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移动于岩石间的传统傈僳族文化体系

这里不是长住地,这里并非久留谷,往前另找新天地,前面另寻新地方。

——傈僳族《迁徙调》

傈僳族自称“傈僳习”(Lisu shit),傈僳语有“石生人”的意思。从与之互动较多的纳西语角度去解读“傈僳”的含义,也是“石生人” ,自称和他称都意为“住在山头上的人”。

若是用简短而生动的笔触给传统傈僳族画一个群像,恐怕陶云逵先生是画得最传神也最能反映傈僳民族特点的人,他是这样描写“刀耕火种、采集狩猎”民族最有特色的一幕的:

“栗粟们是嗜酒的,遇有野味下酒,更是饮得通宵……这样的一个大宴会照样是要跳舞歌唱来助兴。没有歌舞,酒肉都要减色不少。在早饭以后大约九十点钟,开始预备,煮肉、抬酒到一个山间广场上,阳光照耀着每个兴奋的脸,姑娘们更是着上新衣饰。主持烹调的是酋长或村长的大妇,同时她也是司酒,递酒。渐渐有了歌声笑声。自然的,也是耐不住的,便站成一个圈子,男的女的牵起手来脚步移动了,于是跳舞起首,是自左向右转去,手牵手,一个圈。有时用有名的芦笙来助舞,而拍子则是用脚跺在地上,一起一落,随着芦笙的一扬一抑。跳舞时并不舍去了酒,这酒是由圈外人递到舞者的嘴上,一口一口地喂饮,不饮的便是在唱了。大约到了入暮,肉煮好了,或是烤熟了,便轮流的走出舞圈去吃,三五人坐在一堆,仍是用酒来下肉,吃了又去跳。不知不觉的,等到彼此看不见脸时,便升起几堆火。这舞圈便以火为中心,而圈着跳,火光融融,照着红熏熏的脸,一起一落的身躯。然而这宴会仅止于吃喝唱跳么?不然的,土著姑娘有圆大的眸子,笑眯眯的面庞,唱着迷人的调子。栗粟小伙子不是块石头,哪能不无动于衷!……”

这充满异族情调的笔触把一个山居民族中最闪亮的一幕写了出来:率性而活泼,彼此亲近,少有拘束,喜酒肉、好歌舞……这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体系来支撑着他们如此这般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个民族的族源、迁徙史、生活方式、信仰状况来分析其文化体系。 NiagBseYse7szPHm0fKy0sfUKI/XmxEDUZBOGBA9behoYq1G84aBXY2jX4voFw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