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民众生活因旅游而更美好

何为美好生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美好生活意味着幸福、快乐、健康、和谐、美满、开心、美丽、自由、富裕,意味着阖家欢乐、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意味着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美好生活就是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环境洁净美丽,社会安全公正。

旅游不仅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5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热评。为什么人们那么向往外出旅游?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要去旅游、加入旅游的队伍?因为旅游是文明传播、文化交流、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桥梁;因为旅游能够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求新、求异、求知、求美、求乐、求浪漫的需求;因为旅游将人们内心深处对远方的向往和遐想变成了实际行动,让心中的梦想开花;因为旅游能够让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变得更好;因为旅游能够使人身心愉悦,是缓解压力的“心灵鸡汤”……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旅游活动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旅游业是一个增进人类幸福感的高尚行业。

旅游关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关乎民生福祉,这已经是世界普遍共识。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确强调:“旅游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过去由于社会经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旅游活动只是少数人的专享,但在今天,旅游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周期性刚需,成为许多国家居民的常态化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最能获得幸福感的必需品之一。但旅游是一种体验,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如何科学计算?我们可以参考“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几十年来,在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的南亚国家不丹,国民生活的总体幸福感较强。“不丹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之后,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国内一些互联网旅游公司通过真实用户大数据,还原旅游幸福度这一难题,并尝试建立“旅游者幸福指数”的标准。

2017年,《中国旅游者点评与幸福指数报告2017》由携程旅游对外发布,报告同时公布了最近一个年度的“中国旅游者幸福指数”。报告认为,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国民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感,我国旅游幸福指数持续上升,说明我国旅游者从旅游中获得了强烈的幸福感,而旅游者的幸福程度不一定与花费的金钱多少有必然关系,也不一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幸福指数就一定高。决定旅游者幸福指数的有三大因素:一是旅游者直接获得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仅包括住宿、交通等硬件,还包括导游、司机、服务人员等软服务的质量;二是旅游环境,包括目的地安全性、气候、公共服务、当地友好程度等;三是旅游者自身的成熟度和期望值,对自身的需求、目的地情况、旅游期望有合理认知的游客,往往幸福指数更高。经济和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民众幸福感。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服务体验。

总之,在当今全民旅游的时代,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常态化的生活选择,是国民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正在领跑中国幸福产业。旅游,让民众生活更美好!

【补充阅读】

社会旅游

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普遍需求,是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方式,甚至成为人们基本权利的一部分。但是,要出去旅游,就得有用以支付旅游消费的足够的闲钱。如此说来,温饱都难于解决的人群,因为没有旅游的物质能力,岂不是丧失了旅游的权利?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少低收入的贫困家庭,他们无论怎样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也难于支付旅游度假的开销。于是,社会旅游就产生了。政府、社会组织、工会、雇主等机构或个人,以提供资助或补助的方式,帮助低收入者或无法承担旅游费用的特殊群体,实现他们外出旅游、度假、休闲的需求,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式达成的旅游活动即称为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也称为社会补贴性旅游(social subsidized tourism)。社会旅游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活动,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经典旅游案例】

太平湖森林小镇旅游发展理念

太平湖森林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城区东部,距离弥勒市中心9千米。太平湖森林小镇因抗日名将张冲将军主持修建的太平水库而得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其建设宗旨在于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将太平湖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太平湖森林小镇现已发展为一个集观光、旅游、度假、娱乐、会议、赛事、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世界级高原森林健康度假小镇。

(一)过去是石漠化荒山

太平湖森林小镇所处的弥勒市弥阳镇,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土地石漠化情况较为严重。喀斯特石漠化的地貌状况,导致太平湖森林小镇所处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生态系统崩溃。石漠化地区只能生长耐干旱瘠薄的车桑子、苦刺花、仙人掌等植物,森林覆盖率低。石漠化地区粮食产量低,人地关系不协调,缺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使该地区陷入生态环境恶劣和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二)现在是绿水青山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了云南发展的“三大定位”,赋予云南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地位和特殊使命。2016年3月,弥勒市农业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40%,云南吉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0%,共同组建成立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负责太平湖森林小镇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为了使太平湖展现出全新的生态面貌,弥勒市政府联合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微地貌、微地形开始改造,因地制宜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太平湖石漠化防治体系与模式,形成了由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复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构成了山顶、山脚风景各异的太平湖特色景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实质性提升了当地植被覆盖率。如今太平湖森林小镇已建成5500余亩的苗木产业基地和特色花卉基地,并且在绿化种植的基础上,实施了景观提升、道路改造等环境提升工程,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三)未来是金山银山

太平湖森林小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完善景区的生态环境与各项基础设施,推动和践行景区的绿色发展,形成了“南国御养”生态圈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注重增强小镇内各少数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促进民族间的友好相处,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旅游氛围。未来,太平湖森林小镇将着力于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形成具有“生态、健康、度假”特色的国际一流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同时,小镇还将以木为形,以花为介,以水为魂,以人为本,通过智慧人居与智慧景区系统联动发展,全力塑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生态旅游圈,使小镇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康养功能、水土保持等自然生态效益转化为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太平湖森林小镇积极带动周边民族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太平湖森林小镇开发主要涉及小太平村、大太平村和沙马洞村等彝汉混居村寨。2017年,随着太平湖森林小镇项目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周边村寨的脱贫致富。一方面,当地村民将土地以每年800元至1200元的价格流转至项目业主获取租金。另一方面,小镇通过项目的持续推进,积极吸纳和引导周边村寨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项目区内就业,为当地乡村扶贫做出了贡献。此外,在小镇项目建设中还改造提升周围村庄的村容村貌,带动村民盘活自有土地或房屋资产,参与苗木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每年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0000元以上。小太平村地处太平湖森林小镇东边,2017年,在太平湖森林小镇项目的带动下,整村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被评为“云南省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小太平村在提升改造之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前小太平村的村民都是靠种植烤烟、玉米等经济作物为生,如今通过发挥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太平湖森林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中,同时加大了对村活动室、村史馆的完善和建设,不断提高全村各族群众的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团结进步。

太平湖森林小镇秉承“过去是石漠化荒山,现在是绿水青山,未来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太平湖森林小镇将曾经的石漠化荒山变为“绿水青山、鲜花海洋”的实践创举,是生态修复的典范。通过景区建设发展有效带动周边各民族村寨脱贫致富、实现各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社会贡献,是旅游发展带动民族地区进步的实践探索,反映出全民旅游时代旅游社会的一个侧面。 wr6Ntvg5+RjRioERX3DYCLtll44XrGr2YBpApx0D1Uy0pZR63HEhcNTJGnJRVAB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