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31章:山河统一,君主华夷

当朱元璋前面的情况展现出来,特别是他以一个乞丐的身份最后成长为一个大一统皇帝。

这给朱元璋前面的皇帝极大的震撼。

秦始皇嬴政:“从一个乞丐成为一个皇帝,这何等的气运之人?”

汉高祖刘邦:“这人居然比朕还强,朕以前好歹还是一个亭长!”

汉武帝刘彻:“没想到华夏以后会被异族统治,还好这个朱元璋重塑华夏。”

唐太宗李世民:“唐之后居然出现了异族入主中原的情况,居然比两晋时期还恶劣,看来朕要做好应对措施了。”

……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观众都对朱元璋的情况感叹不已,都倾佩朱元璋的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但还是有些人有点看不起朱元璋。

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凭什么坐上皇帝之位。

但这些只是少数,毕竟朱元璋已经坐在皇位上了。

朱元璋本人也很惊讶,虽然他知道自己原本的地位很低,但没想到自己居然是最低的一个。

看着自己原来艰苦的日子,眼睛微微泛红,那段辛酸的记忆逐渐的涌上心头。

但现在没有时间给他怀念以往,颁奖视频还在继续。

在暴力横行的社会里,朱元璋的生存必修课里满是冷酷与凶狠,偷盗和欺骗。

元朝末年,政局变得越发黑暗和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人民怨声载道。

许多人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

公元1351年,在颍州爆发了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

次年,朱元璋返回寺庙,发现寺庙已经被大火烧毁,他又失去了安身之所。

这时、朱元璋收到了濠州起义军同乡的来信,于是他便投奔了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部队。

因为他智勇过人,做事考虑周全、精细果断,很快成了郭子兴的心腹,而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25岁的朱元璋为妻。

公元1353年,朱元璋回到钟离招兵,之后又收编了张家堡、横涧山的地主武装,势力渐渐壮大起来。此后,朱元璋因为屡获战功先任镇抚,后升为总管之职,做了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死。

朱元璋凭借左副元帅职,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

同时,朱元璋在家乡一带不断扩充队伍,随后克滁州、援六合、下和州,势力也逐渐增强。

他任儒生冯国胜、冯国用、李善长等人为谋士,而且采纳了他们用金陵做为根据地来定天下,并建立帝业的建议。

同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力推韩林儿在毫州称帝,号称“小明王”,国号宋。

第二年,朱元璋率领大军南下,攻破集庆(今南京),招降了康茂才等军民50多万人。

后来,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并设立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

自此,朱元璋以应天作为根据地,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北面邻着小明王等反元势力,只有南面有元军。

于是朱元璋挥师向南,相继攻占了常州、江阴、常熟、徽州、扬州等地。

他采纳了徽州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开始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正常生产,并逐渐增强了经济实力。

为军事供给和需求提供了保证,从而安定了后方。

朱元璋一举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便立即展开了与元末各割据势力的较量。

从公元1361年到公元1365年,用了四年的时间,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

接着,朱元璋自立称吴王,建置百官。

之后,朱元璋的兵锋再次指向了张士诚、方国珍等武装势力。

于公元1366年,朱元璋发布了声讨张士诚的檄文,第二年击败并俘虏了张士诚。

同年底,朱元璋又派人去滁州迎小明王,中路沉于江中,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

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公元1367年)。

此后,他又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并发布文告。

在文告中,朱元璋说道:“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这项政策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很有号召力。

因为南征北伐顺利进军,促使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

至此,开局一个碗的乞丐,在胡族铁骑占领中华已近百年之际,成功称帝。

七月,由徐达率领的北伐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着后妃和太子仓惶出逃。

自此,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

之后,统一战役仍然在继续进行。

同年,由汤和率领的南征军消灭了方国珍、陈友定两股势力,福建、两广进入版图。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平定四川。

十四年平云南。

至二十年,陕西、山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局面达成。

朱元璋在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还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着力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受皇帝控制。

同时,还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并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为三法司。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均直属中央,还创立了卫所制。

为削弱将领的军权,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设立了五军都督府。

他开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军屯、民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大力兴修水利,并普遍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进而使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还下令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以及粮长制,把农民都束缚在土地上。

他限制和打击豪强、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了荐举、学校和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拔官吏。

他吸取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亡国的教训,决定整顿吏治,甚至用剥皮囊草之刑来惩办贪官污吏,这个严酷的办法为历史上所罕见。

虽然他的厉行整顿有一定效果,但是因为他生性猜忌多疑,也杀了很多无辜的人。

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还制订了《明律》和《大诰》两部法律,还特别设立了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

并且在他在位期间,制造了声势浩大的四大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

诛杀的官员及其相关人员成千上万人。

其中当然有违法乱纪的罪人,但还有一些罪不至死的可怜之人。

洪武末年,朱元璋在对待勋贵这件事时上,确实显得刻薄寡恩了。

这些人都有大功,也的确为大明出生入死。

错了就是错了。

还有卫所制度,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人口。

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联系起来的,他做这些的根源也是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但其中的卫所制度却是朱元璋时代局限性的体现,存在这巨大的隐患。

这也不能怪他,在他的那个时代,他接触的事情中,使得他看待事物是以静态的眼光去看待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发展,其中的一些政策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后面大明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当然这所有的功过是非都难以掩盖朱元璋所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实现华夏之伟大复兴。

如果元朝默念没有朱元璋的洪武之治,那么始皇打下的华夏江山恐怕早已入土。

汉朝和唐朝的盛世荣光也将没落于胡族。

朱元璋一统天下,推动了“同意的华夏认同”,在全国恢复汉家衣冠习俗。

同时向北方倾斜,又向南方输血,磨平了南北对立的文化冲突。

收复南宋丢失近100年的江南,收复北宋丢失近250年的中原,收复晚唐丢失四五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华夏历史上有两次大乱局,一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次是辽宋夏金元。

自胡马窥江去后,再无燕云十六州。

自晚唐以来几百年的年漫长的分裂,终于在朱元璋手上重新实现了一统。

这就是朱元璋对于华夏民族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单单是这一点就远超他其他的文治武功。

配合着旁白,大明的江山,将领,军人,农民,文人,楼宇逐个的出现在画面之中。

将一个新生的强大国家展现在了所有观众的面前。

有些人起点很低,但终点望尘莫及。

朱元璋身处百年未有只大乱局。

从无业游民到群雄并起。

从乱世流浪到大明崛起。

以礼贤下士的姿态习得守成持重的儒学,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帝王之霸业。

面对异族的打压与劫掠,唤醒华夏民族的团结与热血。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朱元璋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

一个白手起家的农民,受尽世间磨难,深谙人间疾苦。

纵然成为帝王,他还是那个普通的农民。

想要解救百姓于水火,解救苍生于贫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是国破家亡的常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是战死沙场的豪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是精忠报国的气概。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的无奈。

是朱元璋拯救了华夏儿女的世世代代,是朱元璋一扫晚唐以来四百年的阴霾。

正如他所说的“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

朱元璋没有吹牛。

他终结了元九十年的统治,改朝换代,安定了人民。

他以南统北,再造华夏,实现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朱元璋的人生逆袭史无前例,正如洪武强大的铁骑,在三十年间顺天应人,重光华夏。

山河统一,君主华夷。 VjM8xCqIkcNKRAfLvbL5Rn2jddcfI0Jux+kic0LGyxOqqf3P/XZDmy0eqLn/0v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