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解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

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有的理论根据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不同的维度为依据将人格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心理学家艾森克的内—外倾人格理论就将个体的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典型外倾型者将生活指向外部世界,这类人更加活泼开朗,善于社交,而典型内倾型者则将生活指向内部世界,这类人平静、害羞,也更加理智、自控。

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就可以明白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风格,对人际交往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多是由于人格差异造成的,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思考方式和行为选择,可以在社交中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此外,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如果能够抓住对方的基本人格特质,自然就会明白对方的品性和为人,也就更能愉快地和对方相处。

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教授海伦·麦格拉斯和心理咨询师哈泽尔·爱德华兹共同创作了一本书——《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书中绘制了一幅“人格地图”,将人格分为三大类型:令人烦恼型、令人困扰型和令人受伤型。他们又进一步将这三大类型细分成了9种具体人格类型,分别为以下几种。

1.令人烦恼型:消极型、自负型、专制型;

2.令人困扰型:焦虑型、强迫型、索取型;

3.令人受伤型:被动攻击型、霸凌型、反社会型。

了解了人格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改善社交关系,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小焕是一名职场新人,从事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广告业。但是最近小焕的工作让她有些心力交瘁,主要原因是跟她合作的同事总是处于无比的焦虑之中。

小焕的这名同事叫李莹,她因为结婚生子离开了公司两年,最近才重新进入职场。李莹重新开始工作后就变得十分焦虑,她一直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所以总是主动加班。但是加班太频繁又让她无法兼顾家庭生活,与丈夫之间的矛盾给她增添了新的压力。她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刚进公司的新人了,没人会耐心地等她成长,如果自己没有进步,必然会被年轻人所取代。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李莹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否定中。自我怀疑让她没有办法按时完成工作,这也连累了小焕的后续工作无法按时完成。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小焕对李莹的意见越来越大。有一次,因为李莹拖延了进度,小焕忍不住与她大吵了一架。让小焕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李莹不仅诚恳地向她道了歉,还跟她说自己已经递了辞职信,以后小焕不用再被她连累了。小焕听到李莹打算辞职后感到非常内疚,一直劝她不要辞职,但是李莹担心自己无法克服焦虑心理,最终还是离开了。

李莹走后,小焕一直很内疚,她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了解李莹,才导致李莹离职的。她很是迷茫,不知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才好。

焦虑型人格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我们遇到了这类人应该怎样与之相处才好呢?

第一,我们应该尽可能改善自己当前面临的情境。这种改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二是努力帮助对方做出改变。如果我们的工作伙伴拥有焦虑型人格,我们不妨提前与其协商工作上的安排,提前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沟通好,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工作进程。

第二,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可以学着接受目前的情境,尝试着理解他人,并在今后的时间里寻求改变的机会。我们想改变自己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让他人做出改变。所以在一些情境下,我们要学着接受差异的存在,千万不要让这种差异变成一种矛盾。

只有理性地分析自己、剖析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们才能够敏锐地捕捉行为和思维背后的人格信息,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4SO+/8xkfqiZB4nBvL343CYzCTpa7Y7gebktC5CyXGZLehKn90aVfzixcJYZYe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