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灯光设计对空间氛围的营造

4.1 装饰材料的光学性质

光由光波构成,其传播原理与声波相同,当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上时如果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他形式的光损耗,会产生透射和反射的现象。材料对光波产生的这些效应即为材料的光学性质。

装饰材料的明度越高,越容易反射光线;明度越低,则越是吸收光线,因此在同样照度的光源下,不同材料装饰的空间亮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果房间的墙、顶面采用的是较深的颜色,那么要选择照度较高的光源,才能保证空间达到明亮的程度。对于壁灯和射灯而言,如果所照射的墙面或顶面是明度中等的颜色,那反射的光线比照射在高明度的白墙上要柔和得多。

在通常情况下,可从材料对光的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两个角度来概述材料的光学性。其中反射系数是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同理,透射系数是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而具有透射系数的物质,通常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态。在装饰设计中,应结合室内空间的面层材料与采光材料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光源的选择与布置。

常见材料的反射系数
常见材料的透射系数

4.2 光与色彩的关系

相同的色调在不同光线下会显得不同,因此必须要考虑光线的作用。一般来讲,明亮、自然的日光下,呈现的色彩最真实。在做配色方案前首先要观察房间里有几扇窗,采光的质量和数量如何。

其次,不同朝向的房间,会有不同的自然光照情况,可利用色彩的反射率使光照情况得到适当的改善。朝东的房间,上、下午光线变化大,与光照相对的墙面宜采用吸光率高的色彩,而背光墙则采用反射率高的颜色。朝西房间光照变化更强,其色彩策略与东面房间相同,另外可采用冷色配色来应对下午过强的日照。北面房间常显得阴暗,可采用明度较高的暖色。南面房间曝光较为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为宜。

白炽灯光投射在物体上会使物体看上去偏黄,可以增强暖色的效果,但蓝色会显得发灰;普通荧光灯放射的蓝光会增强冷色的效果;接近自然光的全光谱荧光灯可以更好地保留色彩的真实度。可以把要选的颜色放到暖色的白炽灯下,或冷色的荧光灯下,看哪种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最理想的。

在做出配色方案决定前,将所挑选的颜色样板拿到项目施工现场,于早、中、晚不同时段放置在自然光和人造光下细细察看,特别关注色彩在空间内主要使用时段的效果。

△ 不同光色的光源照在墙面和地面上,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

△ 自然光下呈现的色彩最为真实,这是设计配色方案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色温是指光波在不同能量下,人眼所能感受的颜色变化,用来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寸,单位是K。空间中不同色温的光线,会最直接地决定照明所带给人的感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光源,泛红的朝阳和夕阳色温较低,中午偏黄的白色太阳光色温较高。一般色温低的话,会带点橘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色温高的光线带点白色或蓝色,给人以清爽、明亮的感觉。

4.3 照射面对房间氛围的影响

照明的光线是投向顶面还是墙面,或者是集中往下照射地面,这些不同的设置会影响到房间的氛围。光线照射的地方,材质表面色彩的明亮度会大幅增加,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被照射的表面在空间上有明显扩展的感觉。

将房间全部照亮,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如果主要照射墙面和地面,则给人沉稳踏实的感觉。对于层高较低,面积又较小的房间,可以在顶面和墙面打光,这样空间会有增高和变宽的感觉。

在一个房间中安装多盏灯,配合不同场景进行调节选择,能够营造出各式各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能够调节角度的壁灯与落地灯更加便捷省力。

均匀照亮整个房间,给人以柔和感

地面、墙面和顶面没有明显的明暗对比,以几乎均匀的光线笼罩整个房间,会给人柔和的印象。

照亮顶面与墙面,打造宽敞的视觉效果

照亮顶面与墙面,在视觉上会显得顶面更高,墙面更宽。适用于想要营造开放而有安全感的房间。

照亮地面,会营造出非日常的气氛

利用筒灯或吸顶灯强调地面,营造出戏剧性的非日常氛围。可用于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玄关等空间。

