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本大书
丹凤衔书

凤麓,被誉为“丹凤衔书”之城,这既是一种极为准确的形象化的表述,同样也是这座城精神的准确表述。如果我们出现在凤麓老城中,通过讲述和联想,可以大致想象出“丹凤衔书”的格局,但多少还是没有那么具象化。但是当登上北面的凤山俯瞰,一个具象的“丹凤衔书”就会真正呈现在你的面前。沿凤山主脉一条中轴线南北纵贯,城市一分为二,如同打开的一本书。澄江以前的老城,确实很像一本打开的书。以前的老城方正整齐,街道平直。其整体格局就一句话:三横一纵两半街。以北正街为纵向的中轴线,看起来就像一本打开的书,北正街是书脊,东西两边城区是页面,东正街和西后街为书框;东西两半横的街道是书页的格子;被街道分割开的房屋,则是文字。

凤麓新貌

除了以这样的方式遇见一本书,我们还可以通过翻开关于凤麓的史料,看到关于这座城布局的图,那同样是一本栩栩如生的书。

我们是外人,对于这座城让人津津乐道的格局还多少感到有些模糊。这在对凤麓城很熟悉的人看来,又多少有些不解。他们对这座城最为规整最为原初的格局了然于心,他们对这座城是怎么围绕着格局慢慢变化发展的,同样也了然于心。

一本大书,时光之书缓缓被打开,在奇异的光影组构中,历史、记忆与现实以优雅而缓慢的节奏与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知道在面对着这样一个世界时,不能急躁,必须充满耐心地去翻看,不然我们很容易就会忽略掉一些细节。许多的记忆,许多的时光躲藏在了暗处。沉于时光的暗河之内,每翻开一页,见到的是时光在这个世界之内的注脚与解读。我们随意拾起片羽,我们随意进入(但现实是我们并不允许自己随意进入这个世界),我们会花很长时间在某个空间之内驻足、停留、抚触,我们会因为某个古老建筑之内杂草丛生、物是人非的现状而感伤,同样也会对旧城改造之后,那些古老建筑被恢复后再次释放出的魅力而充满期待。

更何况在那些古老建筑里驻足之时,我们看到的并不只是时光给那些古老建筑带来的磨损,还有许多细部的东西,依然释放出时间所无法掩藏的光。我们很难从那种古旧的记忆里走出来,很难从那些细部的曼妙中走出来。一座从规划建造成书的模样的城,但我们知道不仅仅只是表象上像书,它的内里、它的所有都是一本厚重而庞杂的书。

这是一本未完成的书,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续写;这是一部有着众多深意的书,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穷尽其秘密的书。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这将是一部在某些方面可以不断被增厚的书,需要我们不断用自己的努力去书写、去填充的书。而我们也成为书的一部分。

此刻,我们所站的位置是凤山小学门口,这所小学校门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那些建筑之间有着一目了然的区别,我们一眼就可以发现那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从那个建筑上,我们又似乎能发现一点点新的东西。就只有小学的那扇门是那样的建筑风格,我们从那扇门往里探了探,里面不再是那样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时间感,就那样作用于同一个空间,但我们在多次经过那里,并没有任何的割裂感,我们甚至会觉得它就应该是那样的,就像这本大书里面放置了不同风格的段落内容。

一本大书被一页一页地翻开,我们同时也在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着阅读。当我们见到凤山小学之时,我们总觉得那扇门是在给人一种暗示,有关时间的暗示,有关门背后的一个更大世界的暗示。那是阅读过程中所会产生的引申。我们进入了凤山小学,以这样的方式,打开了这本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就像在这里我们无意打开的是凤山小学那一页,我们还将以类似的方式继续翻开另外的部分。但由于书本的厚实,我们只能照着索引找到那些更多让我们感兴趣的页面上,还有就是那些任何人都将无法忽略的部分。凤山小学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山大学在澄江办学,也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些茶馆的兴起与衰落,同时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凤山小学(旧时称凤麓小学)

20世纪60年代运动场全貌

我们在夜色中进入了一个极其现代的茶馆,也就在那里,我们提起了那些在旧日时光中有着独特意义的茶馆。那时茶馆不只是茶馆,茶馆同样成为一个有着庞杂意味的存在。在以前,进入茶馆,就是进入了一个小的世界,世界的一些面在这里被打开,同时一些新的东西也开始涌入茶馆。茶馆的功能,在那个时候被无限放大,反而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让现在的茶室不复当年,当然这也与不同时代的需求不一样有关。但当我们遥想当年茶馆的景象时,依然还是有那么一些激动。此刻,你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重新回到其中某间茶馆。有着强烈的当地特色的滇戏也不只是在那个特殊的舞台,以及那些特殊的节日里出现,而是只要进入茶馆,就可以感受滇戏的原汁原味。你想要进入的是那个有着滇戏的茶馆,你就是想感受一下那种原汁原味的滇戏,你是喜欢滇戏的,即便你不是特别懂滇戏,但这不影响你的感受,当时有多少人就像你一样,是因一种纯粹简单的感兴趣进入其中的。

老茶馆

当意识到我们面对着的是它的碎片,一些时间的碎片,当我们把书本轻轻合上时,这些有关时间的碎片就组合在了一起。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从第一页慢慢翻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翻开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页),慢慢细看。

我们从讲述地名的那一页开始,我们从讲述命名的那一章开始,或者我们也可以随意翻开一页,翻开那些无数人作的序,每一个人对于这座城的描述不一样,但里面有很多东西,一直如初,每一个人都无法绕开“丹凤衔书”这样的说法,这样高度概括的说法里面暗含了太多的东西。有那么一会,我特别想从地名背后,有着强烈的有关生命的想象的那一页开始。那些生命的化石,给了我们一些瑰丽的想象。地名,就像“凤麓”本身,在给了我们无尽的实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

在我们进入凤麓镇,了解了这座城的来历之后,对于这座“丹凤衔书”之城而言,一些人真正像对待一本书那样对待这座城了。那是对于极其重视文化的人,或者是一群重视文化的人集体的智慧,这样重视文化的传统从建城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一座城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有了强烈的对于文化的尊崇感,我们就能肯定它不是一座苍白的毫无血色之城,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有着文化河流在流淌,有一种文化在慢慢濡染着人们,并让那些生命由内往外地不断在升华自己的城。一座有文化的城与一座没有文化的城,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它们的区别。那些没有文化之根的城,没有文化种子撒落的城,往往有一些乖戾之气,往往有种充斥眼目的粗俗。而凤麓给人的感觉并不是这样。即便已经提起多次,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同样是文化的一种依托的物正在被重建,正在被修复,即便重建修复的现场暂时给人的印象是破碎的、杂乱的,我们也知道那些破碎与杂乱会在重建过后消遁,那只是这个时间节点暂时的情形。

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打开这本书,并在这本书中收获自己的所求。这同样是有着多重意义的书,不同的人将读到适合自己的意义。在与当地的一些人进行交谈时,我们感觉到了其中一些人对于这座城的那种痴狂的爱,他们爱的是这座城所拥有的与时间的厚度相平衡的文化,他们随意挖一下,就是自己希望的那种璀璨的文化之光。我们在凤麓打开一本书的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坠入一种绚丽的想象之中。我们想象的世界里,开始出现了巨大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这些时间感和空间感又反过来不断拓宽着我们想象的世界,同时也拓宽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凤翔路 6AdVv9HKg2UxEpu8HKKv5Tk+aE86/i5XLn2Gat+6cKRJ1z69XrMvaoC5hAMBlO6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