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黄河岸边是家园

随着时间的更迭和环境的变迁,渭南境内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发展。禹门口洞穴遗址,位于渭南韩城市龙门镇禹门口西侧的华子山山腰的一处洞穴内,侯西铁路2号隧道的上面。

◎禹门口洞穴遗址位置图(资料图片)

这一远古人类的家园,是一个奥陶纪的石灰岩溶洞,海拔600多米,东望黄河,背靠华子山,高出河床30米,往南便是开阔的台塬和盆地,西北面则是山区和黄土高原,是早期人类居住活动的理想场所。该遗址是1972年在修建侯西铁路时被发现的,西北大学得知后组织地质系和历史系的教师前往现场勘探清理。经过试掘,发现有兽类骨块、牙齿、小型石器等,最终判断此遗址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长期居住的洞穴遗址,具体时间为距今8万至5万年。

禹门口洞穴遗址是在陕西境内和黄河中游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滨河洞穴文化遗存。在该洞穴遗址堆积中发现1202件石制品、人类用火的痕迹和一些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其中,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砍砸器、切割器、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体积细小,石片宽短刃薄,制作原料是取于黄河河床中的燧石、石英和石英岩砾石,制作方法皆采用直接打制法,二次加工的痕迹细小,以用石片制作的刮削器为主要工具。刮削器是一种古人类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出土石器中比例也最大,古人类可以用它剥下兽皮给自己制作温暖的衣物,也可以用它刮削木棒制作尖锐的武器。禹门口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形制复杂多变,又有数量仅次于刮削器的小尖状器,代表了一定的打制技术水平。

禹门口洞穴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有牛、犀牛、鹿等,都经过人工打碎,还发现有灰烬层,内含烧骨、炭屑和石块等,虽没有发现故意打制而成的骨器,但也是原始先民在此长时间劳动生息过的证据。在沉积物中还发现了孢粉,经过古生物学者鉴定,有松、桦、榛、柳、云杉、胡桃、蔷薇科、豆科、禾本科等植物残存,由此植物情况可以推测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森林草原。

◎禹门口遗址发现的部分刮削器

1.长方形直刃;2、3、5.菱形直刃;4、6.弧背直刃;7.喙嘴状凹刃;8、12.长条形凸刃;9.三角形凸刃;10.龟背形凸刃;11.节月形凸刃

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大荔人”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禹门口洞穴文化,关中东部都是早期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禹门口洞穴遗址的发现,既为陕西省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研究渭南境内古人类的发展演进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传远古时代,黄河水流至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一带,被一座高山(龙门山)挡住去路而溢出河床,四处奔流,两岸一片汪洋。大禹带领民众凿山疏浚,黄河水从状如槽形、宽80余步、长9里(4.5千米)余、高数千尺的缺口中咆哮而出,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最终注入大海,从此黄河两岸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人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就把这个缺口叫作禹门口。同时,这里也是著名典故“鲤鱼跳龙门”的产生地。

◎禹门口黄河风景照

◎韩城大禹庙 pBjdebzrTshB44uhfc6KVA98kgMvHiI5/0TyLfBZ5/nUSE4pzyaONNUrAvM8AV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