照亮地面和墙面,带来柔和的气息

顶面暗,而地面与墙面亮,能够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气氛。适合装饰古典且有厚重感的房间。

照亮墙面,房间在视觉上横向延伸

利用射灯照亮墙面,营造出横向的宽敞感。将光线打在艺术作品上,给人以美术馆式的效果。

照亮顶面,房间在视觉上纵向延伸

照亮顶面则强调上方的空间,从视觉上显得顶面更高。在更加有开放感、更加宽敞的房间内更能凸显其效果。

4.4 空间中的灯光层次划分

在室内灯光设计中,可通过合理的灯光运用来划分出室内光线的层次感,其中有三种照明层次是室内空间中必不可少的,它们分别是基础式光源、辅助式光源与集中式光源。以这三种照明层次的光源比例而言,最佳的黄金定律为“1 ∶3∶ 5”。所谓“1”是提供整个房间最基本照明的光源,“3”是指给人柔和感觉的辅助光源,“5”是指光亮度最强的重点光源的光线。

这三种光源的层次,不一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房间中,但是在整套居室的灯光布置中,它们一定会同时出现。除此之外,一些设计师在划分同一个房间的灯光层次时,可能会在这三种灯光层次中寻找更加细致的灯光分层,那么整个房间的灯光层次便不止三种。

1 吊灯是空间中的第一层照明光源,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室内光线保持在一定的亮度,且这种亮度相对均衡,从而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

2 位于床头两侧的台灯是空间中的第二层照明光源,这种光源的出现,通常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室内的照明层次感,或者是削弱集中式光源在空间中的突兀感。

3 安装在床头上的两盏明装筒灯为该空间的集中式光源,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室内空间中的某个区域或局部提供集中且明亮的照明,其亮度也是室内照明灯光中最为明亮的。

4.5 吊顶灯槽设计重点

吊顶灯槽是通过灯槽将顶面照亮,可以降低吊顶在较低的情况下对空间形成的压迫感。这类照明方式对整个顶面起到拔高的作用,形成宛如天窗一般的展示效果。这也算是通过照明去提升空间视觉高度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手法。

早期的吊顶灯槽内多安装T5光源的灯具,由于连接处经常会出现暗区,导致光线不连续;后期出现了防暗区的T5光源灯具,效果有明显改善。现阶段,由于LED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软制的LED灯带成为经济实用的选择。

吊顶灯槽设计示意

△ 吊顶灯槽对整个顶面起到拔高的效果,适合层高不高的空间

4.6 墙面灯光的设计手法

墙是室内空间里最为重要的界面。人对空间的远近、大小的认知,都来自对立面的视觉观察。当人处在一个空间里时,看到最多的就是墙面,它的明暗直接影响人对这个空间是亮还是暗的感觉。室内空间中有关墙立面的专项照明,一直是室内照明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考量。不仅因为立面的光亮比例关乎着空间的整体视觉感观,更重要的是室内空间的立面通常会被充分地利用。如美术馆中艺术品的展示,零售空间的商品货架陈列等。

在设计墙面照明时,特别要考虑墙面的材质肌理、颜色纹理等情况,比如砖石墙面肌理的阴影和玻璃、石材、镜面的反射光都是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

◎ 彩色墙面

墙面的颜色越深,照明亮度越需相对加强。而且灯光的显色性尽量要高,以防止色彩偏差。

◎ 白色墙面

可以利用彩色灯光给墙营造气氛,也可利用灯具投射光的角度大小创造光影产生趣味。

◎ 木质墙面

选用2800~3300K自然的暖色调光源较为合适,可以表现与衬托出木质墙面特有的温润质感。

◎ 玻璃墙面

玻璃和灯光是最常使用的魔术工具,注意不能使用太亮的灯光,可用微微的黄光,让它有点状的聚焦感,就可形成层层叠叠的穿透感。 stYfTdLpB2FJiN/rFDysfUrOCGx/p7NVeynq4UVux5Wub10SSzBdEE9OO4ZyfX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