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凤麓初印象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进入澄江(民国及之前多写作“澂江”),进入凤麓,进入那些由时间制造的各种神奇之中。我们为了一座城而来,我们告诉自己重点是城,重点是凤麓古城,毕竟凤麓古城囊括了太多值得深究的东西,毕竟对于凤麓古城的种种,在这之前我们就早有耳闻。更多时间我们就是在凤麓老城里行走闲逛,厚重的历史文化因子、古朴的气息,从老城扑面而来。我们把很多的时间和大把的气力,都花在了在凤麓古城中的行走中,但我们知道这是值得的。我们所要进行的就是一次对于凤麓历史文化的寻访,进入现在的古城中,感受着那些时间留下的气息。凤麓给人最大的冲击便是山水与人文气息的浓厚。

凤麓新貌

我们不断擦拭着时间落在凤麓古城上的那些铁锈,用抚仙湖的水与风来擦拭着,凤麓的历史与文化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们跳过了凤麓古城出现之前的那些时间,我们跳过了重要的澄江5.18亿年前的古生物群。但如果我们要去深究这个世界的繁衍变化的话,其实真无法把澄江古生物群忽略。澄江古生物群的丰富,寒武纪大爆发的发现,都足以说明澄江这片土地的神奇。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的藏品就让我们倏地意识到神奇的因子,就一直存在于澄江的那些地质层之中,也一直游动于抚仙湖之中。神奇的因子很早就在这个世界破土而出,因此,即便现在我们只是在澄江,只是在凤麓,依然能强烈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神奇。时间迅猛往前,神奇的凤麓古城开始出现。

澄江市凤麓古城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因建于舞凤山南麓,故名“凤麓”。凤麓因为城的格局,笔直的街道、方正整齐的布局,似一只凤凰衔着一本书,因文化的积淀,便有了“丹凤衔书”之城的美誉。

老城如书,一本古老的书,一本不断被后人在上面标注的书。我们打开了这本书,从封面开始,然后是内容,我们变得从容而有耐心,面对着这样一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我们只能慢下来。慢下来,才能与老城保持平衡,也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些缓缓释放出来的气息。一呼一吸,和缓,那是凤麓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多少有点急促,那是当时我们的呼吸。同行的作家赵丽兰,在这座城中生活了很多年,她对于凤麓的感受更为强烈,我们能感觉到她那种内在的对于一座城的热爱。她眼里的古城,是舒缓的,是生活气息浓郁的,是有着厚重的历史感的,是有着几百年的文化积淀的。我们对于这座城的感觉,在很多时候与她相近,作为外来者的我们虽然出现在这座城的时间很短,短得还不足以说明我们对于这座城有多么熟悉,但我们知道,我们也爱这座城,热爱这座城给我们带来的来自历史与文化的冲击。

2019年澄江撤县设市挂牌

我们来的那几天,老城改造正在进行着。凤麓街道陪伴我们的工作人员在给我们回溯这几年凤麓快速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说这几年他们把工作的目光重点放在了老城的改造上。老城的重要性正在凸显,老城的改造与整个凤麓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无法切割的联系。老城的改造,既是一种必要的削减,也是一种必要的保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呈现这座城市文化的底蕴,为了找到整个凤麓的古老与现代的契合点,也是为了让凤麓古城以一种更为美好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老城将以什么样子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关系着整个凤麓的发展。在凤麓街道与相关人员交谈的过程中,我们都感觉到了凤麓最终将既是焕然一新的,又是古朴犹存的。进入凤麓,走出凤麓,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对于文化的重视与尊重正在凸显,这样的凸显于一座城、于一座城内生活的人而言,都是一种福气。一座城的魂在文化,有着文化之魂的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将更为健康、更为丰富。

