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受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当时,国民党胡宗南等部 25 万余人进攻陕甘宁边区,而陕北的解放军只有 2 万余人,众寡悬殊,在此情况下,党中央机关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 月 13 日,毛泽东接见新四旅团以上的干部,面带笑容地说:“你们看,要搬家了,要给胡宗南腾延安嘛,忙一些。”随后又问大家,“我们要撤出延安,战士们有些什么意见?”指战员们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狠狠地打击敌人,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年,挖了窑洞,吃了小米,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了干部,指导了全国革命,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现在我们要主动地放弃它,战士们是会有些反应的,但是,一定要给大家讲清楚,我军作战历来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分析形势后接着说:“从陕北目前的情况来看,敌人来势很猛,兵力很集中,我们一下子还把它消灭不了,因此,中央才决定暂时把延安让给他。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人们很快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们的胜利,而是失败的开始,我们要拿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你们回去问问战士们,看大家愿意不愿意?”毛泽东风趣而又富有哲理的一番话,解除了大家的担心,明白撤离延安是为了更好地打击、消灭敌人。

1947 年 3 月 18 日,敌机仍然从早到晚地对延安进行狂轰乱炸,地面上左右两路敌军,同时向延安近郊逼近。傍晚,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依依不舍地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并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到 1948 年3 月 23 日东渡黄河,毛泽东转战陕北历时 1 年零 5 天,行程2000 余里(1 里=0.5 公里),途经 12 个县,延安(今延安市)、延川、清涧、子长(今子长市)、绥德、子洲、靖边、安塞(时属靖边县)、横山、米脂、佳县、吴堡——以第一次经过时间为序,驻留过 38 个村庄,时间最短的仅几个小时,最长的达 4个月,其中超过 1 个月的村庄有王家湾、小河村、神泉堡、杨家沟。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来到清涧县的徐家沟,21 日转移到高家崄村。3 月 25 日,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打了第一个大胜仗,歼敌三十一旅 2900 余人,活捉了旅长李纪云,堪称模范战例。毛泽东亲笔修改、签发了青化砭战役的战报。

青化砭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三十一旅旅长李纪云(左四)

3 月 29 日凌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到清涧县石嘴驿乡的枣林则沟村,当晚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即枣林则沟会议。会议继续讨论在王家坪开会时争议中央留不留陕北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分析形势说:“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能好好地打胜仗。”毛泽东还强调:“不能再调部队了,陕甘宁边区手掌大块的地方,敌我双方现在就有几十万军队,群众已经负担不起。再调部队,群众就更负担不起了。”最终会议决定,中央五位书记不能全部集中在陕北,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委员会,率中央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刘少奇任书记、朱德任副书记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

枣林则沟会议后,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到达绥德县的田庄,刘少奇、朱德等乘车前往河北,毛泽东、任弼时、陆定一则骑马沿淮宁河向西行,随行全体工作人员和中央警卫团的指战员约七八百人(说法不一),经子洲县南川的邱家坪、高家塔,绕道子长县的石家湾,于 4 月 5 日黎明到了靖边县的青阳岔。在青阳岔住的 8 天里,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通知》,该通知指出: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必须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4 月 11 日,叶剑英任书记、杨尚昆任副书记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率党中央及中央军委大部分工作人员到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中央机关为便于行动,编成 4 个大队,成立了直属队司令部,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治委员,叶子龙任参谋长,汪东兴任副参谋长,廖志高任政治部主任。为了保密,毛泽东取代名“李得胜”,周恩来取代名“胡必成”,任弼时取代名“史林”,陆定一取代名“郑位”。对外称“三支队”。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毛泽东旧居——青阳岔

1947 年 4 月 12 日,中共中央转移到王家湾,彭德怀、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军在子长南羊马河地区设伏。4 月 14 日发起攻击,全歼胡宗南部一三五旅 4700 余人,生俘代旅长麦宗禹。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羊马河战役后,敌军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屡遭扑空。我军诱敌北上,于 5 月 2 日至 4 日对延安宝塔区蟠龙镇守军发起攻击,全歼胡宗南守军 6700 余人,俘旅长李昆岗,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共歼敌胡宗南部 1.4 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胡宗南集团,基本稳定了陕北战局,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胜利信心,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旧居——王家湾

