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面具”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分析心理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荣格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不同的“面具”构成的,一个面具就是一个子人格,而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戴的面具的总和。一个人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面具,展示不同的人格,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戴着自己的人格面具。
为什么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会选择习惯性地戴上人格面具呢?因为我们都想表现出理想化的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理想化的自己也是不同的。在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如春风和煦般的人;在职场上,我们又希望自己是个杀伐果断的人。面对家人时,我们要戴上其乐融融的面具;在朋友面前,我们需要戴上的则是善解人意的面具。这些人格面具可以帮助我们展现最好的自己,虽然面具太多让我们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还是会努力在别人面前戴上人格面具,向别人展现出最理想的那个人格。
在不同的角色面前,人们会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所以人格面具是基于个体应对外界而存在的一个体系。人格面具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统合性。
人格面具是个体由内向外为自身构建的一个人格侧面,具有顽固的主观性倾向。当人格面具被强化到一定程度时,这个面具就会被个体植入自身之中,面具也将与个体融为一体。
2.独立性。
人格面具在个体的自我认知方面具有独立性,个体必须将这一面具与真正的自己区别开来,否则就会引起认知上的混淆。
3.整体性。
每个个体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存在的,人格面具也必须立足于个体的整体人格之上,才能对个体的人格施加影响。
庄玟原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可她最近的生活中却有了一些苦恼。在一次同学的生日聚会上,庄玟发现好朋友小连居然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前一天,小连还跟她抱怨,说过生日的那个同学如何炫富,性格如何不好,可是人家过生日当天,小连却送了一份贵重的礼物,还夸对方人缘好。庄玟对此很是困惑,她觉得身边的人好像都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没有哪一个人是绝对真实的。
发现了小连的虚伪后,庄玟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在生活中如此不真实过。她发现自己好像跟小连差不多,也从来没在人前表现出真实的性格。她表面上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在父母和长辈面前都是“乖乖女”的形象,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曾经有多么叛逆。
上了大学后,庄玟也和别的同学一样有了虚荣心。每次发朋友圈,她都会精挑细选地发出几张精修图,然后再挖空心思地配上一段文字,等着朋友们来点赞和评论。尤其是出去旅游时,庄玟的朋友圈更是小视频不断,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出去玩了。想到这儿,庄玟发现自己没有资格指责小连,她也是一个喜欢戴着面具去交流的人。庄玟为此有些苦恼,想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大家,但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庄玟的苦恼也许大家都深有体会,展现好的自我和虚伪做作的界限在哪里呢?这个界限应该是真诚。自然而然地分享是为了展现更好的自我,但如果是某人特意营造出的一种人格展示给大家,那就离虚伪不远了。
没有人能自信地说自己可以摆脱人格面具,因为人格面具并不完全是不好的,它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适应,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而且人格面具也是个体自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人际交往的目的,达成个人成就,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不过,过度依赖人格面具也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那么就会只认同自己所扮演的这一个人格,而排斥其他人格。被人格面具支配的人会逐渐远离自己的天性,其身上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也会与其他不发达的人格面具间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让这个人一直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
其实每个人格面具下都有个体真实的一面,当个体能够觉察人格面具存在的原因时,就不会过于迷恋某一角色。当你能够整合自己的人格面具时,你就会放下一些不适合自己的目标,做回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