史公 [1] 曰:学者多称五帝,尚 [2] 矣。然《尚书》 [3] 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 [4] 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5] ,儒者或不传 [6]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 [7] ;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 [8] 焉。总之,不离古文 [9] 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 [10] ,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 [11] 矣,顾弟 [12] 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13] 。《书》缺有间 [14] 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15]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16]

【注释】

[1] 太史公:《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后面都有“太史公曰”加以评论,表明作者对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看法。

[2] 尚:通“上”,久远。

[3] 《尚书》:我国最古老的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保存了商、周时代的很多重要史料和远古传说。

[4] 百家:指儒家以外的各家。雅驯:典雅合理。荐绅:通“缙绅”,指士大夫,此处指有学问的人。

[5] 《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即《五帝德》《帝系姓》,皆《大戴礼记》及《孔子家语》中的篇名。《史记》关于尧以前的记述主要采自这两篇。

[6] 儒者或不传:《大戴礼记》不是正式儒家经典,因此汉儒一般不传授学习。

[7] “余尝”等句:司马迁二十岁以后曾漫游全国各地,此处提到的空桐、涿鹿,都是古地名。

[8] 风教固殊:遗留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显著差异。

[9] 古文:指古文《尚书》《春秋》《国语》等书。

[10]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国语》:春秋时期的一部国别史。

[11] 发明:发挥和阐明。章:明显。

[12] 顾弟:但是。“弟”,一般写作“第”。

[13] 其所表见:它们(指《春秋》等)的记述。虚:虚妄。

[14] 《书》缺有间(jiàn):古文《尚书》缺亡,留下很多空白。一说“有间”指时间很久。

[15] 轶(yì):散失。这里指《尚书》未记述的史料。时时:往往。他说:其他学说。

[16] 论次:研究编排。书首:写在前面,作为全书的第一篇。

【译文】

黄帝,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生下来就显出神灵,几个月就会说话,年少的时候就心智周遍而且口才敏捷,长大后就敦厚机敏,二十岁成年时就见多识广对事明辨了。

轩辕之时,神农氏的子孙后代道德衰薄,各地方的诸侯互相侵犯攻伐,祸害黎民。可是,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就时常动用军事力量,去征讨诸侯中不来朝享的人,四方诸侯所以都来称臣归顺。但是,蚩尤最为残暴,还没有谁能去讨伐他。炎帝想侵犯凌辱诸侯,四方诸侯都来归复轩辕。轩辕就修治德政,整肃军旅,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气象,种植黍、稷、菽、麦、稻等农作物,抚慰千千万万的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使他们安居,教导以熊罴貔貅 alt 虎为图腾的氏族习武,来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战。经过几番战斗,这之后黄帝就实现了要征服炎帝的愿望。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一来,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之后就率军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脚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轩辕之丘,并娶了西陵国的女子为妻,即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人的后代都掌握过整个天下:其中第一子叫玄嚣,这就是青阳,青阳下封到地方,居住江水之滨;其中第二子叫昌意,下封到地方,居住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为妻,她叫昌仆,生了儿子高阳,高阳是很有圣德的。

黄帝去世后,安葬在桥山。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这就是帝颛顼。

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也即是昌意的儿子。宁静渊博因而很有智慧,疏旷通达因而知道各种道理,掌养财物以便发挥土地的作用,依照四时决定行动以便效法自然,依据对鬼神的尽心敬事来制订尊卑的义理,治理四时五行之气来教化民众,诚心诚意来进行祭祀。权力所及北边到了幽陵,南边到了交阯,西边到了流沙,东边到了蟠木。所有鸟兽草木,大大小小的山川神灵,凡是日月的光芒所能照射到的地方,没有不顺服而来归属的。

帝颛顼生了个儿子叫穷蝉。颛顼去世后,由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也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 alt 极, alt 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 alt 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节俭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侍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娵訾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作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作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嘛,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 alt 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让舜视察山林水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祇。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璧、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查,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alt 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 alt 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 alt 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他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工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两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于是国内太平,四周夷狄归化。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将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舜进入深山密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沟通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在市、朝、野三处施行;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任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协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呣,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磬,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纳言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说:“学者们有很多人称说五帝,但五帝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尚书》只记载尧以来的政事史料,而百家所叙说的黄帝,他们的文字都不是典雅的训释,缙绅先生们是很难照着说清楚的。孔子所记述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二篇,儒生们认为不是圣人的言论,所以大多不传习。我曾经西边到过空桐山,北边经过涿鹿,向东渐进到达大海,往南驾舟浮渡过长江、淮河,到那些被长老们都各自常常称说是黄帝、尧、舜遗迹的地方,知道风俗教化本来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还是没有背离古文记载的说法,比较接近正确。我研读《春秋》《国语》,其中内容有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地方是很显著的,只是人们没有深加考察就是了。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虚妄。《尚书》缺失有许多内容早已遗漏了,它所散轶的就常常在其他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不是喜好学习,深加思考,心知其中的用意,这类事本来就很难对那些识见浅薄孤陋寡闻的人去说清楚的。我一并依据搜集的各种文献论说,选择其中记述得特别典雅的,以此编著成《五帝本纪》作为全书的首篇。” COj7AE+xYoKXTLGqv3fDEFNDcr7CYcl/ZphkjFIrmvLSI76UBxri0fE7ZY41tB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