羊马河战役解放军宣传队

6 月 8 日夜,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向小河村转移。小河村坐落在靖边县城以东约 30 公里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壑内,两侧是陡峭的山崖,谷底深处是茂密的杨树、柳树、槐树,小河村就在沟壑东侧半山腰的树林中。 9 日,天快黑时,胡宗南部队向小河逼近。部队由曹九林带路涉河转移,当部队爬上西山顶时,村东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由于天黑下雨,曹九林迷失了方向,部队只好停留在山顶上。这时,从东面而来的胡宗南部队,绕过小河村,追上中央纵队,与中央纵队隔沟并行。大墩梁山上山下到处都是胡宗南部队燃起的火堆,人喊马叫,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这里宿营了。当晚,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又辨不清方向,大家唯恐暴露目标。此刻,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严令:“不准打手电、不准吸烟、不准喧哗。”战士们把骡马的嘴绑上,防止骡马嘶叫,最终有惊无险,躲过一劫,第二天早上才到达天赐湾。毛泽东、周恩来住在老贫农王有余家。

6 月 16 日,形势稍见缓和,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第二次进驻小河村。前后住了 46 天。7 月 1 日,中共中央机关在小河旮旯沟召开纪念“七一”大会,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

7 月 21 日至 23 日,在靖边县小河村毛泽东窑洞前院临时搭起的凉棚下,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赓、陆定一、杨尚昆、习仲勋、马明方、贾拓夫、王震、张宗逊、张经武、胡乔木等人。会议开始,毛泽东看了一下在场的同志,高兴地说:“指挥这样大的战争光靠我、恩来和弼时三人还不够,所以多找几个诸葛亮来。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呢,给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这时,任弼时胸有成竹地说:“这就是主席提出的十二字方针: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贺龙指着地图说:“太好了!刘(伯承)邓(小平)对着前胸开刀,陈(毅)谢(富治)打他的肋骨,陈(赓)粟(裕)击其后背,这不是挺厉害的三把刀么!这个阵势,我看很像个‘品’字。”小河会议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处在伟大时刻召开的,对我军在陕北战场迅速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大西北,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小河会议进行中

8 月 1 日晨,毛泽东、周恩来决定离开小河村向东转移。为了保密,改变了番号:中央机关“三支队”变为“九支队”,中央警卫团由“九团”改称“三团”。傍晚,毛泽东第二次来到青阳岔。3 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部队向东转战,为钳制胡宗南集团,策应陈谢兵团南进,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行经横山县魏家楼肖崖则,子洲县巡检司,绥德县李家崖、黄家沟期间,批准了第一次攻打榆林的计划。8 月 6 日至 12 日,发起了榆林战役。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和中央军委决定归西北野战军建制的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大大加强了榆林战役的力量。西北野战军辖一、二、三纵队(欠独三旅),以及教导旅、新四旅、直属山炮营,共 8 个旅,计 4.5 万余人,3 倍于榆林守军。此次,共毙伤国民党军 2000 余人,俘获敌军 3200 余人,我军伤亡和失踪 1890 余人。收复和解放了横山、响水堡、鱼河堡、归德堡、高家堡等城镇及广大地区,使榆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由于国民党董钊、刘戡加紧从南线集中十个半旅北上增援,钟松提早逼进榆林,西北野战军攻城的准备工作尚未完全就绪,调胡宗南部主力北上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毛泽东于李家崖命令西北野战军:在钟松赶到榆林前,撤离榆林。榆林城虽未攻克,但已达到了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配合陈谢兵团南渡黄河行动的目的,并削弱了国民党军邓宝珊部的力量。

8 月 10 日下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从李家崖出发,急行军30 公里,于 10 日夜到达绥德城西 5 公里的黄家沟村。太阳下山后,刘戡率领的二十九军离黄家沟已不远;董钊的整编第一师、第九十师也过了清涧,正向绥德猛扑。毛泽东立刻率“九支队”出发,抢在董钊、刘戡前面,赶过绥德永定桥(十九洞大桥)向佳县转移。14 日晚,到米脂县井家坪住宿。15 日夜,住在佳县、米脂交界处的陈家岔。16 日,途经佳县乌镇,晚上来到神泉堡乡曹家庄村。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开会,对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是否过黄河的问题,经讨论统一了意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不过黄河,继续留在陕北。

根据中央指示,我军在毙伤和俘虏榆林守敌 5000 余人后,主动撤围,将主力隐蔽集结于沙家店西北,米脂、佳县的交界地区等待时机。同时以假象迷惑敌人,使敌误认为我军正在东渡黄河,调动其主力继续北上。敌人发觉中计以后,命先行赶到榆林的第三十六师立即南下,企图与北上敌军董钊、刘戡部夹击我军于佳县西北地区。敌便衣、武装侦察四处寻找中央机关。

8 月 17 日拂晓,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到了佳芦河边。因前日晚下暴雨佳芦河水猛涨,连佳芦河的支流五女河也过不去。这时,已能听到后方国民党追击部队的枪炮声,遂决定改变行军方向,沿五女河南岸朝西北前进,经大石板桥、小石板桥村,中午到白龙庙村宿营。18 日,过了五女河,沿五女川西进,傍晚到了杨家园则村住宿。19 日天黑前到达兴隆寺乡梁家岔村。

当日,敌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一六五旅进入沙家店。我军以一部分兵力阻击敌第二十九军等部,主力军各部队连夜运动,将敌整三十六师分割包围。8 月 20 日天色将明,电话铃响了,毛泽东走到跟前,拿起话筒,传来西北野战军司令彭德怀的声音:“你是李得胜吗?”毛泽东说:“是呀,我是毛泽东!”自从转战陕北以来,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他的真实姓名实行战场指挥,这说明战局大大改观。毛泽东听完彭德怀电话中对三十六师被包围情况的报告后,铿锵有力地说:“好,向全体指战员讲清楚,这是对整个战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敌人,不让一个跑掉!”