澄江老城平面图

20世纪70年代凤麓全景

在凤麓古城,那些建筑本身早已说明了一切,众多古老建筑的存在,便是古老时间在那个世界的聚集与飘荡,便是最为具象化的时间。看一眼,就是时间;抓一把,就是时间。时间在表现着它抽象一面的同时,也表现着它最具象化的一面。我们不禁感叹,那些过去的时间依然在现在发出回响,而且那些回响的声音竟还是那般清晰。我们在感受着它现在与过往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它在我们身体内的回响。一声声回响,折射出的便是这是一座时间之城。这座古老的城,存在了这么多年,仍将继续存在着,同时它作为一座城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着。“一座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城”,这样的感觉,已经深深印刻在凤麓人的心中,他们给我们讲述凤麓时,无法绕开的便是这座古城展现出合理与智慧的格局。

2014年建成的澄江市行政中心

翻开布满时间因子的志书,翻开别的一些资料,发现在这些资料里面一直强调着的就是这座城建立的时间,以及如何布局一座城。借助史料是必然的,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对于这座城感到很陌生的人。通过那些资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进入这座城,也是为了让我们找到一个更好的进入这座城的方式。史料可证,其实也已经说明凤麓历史人文的厚重。我们翻开那些史料,同时真正从新城区进入老城区,慢慢地感受了之后,果不其然,历史与人文的厚实感是不需要去怀疑的。

20世纪80年代凤麓全景

同行的作家杨杨对于凤麓的那种熟悉,让人羡慕。对于凤麓的历史,对于凤麓的自然人文,他出口成章。他着重讲到了文庙,文庙的存在无疑是重要的。他讲到了其他一些古建筑,还讲到了这座城所养育的那些名人,在他的滔滔不绝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座城确实是一个值得去寻访的世界。在他讲述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他的语气中,感觉到他内心对于凤麓的那种热爱,以及对于凤麓还存留着那么多古老建筑的赞叹之情,毕竟现在还有着这样一些精美古建筑的城其实已经不多。他说自己太喜欢那些古建筑了,他在平时对于古老建筑就格外喜欢,在凤麓,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也不断在启发着他。凤麓古城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在这里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凤麓也把他内心里对于古老建筑的那种喜欢唤醒。那是在李发甲故居,他甚至说自己可以跟一些人分享古老建筑的那种迷人之美,就算眼前暂时已经变得破落的李发甲故居,也有着太多建筑学意义上的东西可以讲。他的讲述,其实是从侧面说明凤麓古城里面的那些建筑所具有的巨大价值。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看到了太多重建的城,大多是古建筑被抽空后重建的城,而凤麓古城不一样,里面还有很多古建筑,有着古老的民居,还有着众多古老的庙宇。在他看来,也是在很多人看来,老城是凤麓的根,是凤麓这座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现代化城市相区别开的部分,也是它最具气质的那部分。

凤麓新貌

同行的其他人,都概览式地说起了凤麓。那时,我们走在凤麓古城的那条中轴线上,就是走在那本书的“书脊”上,铺子林立,古朴与现代交杂,一些老店铺里卖的是豌豆粉,那是凤麓最具特色的小吃,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吃点,使当时有一点点燥热的正午凉快一些。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街道上飘荡,我们往往会在那样相对琐碎,却也是最日常的部分中感受老城的闲适舒缓,那是老城的一种精神质地,我们感受到了舒缓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妙。那时凤山小学刚刚下课,活力四射的学生在“书脊”上欢快地或走或跑。那时,我们有了很强烈的感觉——老城的内部同样有着鲜活力。

我们在写着“揽秀园”的牌坊前有意停留了一会儿,毕竟对于不熟悉凤麓的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停下来,停下来慢慢咀嚼凤麓古城的一切。“揽秀园”的位置便是原来的揽秀门,这曾是凤麓古城的一道门,进入了这道门,就真正进入了老城。那时候,我们所在的位置,不仅可以进入古老的记忆之中,也可以随时返身进入极具现代意味的更大的城。在那个位置可以看到一座城的古今变化,以及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凤麓全景

