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1 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发展

1.交通成为国家新的城市课题

进入21世纪,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突破人口总数的50%,城市生活日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方式,因而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对公共交通的设计,成为各国新的城市课题。

(1)全世界的目光盯着未来的中国。

在新的课题下,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着未来的中国。比起西方,在国际大交通领域,中国的确起步晚了百年。但现在,无论从哪项指标来看,中国高铁“后发制人”,“中欧班列”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铁路有如下领先优势:一是铁路网规模领先;二是铁路质量达到世界领先;三是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四是铁路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五是铁路运输安全达到世界领先;六是铁路运输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2)高铁把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盘活。

作为发达的“躯干”——高铁把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盘活,使之流动起来。在中国发展高铁的过程中,先进制造业被带动起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中国目前正将中国高铁发展经验延续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来。

(3)中国铁路成绩用数字说话。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其中铁路完成投资7511亿元;投产新线路8489千米,其中高铁投产线路5474千米;到2019年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9万千米以上,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5万千米;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5.7亿人次,同比增长7.7%,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为22.9亿人次,同比增长14.1%;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吨,同比增长7.8%。2018—2019年,铁路运输累计降低社会物流成本358亿元。

(4)交通的立体化。

地铁难以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需要不同运量、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协同发展,需要打造大、中、小运量匹配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实现交通的立体化,充分利用从空中到地下的空间资源。

(5)未来城市之梦。

自2018年12月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密集批复了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已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既要有主干,又要有微循环来协同盘活一个城市,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走向多制式、多模式协调发展成为趋势。发展立体智能化交通,提供新的思路和战略性解决方案,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信号。“绿色大交通”之梦,终将是未来城市之梦。

(6)强大运输保障。

中国铁路2020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保持持续稳定,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8.5亿人次,完成货物发送量36.5亿吨,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进而使中国铁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市场驱动型的供应链不会离开中国,如果发现了资源洼地,资源驱动型的供应链有可能离开中国。例如,对于作为不锈钢上游的镍铁矿,印度尼西亚就很有优势,但这些镍铁矿开采出来后,相当大的市场还是在中国,因此仍然会进入中国的加工供应链,而不会完全移走。

中国现代供应链与全球制造业相互依存,全球制造业对中国现代供应链的优势有信心。中国从来都是进口大国,发展起来的中国更是向世界敞开大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正在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需要全球现代供应链协同,需要增加供应链的柔韧性,需要加速向数字供应链发展,加速科技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应用,建立更智能化的现代供应链,发挥全球现代供应链的引擎作用。

2.中国对物流大通道的认识过程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结果是交通通道;运输线路复合交通轴的认识结果是货运通道;认识物资通道的依据是国民经济基础工程的理论——“基础论”。物资运送、应急处置等所需车辆和人员应进出通畅,为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的菜篮子工程,中国还建立了“绿色通道”。交通物资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程,交通运输服务能力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建立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

物流大通道注重物流服务供给能力。物流大通道的基础是网络建设,包括交通、运输、集货、运营组织和信息化网络建设,注重对供应链布局的优化,以形成新的经济合作格局。国家交通运输是战略性、引导性行业,物流大通道建设由各环节主导运营主体基于“引领论”发展理念开展,物流大通道服务于供应链要求,通过全球战略形成全球现代供应链,需要各种运输方式形成现代供应链战略协同。物流大通道以创新规则为驱动,以跨界服务为运行手段,以追求经济规模为出发点,实现设施联通与信息服务系统衔接,需要利益相关方共同的顶层设计。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76.0亿人次,高速公路小客车出行量同比增长8.8%;完成货运量534.0亿吨,同比增长5.5%,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其中,公路完成货运量416.1亿吨,同比增长5.1%;水路完成货运量74.7亿吨,同比增长6.3%;高速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6.8%。

3.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带一路”带动了国际物流大通道格局的变化,从以海运为干线运输向陆路与海运并举转变;从贸易或运输通道向物流通道转变;从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向多式联运网络化服务转变。国际物流大通道由完整的物流产业带动贸易聚集的系统构成,通道网络具有“轴辐式”结构,即“大通道→大枢纽→大中转→大集散→大贸易”,实现贸易平衡,故也称为“贸易平衡模式”。

全球现代供应链模式是由“物流节点→多式联运→枢纽→商贸集散→物流干线→境内外网络→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内陆口岸+新型贸易”构成的。

2015年5月和2016年12月,我国先后颁发了《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和《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国家层面统筹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大物流、大通道体系。

4.推进物流建设行动五项计划

(1)优化物流大通道网络结构。

推进物流大通道内铁路长距离货运,引导连通重点口岸,发展内河水运以分担低附加值货物运输,加强公路扩能改造,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2)改善物流大通道节点服务功能。

以多式联运的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核心,配套完善城市对外物流通道,推动建设辐射能力强的货运枢纽或物流园区,强化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建设。

(3)提升物流组织水平。

重点强化多式联运,同运输方式和干支运输实现协同高效。

(4)强化供应链协同管理。

在物流大通道上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推动物流大通道上部门间的政策协调机制。

(5)完善和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重点推动建立物流与运输装备标准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大通道物流过程中人、车、货的指挥与控制,并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活动进行管理。

5.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

《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确定了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

一是三条流通大通道:东线沿海流通大通道;中线京港澳流通大通道;西线呼昆流通大通道。

二是五条东西向流通大通道:西北北部流通大通道;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长江沿线流通大通道;沪昆沿线流通大通道;珠江西江流通大通道。

一个更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已经启动。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国际铁路正式开通。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货运编组列车,已初步形成西、中、东三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动力。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又有发达国家,不少发达国家的公司、金融机构与我国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在设施联通方面,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19年10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近20000列。在贸易畅通方面,2019年1—9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额约9500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稳步推进。在资金融通方面,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先后与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措施。 u1MHAnT6M5+JG5K3lts+r850EgQmwYM3zb3obARV2MK6S72PfKuy6nhpcM2fnD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