8 月 20 日拂晓,沙家店战役打响,战至黄昏,除敌师长钟松带少数人落荒逃窜外,其余 6000 余人全部被歼。从此,我军扭转了西北战局,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并转入内线反攻。毛泽东把这次战役比喻为“过山坳”,过了这个山坳,陕北战局就由防御转入进攻。8 月 23 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再次到前东元村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毛泽东表扬沙家店战役打得好,并向参加会议的西北野战军全体同志表示祝贺,研究部署新的战役。

西北野战军在沙家店战役中发起攻击

8 月 23 日傍晚,毛泽东一行从梁家岔转移到朱官寨乡朱官寨村。毛泽东在这里住了近一个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在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迅速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刻。

9 月 21 日早晨,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从朱官寨出发到达张家崖窑。23 日中午离开,傍晚到达神泉堡村。毛泽东在神泉堡居住的 36 天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口号,宣布了中国共产党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同时主持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中央关于公布土地法大纲的决议》等重要文件。毛泽东还先后到佳县城、香炉寺、谭家坪、峪口纸厂、南河底、白云山、吕家坪等地视察或居住。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询问干部的工作,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教育干部战士自觉地遵守群众纪律,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战胜灾荒。10 月 18 日清晨,毛泽东应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的请求,在白市布上挥笔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光辉题词。

神泉堡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1947 年 10 月,西北野战军又发起了延清(延长、延川、清涧)战役。10 月11 日,延清战役胜利,消灭了胡宗南部 8000 多人,俘虏了整编七十六师中将师长廖昂。毛泽东亲自将 7 个月的陕北战争作了评价和总结,10 月 12 日向各大军区、各野战军发了《关于西北战场情况和作战经验通报》的电文。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这份通报后整整思索了一夜,认为榆林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二军,对陕北的党中央和毛泽东都是个极大的威胁。他在毛泽东送来的西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的三个方案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方案,再打榆林,消灭榆林守军。

毛泽东为佳县县委题词

10 月上旬,邓宝珊飞赴北平搬兵,将守榆林的任务交由驻榆二十二军军长左世允统一指挥。徐之佳为八十六师师长、城防总指挥。10 月 27 日至 11 月 16 日发起了第二次榆林战役。蒋介石大为头疼,为了保住榆林,不断命令呼和浩特、太原、洛阳、西安的空军,不分昼夜地在榆林上空投弹、投粮,并对城外的解放军进行狂轰滥炸。整个战役中,国民党空军共出动飞机 500 余架次,空投粮食 100 多吨、弹药近 100 吨,这在国民党空军历次战役中,都是罕见的。为了让宁夏的马鸿逵派兵增援榆林,蒋介石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限你部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出兵,不得迟迟不动,也不得派小部队应付。”西北野战军的榆林外围战进军非常顺利,从战斗开始,3 天内就肃清了归德堡、三岔湾、镇北台、红石峡、无量寺、金刚寺等外围据点。11 月 6 日,马鸿逵倾其全部主力三万余人援榆,西北野战军于 12 日黄昏移兵西进,伏击宁马(宁夏马家军)援榆兵团,13 日清晨至 15 日,双方激战于巴拉素乡元大滩村,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较大。随后西北野战军撤围榆林,第二次攻榆战役再告失利。此战役歼灭榆林守军和马鸿逵军 6800 余人,我军也付出伤亡 4300 余人的代价。毛泽东说:“我们虽然没有打下榆林城,但削弱了北线敌军的力量,使榆林城附近的国民党军队,只有守城之力,不敢再向解放区进攻了,我们在陕北也就安全了。”

元大滩阻击战

11 月 20 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和部队,从闫家峁动身途经乌龙堡离开了佳县,21 日住米脂县申家崄村。第二天,向米脂县的杨家沟转移。转移前,中央机关的番号又改为“亚洲部”,中央警卫团三团改称“亚洲部”三团。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1947 年 3 月 18 日—1948 年 3 月 23 日) P917xg+L/8T1NGSie98YEKpsgbPVe4djoPBdjzoj3IrWwOnBMI00gpGwK5zvZr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