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动机与需要,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着多种成分,其中动机和需要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人格形成的动力,也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和动机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表现的是人格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决定了个体对现实持有的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个体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动机在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状态,是促使个体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性或内部驱力。简单来说,动机就是人类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动机是不能直接观察出来的深层次心理活动,却是影响人类行为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时,不同的动机会导致人的心理动力产生巨大的差异,人的大脑会对即将发生的事做出“付出”和“收益”的对比衡量,这个计算结果将最终决定一个人做事时的动力。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动机理解为我们处理信息的依据,我们对待信息的原始动机不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就不同。如果我们长期用同一种动机去处理类似的信息,那么我们的人格心理特征也会受到这种动机的影响。当再次面临相同的信息或问题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加敏感,我们的行为选择也会变得更加模式化。

需要指的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个体需要的产生受生理状态、情境和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需要和动机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格的倾向性决定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也决定了人们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一个人只有实现了自我,真正成为他自己时,他才是快乐的、自我认可的。所以,动机和需要也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的动机和需要是很复杂的,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会不断发生变化,动机和需要也决定了人们的很多选择,因此研究人格的动机和需要不是干扰或控制人格的形成,而是对不健康心理状态的一种认识和疏导。

李妍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人事经理,为了帮公司留住优秀人才,她一直很关注员工的各种需要。在人事岗位上工作多年后,李妍发现员工不外乎三种类型。第一种员工就是像公司新来的行政小圆那种类型的年轻人,他们只是把工作简单地当作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这份工作除了有钱拿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如果做得不开心,说不定明天他们就不干了。月末的工资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除此之外,工作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也没有值得他们努力奋斗的吸引力。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任何期待,所以他们工作的动力不足。

第二种员工是把工作认真地看成了一份值得为之努力付出的职业。他们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还为了不断获得升职和加薪。职业、薪酬和晋升是他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也是除了金钱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他们看来,工作就像是一场比赛,如果不能努力跑到第一名,就无法获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类型的员工需要的是认同感和成就感,单纯的金钱已经无法更深层次地打动他们。

第三种员工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会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一项事业,他们的眼光也放得更长远。为了这份事业能够获得成功,他们可以奉献一切,甚至不在乎钱多钱少。他们的动力来自工作本身,来自对事业成功的憧憬,这种自我和谐的奋斗过程往往能让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研究动机和需要的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自己所著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到:“自我实现的人就像是身在异乡的异客,自我实现的人的想法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按照世俗的要求和别人的眼光行事,对待有制度、有瑕疵的社会时,他们更愿意从内部去改良,而不是在对外部的叫嚣中去试图毁灭。”

当今社会,很多人虽然衣食无忧却仍然感受不到幸福,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更高级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种需要就是“自我实现”。所以,如何“自我实现”就成了这部分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一个人单凭智慧或理性是不能完全达到自我实现的,只有明确自己的动力和目标才是实现自我的前提。 9GcL1cw3CNmEZnLweK5OdY0examQPVjLAqXLAo4r6E0kNCvyq2jATE02jIUDMYn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