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云南艺术学院恢复重建后的音乐教育

(一)恢复办学与招生

1979年,云南艺术学院恢复建校,开启了云南高等艺术教育的新征程。1980年9月5日,云南艺术学院正式开学。1981年秋,音乐系开始招生,共招收音乐师范、音乐专业学生30人;1982年,音乐系招收音乐专业学生26人;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音乐系分别招生59人、60人、75人、64人。在招生的过程中,音乐系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和培养,对少数民族学生采取一些照顾政策,以期为各少数民族培养优秀音乐人才,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二)音乐系学科和专业设置

云南艺术学院恢复建校后,音乐系开设理论作曲、键盘、声乐、管弦乐、民乐五个专业;1981年增设了音乐师范专业,为本科层次;1984年又增设了音乐师范专科。1986年,从音乐系分出的部分教师组建成立音乐师范系。到了1988年底,云南艺术学院由恢复建校时的4个系增加到6个系,即美术系、工艺美术系、音乐系、音乐系师范、戏剧系、舞蹈系。

音乐系下设6个专业,分别为理论作曲、声乐、键盘、弦乐、管乐、民乐。音乐师范系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音乐师资,本科为4年,专科为2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音乐教育教学法、声乐、键盘、民族民间音乐、合唱指挥等。其目标是培养复合型音乐教师,以适应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系培养目标与音乐师范系培养目标不同,主要培养音乐专业表演、创作、研究人员。音乐系和音乐师范系实行错位发展策略。

(三)音乐教学改革

1987年、1988年,音乐师范系、音乐系分别推行两级制教学改革:本科四年制改为专科两年制,从专科毕业生中选出1/3升为本科生,继续读两年,从而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缓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压力;同时扩大两级制中后两年本科的招生面,凡从本校专科毕业从事教学工作两年以上,经省招办组织考试合格者,可升入师范本科就读。这一改革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后来,音乐师范系还试行教与学双向选择的办法:教师亮出身份、成果,把简历、专长、成果公之于众,接受学生挑选,教师也可选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使教学双方都有压力,从而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积极调整、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先后于1991年、1996年、1999年组织修订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较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特别是1999年的教学计划修订是以推行学分制为核心的,此次调整启动了选课制,有利于提高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四)音乐人才培养与发展

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音乐人才培养和积累的过程,一代推着一代成长、成熟,一代又一代撑起了云南的音乐教育事业。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成立后,李坚、方于、李丹、黄相泉、杨戈、林之音、叶俊松、杨放、余群、杨湘澄、方永淑、张蜀光、张荣祖、陆中魁、金鲜、章培里、田智周、赵宽仁、尹锡莲等撑起了云南艺术学院的音乐教育事业。1959年至1961年,云南艺术学院招收培养了一批优秀音乐人才,如李汉杰、杨建生、赵楚翘、尹懋铨、王静宜、侯晓敏、卢承煜、张兴荣、夏鼎、吴学源、钱晓蕾、朱珠等,他们毕业后大多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恢复高考后,学校于1978年招收了一批音乐功底深厚且有音乐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毕业后奋斗在音乐教育战线,还有一些留校任教,如陈勇、刘晓耕、周凯模、康建中、吴云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院还从其他单位调来一些优秀音乐人才,如刘蓝、孙和声、白定蓉、李启慧、李兆仁、张树德、闫云慧等。

1981年至1986年,云南艺术学院持续发展。为了保障师资需求,学校从每届毕业生中选留一些留校任教,如叶明菊、石校昆、罗筑瑞、张继英、杨丽菲、李贵中、和少虎、字舟云、娄艺婷、夏天镜、孙鹏、付鹏、方新、吴渝林、张志谦、业原、王晓康、肖俊峰、解芳、赵云艺、王硕、范琴雯、马烁、王凤莉、陈若良、张襄华等,同时也从省外艺术院校毕业生中选拔教师,如武红梅、李晓红、林童等。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1985届师范本科班毕业留念

(五)音乐学术与实践活动

云南艺术学院除组织正常教学、科研、展演外,还特别重视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音乐名家到学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师生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1978年至1988年十年间,音乐专业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陈比刚、耿生廉,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周小燕、丁善德、何占豪、郑石生、钱仁康、胡登跳,中央歌舞剧院的指挥郑小瑛,中央乐团的指挥秋里、作曲家田丰,沈阳音乐学院唐毓斌,天津音乐学院赵砚臣,中央乐团的周文楠等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举对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帮助很大。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周广仁教授在昆明举办了两场独奏音乐会,博得群众的高度赞赏。1984年,小提琴演奏家郑石生、钢琴家林恩蓓在学校开展教学和演奏活动。他们的到来对音乐专业师生具有巨大的指导和示范作用。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在学校开展指挥专业讲座时说,一个优秀的指挥要完成三位一体的任务,即音乐表演的称职的领导者、音乐作品的高明的解释者、热心传授音乐知识的教师。她的讲学深化了师生对合唱指挥的认识。

云南艺术学院恢复建校后,音乐专业师生积极开展创作、展演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云南风情》的创作、展演。它最终在全国获得大奖,大大提高了云南艺术学院的知名度。《云南风情》由《洱海渔歌》《赶摆路上》《摩梭葬礼》《舂米歌》《火把节之夜》五个乐章组成,由中央乐团作曲家田丰创作,中央乐团指挥秋里执排,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参加排练,刘晓耕老师负责录音合成。1986年,在学校党委书记万仲德带领下,《云南风情》创演团队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北京合唱节比赛,受到了首都音乐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音乐系学生合唱队获得表演艺术银奖。半年后,《云南风情》在全国合唱作品创作比赛中又获一等奖。田丰先生自1985年以来,长期深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挑起了研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大任,创作了《云南风情》《爱的足迹》,1994年还创办了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无私奉献给了云南这块热土,他的作品对云南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an+MClxuH68hZJ3kmf2hvTaKxrJhYd85v3RmpP1kSuJGeidvNdzkiekAwvLlY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