揽秀门附近,是由原凤麓文化站改建的凤麓党群服务中心,展厅、培训室、书吧等应有尽有,功能齐全。其中的一个展厅是关于一个城的概览,以“凤麓记忆”为题,有关于古老建筑的介绍、名人的简介、关于城本身的变迁等内容展示,不一而足。我们进入展厅,才发现在那以珍贵的图片、简洁的文字所组成的空间里,是关于凤麓的前世今生。它同样是我们作为外人进入一座城的钥匙。对于外人而言,这样的一个展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使作为外人的我们对于凤麓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而对于凤麓当地人,这同样是关于当地文化与历史的一种濡染,粗线条一般,同时又是划重点一般的关于自己生活世界的介绍,无疑让他们有了更为强烈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在那些关于李发甲、赵士麟、罗佩金等名人,关于三俊坊、七星井等牌坊建筑的简单介绍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历史人文的厚实。

凤麓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揽秀”,是值得在它面前停留,并进行认真品味的名字。在进入凤麓看到那些古老建筑时,我开始告诉自己,一定要在意时间,毕竟自己进入的就是一个极具时间感的世界。时间已经说明了一切,只有真正把握时间,真正厘清时间,才能真正认识凤麓,真正认识一座古老的城。这座城最初的产生,这座城在时间变换面前的变化,这座城最终在延续着的、流动着的,却并不轻柔的时间的作用下,成了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样子。我们看见了一些古老的时间,在那些古老的建筑(像李府、文庙,以及现存的民居等)之上看到了时间,在那些生活在老城中满面皱纹的老人身上看到了时间,在那些化石之上看到了时间。当化石出现时,几百年的时间变得很短暂;当化石暂时隐身于这个世界的另外一些角落之后,一座城的几百年又变得很长,很厚实。

揽秀园牌坊

我们出现在凤麓老城的时间是正午。“正午”这样的时间概念很重要,是“夏日的正午”,有风,阳光燠热,这样的时间也让世界有着正午时的打盹感。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上,覆盖着一层神秘的薄纱。世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我面前敞开,并与其他的世界区别开来。即便,我在这个世界中住了一段时间,同时以别的各种方式、各种路径无限接近世界的真实,但事实是自己依然没能真正拨开那层神秘的薄纱。那些时间所赋予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以及现在和未来的时间会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都是我们所无法知道的,我们只知道这个世界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凤麓的一些东西,于我远未清晰。当“正午”这个时间概念开始往后推移,又是另外一个时间概念,那时,我的判断似乎才开始变得稍微清晰起来,只是可能的清晰,只是某种角度的清晰。那时,阳光的燠热程度减弱了不少。一股相对清凉的风吹到我们身上,那股我们所认为是从抚仙湖那边吹来的凉风。我们进入了老城,然后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中抽身,这是凤麓古城所具有的一种魔力。这次,我们并不需要行色匆匆,我们在这个世界中住了好几天,并慢慢感受着老城的一切。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凤麓古城便是这样一个需要去慢慢感受的世界。

当我们把时间更多地集中在老城时,我们在老城中,我们在澄江,我们在凤麓的整个文化体系中感受到了极其重要的温润。温润如水的世界。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们确实就长时间在老城之内行走着、感受着。在老城中,有着那种表明时间流动的东西,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时间是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的,时间的层次感很明显;在老城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古建筑之美,我们也在进入古建筑之中的同时,走到了古建筑之后;在老城中,我们感受着属于凤麓的那些舌尖上的美味,那些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的美食文化,依然在老城中的那些偏僻角落里散发出让人口舌生津的气息;在老城中,我们看到当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日常,以及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老北门城门

我们就在这座老城中行走着,在不断深入之后,越发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的不一样。在那些由于旧城改造而暂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无序中,看到了一种由古老文化组构起来的有序,同样也在想象中充满了一些期待,期待着一座老城把那些厚厚的尘埃擦拭干净后呈现出来的新面貌。 XLjPvdI76abBvyzB+z3TNk8rXGmAc0lhzetlkW7CwK7FirC261+ahKHms1ySQ3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