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何挺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汉中人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面一座青松掩映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尊昂首跃马的红军战士铜像,基座上“何挺颖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光彩熠熠。这里就是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挺颖

何挺颖(1905—1929),南郑人,他的父亲何根山曾参加同盟会,思想进步,追求民主。在父亲的影响下,何挺颖从小就具备了追求进步、不断革新的思想。还在上中学期间就率先写白话文章,挑战独尊古文的语文老师,在学校引起轰动。1924 年,何挺颖从汉中联中毕业后在浦东中学补习,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就此走出秦巴大山,赴上海读书。

何挺颖之所以选择学习数学,是因为他认为祖国如此贫穷的原因是科技落后,便抱定了科学救国的思想。何挺颖曾赋诗一首表达自己志向:“缪斯女神吾所爱,赛斯先生国所需。渊明若处荒年世,应不种秫而种粟。”因此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彻底打破了他科学救国的梦想。上海南京路上血肉横飞的场景,无数同胞的生命死于帝国主义走狗的枪口之下,激起了这个热血青年的革命激情。“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略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做革命一新兵”,这首诗表达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当年6 月,这个才华卓著的青年学子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学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他激动之余,又赋诗一首,表达自己对党的信仰和信念:“四万万人发吼声,火山爆发世界惊;中国有了共产党,散沙结成水门汀。”

何挺颖烈士故居

1926 年 7 月,北伐战争开始。受党组织指令,何挺颖被派往北伐军李品仙部任团指导员。他工作态度积极,深得进步官兵的信任和好评,也因此遭受国民党右派势力的诬陷和排挤。1927 年4 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反动势力密谋将部队拉走,投靠蒋介石,何挺颖坚决予以制止,并号召逮捕这些右派分子,但未能成功。之后汪精卫又叛变革命,何挺颖被迫出走,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干部连担任指导员,不久奉命回家乡工作。此时,在上海读书时结识的女友一再催他回上海结婚。这位有钱、有房的上海姑娘对何挺颖一往情深,但对他参加革命很不理解。何挺颖再三做工作,但姑娘执意不从,他只好忍痛与相处多年的女友分手。这时他又奉命返回警卫团,在团长卢德铭率领下,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何挺颖担任了一团一连指导员。

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当指导员,成为当时军中的一大新闻。那时的旧军队,军阀习气严重,官兵之间不平等,士兵处处受当官的欺凌。何挺颖来到连队后,态度可亲,平易近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为此很受爱戴。当时部队起义后,由于卢德铭团长牺牲,强敌压境、人心涣散、士气低落,部队一边打仗一边向井冈山转移。而在何挺颖的连队里,却没有一个逃兵。这引起了担任秋收起义领导的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即刻来到连队向何挺颖虚心“取经”。

何挺颖深有体会地告诉毛泽东:要从部队中的党组织抓起来,成立党的支部,把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党成为部队的核心领导者。连队一级都该把支部建立起来,班、排也要成立党小组。毛泽东对此十分赞同地说:这太好了!扩大党的基层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一级,做好士兵思想工作。军中重大事务,都经过党支部来决定。我看,各级指导员也应换个名字,直接叫党代表,建立党代表制度,支部书记由党代表担任。1927 年9 月底,部队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亲自主持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决定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由“党指挥枪”的根本性建军问题,这对于以后共产党建立工农武装及中国革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

“三湾改编”后,何挺颖被任命为第一团党代表。在毛泽东领导下,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 年 3 月,秋收起义的前敌委员会改组为师委,毛泽东担任师长,何挺颖担任师党委书记。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次担任军队具体领导职务,而何挺颖则是他的搭档。

1928年4 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两支革命武装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何挺颖担任了第十一师党代表兼三十一团党代表。8 月中旬,红军主力在湖南南部开辟革命根据地失利,毛泽东带部队前去支援、迎接,留下何挺颖、朱云卿率一个营坚守井冈山。此时,湖南、江西两省敌军趁红军主力远离,便以四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仅仅几天时间,便占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有县城和平原地区。何挺颖与朱云卿紧急部署,将部队分为两支,一支在根据地打游击,继续牵制、迷惑敌人;另一支则上了井冈山,在黄洋界哨口布防、修筑工事。何挺颖、朱云卿召集井冈山留守机关干部、伤病员代表参加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坚守井冈山的指示,并号召全体人员紧急行动起来,进入战备状态。各区、乡的暴动队和赤卫队也积极上山助战。运弹药、修工事、挖战壕、削竹钉,设置陷阱,安装滚木、礌石,四五道阵地和封锁线严阵以待。

何挺颖烈士居所遗址

8 月30 日早晨,敌人 3 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动猛攻,各个山头弥漫着炮火与硝烟。战士们以劣质武器和长矛、梭镖与占据武器优势的敌人展开战斗。敌人一次次冲上来,又一次次被打退。全体军民凭险固守,众志成城。何挺颖、朱云卿深入一线阵地,鼓舞士气,同仇敌忾。敌人攻击正酣之际,战士们将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阵地,对准敌人的指挥所。前两颗炮弹相继哑火,第三颗炮弹打出去,正好击中目标,一声爆炸,一股浓烟升起。敌人大惊,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这时,埋伏在哨口、四处山头上的暴动队和赤卫队员手擎红旗,摇动梭镖,在煤油筒里放着鞭炮,大声喊着:“毛委员、朱军长回来啰!”一时间杀声震天,枪炮不绝,如浪潮一般震撼群山。敌人被这种气势吓得抱头鼠窜,往山下溃逃,趁着夜色狼狈逃了回去。敌人二次“会剿”彻底失败,何挺颖、朱云卿指挥的黄洋界保卫战取得大捷。毛泽东闻讯后,高度评价说:“8 月30 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乘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并乘兴赋词一首:“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就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10 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何挺颖当选为边界特委委员。年末,又担任林彪当团长的红二十八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1929年1 月,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在江西大余县和敌人展开激战。何挺颖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不幸身负重伤,只好与后勤炊事班一起行动。在部队转移到广东南雄乌迳山区的岔路口时,由于天黑且对道路不熟,担架队走错了路,遭敌袭击。何挺颖第二次负伤,壮烈牺牲。时年仅 24 岁。

得知何挺颖牺牲,毛泽东殊为惋惜,久久不能忘怀。这位数学与文学才华双俊的大学生,他卓越的胆识和能力,深受毛泽东赏识,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惜壮志未酬,英年牺牲。这是怎样的损失!现在,位于南郑区何家湾的何挺颖故居已被改建成了何挺颖故居纪念馆,并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厅内的革命文物和何挺颖生活遗迹,昭示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而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何挺颖纪念广场,铜像巍峙,雄伟庄严。每到节日,社会各界人士和学校学生汇聚一起,缅怀英烈,纪念这位从汉中走上井冈山,与毛主席并肩战斗,创建红军根据地的革命先烈。

何挺颖烈士展厅一角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参观井冈山革命遗址后,深为感慨地说:“让我意料不到的是,黄洋界守卫战的两位最高指挥员之一的何挺颖,是我的陕西乡党。”“我早都熟知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闹红的刘志丹等先烈的名字,却几乎没有听说过何挺颖。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何挺颖和毛泽东一起战斗,并成为师级首长,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该是怎样举足轻重的一位领导人物。” qMXhI0WGyJUAPWQFNJCXgoRFiJfJvhXs1PkzU06Oz2xwYglRcAhavGdK0AN09R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